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体动-静脉内瘘不同吻合方式对肿胀手综合征的影响

2022-02-21唐吉海吕亚茜周万洪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3期
关键词:瘘口内瘘自体

唐吉海,陈 丽,李 芳,吕亚茜,万 廷,米 翼,周万洪△

(1.重庆市潼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2660;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潼南医院/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肾脏内科,重庆 402660)

血液净化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而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建立是血液净化治疗的重要前提,称为血液净化患者的“生命线”。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血管通路[1],而内瘘功能与血管条件及吻合方式均有着密切系[2]。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的吻合方式上不同的医师也会有不同的习惯和选择,常见吻合方式有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3种方式。端-端吻合虽然相对较为简单,手术难度较小,但因离断动脉、吻合后成角等原因带来的问题较多,如手部血供障碍、术后血栓形成、瘘口狭窄等,特别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所以,目前用得相对较少,仅在某些较特殊情况下选择。端-侧和侧-侧吻合虽然手术操作上相对麻烦,但避免了端-端吻合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所以比较受欢迎,特别是一些手术技术较为娴熟的医师更喜欢选择。事实上,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也因吻合方式不一样而面临各自不同的情况,如瘘口狭窄、肿胀手综合等,所以,不同医师对2种不同吻合方式的临床效果也有着不同的认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8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不同吻合方式对肿胀手综合征发生情况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慢性肾衰竭(5期)行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8~83岁;慢性肾炎32例,糖尿病肾脏疾病20例,良性小动静性肾硬化症14例,多囊肾4例,梗阻性肾病2例,其他疾病8例。根据不同手术吻合方式分为A组(端-侧吻合)和B组(侧-侧吻合),每组40例。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2组患者均行左腕桡-头静脉成形术。术前常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腕部动脉内径1.5~2.2 mm,静脉内径1.8~2.8 mm。在行端-侧术式时离断头静脉,纵切开桡动脉约7 mm行连续缝合进行吻合,行侧-侧术式时分别纵向切开头静脉及桡动脉约7 mm行连续缝合进行吻合。其余手术步骤相同。2组患者均系同一名医师主刀完成。

1.2.2肿胀手的判定 为避免手术本身引起的局部组织短时间肿胀对观察的影响,从术后1个月开始判断,术侧与健侧对比,手术切口远心端及手部有肉眼明显可见的组织肿胀且持续存在,无手术切口近心端的肿胀,能排除其他引起肿胀的因素。

1.2.3观察指标 在内瘘成熟后对内瘘进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内瘘的瘘口直径。透析血流量以患者进行透析治疗时平均血流量计算。1年通畅率以术后1年内瘘血流能满足透析血流量的需要、无狭窄及血栓形成作为判定标准[3]。

2 结 果

2.12组患者瘘口直径、透析血流量比较 2组患者瘘口直径、透析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瘘口直径、透析血流量比较

2.22组患者肿胀手综合征发生情况、1年通畅率比较 A组患者中发生肿胀手综合征1例,发生时间在术后第3个月,肿胀不严重,通过握拳等训练后肿胀逐渐消退。B组患者中发生肿胀手综合征7例,其中2例患者不严重,通过握拳等训练后肿胀逐渐缓解;其余5例患者肿胀明显(2例患者可见瘘口远端静脉扩张、扭曲),通过手术结扎瘘口远心端头静脉,术后肿胀明显消退。B组患者肿胀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1年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肿胀手综合征发生情况、1年通畅率比较[n(%)]

3 讨 论

血液净化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患者的“生命线”,血管通路的功能完好对血液净化患者尤为重要,不仅如此,血管通路对透析患者一些远期并发症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4]。近年来,慢性肾衰竭发病率越来越高,且血液净化患者生存时间越来越长,所以,对血管通路的维护与管理显得特别重要。在长期血液净化血管通路中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最为普遍,不仅建立成本较低,因为系自体组织,并发症相对于其他非自体血管通路而言也较少。但因其非生理性及反复穿刺等因素影响仍存在一些并发症。肿胀手综合征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的原因主要系各种原因导致局部静脉压过高,静脉回流受阻[5-6]。而在这些原因之中手术方式可能是其中之一。

