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微企业线上融资风险与防范研究

2022-02-23王玺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企业主小微金融机构

王玺

(中国农业银行常州分行,江苏 常州213000)

1 相关概念

1.1 小微企业

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3 种类型。小微企业一般指的是小型和微型企业,同时还包括个体工商户、家庭作坊式企业等。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在繁荣市场、稳定经济、扩大就业、促进创新、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非常迅速。工商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小微企业约有2 800 万户,个体工商户约有6 200 万户。小微企业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0%以上,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 和50%以上的税收。但是,也有数据表明,小微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仅为3年。我国小微企业营商环境一直不容乐观,尤其当前面临宏观经济下行周期,再加上新冠疫情影响,小微企业生存压力在不断增加。

1.2 线上融资业务

随着国家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大力开展线上金融服务成为各金融机构和组织的重点工作。线上融资业务作为线上金融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银行和金融企业纷纷推出以“小额”“信用”“快速”为特点的线上融资产品,实现贷款申请、尽调、审批、放款全流程线上化,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效率,改善客户体验。如中信银行的“POS 网贷”、江苏银行的“税e 融”、浦发银行的“伊利贷”、建设银行的小微“快e 贷”等。这些线上融资业务的开展,为众多小微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有力助推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2 理论基础

2.1 麦克米伦缺口理论

“麦克米伦缺口”(Macmillan Gap)最早是指英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随后,据世界银行组织的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多项调查显示,麦克米伦缺口在诸多国家普遍存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民营企业、家族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发展十分迅猛,“麦克米伦缺口”现象也开始显现并愈发突出。

2.2 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是指一个事项的发生给目标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在市场竞争中,风险无处不在,风险越大,报酬越高。为了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就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识别和分析,在合理确定自身风险承受度的基础上,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作为商业银行而言,由于其经营产品的特殊性,以及信贷业务作为核心业务,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信贷风险管理是其最主要的风险管理内容。

3 小微企业线上融资业务现状及风险表现

3.1 小微企业线上融资业务现状

面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9年,全国两会政策再次强调,“小微企业作为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对象之一,要进一步强化对其金融扶持”。在此背景下,各银行金融机构也积极响应,通过各种方式,帮扶弱势群体。近年来,小微企业融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情况如图1、图2、图3 所示(数据均来源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图1 2019-202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

图2 2015-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情况

图3 2016-202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比例

通过上图可以发现,近年来,小微企业融资贷款金额不断增加。从2015年第一季度的214 132 亿元到2018年第四季度334 923 亿元,增长了1.56 倍。普惠金融型小微企业贷款则从2019年第一季度的99 693 亿元到2021年第三季度的184 803 亿元,增长了1.85 倍。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占总贷款比例也从2017年的26%到2021年的40.2%。小微企业融资贷款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随着国家大力推广金融科技,倡导金融行业数字化、开放化、智能化转型,要求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国人民银行,2021),小微企业线上融资业务所占的比例在逐年提高。事实上,有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农业银行线上融资余额达1.2万亿元,其中,“惠农e 贷”余额达3 483 亿元;截至2020年12月上旬,工商银行线上小微融资余额突破5 000 亿元,融资客户数超35 万。

3.2 小微企业线上融资业务风险表现

针对小微企业开展线上融资业务,对于诸多商业银行而言,虽然具有响应国家普惠金融政策、业务模式简单、快速等特点,但是执行几年下来,风险问题也一直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如下。

3.2.1 小微企业线上融资业务潜在风险较高

相对于传统的线下融资,小微企业线上融资主要依赖于金融机构构建的数据模型,业务流程和审批决策都相对简化。通过模型推算,只要符合相关要求,银行一般都会放款。部分银行虽然也实施线下核查和抽查,但是,这项工作更多的也是形式审核,风险隐患较大。尤其是后疫情时代,随着政府在疫情期间推出的扶持政策的逐步弱化,小微企业线上融资风险正逐渐暴露。

3.2.2 小微企业融资资金真实用途难以掌控

小微企业在申请贷款资金时,都会要求明确资金用途。但是,融资资金一旦进入小微企业或企业主个人账户,实际用途就难以掌握。实践中,部分小微企业未按约定将融资资金用于生产经营,而流入股市、房市等非经营性领域的情况屡见不鲜。

3.2.3 小微企业发生风险后追偿困难

小微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偿债风险较大。在实务中,银行经常会碰见部分小微企业在发生线上融资后,由于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导致企业无法生存,但在追收贷款资金时,面临企业可供追偿资产无法覆盖融资本息的情况,造成银行坏账或损失。也有个别企业还款意识淡薄,甚至故意隐匿资产信息,拒绝偿还债务,包括出现无法联系的状况。银行对不良贷款追偿困难重重。

4 小微企业线上融资业务风险产生原因

4.1 小微企业层面

①抗风险能力弱。小微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生产规模有限,产品较单一,往往依赖于某一客户,易受政策和市场环境影响,持续经营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较差。②管理不规范。小微企业公司治理不完善,体制上虽是企业法人,但实际多采用个人、家庭或家族经营模式。这类企业往往无明确的经营理念和准确的定位,缺乏战略眼光,内部控制相对薄弱,易造成企业关停或破产。③信息不透明。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透明,尤其是涉及民间融资、资金链关系等隐性信息难以察觉。部分企业通过融资中介包装企业,美化经营数据、虚增交易和现金流,这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风险隐患。④易受企业主个人影响。小微企业往往与企业主个人混为一体。企业越小,对企业主个人的依赖越强。这也意味着企业主个人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对企业经营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⑤诚信意识薄弱。部分小微企业会出于不同目的,编制多套财务报表,分别提供给市场管理、税务、金融机构等。这些报表虽然都出自一家企业,但是报表数字并不一致,企业经营情况不能如实反映。⑥无法提供有效担保。小微企业自有资产较少,往往无法提供足够覆盖贷款本息的有效担保或抵质押物,一旦出现经营失败,企业可供追偿资产不足。

