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悦读,善思,乐写——新教育实验共读共写行动实践与探究

2022-02-18鲁志云

科学咨询 2022年3期
关键词:书香家长孩子

鲁志云

(永登县城关小学,甘肃兰州 730335)

新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整体性、长期性的改革实验,核心是十大行动。首要行动书香校园,就是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的日常生活方式,而这一行动的支撑就是师生共读共写[1]。

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2]。师生共读共写,是朱永新教授提出的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书籍,甚至可以师生共读同一本书。在阅读的同时通过写作来表达阅读的感受、理解、收获等。在师生每天坚持阅读、及时写随笔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读书、实践、反思、写作”的习惯。教师通过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实现“教育随笔,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可以培养阅读的兴趣,增强习作的能力,掌握做人的道理。

记得当我第一次捧起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时,相识已久之感油然而生。

我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他酷爱读书,小时候,父亲经常带我去文化站。在那里,我常常痴迷沉醉于《少儿文摘》《儿童文学》《故事会》等充满趣味的各类图书中,一待就是一整天。父亲要求我背诵名家诗歌散文,儿时背诵的《爱莲说》,至今能够吟诵。童年时与这些美好而永恒的经典相遇,为我打开了一片丰厚而广阔的天地。

童年时代严格的家庭教育和书香的浸润,使我具有同龄孩子少有的感性与灵动。父亲的影响和读书的收获也培养了我认真、踏实、勤奋的品质,养成了我热情、豁达、友善的性格。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我的精神世界也在阅读中得到了滋养[1]。我校的阅读廊架中有一条是专门为教师设置的阅读区,书籍种类繁多,其中最多的就是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在这条美丽的廊架下我先后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雷发虎老师的《以教育的理想实现理想的教育》、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教育专著,笃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成为一个新教育的身体力行者,做一个理想的书香教师是我行动的目标,在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书香浸润着我和孩子们的心灵。

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的阅读量:以色列人年均64本、德国47本、日本40本、而中国仅仅只有4.66本。这一数据令人哑然失语!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家竟然在电视娱乐、网络游戏中断送了孩子们美好的年华。作为每一个教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沉痛地反思呢?

孩子们眼中,我是爱阅读的,孩子们戏称我为“阅老师”,孩子们说我的老师无论走到哪里,她的手中、身旁总是会有一本书在陪伴她。有个孩子写道:有一天,我有事找老师,办公室没人,看!她正在校园的廊架下读书呢。我悄悄地走到老师身边,发现她时而微笑、时而伤心、时而悲愤,仿佛陶醉在了书的世界里。

新教育行动的起点就在于“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教师要教书,更要读书,更要写作,哪怕读者只有自己一个人!对于学生来说,日记是记录成长的履痕、反思自己的行为、倾诉心中的秘密的载体。风会吹走声音,雨会冲淡印记,但是白纸黑字却能够让故事在文字中永在,让生命在文字中重现。生活丰富多彩,写下就是永恒。

我本人有写日记及读后感的习惯,内容很繁杂既有教学随笔,也有自己对人生和生活学习的感悟。我把“家校合作共育”这项工作不停留在家长会和其他活动上。我要求家长帮助孩子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自己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做到分组面批或学生组内互批。并不定时在班内进行日记写作交流(有些日记须经过孩子同意)。1个月结束,有专人负责进行优秀日记展评,并整理打印成册。

走进新教育以来,我们向阳班的孩子们开始了自己的日记长跑。从日记到作文,从演讲稿到辩论材料的整理,或只言片语,或长篇大论,近几个学期以来的努力,我发现他们不仅文笔流畅了,而且学会了自我的反省和激励。写日记就是自己跟自己对话,倾听自己的声音。自写教育随笔以来,我也觉得生活无比充实和幸福。有时外出旅游,如果不动笔就觉得旅程索然无味,写作使我的生活变得丰盈而有趣,我自身的素养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

我们学校开展了“读书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在全校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之外,我们班也增设了阅读课。与此同时我们也进行了一系列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的活动。

新教育倡导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孩子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因此,在诗思澎湃,心灵像春水一样丰盈、润泽的时候,就让我们把所思所感说出来、写出来吧。我们的眼睛看见风景,我们的心灵产生波动,我们将心灵的感动与天地万物的活动融为一体,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唤醒自己,抵达最真实的自己。

我每周安排两首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歌让孩子们背诵,体会到了对自然的敏感和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和惊喜,懂得了责任与担当,懂得了博爱与感恩,感受到了人类珍贵的愿望和美好的情愫,从而丰富了孩子们当下的生命状态。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教育生活。生活果真不是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结合这一资源,我开发了《叩响诗歌大门》的班本课程。让孩子用稚嫩、灵动的笔触尽情抒写春的萌芽、夏的芬芳、秋的收获、冬的顽强。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而热爱生活,快乐成长。

创建了名为《向阳花儿朵朵开》的班刊,每个孩子的诗篇每学期至少选择一篇收录在班刊上,让孩子感受到了写作的喜悦。由于孩子们乐于阅读,勤于写作,他们的小美文频频出现在了校报及县级文旅平台《乡韵》上。我班创作并编排的美文诵读获得县级一等奖,创作并编排的校园情景剧获得了兰州市二等奖。

