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22-02-18胡晴萍

科学咨询 2022年3期
关键词:正方体解决问题数学知识

胡晴萍

(甘肃省平凉市铁路小学,甘肃平凉 744000)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对数学有整体理解与把握,为今后的高阶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进而全面促进小学生的成长。但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小学数学课堂并不能很好地开展,对此广大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并改正。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尽管大部分教师已经在课上使用了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一些数学课件和视频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的模式,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很多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课时,出现了过于依赖课件的现象,在教学中没有意识到教材才是数学教学的重心,在课上没有将数学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而是舍本逐末,忽略了教材的重要性。此外,部分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选择的教学课件华而不实,存在过多的动画和图片,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让学生将过多地关注放在了课件的外表上,没有真正学习课件中的数学知识内容。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是没有完全摒弃“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讲解数学题和组织数学死记硬背数学公式上,以学生的成绩为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到贯彻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也没有真正地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由于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面对数学问题时也缺乏正确的解决方法,容易被固定的数学思维禁锢,对此教师应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并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仅仅只学会模板式的数学,而是能够通过数学问题看到事物的本质,发现本质之间的联系,从而运用数学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数学解题能力差,很大原因是不能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着手点,也难以运用自身掌握的数学知识。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问题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精准发现问题的突破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数学综合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索自己的数学方法,将自身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数学思维,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礼记·学记》中提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意思就是学生一个人冥思苦想,在数学课堂不与其他学生一同讨论合作学习,就会形成自身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的局面。这就强调了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1]。合作学习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数学讨论中,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其他同学分享看法,共同解决问题,在相互合作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发现数学的乐趣。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问题。

以人教版五年级小学数学为例,当教师在讲解“位置”这一单元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探索表示位置的正确方式,能够正确运用行和列来表示自己小组成员的精准位置。在开始学习前,教师先向学生介绍行和列的概念,运用课堂现有的座位形象地讲解抽象的概念。教师提前分好小组后,让小组探讨自己特定小组成员的位置,要求学生运用行和列精确表达出来。例如一组说“我们小组中小红的位置是第三行第五列。”二组说“我们组亮亮的位置第二列第四行。”不同的小组行和列的前后顺序是不一样的,这时就需要教师来指出“我们表达位置时,行和列的前后顺序是可以不同的。但是,当我们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时,两个数字表达的含义就不能前后颠倒了。那我们来具体学习数对的知识吧!”接着讲解数对的知识,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通过列举自己身边的小组成员位置来加深对于位置的理解,从而更深层次的学习用数对来表示组员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新课改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实践活动引入到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促进自身的素质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举措,培养综合发展的数学人才,促进学生的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2]。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课上一个轻松愉快的小游戏,可以是关于小课题的研究,或者是关于数学知识的一个小调查等等。教师要善于根据数学教学的内容,合理选择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自主地实践和学习,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不断调整优化知识结构,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提高数学核心素养[3]。

例如,在“探索图形”这一实践与探究章节时,教材中出现的小正方体块数和涂色的问题在课本上是十分抽象的,小学生面对这样立体空间感的问题可能会感到思考起来十分困难,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结合实践活动,在课前提前让学生准备一些小正方体,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下负担,可以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每个人固定做几个小正方体,等到课上小组合作起来观察自己制作的正方体,根据教材中的提示,从四个正方体操作开始,一直到多个正方体拼接起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正方体的组成规律。涂色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从侧面引导学生,让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一人涂色,一人记录,一人观察,一人总结。以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从而在亲身实践中发现正方体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体会分类计数的思想。在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运用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切实体会,发现数学规律,提升数学的核心素养。

(三)在情景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便是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能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强调数学和学生生活的有效结合,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提升数学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情景[4],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数学学科的魅力,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进而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更好地结合。

以六年级的“位置与方向(二)”为例子,这个单元在五年级学习的位置基础上,强化了空间的概念,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渗透坐标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空间思维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屏幕中投影出学校的地图或者学生生活中所认识的建筑,让学生在方向和距离这两个角度用自己的语言尝试描述建筑的位置。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明白角度的起始方向,像是“北偏东30°和东偏北30°”是恰恰相反的,表述距离是要看清楚距离的单位,每一段距离中表示的长短、有几段等,在学生回答之后再向学生展示正确答案,引起学生的反思和改正,之后再用一些经典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用自己语言估算距离,表示自己家庭的位置,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哈尔莫斯也曾说:“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这就说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有问题思维,以问题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探索数学学习的正确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品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以问题为驱动,也能从侧面推进教学的开展,为学生的思考指明方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核心素养[5]。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提问的时机和方式,把握正确的提问技巧,发挥问题教学的最大优势。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中“比例”这一单元时,就可以利用提问来为课程做一个恰到好处的导入,从而方便学生理解比例的含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测量教室窗户的长和宽,接着再测量窗户玻璃影子的长和宽,紧接着在纸上写出自己测量的数值。“同学们写出窗口长和投射出影子的长度之比,同时也写出窗口的宽和影子的宽之比,你们发现了吗?”同学们回答说,二者的比值是相同的。接着教师讲解比例的基础知识,再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发现比和比例的区别在哪了吗?”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整理对比,发现二者的区别,从而引导学生能够明确判断两个数是否能够成比例。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和课堂的实际物体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引出比例的含义,并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比和比例的差别,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况判断两数是否能成比例,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在微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微课教学是当前学生最为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法之一,因为微课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信息产品软件很像。所以学生也渴望在学习过程中,能像软件使用文中一样通过视频形式了解知识,接收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就可以合理利用微课教学,设计学生所喜爱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愿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并且在氛围下学习,事半功倍地吸收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综合水平,并且建立正确的情感体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三)”这一节课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有关图形运动的科普影视资源,通过视频设计手段将其设计成微课,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融入学生所喜爱的动漫元素以及学生所喜欢的音乐在设计完过后,教师就可以上传到班级的多媒体上,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学生一开始学习时会被图形学习所吸引,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学生的注意力下降,经过教师播放微课,学生不仅能够回顾自己所学过的图形运动知识,还在本节课的观看过程中了解更为广阔的数学世界以及图形运动的方式等,这就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抽象思想维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注重在数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善自身教学模式,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数学课堂的质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正方体解决问题数学知识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解决问题的设计
数小正方体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拼正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