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用于食管癌患者对QLQ-C30、SAS、SDS评分的影响*

2022-02-21磊,赵云,张萍,羊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3期
关键词:食管癌康复疼痛

顾 磊,赵 云,张 萍,羊 波

(江苏省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胸外科;2.护理部,江苏 南京 210009)

食管癌为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患者往往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在明显症状出现后入院诊治时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丧失了最佳治疗时间,疗效及预后欠佳[1]。目前,主要选用手术联合放、化疗方式治疗食管癌患者。但手术治疗创伤较大,且放、化疗均存在一定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围手术期往往会出现相关并发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加强科学护理干预,在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未明确选用何种护理模式可取得更理想的干预效果[2]。本研究探讨了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加强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8~72岁,平均(55.2±2.4)岁;病灶部位:食管上段12例,食管中段38例,食管下段1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9~74岁,平均(56.1±2.8)岁;病灶部位:食管上段13例,食管中段36例,食管下段1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1.2纳入标准 (1)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食管癌;(2)无手术禁忌证,接受手术治疗;(3)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

1.1.3排除标准 (1)伴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2)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有重要脏器(肺、心、肾等)器质性疾病;(3)伴认知功能障碍、精神性疾病等。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1.2.1.1对照组 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术前开展常规健康宣教,护士向患者讲解相关疾病、治疗技术、术后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与疏导,鼓励其保持积极、乐观态度面对疾病及治疗;根据手术要求,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做好医护配合工作,严密监测和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术后给予患者饮食、用药、康复运动指导。

1.2.1.2观察组 围手术期行集束化护理,具体方法:(1)提出循证问题并寻找循证支持,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Cancer Lit等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库检索文献,寻找证据支持;同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总结可从健康宣教、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康复锻炼等方面开展该类患者护理工作。同时,结合护士实践经验、患者实际情况对资料的实用性、真实性进行分析和评价。(2)建立集束化护理小组,经肿瘤专科医护人员指导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接受集束化护理相关理论、食管癌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关知识、围手术期护理操作技能等学习和培训,参照食管癌手术护理指南、操作规范、相关临床研究资料等由医师提供相关专业知识支持,然后再结合科室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最佳护理计划,建立集束化护理计划。(3)护理干预实施,①术前开展个体化健康宣教。宣教内容主要是介绍疾病、治疗措施及技术优势、注意事项等,重点强调及时、合理接受手术治疗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的作用及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②术前心理护理。责任护士先接受规范心理知识培训,然后再参与护理工作。主动给予患者诚恳关怀,拉近护患关系,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同时,积极鼓励和协助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患者配合度;术前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根据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程度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护士增加巡房频率,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解除其疑虑,同时,可增强护患关系。指导患者通过看书、与人聊天、听音乐等方式分散、转移注意力,缓解病痛,降低精神压力。多为患者讲述疗效理想的案例,邀请疾病控制效果较理想的患者现身说法,积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态度接受治疗,帮助其树立对抗疾病的自信心。③术前加强睡眠管理。通过强化病区管理为患者营造舒适、安全、温馨的住院环境,保证患者睡眠质量;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通过指导泡脚、倾听音乐、睡前饮热牛奶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相关药物。④术后疼痛护理。术后及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重度疼痛者及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轻度疼痛者通过心理疏导、播放舒缓音乐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给予患者腹部按摩,提高其舒适度,减轻疼痛程度。⑤术后康复锻炼护理。术后及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各项生命体征均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后协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1次,协助患者做适度抬臀、踢腿运动锻炼;术后48 h指导患者正确轻咳,促进肺部痰液有效排出,排痰训练每3小时进行1次,每天3次。同时,鼓励和协助患者进行适当床边活动。术后72 h待患者下肢肌力有所提升后鼓励和指导患者适当下床行走。⑥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2 d向其讲解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定期通过微信、电话、短信、探访等方式开展术后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根据患者存在疑惑及提出问题给予针对性解答和指导。

1.2.2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包括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等。同时,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便秘、感染、腹胀等。在患者出院前2 d进行评估。(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SAS、SDS评分>69分为重度焦虑、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抑郁,50~<60分为轻度焦虑、抑郁[3]。评估时间为患者出院前2 d。(3)选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4]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该量表Cronbach′α=0.802,评分维度有5个,分别为情绪、认知、躯体、社会、角色功能等,各维度总分均为100分,分数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患者出院后1个月随访时进行评估。

2 结 果

2.12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分)

2.3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QLQ-C30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QLQ-C3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续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 论

手术切除病灶是目前治疗中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手段,但该种治疗方式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术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大。术后疼痛及其他并发症均会对患者心理状态产生明显影响,进而影响其术后康复运动锻炼、饮食、用药的配合度,影响术后康复[5]。有学者指出,多数食管癌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对手术治疗均表现出较低耐受性,治疗期间配合度相对较差,部分患者甚至因疼痛、术后并发症而选择放弃手术治疗[6]。因此,在给予该类患者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有必要配合科学护理,通过加强健康宣教、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等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压力,提高治疗配合度。集束化护理是目前在癌症患者护理中获得广泛应用的新型护理模式。该种护理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根据实际护理工作需求制定护理计划,并经权威文件证实,因此,可保证护理计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该种护理模式集合了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针对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需求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7]。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更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能更好地预防并处理临床治疗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因此,可获得更理想的护理效果[8]。范慧娟等[9]研究表明,食管癌患者治疗期间联合科学护理干预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缓解,常见不良反应程度明显减轻,机体状况、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给予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加强集束化护理能通过手术前后系统、全面地针对性干预措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为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术后康复效果创造了良好条件[10-11]。本研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内容主要包含患者术前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睡眠管理,以及术后疼痛护理、康复锻炼护理、出院指导等。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术后恢复指标,包括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便秘、腹胀等常见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2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用于观察组的护理模式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心理状态获得显著改善。分析原因可能是集束化护理实施过程中可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提高患者心理、生理舒适度,进而提高其手术耐受性;全面的健康宣教、个性化心理干预可使患者获得系统性疾病、治疗技术等相关知识,使患者正确认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应对措施等,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治疗,提高配合度;以患者实际情况为根据,加强疼痛、排痰护理,可有效提高食管癌患者舒适度,进而促进肺部血液循环,降低发生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12-13]。宋美璇等[14]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疼痛程度有效减缓,患者生理及心理舒适度均获得显著提高。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QLQ-C30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同时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集束化护理中多种措施综合应用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性,有效改善了护理结局,进而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集束化护理高度重视对症状群的干预,强调症状间的相互协同及强化,因此,可使患者负性情绪显著缓解;集束化护理以循证医学证据作为参考,建立了科学护理方案,护理服务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实施,因此,可有效改善护理结局,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15]。综上所述,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加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使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获得更理想的改善,有助于提高术后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食管癌康复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改变趁热吃 预防食管癌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怎么给疼痛分类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