4.2 金融机构层面

①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对于线上融资而言,由于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及企业主个人的信息主要依赖于企业自己提供的资料,很容易造成信息掌握不充分、不及时,即使掌握了信息也是部分失真,带来的后果就是:第一,难以真实把握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无法对小微企业的风险作出准确判断;第二,极易作出错误决策,导致资金回收困难。②在融资资金自主支付方式下资金进出容易失控。为便利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增强对小微企业的吸引力和同业市场竞争力,金融机构对线上融资多采用随借随还、自主支付方式。由于未采用受托支付方式,资金进出和流向往往取决于小微企业主的个人意愿,具有不可控性,易导致融资资金用途偏离。③跨区域经营增加了信息沟通和了解的难度。线上融资业务不受线下物理网点的依赖。同时受经营业绩驱使或考核压力,金融机构尤其是基层经营单位往往提供跨区域融资服务。但对于跨区域贷款而言,金融机构往往无法及时了解掌握小微企业及企业主的动态信息,一旦发生风险无法快速作出应对措施。④贷后管理不紧。随着线上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对线上融资的贷后管理也日趋重视。但由于线上融资一般金额较小、客户数量较多,其贷后管理频次和内容较线下融资相对简单,易导致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实时跟踪不到位,了解不深透。⑤信用方式放款本身带来的风险。小微企业线上融资是互联网及大数据应用的产物。金融机构通过获取小微企业的工商、司法、海关、环评、征信、纳税、水电等数据信息,构建小微企业融资审批决策模型,为小微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线上融资服务,同时追加小微企业主或实际控制人连带责任担保等形式担保作为风险降低手段。但整个过程实质是属于信用放款。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长久以来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但由于小微企业本身的特性,实际上是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资金风险。⑥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有限。随着线上融资业务的发展,金融机构的客户规模快速扩大,基层经营单位需要面对的客户大量增加。但是,受体制、机制的影响,金融机构的员工数量增长未能跟上步伐。客户经理往往要应对数十户线下融资企业、几十户线上融资企业以及数量众多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时间和精力相对不足。这也极易导致对线上融资企业的现场走访、资料录入以及贷后管理等规定动作履职不到位,注重表面文章。这一方面无法提升线上融资企业的服务质效,另一方面无法有效把控风险。

5 小微企业线上融资业务风险防范建议

5.1 构建小微企业数据平台和融资综合服务平台

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力量,拓宽小微企业信息采集渠道,最大限度地集合政府职能部门、产业行业协会、商会等拥有的相关小微企业信息,构建小微企业数据平台。通过平台,一方面勾勒小微企业实时经营画像;另一方面加强小微企业数据的交叉验证,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同时引入国家产业政策及金融机构信贷政策等风控要素,优化准入筛选,为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线上融资服务和实施贷后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另外,各金融机构还应积极探索建立小微企业线上融资综合服务平台,集中处理小微企业的线上融资申请、风险预警及核查处置等,既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又能开展集约化经营。

5.2 建立负面清单

在合法的基础上,将有不良信用记录、未按约定使用融资资金、逃避债务等严重失信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涉及司法诉讼等受惩、涉诉,以及涉及民间融资等有风险隐患的小微企业及企业主纳入负面清单。对清单内企业分类管理、区别对待、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尽可能地避开风险“雷区”。

5.3 强化属地管理

按照“了解你的客户”原则,以金融机构可承载的有效服务负荷为限,设定相对合理的业务地理范围。金融机构仅承接区域范围内的小微企业融资申请,并开展服务对接。通过强化小微企业的属地管理,及时掌握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效资产、民间融资等动态信息以及企业主个人行为动向等,最大限度地消除风险隐患。

5.4 积极探索风险分担补偿机制

金融机构应加强与政府、融资担保机构的合作,探索建立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对发生风险的线上融资业务,实施风险分担补偿,减轻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线上融资发生不良贷款后追偿困难的后顾之忧,提升金融机构持续开展线上融资服务的积极性。

5.5 加强金融机构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针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特点和要求,积极优化劳动组合,通过增配客户经理,为开展小微企业线上融资服务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同时,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强金融人才培养和锻炼,将科技人才吸收进客户经理队伍,打造一支懂业务、会经营、能管理的科技复合型人才队伍。

5.6 尝试服务外包

受自身条件限制,金融机构往往对小微企业的有效资产信息掌握不充分,尤其是企业主个人名下的房屋、汽车、有价证券等隐性资产信息,金融机构无法充分了解。这也极易导致小微企业一旦出现经营困难,金融机构无法充分实施追偿计划。对此,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成本效益比较,尝试对不涉及自身的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处理,借助社会第三方力量开展不良追偿。

猜你喜欢

企业主小微金融机构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家族企业主角色冲突的理论基础和概念模型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浅析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困境形成原因
小微企业借款人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年轻人眼中的2017年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