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哲学的观点正确分析古诗词

2022-02-22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中学政史地 2022年35期
关键词:庾信哲理古诗词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黄 群

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的诗词在当代人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诗词是古代人们的智慧结晶。如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被重视,我们更应该学习古诗词。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政治认同,同时也能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还可以了解古人的悲欢离合等各种情感,能够了解古人对人对事的态度。通过学习古诗词,还能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陶冶我们的情操,美化心灵,提升气质。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借助古诗词来学习高中政治知识。古诗词常常是古人观察各种事物和现象后经过思考而写出的,含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日月星辰的变化、对人生的感悟。高中政治试题在考查哲学知识的时候经常会以古诗词为切入点进行考查。高中政治试题以古诗词为切入点进行考查的命题形式,创新和丰富了政治试题的命题形式,以新颖的形式进行考查,给学生以眼前一亮和耳目一新的感觉。古诗词是古代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语言精练,内涵深刻,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能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如果进行细分,古诗词中蕴含的哲理部分涉及唯物论部分、认识论部分、辩证法部分等。

一、古诗词蕴含的哲理分析

1.涉及辩证法的古诗词

戏为六绝句(其一)

【唐】杜甫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蕴含的哲理分析:(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只有在充分的量变的基础上才能发生质变。离开了对早期事物量变的分析,我们没有办法认识现在的事物,更加没有办法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割裂历史、割裂联系,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历史人物,而且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割裂历史、割裂联系,后人盲目嗤笑前人,必然会犯错误。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世界上的事物都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历史人物也不例外,都有从早期的稚嫩到后期的成熟的发展过程。研究历史人物,不能割裂历史,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来分析。

2.涉及矛盾分析法的古诗词

读陈蕃传

【宋】杨万里

仲举高谈亦壮哉,白头狼狈只堪哀。

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

蕴含的哲理分析:从矛盾分析的方法来看,陈蕃不知道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矛盾会因为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解决矛盾的方法不可能是一样的。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只用一种方法去解决所有的矛盾,是注定要失败的。陈蕃方正有余,而计谋不足,以至事败垂成。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来看,陈蕃不懂得事物的发展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道理。远大理想、崇高目标必须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陈蕃一室不扫,哪能有“扫天下”的雄心壮志?

二、试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在解答该类试题时,同学们首先应该要弄清楚试题中古诗词的含义。以《戏为六绝句》(其一)这首诗为例,“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中有一个人名“庾信”。庾信,南朝梁诗人,他早期的作品格调不高,后来被迫留在北朝北周做官,官位等级高,但常常思念故乡。在北朝做官后,他的作品风格明显迥异于前期的作品,境界开阔,豪放大气,气势奔放。因此,“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的意思就是,庾信的作品到晚年越发成熟了,意境开阔,气势奔放。“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的意思是后人对他的流传下来的赋作加以嗤笑,随便评说,这是没有觉察到前人的作品还有后人写不出、达不到的地方。

然后,同学们需要调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古诗词进行分析。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前后联系的,评价别人的作品,要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整体地看,不能割裂联系,割裂历史,否则得出的结论是片面的。另外,我们还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富含哲学道理的古诗词是古代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需要我们好好地学习和传承。

猜你喜欢

庾信哲理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220kV电流互感器故障分析及处理
现当代庾信批评的或毁或誉及其根本原因
庾信的“小园”之思
杜甫和庾信的隔世情怀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哲理漫画
漫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