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的作用

2022-02-18李敏

科学咨询 2022年3期
关键词:历史国家学生

李敏

(江苏省相城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历史的空间概念是依靠历史地图来表示的,因此,历史地图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好地图和学生一起探讨历史问题。如今,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地图,还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地图,这些地图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作为老师,我们有必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好地图这一重要的历史学习的工具。历史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历史地图可以使文字变成“图文并茂”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而历史课本文字又比较多,文字史料相对来说,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也比较枯燥,有时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1]。而且,阅读文字史料,尤其是古代史的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大考验。如果古文功底不好,或者对于阅读能力不高的学生来说,阅读文字史料是非常消耗时间的,学生会缺乏耐心。而历史地图和文字史料相比,具有比较直观的特征,可以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形象化。

比如,我们观察一下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的地图。我们先让学生看西周时期分封了哪些诸侯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些诸侯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然后再看一下秦朝实行的郡县制有哪些郡和县。到了西汉刘邦又是怎样管理地方的?我们知道西周实行分封制,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兼并、纷争不断。所以,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到了西汉,刘邦把分封制和郡县制相结合,是因为刘邦认为分封使东周灭亡,郡县使秦灭亡。所以,他把两者结合,可是西汉后来又出现了七国之乱。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地图,让同学们讨论如下问题:到底大家认为,一个中央政府应该如何来管理地方呢?从地图上我们甚至可以知道,我们现在的行政区划,省、市、县的划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既来源于历史,又和历史上其他时期有很大不同。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并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我们一定可以把枯燥的历史知识变成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深入思考。有了思考,学生就能比较透彻地掌握一些历史知识。

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增强,所以,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地图创设一定的情景或者提出一些带有思辨性质的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就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自然而然就记住并理解了某些历史知识。

二、地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

在历史学习中,有很多基础知识是需要学生记忆的,这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头疼的地方。而且,这些知识通过背诵文字这样的机械记忆,是很容易被遗忘的。但是通过地图,我们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并记住一些知识。

在我们的历史书中,关于秦灭六国完成统一这个问题,有两个知识点,我们通过地图可以很好地理解,一个知识点是秦灭六国的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还有一个知识点是秦灭六国所采取的策略。很多书中提到了两个重要的词“远交近攻”和“合纵连横”。有的书中还有合纵连横的地图。利用这个地图,我们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远交近攻,这是秦灭六国所采取的办法,以及战国时期几个小国,为了对付齐国和秦国这两个强国所采取的军事外交策略。

远交近攻的办法,是指秦国和远的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使之不与为敌。这样可以为秦国在军事上减轻负担。比如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秦国在地理位置上在最西面,而离秦国最远的齐国在最东面,所以,齐国是最后一个被灭亡的国家。先攻打近的国家,得一寸土地是一寸土地,一步步蚕食向东挺进。离得近的国家被攻克之后,相对比离得远的国家也好管理。

而战国中期,齐、秦两国最为强大,东西对峙,互相争取盟国,以图击败对方。其他五国也不甘示弱,与齐、秦两国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大国间冲突加剧,外交活动也更为频繁,出现了合纵连横的斗争。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他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侍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在地图上可以看出,燕、赵、魏、楚这些国家南北为一条纵线,他们可以联合齐国或秦国对付别国。而秦、韩、魏、齐这些国家基本在东西一条横线上。

通过地图学生很容易就记住和理解了为什么最先灭的是离秦国最近、实力和地域最小的韩国,最后灭的是最远的强大的齐国。对照地图一讲解学生也很容易就记住了秦灭六国的大体顺序,理解了“远交近攻”和“合纵连横”是怎么回事。

从能力和情感目标上,也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一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策略是息息相关的,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一个政治家要懂军事,一个军事家还要懂地理、历史知识。因此,我们每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学一些各方面的知识。

再例如,在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学习中,由于清政府战败,外国列强与我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内容有的学生记忆起来很困难,又比较容易混淆。有很多条约内容涉及开放通商口岸的问题。例如,鸦片战争后开放广州、上海、宁波等口岸,甲午战争后开放苏州、杭州、重庆等口岸。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口岸的开放,都是一步一步,并有一定规律可循。被迫通商的口岸在地图上的分布是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由沿海到内陆,由沿海到沿长江。但是很多历史书上只有战争后签订条约的内容,讲到了哪些口岸,而没有地图,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去网上搜寻地图,让他们找出这些城市,并说出这些城市现在所属的省份时,这样我们就把书上的文字变成了地图,通过看地图再思考,学生也很快能发现这些规律。

