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2022-02-18罗雪贵

科学咨询 2022年3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

罗雪贵

(玉林市城西中心小学,广西玉林 537003)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作用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利用数学思维认识与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体悟数学,理解数学,并能对数学知识学以致用,让数学思想能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和直观想象以及数据分析[1]。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科学素养、实践创新素养等多项内容。并且还有很多内容也被纳入到数学核心素养范围内,比如批判思考等。所以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作用

1.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习潜能,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逐渐形成惰性思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核心素养能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革新,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主动去学习知识。

2.改变了原先的教学程序化环节

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环扣一环,且有章可循的,且每一节课、每一章节都有着紧密联系且相互影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中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与进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提升。

3.改善教师只重视结果,不注重过程的教学弊端

教师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只注重结果不看过程的模式,忽视学生的努力过程,很多学生开始死记硬背地记忆,造成学习过程的僵化。这种模式在长期的实践中也证实是不利于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无法启发学生,更无法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所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定要得到教师的重视,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开拓学生思维模式,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及数学精神[2]。在做题时,当学生有某个新的思考方向的时候,也不必拘泥于题目的本身,而是沿着他的思考方向进行进一步地拓展与思考,教师要肯定学生勇于做题,敢于出错,并进行适当地鼓励,让学生能在成就感促使下,启动思维模式,主动思考。

二、问卷调查分析

为了解中小学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认知现状,从而制定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方式,将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学科特点相结合制定一份调查问卷,对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以便寻求一种新的“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在教师对六项数学核心素养的了解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53%的教师对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有初步了解,对于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据分析这三方面知者更少,仅30%左右的教师对其有部分了解,但并未深入了解过其具体内容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说明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师教学方面的作用并未体现出来。在对教师了解核心素养途径调查中发现,84%的教师是从网上进一步了解的,也有38%的教师是从其他教师那里了解到的,说明教师虽然对数学核心素养有一些关注,但在教师互相探讨教学时并未重视数学建模对教学的重大影响,这就需要各中小学教师更加深入了解六大数学核心素养,结合学生不同阶段学习特征,在平时的课堂上注重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了解少之又少,调查结果显示仅28%的中小学生知道或听说过“数学核心素养”一词,对其中的六个内容更是一无所知。在认真阅读完六大核心素养含义后,92%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渗透六大核心素养,并合理运用核心素养改进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主要来源于兴趣。81%的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并且认为数学能够开发他们的智力和思维,使思维更加发散和缜密、能够从多个角度、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使自己终身受益[3]。但仅18%的学生能够在期末考试或升学考试中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说明学生认为数学对自己长远发展有益但却没能学好数学。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推理及动手能力。79%的学生认为老师讲后自己听懂了但题目仍然做不对,而在这些学生中大部分学生是由于计算量过大,不懂简便方法且没有耐心。

因此,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情况制定一些数学活动,有意识地将数学核心素养与教学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三、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一)巧设问题情景,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点是解决实际问题,该能力也是学生学习期间必备能力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从整体出发,以教学大纲为指引,利用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并且可以将解决问题的思想与能力运用到日常学习中。在解决问题中,推理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并最终解决数学问题找到答案,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比如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一瓶可乐与一斤香蕉都是3元,小红购买了1瓶可乐和2斤香蕉,小红拿着妈妈给的10元,这时她还剩下多少钱?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很多学生在经过简单思考之后算出剩下1元钱,但是仔细推敲会发现这个推理过程比较多样,而且在多样的推理中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也能让学生形成主动思考与推理的意识与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处理中由于数学知识,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启发建模意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看,在这个阶段如果灌输大量的知识,会对其思维造成极大限制与影响,因此需要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确保学生能在综合思维方式下,应用多种方式解决具体数学问题,这样才能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根据研究对象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践经验构建起数学模型,然后可以总结出数学公式、逻辑准则等。也就是可以在假设条件与数学思维的应用下,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确保预定目标的顺利达成,可以在数学语言的应用下,对数学结构进行表达。让学生逐渐树立起数学模型的构建思想,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高效解决数学问题。比如有这样一个问题:一斤苹果为5.8元,小明想购买4斤,需要花费多少钱呢?这个问题中有连两个数,分别是5.8与4,教师引导学生数字代表着什么,学生回答是单价与数量,这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求出总价。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引导与鼓励工作,让学生能主动建构数学模式,通过“单价×数量=总价”的这个模式计算相类似的数学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起建模应用意识,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其他问题。又如解决“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306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问题时,教师需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分析,然后在“单价×数量=总价”基础上,构建出“椅子单价×(10-1)倍=桌子单价”的数学模型,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通过大量的练习,能让学生的数学思想得到巩固与强化。

(三)组织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培养应用意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而且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远不如直接动手实践印象深刻。小学生本身生性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教师结合这一特点运用到课堂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做几道练习题是无法有效提升学习数学能力的。教师要摒弃题海战术,注重课堂教学和动手实践的结合,对学生的创新应用意识与能力进行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确保核心素养的顺利培养。

如在讲授“多边形内角和”知识点时,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个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纸片,给学生演示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方法,通过动手剪拼,是否可以拼接成学习过的图形呢?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需要在动手实践下,推导出对应的公式。除了“纸片剪拼法”,还可以让学生使用量角器度量多边形的每个角,从而得出内角和。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掌握,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策略。

(四)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就实际情况来看,数学知识比较零碎,难以在学生大脑中形成知识库,就算学生有意连接不同的知识点,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依然无法形成知识点间的有效联动,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极大影响,无法有效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学生则通过思维导图,能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知识间的关系。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可以针对教材内容,与学生一起构建思维导图,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等之间的关系进行联系与构建,形成一个知识网。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与记忆,还能对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确保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五)合理利用工具,有效简化数学问题

数学学习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之处就是在于它的抽象性使学生难以理解和形成数学的逻辑思维。但中小学数学学习中涉及的数学公式、性质及概念等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直观、化静为动、形象再现生活中的事物的功能,因此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新奇、有趣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并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和发现[4]。并且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静态的画面动态化,把整体分解或把面组成体等,将知识点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特点。

以“图形的认识”教学为例,多媒体技术是教学期间比较常见的教学设备,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具体情境,比如车轮、警示牌等,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物体,找到图形的共性。在后面学习“圆的性质”时也可以通过车轮滚动、模拟套圈比赛等让学生参与课堂、共同探究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直观演示,学生们对简单图形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为后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

评价是中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学实践中评价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有效激励学生,也能让学生逐渐树立起自信心。同时,“即时评价”的合理掌握与应用,也能合理渗透情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学课堂变得活泼与生动。古人云:“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学生更是如此。学生无优劣之分,且每位学生都具备自身的独特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时要懂得语言的艺术,做出合理全面的评价。对于智能来说,不能对其进行简单肯定或者否定,所以需要对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学关注,在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时,也能合理把握尺度,对学生的尊严进行保护,且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投入到教学实践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学生则能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在数学的不同领域展示知识的优势,在快乐中学习。

一题多解的方式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应用,比如南北两城的铁路长357公里,一列快车从北城开出,还有一列火车是慢车,从南城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相遇是在3小时之后,且快车的平均速度为79/小时,这时问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公里?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解答起来比较困难,且需要运用数学综合能力才能解答,比如思维方法、解题技巧等,当学生解答完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予以耐心指导,确保学生能加深对这类题的理解。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思维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