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制作时常见的吻合方式有端-端吻合、侧-侧吻合及端-侧吻合等方式,不同吻合方式对同内瘘功能可能存在影响[7-8]。若自身血管备件较差、医师手术经验还不够丰富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选择端-端吻合的情况较多,通常情况下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方式相对更为常用[9]。在行端-侧吻合时通常会将目标静脉修成斜面吻合在动脉上,这样便无可避免地损失掉吻合后瘘口的管腔,考虑到能最大限度地增大瘘口处管腔、减少瘘口狭窄,之后又有学者对端-侧吻合方式进行了改良,即机能性端-侧吻合,先将目标动静脉进行侧-侧吻合,在吻合完成后再将瘘口远心端静脉结扎,如此便明显增加了瘘口管腔容积,对改善吻合口狭窄起到一定的作用[10-13]。

近年来,随着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等通路维护技术的开展和逐渐普及,侧-侧吻合也逐渐被更多的医师采用[14-15]。其提出如行动静脉侧-侧吻合在以后对内瘘进行PTA扩张解除狭窄、血栓形成后再通,以及其他手术时便可选择在未结扎的瘘口远心端静脉入路置鞘,避免在瘘体置鞘对内瘘血管的损伤,从而让患者有更多的获益。在行端-侧吻合时术中会结扎吻合静脉的远心端,导致其收纳的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同时,手术过程本身也会对局部组织及血管造成损伤,所以,通常术后会出现肿胀,但随着术后伤口恢复及以后侧支循环的建立,肿胀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大多数患者手部肿胀会消失,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如行侧-侧吻合瘘口远心端静脉并不结扎,此时,除存在端-侧吻合类似的导致肿胀手的原因外,还存在另外一个明显问题,就是较高压力的动脉血便有可能逆向回流至静脉,导致相应静脉属支内压力增高,严重影响属支静脉回流,故而出现肿胀,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瘤样扩张或动脉瘤[16]。此时,尽管可能出现侧支建立,但由于高压力血流持续存在,故肿胀并不容易得到缓解。在临床上另外一种较为常见情况是瘘体部分属支静脉扩张,也可导致或加重肿胀手的发生,其发生机制与前述类似。

对肿胀手综合征的处理,根据产生的原因不同也不尽一致[17];若是中心静脉或流出道狭窄则解除狭窄的措施是必要的。目前,PTA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扩张球囊直接使狭窄部位扩张,往往会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但可能面临再次狭窄、血管裂及出血等相关风险[18-20]。也有医师通过血管转位的方式进行治疗,使瘘体血管直接跨过狭窄段,效果也较满意[21]。如是侧-侧吻合导致瘘口远心端静脉回流受阻,肿胀较为明显,甚至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则需考虑对瘘口远心端静脉结扎。另外,若远心端静脉对后期通路的维护意义不大也可以对其进行直接结扎。

本研究结果显示,行端-侧吻合时发生肿胀手综合的概率相对来说较小,并且可能自行缓解或通过锻炼得以缓解,而通过侧-侧吻合方式制作的内瘘发生肿胀手综合征的概率则相对较高,并且多数不能自行缓解,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明显临床症状,需接受手术等进一步治疗。手术解决肿胀手的方案也有多种选择,直接结扎瘘口远心端静脉是简单而有效的措施。

综上所述,为血液净化患者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时建议一般情况下行端-侧吻合,若因其他原因需行侧-侧吻合时建议权衡利弊,考虑吻合完成后是否结扎掉远端静脉,以避免发生肿胀手综合征。

猜你喜欢

瘘口内瘘自体
影像学研究硬脊膜动静脉瘘进展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中药泡手结合按摩用于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护理中的效果与并发症分析
X美术馆春季双展:特睿·阿布德拉:要上天了&自体触击
内镜吻合夹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消化道瘘中的应用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动静脉内瘘感染原因及护理干预
超声下瘘口压迫加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肱假性动脉瘤17例临床改良探究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瘘口定位与内镜手术21例分析
嘻哈中的真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