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制药企业应用PDCA循环提升职业病防治水平效果分析*

2022-02-21爱,张立,汪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3期
关键词:防护用品职业病制药

庞 爱,张 立,汪 运

(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重庆 400060)

2016年10月,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等6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中提出,应提升全行业职业健康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减少职业病发生[1]。对此,某制药企业于2019年1—12月将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理论引入职业病防治工作当中,经过1年的持续改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某中型制药企业,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和销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盐酸、氢氧化钠、甲苯、丙酮、乙酸丁酯、氨、甲醇、乙腈、二氯甲烷、活性炭粉尘、药品粉尘、噪声、高温等。

1.2PDCA实施

1.2.1P(计划阶段)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检测,对该企业的基本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等进行分析,发现该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如下问题:(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外包作业岗位职业病防治监管职责不明确。(2)未设置职业卫生公告栏,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不规范,部分工人上岗前未签定职业病危害劳动合同告知书。(3)部分釜罐投料口未装设排风罩,部分机泵、法兰密封性不足,毒物挥发导致作业点乙酸丁酯、丙酮短时接触浓度(CSTEL)超标;动力车间冷冻机、空压机等设备产生的高噪声使巡检工人噪声暴露等效声级超标。(4)职业病防护设施未定期维护、检修。(5)工人职业病防护意识薄弱,不习惯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参加职业卫生培训不积极,培训内容和培训学时等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2]。(6)质检岗位等未纳入职业健康监护范围。针对上述问题,从组织管理、作业环境改善、健康教育、个人防护入手制定整改计划和方案。

1.2.2D(实施阶段) 采取如下整改措施:(1)企业成立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人员管理职责,健全细化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将外包工纳入管理范围,各岗位操作规程补充应先开启防护设施和穿戴防护用品,再开始作业的规定。(2)在厂区入口处设立职业卫生宣传栏,公布职业病防治知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按规范要求[3]完善车间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与工人签定职业病危害告知合同。(3)反应罐投料口增设伞形罩,通风排毒,每月1次对通风设备进行检查、清理和维护,每年1次检测局部通风设施的性能和效果,确保净化效率。冷冻机房、空压机房等高噪声场所进行隔声消声降噪改造。(4)对有毒液体输送管线及产噪设备等进行经常性的维护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减少设备因不正常运转产生的高噪声。(5)本院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协助企业开展职业健康培训。培训结束后组织工人进行考试,成绩不合格者,由企业实施调岗降薪等处罚。每周在员工微信群推送职业病防治知识,强化工人职业健康意识。(6)加强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监督,工人互查、车间主任检查、安环部不定期督查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并实行递进式考核奖罚。(7)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的要求组织接害工人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一人一档建立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2.3C(检查阶段) 企业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各部门经济技术工作考评体系,建立奖惩制度,每季度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1次督导检查,对管理措施、操作规程及整改方案执行不到位的部门、车间和工人进行绩效处罚,限期整改。

1.2.4A(处理阶段) 每季度检查结果在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会议上进行分析总结,做得好的继续保持,新发生的问题或是整改效果不明显的项目,查找原因,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持续改进。

1.2.5评价指标及计算 (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合格率=检测合格点数/检测点总数×100%。(2)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率,设置率=实际设置数/应设置数×100%。(3)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率,维护率=防护设施定期维护数/实际设置数×100%。(4)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率,设置率=实际设置地点数/应设置地点数×100%。(5)职业病危害告知合同签订率,签订率=实际签订人数/应签订人数×100%。(6)个体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率,正确使用率=正确使用人数/应使用人数×100%。(7)职业卫生培训率,培训率=参加培训人数/应培训人数×100%。(8)职业卫生培训合格率,培训合格率=考试合格人数/参加培训人数×100%。(9)在岗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率,检查率=实检人数/应检人数×100%。(10)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建档率=实际建档人数/应建档人数×100%。(11)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异常(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异常率=职检异常人数/实检人数×100%。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或连续校正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施PDCA管理前(2018年)、后(2019年),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由95.1%提升至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及定期维护率分别提升至93.8%、100.0%,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率提升至97.0%,工人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率提升至83.3%,职业病危害告知合同签订率提升至92.2%,职业卫生培训及培训合格率分别提升至91.6%、93.1%,职业健康监护及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提升至94.8%,职检异常人数检出率则降至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施PDCA管理前后评价指标比较[%(n/n)]

3 讨 论

制药企业尤其是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生产过程存在有机溶剂、腐蚀或刺激性物质、活性药物成分、粉尘、噪声、高温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4-5],生产方式又多为现场直接操作,生产工人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机会较多,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发生[6-7]。提升制药企业职业病防治水平,改善工人作业环境,对保障工人健康权益和“健康中国”建设有着重要意义。PDCA循环作为一种质量持续改进模型,曾被应用于工作场所职业健康促进和尘毒危害专项治理工作当中[8-9],取得了良好成效,并已成为《中国制药工业EHS指南》(2020版)推荐的管理模式。该制药企业将PDCA循环应用于职业病防治工作后,消除了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点,提升了职业病防护设施及警示标识设置率,职业危害告知率、职业卫生培训及培训合格率、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率、职业健康体检率等(P<0.05),降低了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检出率(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PDCA循环确可用于提升制药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水平,管理经验值得同类企业借鉴和参考。

虽然该制药企业运用PDCA循环提升了自身的职业病防治水平,但防治职业病只是《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最低要求。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新时期的职业健康工作,正在从传统的职业病防治向职业人群全面的职业健康管理转变[10],要求用人单位将法定职业病、心理疾患、肌肉骨骼疾病、慢性病及传染病等健康危害因素同时纳入职业健康保护范围,保证劳动者身心健康均处于良好状态。大量文献显示,制药企业不仅存在传统的化学性、生物性和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且受职业紧张、超时作业、轮班工作、长时间站立、夜班作业、饮食失调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生产工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精神疾病等工作相关疾病的患病现状也不容乐观[11-13]。但该制药企业日常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极少针对职业紧张、慢性病和不良生活方式等进行职业健康干预。为适应新时期职业健康保护工作的需要,该制药企业在做好传统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同时,还应关注生产工人精神卫生、慢性病及传染病防治等更广泛的大健康问题。广泛开展职业健康、心理健康、慢性病防治等健康宣传与教育,积极参与“职业健康达人”组织活动,鼓励生产工人践行健康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在后续的PDCA循环当中,将营造整洁卫生、和谐舒适的社会心理环境,提高职工健康素养和身心健康水平纳入管理目标,促进劳动者全面健康[14-15]。

猜你喜欢

防护用品职业病制药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上海意发玛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菲特(中国)制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意发玛制药设备有限公司
《工作场所粉尘危害防控检查要点
——工会参与尘肺病预防实用指南》—— 检查要点20 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正确使用和良好维护(连载六)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职业病
父亲的职业病
我可爱的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