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护理在心脏介入术前心导管室等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2-21燕,何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3期
关键词:意外事件研究组心脏

周 燕,何 英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导管室,江苏 南京 210029)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1]。心脏介入手术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2]。该手术创伤小、手术耗时短,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能显著减轻患者痛苦,且能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3]。然而大多数患者对于心脏介入手术并不了解,因此在介入手术之前通常表现出恐惧、焦躁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的顺利开展和治疗效果。这种表现在患者进入心导管室等待区等候手术时尤为明显,这期间也更易发生各种意外事件,焦躁情绪可诱发基础疾病的再发。个性化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的护理模式,其强调患者的生理、心理个体化特征,采用一对一护理措施,临床针对性强[4],目前在临床多个领域得到应用[5-7]。但关于心脏介入手术心导管室等待区的个性化护理国内研究仍较少,本研究拟观察对心导管室等待区准备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该护理方案对患者焦虑程度、跌倒发生、疾病发病情况的影响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其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6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导管室行心脏介入治疗术前等待的2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研究组(136例)和对照组(137例)。研究组采取个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其中,研究组男85例、女51例,平均年龄(60.7±13.7)岁;对照组男86例、女51例,平均年龄(61.4±15.8)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法,方案如下:(1)根据患者病史资料及辅助检查指标,评估患者心功能状况。心功能不全患者协助其使用轮椅座位等待,并有家属陪伴。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急性左心衰的早期症状,及时处理。(2)评估患者术前是否有晕厥史。有晕厥史患者,安置于平车上等待,并嘱家属陪伴,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3)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了解患者病史及术前检查结果。如提示冠状动脉有严重病变或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安置于平车上等待,并允许家属陪伴。(4)心律失常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进入心导管室后评估其心律失常的类型。如发生过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予以平车上等待,并心电监护。(5)对进入心导管室的患者询问其当前主诉。如有胸痛、胸闷、心悸等不适者,汇报分管医生及时处理,必要时予以心电监护,护士加强巡视并密切生命体征变化。

1.2.2研究组 患者在等待手术时的心情难免是紧张的,尤其是在进入导管室这样陌生的环境里,等待手术的时间长短不一,而每位患者都是不同的个体。基于这些因素,患者在术前心导管室等待的这段时间里,研究组患者进入导管室后,除了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以外,将根据患者的个性化特征、生理需求及心理需求,在条件允许范围内满足患者,从而提供个性化护理措施,具体方案如下:(1)个性化特征的护理。如高龄、幼儿、活动不便、视力不佳、失聪等患者,允许家属陪伴,满足患者舒适的等待方式,必要时安置于平车上等待,并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和观察。(2)个性化的生理需求。患者在等待过程中,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帮助。提供报纸、杂志、健康宣教彩页、视频等以供患者需求选择,消遣时间,必要时允许患者自带手机等电子产品;准备适合儿童的玩具或书籍,以供儿童患者的选择;等待过程中询问患者冷暖,及时提供保暖措施;空腹时间长,有饥饿感或发生低血糖的患者,根据是禁食要求合理提供巧克力、糖果补充能量。(3)个性化的心理需求。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护理,可根据患者需求讲解手术相关知识,态度和蔼,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关注手术进程,并告知患者可能需要等待的时间,给予患者心理预期;如需长时间等待的患者要及时进行解释、沟通,主动关心患者;为了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可根据患者的需要,允许家属在身旁陪伴。

1.2.3观察指标 观察2组心导管室等待区患者如下指标。(1)患者满意度;(2)焦虑量表;(3)意外事件发生率:跌倒;(4)疾病的发病率:急性左心衰、胸痛、胸闷、心律失常等。

2 结 果

2.1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2组患者介入术前心导管室等待时间比较 研究组介入术前心导管室等待时间[(47.9±27.8)min]与对照组[(50.0±29.9)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患者介入术前心导管室等待期间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满意度(90.9±5.8)分高于对照组(54.4±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2组患者介入术前等待期间焦虑评分比较 研究组术前焦虑评分[(17.2±3.8)分]低于对照组[(21.5±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2组患者介入术前等待期间意外事件(跌倒)及疾病的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跌倒0例(0)、急性左心衰0例(0)、胸痛5例(3.7%)、胸闷4例(2.9%)、心律失常5例(3.7%)。对照组跌倒1例(0.7%)、急性左心衰1例(0.7%)、胸痛7例(5.1%)、胸闷9例(6.6%)、心律失常8例(5.8%)。研究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脏介入手术绝大数采用局部麻醉方式,患者大多处于清醒状态,由于对手术的认识不到位,极易产生紧张恐怖情绪,过度紧张可使已存在的心血管疾病加重,如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心律失常的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8]。患者进入心导管室后,主要侧重于术中护理,而术前等待区的护理往往被忽视。而心导管室等待区作为患者手术前的过渡区,良好的护理可以使患者平稳地过渡手术,若缺乏专业的护理则可能使上述风险增加,不利于手术的进展[9]。同时心脏病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及时的护理观察可避免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确保患者术前安全,所以等待区患者的护理不容忽视。从本研究显示,本中心患者心导管室等待时间在20~200 min不等,平均50 min,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在本中心行心脏择期介入手术的患者在心导管室的等待时间并不低,而这一期间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意外事件的发生可能为临床护理所忽略。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个性化护理的研究组术前焦虑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及跌倒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个性化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10-11]。而对于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患者的护理,既往研究表明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且对于提高护理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及并发症上有着明显的作用[12]。本研究表明,对实施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在等待区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各种负面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意外事件,也使患者更为配合手术,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个性化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理念,其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将人文特征充分体现出来,对个性化尤其注重,属于更为人性化的护理模式[13-14]。个性化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在结合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内外环境和外界干预等情况之下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对患者进行符合其具体情况的个性化护理,从而达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加患者手术的配合意识,增强患者的手术信心,进而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感。本科开展手术种类多,病情特点不同,需要能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特点,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能保证患者的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虽然低于对照组,但考虑到对照组的事件发生数并不高,个性化护理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下一步研究应采用真实世界的前瞻性队列来进一步厘清个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重点应增加参与试验的中心及不同病种的样本量。此外,个性化护理的具体实施方式也有待进一步探索。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对心脏介入术前等待患者中的应用有显著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并进行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意外事件研究组心脏
脑筋急转弯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全程管理护理模式在住院患者外出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过失犯罪与意外事件的界限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心脏移植小史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