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军航母及舰载机事故情况分析及对应急医学救援的启示

2022-02-19常旺缪世胜张浩潘博薛飞刘晓荣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伤员甲板航母

常旺,缪世胜,张浩,潘博,薛飞,刘晓荣

航母及舰载机是打赢海上信息化战争,确保我国海域不受威胁的重要武器。当前,各国航母及舰载机事故频发,尤其是舰载机在航母飞行甲板的起降阶段。本研究通过对可获得的航母及舰载机事故历史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系统分析了事故发生等级、发生原因以及伤亡情况,旨在分析这些事故的原因,找到发生规律,进一步指导航母及舰载机应急医学救援。

1 典型案例

据不完全统计,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约有50余艘航母因遭到打击或者发生事故导致损毁[1]。由于航母及舰载机事故数据较敏感,相关资料直接获取难度大。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新闻报道以及美军海军网站公布的数据进行收集[1-18],选取具有准确伤亡数据的典型案例,排除伤亡数据不明案例,筛选出从1942-2021年42起典型案例,见表1。

表1 42起典型航母突发事故案例情况汇总

2 航母及舰载机事故发生原因及伤亡情况

2.1 事故发生原因

梳理42起案例,将事故类型分为敌火力打击、单纯舰载机弹射事故、舰载机相撞、单纯舰载机起飞事故、单纯舰载机着舰事故、起火与爆炸、自然灾害以及阻拦索断裂。42起案例中,敌火力打击2起,占比4.7%;单纯舰载机弹射事故2起,占比4.7%;舰载机相撞事故2起,占比4.7%;单纯舰载机起飞事故6起,占比14.3%;单纯舰载机着舰事故12起,占比28.6%;起火与爆炸事故10起,占比23.8%;自然灾害事故1起,占比2.4%;阻拦索断裂7起,占比16.7%。见表2。

航母突发事故原因发生频率处于前3位的事故类型分别是起火与爆炸事故、单纯舰载机着舰事故以及阻拦索断裂事故,累计百分率低于80%,是航母及舰载机突发事故主要原因。见表2。

表2 42起航母不同类型突发事故发生频次统计

起火与爆炸事故中,以舰载机操作失误引起的事故7起,占比70.0%;设备故障引起的火灾事故1起,占比10.0%;人为事故2起,占比20.0%。其中,特别重大事故3起,重大事故1起,较大事故3起,一般事故3起。单纯舰载机着舰事故中,撞击甲板事故3起,占比25.0%;撞击甲板上的其他飞机事故3起,占比25.0%;撞击甲板人员事故2起,占比16.7%;舰载机着舰失败落水事故4起,占比33.3%。其中,较大事故3起,一般事故9起。此外,42起案例仅有2起事故发生在夜间,其中1起舰载机着舰失败落水,1起舰载机着舰失败撞击甲板。在阻拦索断裂事故中,由于舰载机降落冲力较大,一旦发生断裂,直接危害甲板工作人员,7起事故中,全部是阻拦索横扫导致甲板工作人员受伤。其中,一般事故4起,较大事故3起。

2.2 伤亡情况

42起案例中,累计发生伤亡总数3 580人,其中,敌火力打击、自然灾害以及起火与爆炸事故造成伤亡总数累计百分比95.5%,阻拦索断裂事故造成伤亡总数占比1.7%,单纯舰载机着舰事故造成伤亡数占比为2.1%,单纯舰载机起飞事故造成伤亡数占比为0.5%,单纯舰载机弹射事故造成伤亡数占比0.1%,舰载机空中相撞造成伤亡数占比为0.1%。见表3。

表3 航母及舰载机突发事故伤亡情况

因舰载机操作失误引起的事故累计发生次数是34起,占事故总数82.93%。其中飞行阶段事故2起,占比4.88%;起飞阶段事故12起,占比29.27%;着舰阶段事故20起,占比48.78%。可以看出,舰载机着舰过程最易发生意外事故,但是舰载机起飞环节发生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更大,分析主要是舰载机起飞过程中一般要搭载武器弹药。见表4。