由于开放的口岸是有步骤、有规律可循的,通过对地图的反复观察和琢磨,学生记忆知识时也不会混淆了[2]。有些历史考试题目,就会涉及这样的问题。例如下面这道题目:与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的口岸具有的特点是:A.数量增多B.开始深入内地C.由东部延伸到西部D.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利用地图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那么,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就自然会解决了。

三、利用地图可以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知识迁移是指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的影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将已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学的知识和技能上面。

我们仍然以前面的例子为例,我们呈现中国近代史上一些不平等条约被迫开辟通商口岸的地图,再呈现改革开放的地图,还可以呈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地图。把这些地图呈现给学生后,让学生们讨论一下,通过这些地图可以发现什么问题?相信学生很快就会得出结论,原来像广州、泉州这些沿海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城市,也是著名的对外通商口岸。到了近代,这些城市又变成了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我们国家进行被迫通商的口岸,这些口岸城市也是我们现代史中讲到的在改革开放中开放的口岸。对外开放的格局为什么是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因为由于地理和交通的因素,决定了开放的格局是先沿海再沿江,先沿海再内陆。通过这些历史地图的研究和学习,我们把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全部联系起来了。从而我们也理解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通过改革开放使沿海这些交通便利的城市吸引外资先富起来。而这些城市,正是它们在地理上的优势决定了它们在我国历史和政府决策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把古代的知识又引入了现代的思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增强了知识的迁移能力。我在第一点的举例中提到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问题,也是如此。很多政治、历史问题,其实从古到今,一直在讨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但是这些客观存在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正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用现代眼光审视一下历史问题,再用历史经验为我们的现实问题提供借鉴。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真正地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解决问题。

另外,历史知识、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之间有联系的。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历史背景的,有前因后果的。例如,我们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这一世界史中重要的历史知识时,是必须要用到地图的。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新航路的开辟与美国独立战争、中国的鸦片战争等知识都是有非常重要的联系。我们必须通过地图,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由此可见,历史地图的使用在我们的历史学习中是多么重要。

四、通过历史地图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除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以外,通过地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等。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个个小家庭组成了祖国大家庭,国与家休戚与共。历史是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地记录、研究和诠释[3]。历史教学要特别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因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是建立在对国家历史上的重大政治、经济等方面事件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利用地图学习历史知识可以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将要到哪去”的问题。

例如,我们用地图可以继续讨论,刚刚提到的邓小平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的问题。我们可以问学生,我们现在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比较早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相对来说,是我们国家比较发达和富裕的地区。一些内陆和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如东北、西北、西南等地,这些地方地广人稀,有些人觉得这些地方地理条件比较差,有些甚至是高山、沙漠地区。那就让这些地方独立或者从我们国家分裂出去吧?行不行?针对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肯定也会得出结论,这是不行的。因为这就像自己家的地盘、院子被邻居侵占或毁坏一样,肯定是不行的。前几年有一部电影叫《诺亚方舟》,世界末日来了,人们乘方舟寻找高地。而我们的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就是这样的高地。一旦像近代史一样,我们国家如果又受外国侵略,侵略者要在东南沿海登陆,沿海地区的人必然要向内陆逃去,要向那些“高地”逃去。所以,不管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还是比较落后的内陆地区,对于我们整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再联系我们的社会热点问题,去年我国和印度在边境上的冲突,守边士兵为了守卫边界牺牲了生命,这更激发了我们保卫国土的爱国热情。所以,我们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都很重要,即使是看似不那么重要,比较贫困落后的地区。所以,我们才更加理解了邓小平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更加明白了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不能让一户困难群众掉队”的原因了。理解了这些政策和理论,我们才能更加爱国、爱党、爱人民。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要停留在文字表面。

综上所述,历史地图可以帮我们跨越时间,专注空间。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可以纵横古今,不断地总结历史上的经验,吸取历史上的教训,为我们今天所用。我们“从历史中来,要向未来走去。”所以,不管是对于老师来说,还是对于学生来说,历史地图都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我们要不断地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好这个工具。

猜你喜欢

历史国家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学生写话
新历史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