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与环境规制

2022-02-23王凯松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稳健性第三产业规制

王凯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006)

1 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40 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和国民生活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但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空气和水体的污染、资源的过度消耗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如何改善中国的环境问题成为学术界的重中之重。

随着国家对第三产业的需求越来越高,中国的第三产业也进入了高速的发展轨道,第三产业逐渐成为中国新的经济支柱,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直接代表了国家产业结构的完善度与先进程度,目前的中国,第三产业也在信息科技革命的影响下逐渐由低端服务业向高端服务业迅猛发展。但是自2007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增速开始下降。第三产业增速的变化会对我国GDP 增速变化有重大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国家的产业升级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前景。

考虑到我国目前对于环保问题愈加重视,环境规制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强。在这种情况下,环境规制也许是第三产业增速变化的原因之一。因此本文以环境规制程度为主要的解释变量,探究其和第三产业增速间的关系。

2 文献综述

近年来,环境规制这一话题已经吸引了大量学者的关注,目前学术界的焦点主要在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移调整和环境规制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梅国平和龚海林[1]发现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环境规制,他们还探讨了这种影响的路径和机制。陈璇和钱薇雯[2]将环境规制分类,并利用GMM 方法研究得出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宋华、郭然等[3,4]研究得出环境规则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存在U 型关系,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递进对产业结构优化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另一部分学者则着重探究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影响,胡晖、朱钰琦、方德斌等[5]的研究表明,环境规制能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和合理化和高度化进程。上述文献表明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的非线性,这种影响是以U 型为规律变化的。

由上可得,尽管目前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但是针对环境规则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仍然是欠缺的。李眺、谭灵芝、王国友[6,7]表明了环境规制对服务业的增长有促进作用。王恕立、汪思齐和滕泽伟[8]证明了环境约束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

从以上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目前对于环境规制对服务业即第三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仍然比较匮乏,因此,本文目的在于研究环境规制对第三产业发展影响的具体规律。本文的边际贡献可能有,丰富了对环境规制和第三产业增长的实证研究,并且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从外部性理论可以得出,环境规制的本质是强制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企业生产带来的负外部性。高污染制造企业是规制的主要对象,环境规制会对这些制造产业发展起到抑制的作用。从“波特假设”出发,环境规制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发展起到正向作用。本文根据经济学理论和已有研究进行假设推导,结合当前中国服务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情况。发现在我国制造业蓬勃发展时,环境规制处于低强度时制造业所能获得的利润远大于其带来的成本,因此,企业仍然会选择继续生产。此时制造业的聚集会吸引大量劳动力,进而低端服务业开始聚集。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造业竞争加大,利润下降,而此时环境规制的强度开始加大,使得企业难以承受成本的上升,进而这些企业会选择离开当前地区选择将生产转移至环境规制强度低的地区,同时低端服务业的聚集开始减慢,从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率开始下降,并且由于产业的转移需要时间,因此,此时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会呈现一个稳态。

结合当前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和波特假说,可以合理地推测出,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不断上升,企业会逐渐加大创新的力度,这种创新除了技术上的创新还有模式上的创新,从这几年制造业服务化、生产性服务业等名词不断地被提出可以窥见,廖瑞斌[9]指出环境规制会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往新模式演变。由上所述可以得到环境规制对第三产业的影响会有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在规制强度还比较不足时其主要产生的是消极作用,当达到某个强度值时则会起到积极作用。如上所述,提出本文研究的假设:

H:环境规制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主要是U 型趋势。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囿于数据的获取,本文选取中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的30 个省份为研究初始样本,研究区间为2005-2017年,对原始数据整理得到一个平衡面板数据。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各省市统计年鉴。

4.2 变量说明

①被解释变量。本文主要研究的是2005-2017年中国不同省份第三产业的发展,考虑到数据获取的问题,为反映出服务业的发展情况,本文选取中国不同省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代表,并且为了避免共线性均采用对数处理,变量符号为Tit。②解释变量。环境规制是本文的主要解释变量。相关的衡量指标有很多,结合当前已有文献,本文选择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和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值作为衡量指标变量,本文采用变量符号为eps。③控制变量。参照现有相关文献,本文采用和选取的控制变量有:城镇化水平(lubl),采用各省城镇人口和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采用各地区人均GDP(lmgdp)来表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lyd)表示地区收入水平,由于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主要集中于各地区城镇,故采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代表地区总体居民收入;科技创新(linn)采用各地区每年申请授权专利数表示科技创新水平。以上4 个变量为了消除异方差性故对其采取对数化处理。各地政府每年的财政投资(lg)则采用政府投资额和地区总GDP 的比值来表示,表示政府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表1 是所有变量的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

4.3 模型设定

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和环境规制程度进行设定并且引入环境规制的二次项以检验研究假设,具体模型如下:

其中,Titit是被解释变量,代表第i 个地区在t 时期的第三产业增加值;epst是核心解释变量,表示在t 时期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s2t为解释变量的二次型;CVit为控制变量;μi为固定效应;εit为残差项。其中模型(1)为没有控制其他因素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影响。模型(2)则纳入了其他变量,在控制住其他因素后探究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影响。

5 实证结果及分析

5.1 模型选择

在模型的选择上,本文以模型(2)分别在混合回归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混合回归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中进行选择。得到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模型的选择

如表2 所示,经过Hausman 检验最终选择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5.2 基本回归实证结果

表3 对回归实证结果进行了报告。回归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环境规制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是负向关系,同时可以看到eps 变量的二次项显著为正,表明环境规制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非线性,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即U 型。其结果符合本文假设。环境规制是当前引起第三产业增速下降的原因之一,同时也表明了我国环境规制强度还没有达到最低点。

表3 基本回归实证结果

5.3 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上文回归结果的稳健程度,本文需对上文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采取的方法是加入聚类稳健标准误,即在回归过程加入robust 进行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如表4 所示。

表4 稳健性检验结果

由稳健性回归结果可以看到,结果仍然在10%区间内显著,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明了环境规制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因此前文所作的假设成立。

6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目前中国环境规制强度对于第三产业发展仍然具有显著的抑制冲击,但是前者对后者影响为非线性,是正U 型,这一结论证明了环境规制是中国目前第三产业发展降速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且环境规制强度仍然没有到达拐点。

6.2 启示

由以上结论可以分析得出,我国第三产业增速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环境规制强度的加深。结合经济学理论,通过加大环境规制的强度,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会实现一个U 型的变化,当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仍然处在U 型最底端的左边,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升,会有一个向上的趋势。我们要遵循这一规律,加速完善落实环保事业,尽早推动第三产业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

猜你喜欢

稳健性第三产业规制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和计量
共享经济下网约车规制问题的思考
会计稳健性的文献综述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浅谈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会计稳健性研究述评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