表4 航母上不同位置发生的平均伤亡人数

笔者将人员伤亡发生位置分为5类:甲板、舱室、甲板及舱室、航行海域以及空中。42起案例中,发生在甲板的26起,占比61.9%;发生在甲板及舱室的4起,占比9.5%;发生在舱室的2起,占比4.7%;发生在航行海域的7起,占比16.7%;发生在空中的3起,占比7.1%。可以看出,甲板是人员伤亡发生率最高的位置。此外,笔者进一步计算了每个位置平均伤亡人数(累计伤亡数/发生频次)。见表6。

3 讨论

3.1 事故频率及危害强度分析及启示

3.1.1 事故频率分析及启示 从事故发生频率看,航母及舰载机突发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单纯舰载机着舰事故、起火与爆炸事故以及阻拦索断裂事故。这3类事故应作为航母及舰载机事故预防管理及应急医学救援准备重点,并针对事故规律开展常态化训练和联动演练,相关救援技术要点要切实做到全员普训,并以其为主要想定背景滚动修订完善方案预案。

3.1.2 事故危害强度分析及启示 航母及舰载机突发事故,危害强度居于前3位的事故是敌火力打击、自然灾害事故以及起火爆炸事故。这几类事故都易产生批量伤员,特别是敌火力打击、起火爆炸事故伤情以烧伤、炸伤为主,需加强航母批量烧伤及炸伤伤员的处置能力,设置独立烧伤病房,并考虑将普通病房拓展成烧伤病房能力,储备相应药材物资,并加紧开展人员技能培训。另外,为有效降低航母起火爆炸风险,需尽量减少并严格管控航母上的可燃物品,加强舰员安全行为管理以及武器装备、设备状态的常态监管,做好事前预防。

3.1.3 事故频率与危害强度综合分析及启示 航母及舰载机事故的发生率和危害强度存在明显的分离现象,如甲板事故高发,但是伤亡有限;舰载机着舰事故高发,但是伤亡相对有限;阻拦索断裂事故高发,但是伤亡相对有限。事故发生频率与危害强度的分离现象提示在应急救援中,要综合考虑发生频率和危害强度2个维度研究制定风险评估指标,并于作业前科学开展风险评估,精准实施卫勤保障准备。重点要加强甲板抢救组、批量烧伤及炸伤人员处置以及舰载机着舰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训练、药品耗材、床位、设施设备等相关准备。

3.2 事故发生位置情况分析及启示

从伤员发生具体位置情况看,甲板是最容易发生伤员的高危位置,但伤员规模相对有限。虽然甲板发生伤员规模有限,但鉴于甲板是伤员发生高危位置,在实施航母卫勤保障中,甲板抢救组救援力量仍需重点加强,并区分作业类型,设置甲板抢救组预设点,相关救援装备可提前预设,另外甲板作业须有医疗保障组现场全程保障。

3.3 典型事故类型分析及启示

3.3.1 阻拦索事故分析及启示 阻拦索断裂事故发生频率较高,但是造成的伤亡规模相对有限,且基本遭受损伤的都是飞行甲板人员,伤部以下肢伤为主。因此,需要针对该类事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1)加强阻拦索安全使用,严格使用次数和时间,定期维护检查、更换;(2)持续改进阻拦索设备性能、完善管理制度;(3)可对甲板工作人员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性保护,重点是下肢保护;(4)考虑此类事故易导致伤员下肢伤,伤员行动不便,甲板应急救援准备要预备足量担架、担架员,以有效提高伤员快速后送能力。

3.3.2 舰载机着舰事故分析及启示 舰载机类事故中,舰载机着舰事故率最高,而且起飞阶段的危害强度最大,夜间最易发生舰载机着舰事故。舰载机飞行训练中,着舰环节风险性最高,特别是夜间着舰环节,需加强舰载机着舰环节救援人员、装备、药材等应急医学救援准备,并针对性开展夜间医学救援训练。

猜你喜欢

伤员甲板航母
航母召唤,舰载机返航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科考船木甲板安装工艺
HCA直升机甲板降落证书检验要求剖析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航母爱出糗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我爱航母
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飞行甲板准备起飞
在航母上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