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共读模式探讨

2022-02-23海南省东方市第一小学柳重兰

新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索亚汤姆师生

◎ 海南省东方市第一小学 柳重兰

统编语文教材中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对阅读的重视,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中设置了“与大人一起读吧”“快乐读书吧”等栏目。语文教材中设置的这些栏目,不仅在指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还在指向共读—亲子阅读和师生共读。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有效共读,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之后,形成了师生共读的基本固定模式:荐读—自读—交流—开展读书活动。

一、荐读

荐读有两个较为突出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方向,减少学生在“书海”中手足无措的茫然,从而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书籍,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二是通过有趣的荐读方式来引起学生对某本书的关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确定推荐读物。基于以上两个荐读的目的,教师在荐读环节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要向学生推荐什么样的读物。教师要推荐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哪些课外书呢?笔者认为推荐读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推荐一些语言浅显易懂,文风幽默有趣,故事情节吸引人的书。老师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最首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如果我们一开始给学生推荐的书难懂乏味、没意思,那学生就无法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可能还会因此而丧失对阅读的期待,甚至丧失了阅读的兴趣。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要投其所好,推荐一些语言浅显易懂,文风幽默有趣,故事情节吸引人的书,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轻松快乐,然后才能慢慢地把学生引到酷爱阅读的路上,使学生沉浸在自主阅读的幸福之中。一旦学生爱上了阅读,教师荐读的最基本的任务也就圆满完成了。

第二,要推荐内容与时俱进,与学生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书。如果是一个有丰富阅读经验的人,什么样题材的作品读者都可沉浸其中,文学作品的时空隔阂不会影响读者的朗读热情,但我们要荐读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心智还远远无法理解更远的生活。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要推荐一些内容与学生生活相接近的书,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才会兴致盎然地读下去。等到学生丰富阅读体验之后,学生自然而然会由此及彼,慢慢把自己的阅读面扩展开去。

第三,要推荐思想健康,活泼向上的书。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学生的阅读过程,其实也是自己认识世界认清自我的一个过程,在无数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逐步形成。所以,学生读什么样的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在推荐读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要更注重所荐书目思想内容的健康向上。

第四,要推荐经典作品。为什么小学生要阅读经典?作家余华曾这样写道:“经典作品的优点就是可以反复阅读,每一次的阅读都会使我们本来狭窄和贫乏的人生变得宽广和丰富,或者说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宽广和丰富。”经典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的精神营养,无论哪一个时代的人,无论生活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从中汲取到健康的养料,让人的精神世界丰盈而向上。每一部经典作品都扎根在人类精神生活的至深土壤之中,正因为如此,才能够使不同时代阅读者心灵中抽出新芽。学生的人生和心灵要变得更宽广和丰富,只有通过阅读,所以师生一起共读经典,重塑经典魅力是很有必要的。

第五,要适当推荐一些科学类的书籍。适当读些科学类的书,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自然科学有一些基本了解,还可以从小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结合以上荐读的基本原则,笔者整理出了一份高年级荐读书目供广大教师参考,如表1(见下文)。

表1 小学高年级荐读书目(部分)

2.设计荐读方式。确认了荐读的书目之后,就要精心设计荐读的方式。荐读课其实也是语文课的一种类型,它跟习作指导课、阅读课一样,也需要精心设计。而设计荐读课的指导思想是一定要能吸引学生,一定要能激发学生阅读老师所荐书目的兴趣。说白了,荐读就是要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拿起书来读。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讲书中一两个很有趣的故事,比如要推荐《鲁滨逊漂流记》,就讲一讲鲁滨逊救下星期五的过程和他与星期五之间的趣事,然后告诉孩子们,书中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如果想知道就去读一读《鲁滨逊漂流记》。也可通过讲述书中某个人物的精彩瞬间吸引学生兴趣,比如要介绍《我的妈妈是精灵》,就这样说:“有一个小女孩,名叫陈淼淼,一天,她的妈妈无意中喝了一口酒,就全身变成蓝色了,后来,她的爸爸告诉她……爸爸会告诉陈淼淼什么呢?她的妈妈后来怎么样了呢?你们想知道的话就去读一读《我的妈妈是精灵》这本书吧。”当然了,我们也可以向学生介绍推荐书目的价值或作者的一些轶事……总之,荐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要交换着用,力求每次都新鲜有趣,吸引学生。

二、自读

要读的书目推荐好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被充分激发了,接下来师生之间就可以开始自主阅读了。

为了让学生的阅读不漫无目的,也为了保证学生的真实阅读,每次开始阅读前,可以给学生发一张“阅读存折”,如表2。

表2 我的阅读存折之——《 》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学生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也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之所以这么设计阅读存折,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在他们的阅读过程中从始至终都有教师的参与,从而让学生确确实实把阅读当成一件重要的事去做,而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

