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期口腔保健事关母子健康

2022-02-23钱琦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牙科口腔疾病龋齿

钱琦

孕妈妈的口腔保健卫生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孕妈妈应从自身做起,从孕前期、孕期及产褥期三个关键时期,做好口腔健康维护。

孕前口腔健康

妊娠会影响女性牙齿和牙龈的健康。妊娠期间雌激素水平改变,使口腔软组织容易发生炎症;妊娠性呕吐,妊娠期饮食的摄取次数和数量增加,以及偏食(喜酸食)等使唾液pH值稍有下降,均可引起牙面酸蚀与脱矿;妊娠早期与后期,由于存在流产或早产的危险,不能及时有效进行口腔疾病的治疗。以上原因所导致的口腔内环境改变,均可促使口腔内已存在病变继续发展。因此,孕妇在怀孕之前就要注意口腔健康。

建议一:备服女性在怀孕前到正规医院口腔科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彻底治疗口腔疾病,消除后顾之忧。

建议二:了解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识,减少孕期牙病的发生或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牙医可给予怀孕期间的口腔护理指导。

妊娠期的口腔保健

1.建立良好的自我口腔保健行为。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提倡使用牙线,远离烟酒、不轻易使用药物。

2.孕期口腔常见病的诊治。妊娠期常见口腔疾病为牙龈炎和龋齿。罹患龋齿和牙龈红肿出血等牙周病的孕妈妈,因疼痛、炎症的刺激有早产风险,还可能生出低体重新生儿,若用药不慎还会给胎宝宝造成不利影响。有研究证明,孕妈妈龋齿若未经治疗和控制,病菌通过母婴传播,宝宝未来患龋齿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3.接受产前口腔保健教育。妊娠妇女应增强营养,促进宝宝口腔健康。孕妈妈营养缺乏可导致胎宝宝营养不良,影响体格、智力的发育,还可使口腔组织发生改变,如牙钙化不全、错颌畸形、唇腭裂等不可逆的改变。

孕早期应摄取优质蛋白质、足够的钙、磷和维生素A等营养;孕中期的胎宝宝乳牙牙胚开始钙化,应增加对钙、无机物和维生素A、D等的摄入,如多吃豆制品、牛奶等含钙丰富的食品,平时可以加强走路、晒太阳等户外活动。

孕期口腔疾病的治疗原则

孕早期(孕1~3个月)怀孕前三个月,胚胎器官开始形成分化,是致畸敏感期,为了避免孕妈妈过度紧张和口腔手术造成的菌血症对胎宝宝的不利影响,一般不宜做拔牙、根管治疗等手术;避免使用安眠、镇静剂药物;防止风疹等病毒感染,预防唇腭裂等畸形发生;孕妇就医时要说明怀孕时间,避免x线照射。口腔医生在这一时期应做好孕妇口腔检查和相关资料收集工作,并且与患者随时保持联系,及时指导患者有关预防口腔疾病的知识和措施,防止已患疾病的进一步加重。

孕中期(孕4~6个月)孕中期胚胎器官已发育完成,胎儿体积不大,孕妈妈活动比较方便,是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最佳时期。一般情况下可处理牙科急病,如牙髓炎等。拔牙要谨慎,牙科治疗中局部麻醉用药量很少,不必担心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但孕妇应避免深度麻醉。如有麻药过敏,应提前向医生说明;复杂治疗可延至产后进行。

孕后期(孕7~9个月)不适合接受口腔治疗。怀孕的后三个月胎儿发育较中期加快,胎儿体积增大明显,孕妇常出现腿部水肿、尿频等压迫症状,使活动受到限制;体积增大的胎儿影响孕妇的动作,使子宫处于较敏感状态,外界刺激(如牙科恐惧症)容易引起早产。

准妈妈应了解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掌握正确的婴幼儿口腔护理方法,了解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注意的问题,了解乳牙生长发育和萌出、时间和顺序,了解氟化物预防龋齿的方法,帮助宝宝早期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产后,受民间传统习俗影响,月子里不刷牙的新妈妈口腔问题比较多。因月子里饮食次数增多,且产妇分娩时体力消耗较大,抵抗力降低,容易被病菌入侵致病。妈妈牙龈炎症、口腔异味时亲吻宝宝,口腔异味及细菌感染对宝宝的口腔及身體健康极为不利。所以新妈妈不仅要刷牙,而且应该比一般人更注意口腔清洁。

需要注意的是,产妇在月子里身体比较虚弱,对寒冷的刺激比较敏感,因此产妇每次餐后用温水勤漱口,早晚用温水刷牙。

猜你喜欢

牙科口腔疾病龋齿
牙科手术
三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牙科膜片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吃饭老塞牙,小心口腔疾病找上门
临床预防干预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芩主要化学成分对口腔疾病作用的研究综述
牙科界茅台来了
骨性Ⅲ类错畸形上颌骨前牵引方法及辅助扩弓的研究进展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