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评价三维度的非选择题问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2022-02-23海南省文昌市文昌中学谢秋平

新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选择题答题

◎ 海南省文昌市文昌中学 谢秋平

高中思想政治非选择题往往借助时政热点创设情境,通过设置问题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等综合能力,是考查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重要抓手。在近十年海南高考政治卷中,非选择题分值占全卷56%,比重过半,且只有加强没有减弱的趋势。可以说,得非选择题者得政治。

陈友芳教授在《知识—语言—思维:学科素养导向下的思想政治学科测评体系新转向》一文中指出: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测评体系包括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学科专业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学科思维方式的发展水平三个递进的考查层次。可见,知识、语言和思维是思政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的三个重要维度。由于非选择题的作答更能体现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学科语言运用程度和学科思维的进阶程度,是承载三个考查层次的主要题型。但是在考试中,非选择题是最容易丢分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知识残缺不全、不系统

学生能否把学科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科素养的高低。素养低的学生由于对教材不熟悉,或者没有真正理解教材内容,对教材知识只是碎片化的记忆,只看到知识点,没看到点与点之间的“线”,对知识缺乏系统的认识,导致答题时难以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出现“无话可说、漏点”“分点过多、全是断句”“答题角度不全面”“东拼西凑、词不达意”等现象。

二、语言错误匮乏、不规范

主观题答题语言主要有教材语言、材料语言和时政语言。部分学生能利用教材语言,结合材料语言答题。但很多学生对教材语言不熟悉,不懂整合材料语言,更别说时政语言的运用了。这就导致答题口语化,专业术语匮乏,句子表述语义不清甚至完全错误。例如:“企业的目的是赚钱”“汇率跌落的作用有好有坏”“人民币的币值不断增高”“人民币升值会使出口商品价格增加,减少市场竞争力”等。

三、思维混乱繁杂、不全面

答题逻辑思维混乱体现在答非所问,叙述缺乏条理性、完整性,重复啰嗦等。例如,某考生作答辨析题“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应促进人民币不断升值”时是这样表述的:“这种观点是片面的。1.因为人民币不断升值会引起通货膨胀;2.物价上涨;3.将会导致人民消费水平降低;4.导致企业破产;5.不利于国家发挥社会职能;6.使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7.因此,人民币只有在经济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才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8.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9.促进企业的扩大;10.有利于政府发挥社会职能。”从作答结果可见,该考生对辨析题的基本解题思路没有充分掌握,前后表达互相矛盾,表达的完整性欠缺,甚至答了一些与题无关的内容,逻辑非常混乱。而有些学生则以“知识调用”决定答题逻辑,而单纯地罗列知识点并非答题,其根源在于缺乏学科思维。

根据以上常见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知识体系,夯实答题基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科知识就是“米”,是答题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学生就不可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但是,碎片化的知识就像断了线洒落在地的珍珠,怎么全面系统地作答?必须用线把知识之“珠”串连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才能达到有效创新,才能被综合运用,才能应对真实情境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理念,由“纵向深挖知识点”向“横向广结知识网”转变,防止对细节知识的过分强调反而干扰了对事物的总体认识,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指导学生通过构建知识框架或绘制思维导图等方法把本学科不同知识点联系起来,建立知识网,扩张知识面。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例,我们可以通过“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条主线,把“国体、人大代表、人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其内在逻辑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选举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以此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因为它最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的政体”。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识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优越性,国体与政体的关系等知识。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是规范答题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科思维、提升关键能力的前提。

2.积累学科语言,力求准确表达。反映学生学科素养高低的另一个基本维度就是学科专业语言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即能否运用学科专业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否把非专业语言转换或“翻译”成专业语言。

帮助学生积累学科语言,培养学科语感,对答好主观题大有裨益。对于教材语言,应该把课本主干知识、高频考点知识、每一本书的关键词提炼出来,让学生多读多背。例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时,把每个模块的关键词提炼出来,如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运动;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辩证法: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部分、系统优化方法,发展、新事物、旧事物、前进性、曲折性、量变、质变,矛盾、对立统一、斗争性、同一性、普遍性、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否定、扬弃、革命批判精神、创新意识;唯物史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人民群众、价值、价值观、人生价值的实现。关键词是撑起教材语言的支架,记住关键词,既节省背书时间,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记住主干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准确运用教材语言。对于时政语言,需要学生平时在看新闻时有意识地记录一些频繁出现的政治用语,例如“大国智慧、大国担当、制度优越性、国家总体安全观、四个意识、四个全面、四个自信”等。长期的积累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时政热点的敏感度、理解度,学生在答题时就能做到应用自如。

3.培养学科思维,梳理答题逻辑。如果说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是测评体系的第一层次,学科专业语言的表达能力是测评体系的第二层次,那么学科思维方式的发展水平则是最高层次。学生能够运用本学科特有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是学科素养的最高体现。

培养学科思维,需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视角,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教会学生遵循思维规律的一些共性技巧。这些技巧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解答问题的切口、角度。例如“为什么实行追责问责制度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这个题目,就属于“如何通过A达到B”类题目。这类题目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从A到B的过渡无话可说导致重复啰嗦,或者不知所云、思维混乱。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建模(见图1),从A具体分解出A1,再从A1推导出与B相关联的B1,架起A到B的桥梁。如解答上题就可以表达为:“追责问责促使政府依法行政,防止权力缺失和滥用,提高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信力。”

(图1)

帮助学生寻找共性的思维规律,并不是建立一些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题模板,否则容易陷入答题套路,导致思维固化。例如很多教师就“共产党如何做某事?”这个问题,结合教材内容作出以下答题模板:1.践行党的宗旨和理念;2.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执政方式;3.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4.不忘初心、牢记使命;5.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可是面对“结合材料,说说中国共产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这样的问题,如果学生死板地从答题模板中找答案,就会容易偏题,想拿高分是不可能的事。但是,题目情境和设问往往蕴含了思维路径,从题目情境中可分析出从党中央到地方基层党组织再到党员在抗疫中发挥的作用,答题逻辑也就清晰可见了。

总之,知识、语言、思维三者是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学科知识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科思维,学科思维的培养有利于获取更多的学科知识,学科语言的灵活运用有利于准确表达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整合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积累学科语言、培养语感,力求准确表达;培养学科思维、梳理逻辑,形成思维智慧。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面对非选择题的复杂情境时,展现出较高的综合解题能力和素养水平。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选择题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单项选择题狂练
邀你来答题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