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任务医疗队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2022-02-19胡超群武佳丽张心科孙晓宇薛晨刘旭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卫勤胜任咨询

胡超群,武佳丽,张心科,孙晓宇,薛晨,刘旭

我军遂行多样化海外卫勤保障任务时,人员主要以临时抽组的形式进行派出式保障。海外任务医疗队员需要同时具备精湛的专科救护技术、高效的战现场急救能力和优质的对外医疗服务3种能力[1-2]。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系统的海外任务医疗队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及指标体系,可为遴选与抽组、培训课程设置、考核标准制定等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设计

1.1 确立模型框架 通过文献回顾和焦点小组讨论等方法,明确海外任务医疗队员的岗位职责;深度访谈具备海外任务经历的医疗队员,厘清胜任海外任务医疗队员的各项岗位职责需具备的具体能力要求。最终形成思想政治、军人素养、专业知识、业务技能、身心素质等5个一级指标,奉献精神、纪律观念等20个二级指标的岗位胜任力模型框架[2]。通过文献[7-10]回顾和对12名具备海外任务经历的医疗队员的访谈录音进行分析,初步构建包括荣誉感、执行力、吃苦精神等在内的82个三级指标。

1.2 遴选咨询专家 采用专家咨询法构建指标体系,首先根据研究目的确定专家纳入标准:(1)从事卫勤管理、战现场急救、野战外科医学等领域工作;(2)工作10年及以上,具有丰富的卫勤保障经验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3)学历本科及以上;(3)具有高级职称且近5年内组织或参加过机动卫勤分队或海军各类卫勤保障行动;(5)遵循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参加本研究2轮咨询的专家共24名。基本情况:男21名(87.5%),女3名(12.5%);年龄37~51岁[(42.08 ± 4.27)岁];博士、硕士、本科学历 分 别18名(75.0%)、3名(12.5%)、3名(12.5%);从事领域:卫勤管理专家8名(33.3%)、战现场急救专家6名(25.0%)、野战外科学专家10名(41.7%),均为高级职称(副教授以上或者副主任医师以上),工作年限11~30年[(20.33 ±5.09)年],均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1.3 设计专家咨询表 专家咨询表共包含3个部分内容。第1部分主要阐述海外任务医疗队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意义、指标说明及反馈时间要求等信息;第2部分要求专家填写基本情况及专家对本研究指标体系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自评表;第3部分为问卷主体,包括填写本研究一、二、三级指标的意见和建议。

1.4 问卷发放 采用一对一当面访谈的方式进行。每个指标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5分代表很重要、4分代表重要、3分代表一般、2分代表不重要、1分代表很不重要,专家针对每个指标的情况提出具体修改意见。问卷回收后,以两人对照录入的方式进行汇总,根据第1轮专家咨询结果,对指标进行修改和优化,形成第2轮指标权重确定咨询问卷。第2轮专家咨询问卷同样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咨询结束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权重大小。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2轮专家咨询结果进行分析;专家积极性以回收率>70%为标准;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由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表示;专家的权威程度用专家权威系数(Cr)表示,该系数由判断系数(Ca)和熟悉程度(Cs)[3]2个因素决定。其中判断系数(Ca)分为大、中、小3个等级。熟悉程度(Cs)分为5个等级,具体赋值:非常熟悉(0.9),比较熟悉(0.7),一般(0.5),不太熟悉(0.3),不熟悉(0.1)。最后以Cr=(Ca+Cs)/2公式计算权威系数(Cr),如果Cr≥0.7,代表有较好的信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主要通过计算专家的协调系数来体现。

2 结果

2.1 问卷回收率 本研究共计2轮专家咨询,每轮均为24份,回收24份,经审核均为有效问卷,回收有效率均为100%,说明专家对该指标体系兴趣较大,咨询结果效度较高。

2.2 权威程度 第1轮:熟悉系数(Cs)为0.83,判断系数(Ca)为0.92,根据公式Cr=(Ca+Cs)/2计算出权威系数(Cr)为0.875;第2轮:熟悉系数(Cs)为0.82,判断系数(Ca)为0.96,权威系数(Cr)为0.89。2轮权威系数(Cr)均超过0.7,说明专家咨询结果可靠性较高。

2.3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经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专家的协调性较高。见表1。

表1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4 指标体系筛选及其权重 在对条目进行筛选时,筛选标准为变异系数(CV)<0.25、均数<4分。对于部分有争议的指标,课题组结合专家意见再经过小组讨论进行删改。根据第1轮专家咨询结果,共修改条目13项、删除条目21项,形成海外任务医疗队员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7项、三级指标63项)。最后根据第2轮专家咨询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一、二、三级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形成具体指标及其权重结果见表2。

表2 海外任务医疗队员岗位胜任力一、二、三级指标及权重

3 讨论

岗位胜任力是指与工作和绩效直接相关的能力、特征或者动机,能够较好地预测实际的任务表现,在哈佛大学教授Mc Clelland1973年发表的论文“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中首次被提出[3]。这一理论强调在特定的工作岗位达到高绩效目标所需要的行为、技能和特定知识等。在医疗卫生领域,岗位胜任力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WHO1978年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医生培养,是为了使其在一定环境、需要下,能够按既定的水准,熟练行医[4]。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于1999年2月联合制定了包括病患关切和程序性技能(patient care and procedural skills)、医学知识(medical knowledge)等在内的专科医师六大核心“岗位胜任力”标准[5]。中国医师协会也提出了更符合我国实情的五大“岗位胜任力”作为专科医师培养的目标。在军队卫生人才培养研究工作中,已有学者以岗位胜任力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提出了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基层军医任职培养模式[6]。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各类卫生组织的岗位分析、人员选聘、医师培训、考核评估等提供了有力证据。

本研究针对海外任务中卫勤保障使命的艰巨性、形成能力的紧迫性、构建模式的特殊性,采用个人访谈、专家咨询、文献荟萃、层次分析等方法,系统总结海外任务卫勤保障的实践经验,借鉴外军卫勤保障先进理念和我军卫勤前沿理论,形成一套具备我军海外任务卫勤保障特色的卫勤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及指标体系,其包括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63个三级指标,内容全面、丰富。一级指标中,“政治思想”“军人素养”“业务技能”指标所占权重最高。政治思想坚定,具备较好的责任意识、服从意识、使命意识、保密意识,保持吃苦耐劳的品质,是海外任务医疗队员完成任务的基本保证。海外任务医疗队员是我军一张闪亮的外交名片,应具备良好的军人素养,既包含身心健康、能力强健的军事素质,又体现不卑不亢、坚毅勇敢的军人气质,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我军卫勤形象。高超的“业务技能”必不可少,卫勤分队孤悬海外、缺乏支援,卫勤人员必须掌握多学科疾病知识、急危重症医学知识、战伤救护知识、卫勤保障任务知识等,具备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对批量伤病员救治的能力。

随着我海军走向远海,医疗队员执行海外任务必然日趋频繁。下一步,本研究希望应用该岗位胜任力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海军特色的常态化海外任务卫勤人员训练体系和机制,将执行海外任务医疗队员培训模式从传统的传授知识与增强技能层面逐渐转移到改变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个人动机与行为特质、提升能力等深层次全面的胜任力培训,为岗位胜任力全面提升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卫勤胜任咨询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某部冬季野营拉练卫勤保障体会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