老师在布置阅读时,要求学生每次阅读完后都按表2把自己读书的信息记录下来,并整理收藏,每个学期结束后,大家来比一比,谁的“存折”最丰厚,谁就是班里的“银行家”。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有目的地去读,有动力地去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交流

每本书读完之后,要及时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学生可以借助自己的“阅读存折”,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印象最深的情节,觉得最有意思的一个片段,也可以说说自己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收获。而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不必作壁上观,可以加入学生热烈的讨论当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他们阅读过程中的一员,学生是在平等地与老师交流自己的收获,这个时候,老师就像朋友,学生会更愿意打开心扉。比如在读完《汤姆·索亚历险记》之后,我们师生之间是这样交流的:

师:有一个孩子,他是一个顶厉害的粉刷工,波莉姨妈让他利用周末刷围墙,他不仅刷了,而且还认真细致地刷了一层又一层。这个孩子是——

生:汤姆·索亚!

师:这个顶厉害的刷墙工到底是怎么把围墙刷好的呢?

生:是别的孩子帮他刷的。

师:都有哪些孩子帮他刷墙了呢?

生:本·罗杰、比利·费谢尔、约翰尼·米勒……

师:汤姆·索亚最开始本来想让谁帮他刷墙?

生:吉姆。

师:他用什么方法来引诱吉姆?

生1:利诱。

生2:补充:给吉姆一个又大又白的石头弹子。

生3:再补充:外加给吉姆看看他那只肿了的脚指头。(生大笑)

师:汤姆·索亚利诱成功了吗?

生:没有。被波莉姨妈破坏了。

师:你觉得汤姆·索亚用来引诱吉姆的计策怎样?

生:很好。

师:很好吗?如果跟他接下来的绝妙主意比,哪个更好呢?

生:后面的更好。(学生开如活跃起来)

师:为什么更好?

生:他不仅成功让别的孩子帮他刷了墙,而且还由一个一贫如洗的孩子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阔佬。

师:你们认为汤姆·索亚在引诱这些孩子时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些计策?

生1:对本·罗杰是欲擒故纵。(生大笑)

生2:我觉得还用了无中生有。(生又大笑)

生3:也可以说用了以逸待劳或笑里藏刀。

生4:连环计。(生又大笑)

师:你们为什么大笑?

生1:汤姆·索亚实在是太聪明了。

生2:汤姆·索亚太能装了。

生3:本·罗杰实在是太傻了。帮别人干活还倒贴一个苹果。(生又大笑)

师:(笑)我也觉得是有点傻。傻的还有谁?

生:比利·费谢尔、约翰尼·米勒。

师:只有这两个吗?

生:还有很多呢。

师:看着汤姆·索亚和孩子们的这一场场交易,你想到了哪个歇后语?

生1: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生2: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师:所以你们还认为这些孩子傻吗?他们为什么会上当呢?

生:(若有所悟)。

师:老师不认为这些孩子傻,因为他们其实是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这些快乐比他们失去的玩意儿要重要得多。

生开始安静思索老师的话。

师:我们来清点一下,这半天交易下来,汤姆·索亚的战果。

生:(笑)围墙被刷了三遍,一个苹果,一个完好的风筝……

师:到现在为止,你们觉得汤姆·索亚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1:很聪明。

生2:有点坏。

生3:太卑鄙了。

……

师:你们的意见统统可以保留。至于汤姆·索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我们下次再一起交流。

一场简单的读书交流,在无意当中,就有可能是一次心灵的交谈,师生之间思想火花会激烈碰撞,在这样的潜移默化当中,学生的价值观可以润物细无声地悄悄拔节。

四、开展读书活动

阅读可以开展的活动很多。比如可以开展“我是朗读者”活动,请每个孩子读一段自己最喜欢的书的内容,让朗读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情感,阅读给人带来的思想熏陶、艺术熏陶就会加倍生成。再比如可以开展“我最爱的人物形象”展示会,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等),专门开一场展示会,通过交流,把书中“死”的人物形象说“活”,让这些人物形象根植于孩子的心灵,成为自己的偶像。而这些分享展示的过程,其实又是一场大规模的推荐会,或许又会有许多孩子会因为同学的介绍而爱上另一本书,去读另一本书。精彩的活动不胜枚举,大家可依实际情况而定。只要是能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活动,我们都不妨试一试。

总之,师生共读是阅读教学中的必修课,今日笔者所述关于师生共读的一些模式尚在不断摸索之中,在共读的方式方法上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但所谓“教无定法”,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应该明确师生共读才是教人阅读的正道。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了老师加入的阅读,学生的阅读之路必定会走得更加稳当,更加宽阔,更加灿烂。

猜你喜欢

索亚汤姆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贪吃的汤姆
百年畅想
一只小海狗的使命
掉钱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客利尔镇的巫女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童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