读书的体会形成随笔,慢慢在回味的过程中进行整理,就形成了生命叙事,不断地在生命叙事中进行意义追问,使我们真正地快速提高。对于学生而言,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成长的模样,诉说心中的秘密,反思日常的行为,既提高写作水平,又能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积累一笔珍贵的人生精神财富,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志;对于我而言,每天的随笔不但记录了成长的履迹、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而且不断地激发出我的职业热情,让我更加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的光荣和幸福,我和孩子们的共读共写,也成为了我们情感沟通的一条纽带。

在新教育形势下,家长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更不能为唯分数论而焦灼不安了。要求他们平静地改变观念的同时,要想真正提升孩子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一定跟孩子一起进行大量而优质的阅读。多投入购买书籍,打造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

在新教育理念下,家长要时刻牢记跟孩子共同成长的使命。有的家长把培养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校外培训班的身上,这本来就是一种逃避、侥幸心理作祟或懒惰造成的认识误区。在新政策大幕的开启下,作为每一个家长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地位,树立跟孩子共同成长的意识。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放下手机,关掉电视,捧起书本,让自己也开始喜欢过阅读的生活。

家长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准。根据调查,无论城市还是乡镇,目前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高,绝大部分都是初高中毕业。家长让自己深入阅读,醉心阅读,提高阅读的专注度和耐心,拓宽自身视野,提升个人修养,能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鉴赏和写作能力,一定要走阅读这条路,而这一条路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让书的馨香浸润每个家庭。我喜欢用有温度、有感情的文字与家长、孩子们交流。在家庭阅读中,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引导亲子阅读通过多种形式进行。

亲子共读,形式可以多样,大人可以读给孩子听,孩子可以读给大人听,大人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也可以自己默读或朗读。除了共读的形式,还可以用表演、图画、手工、实验等多种形式来展现阅读的内容,在亲子共读共体会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一起享受这种幸福的共读时光。亲子阅读的过程应该从选书时开始,一直到读后的交流,形成一个“共选书目——亲子共读——共写读后感——再共选书目——再亲子共读”的过程。这个家长与孩子共读共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扩展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更加深了孩子与家长的感情交流。

我们班的“书香润泽心灵集”也应运而生了。这本“书香润泽心灵集”每天在不同的家庭中“居住”,倾听每个家庭的声音,记录每个家庭的故事。“书香润泽心灵集”让我们师生互动,生生分享,亲子交流,我们所有人的生命,也在文字中舒展、成长、丰盈、茁壮。

中华民族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有关书目的阅读是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传统节日是民族和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老舍先生文章《北京的春节》无疑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的最好范文,文章给我们介绍了北京人过春节时的习俗,但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他们有序地串在一起呢?(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架构全文,且做到了有详有略)。老舍给读者介绍了春节时北京的民俗民风,表现了春节的祥和、喜庆、热闹、团圆等氛围和特点,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天的习俗都不一样,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美好与浓厚,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和赞美。

不过在我们这个“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多民族国家中,不光只是春节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其他的节日也同样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于是,我们就着重从习俗和表达方法两处入手,让学生们广泛阅读了我给他们搜集整理了介绍各民族节日文章。

在这片书香宜人的沃土上,新教育的理念让我的向阳花儿班充满了诗情画意,新教育的视角打开了我与孩子们的视野天窗,与书为友,书香宜人,共读共写,共悟生活,浸润心灵,馨香人生。

新教育中关注生命的阅读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也是新教育的真谛所在。

热爱生活,让生命在生活中盛开。培养孩子们热爱生活的情趣也是我新教育的重点,朝向亲近和拥抱大自然是必然的选择,也是孩子们最欢心的活动。

初春和深秋的时节,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我就组织孩子们徜徉在绿意盎然的校园内,或观察写作或做各种游戏。有时候带领孩子们去学校不远的田地里玩耍,孩子们在松软的泥土地里摔跤、跑城、骑驴、跳皮筋、打沙包、弹玻璃球。

五年级的深冬季节,“一夜北风紧,出门雪尚飘”,一夜大雪后的早晨,征得学校的同意,在安全确保的情况下,我们几个老师带领学生浩浩荡荡,欢呼雀跃地向山沟出发。

山路陡峭,道路湿滑,队伍徐徐前行,你拉我拽,我们历时一个多小时才爬到山顶。孩子们在山顶开阔地带开始打雪仗,堆雪人,吃积雪,在雪地上用脚印或树枝勾勒图案。几个男孩子齐心合力曾滚出一个直径一米五左右的大雪球。玩累了,大家嬉笑着扒开棉衣的领口,袅袅热气从脖颈冒出,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开心地笑起来。现在,我一想起这个巨大的雪球,一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场景,仍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无论是四时之美,还是朝夕之景,大自然袒露其博大的胸怀,让孩子们去阅读、欣赏。我时常鼓励他们用自己稚嫩的笔去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教育的理念是一柄披荆斩棘的长剑,育人是一门险处求胜的智者艺术,仅靠薄薄的教材难以改良学生心田的贫瘠。我要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让我和我的学生一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猜你喜欢

书香家长孩子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