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期间卫生类职业院校在线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研究

2022-02-14

文教资料 2022年19期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院校劳动

冯 敏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中的难点。除了以课程形式开展外,探索更加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防疫期间,作为培养医护人员的卫生类职业院校应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精心组织在线教育,深入开展社会服务,抓住契机,培育和继承“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优秀品德和职业精神。

一、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功能定位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观点,也是关于教育的根本原则。劳动教育不但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而且其中也有职业教育的因素。[1]与其他类型教育不同,由于生源特点、培养目标等差异,作为劳动教育的专业版[2],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有其功能定位应有的特殊性。

从纵向职业教育体系看,职业院校教育属于职业准备教育。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水平的重要基础,技能人才是促进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只有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支队伍培育好、建设强,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职业技术教育是跨界教育,具有教育属性和经济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属性特征明显,因为它直接服务于生产力发展,服务于就业。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关系更加密切。

过去10年,全球科技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人工智能(AI)、大数据、机器学习等纷纷崛起,改变了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未来,科技的影响力将日趋明显,甚至能够取代某一领域的人工劳动,既包括重复性较高的司机工作,也包括高精尖的一些工种,比如植牙。未来职业中流程化、可规范化、重复性的工作将会逐渐被机器所代替。未来社会新产生的工作数量会大于因科技而消亡的工作数量,年轻一代需要更加注重培养自身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以此提高核心竞争力。未来职业将呈现多样化、多元化、云端化的趋势。当前就业环境,个体的职业生涯较为单一。但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未来身兼数职不仅会成为可能,而且会非常轻松。“雇佣” 形式会发生根本改变。在未来工作模式下,大部分人会以个体工作者和自由职业者的形式出现,单纯只签约一家公司的“雇佣制”比例会越来越低,更多的是以多方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正如英国教育理论家怀特海所主张,“学生接受的训练应该比他们最终掌握的专业更加宽泛,因此而产生对不同要求的适应能力对于工人、雇主和国家都是有利的”[3]。职业院校要顺应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潮流,不仅要对学生首次选择岗位负责,还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养成,促进其成长为合格职业人和高素质劳动者。

二、开展在线防疫专题教育活动,是卫生类职业院校塑造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和劳动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在线防疫专题教育活动,借助互联网广泛动态获取生命、健康、时事政治、心理健康、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先进事迹等方面的信息,能促进学生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卫生职业的自豪感与使命感,是卫生类职业院校塑造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和劳动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依据教育家杜威的观点,“所需的信仰不能硬灌进去,所需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4]。面对有着一定人生阅历,初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认同感和劳动价值观的塑造十分有必要。

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通向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媒介,也是实现人性至美至善、彻底自由的必由之路。[5]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6]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作为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临床医护人员存在极大的感染风险。有学者认为,这将增加其压力和焦虑水平,进而可能会导致医学生对其职业的认同感和劳动价值观发生变化。[7]在马格纳(Meganne N. Ferrel)和约翰·瑞恩(John J. Ryan)的研究中比较全面地说明了COVID-19对医学教育的影响,他们提出COVID-19对医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劳动教育既是一个灾难又是一个机会,但对其整体的影响还不是很清楚。[8]此外,普尼特(Puneet Kaur Sahi)等人认为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发展往往来源于他们的榜样医生。由于采用隔离措施来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各单位和学校实行停工、停学的策略,医学生也处于居家隔离的状态,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切断了医学生与其榜样医生的联系,进而会影响其职业认同。[9]王楠楠等人在《医学生疫情前后职业认同的对比研究》一文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认知总分与职业认同总分呈正相关(r=0.441,P<0.01),表明医学生疫情风险认知水平越高,职业认同水平越高”[10]。而媒体信息是公众对疫情风险认知的主要影响因素。[11]疫情防控期间中国民众与国家上下一致,与一线人员一同协作阻击新冠肺炎疫情,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先进事迹报道,使学生对于医学这一职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不断地加深,他们不断地认可医学的职业价值,愿意投入医学这一职业的实践中来。从这个角度来讲,卫生类职业院校在线防疫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及时传播了抗疫信息,有效塑造了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和劳动价值观。

三、将疫情防控中生动、鲜活的育人元素引入在线课堂

适时将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传染病防治、职业防护、心理防御等内容整合至相关课程,用最鲜活的案例启发学生,春风化雨开展职业精神教育,是有效发挥课程思政和劳动教育的协同作用的主要方式。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筑牢生命防线仍是今后较长时间内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卫生类职业院校应该迎挑战、抓机遇,将讲好“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与深入宣传党中央和教育部、省委等各级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护航新时代医学生的成长发展相结合,深刻把握价值引领,在疫情防控的实践斗争中培养医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协同课程思政和劳动教育,有效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劳动教育的场景化。

卫生类职业院校要善于在医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白衣逆行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研究的生动事例教育感染学生,结合课程特点自然渗透阐述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将专业教育、生命教育、科学教育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四、探索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在线教学新模式

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是回应现实劳动教育现状、推进劳动教育的积极尝试,可以实现价值引导、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于一体,符合“五育融合”与“三全育人”相统一的学理逻辑。马克思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并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2]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三全育人”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方针,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重视。这就需要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深刻认识到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的重要价值,也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努力使二者的融合更加紧密,既有利于促进劳动教育向纵深开展,也有利于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创新。

从当前高职劳动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劳动教育领域在拓展,而且也与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一定的融合,使其针对性和特色化在提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专业教师,都应当深刻认识到将劳动教育科学、系统、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运用系统思维进行创新,推动劳动教育实现更大突破,促进课程思政教学在“三全育人”方面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一方面,促进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教学全面、深度、系统融合,对于落实“三全育人”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通过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大力融入劳动教育,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而且也能够使学生对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进而促进“三全育人”的深入开展,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劳动教育不仅涉及众多领域,而且也需要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劳动实践与专业实践结合。课程思政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劳动实践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能够使劳动教育在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结合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劳动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是在掌握劳动教育本质与高校思政课各课程内容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合理的融入原则,以达到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目标。

疫情防控期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采用在工作场所进行直播、录播和在线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临床实景教学,通过空中课堂实现教学与临床“零距离”,构建医教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在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空中课堂和工作场所一体化、专业教师和医技人员一体化、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一体化。

随着“三全育人”在高职院校的持续深化与有效落实,劳动教育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升,而且也有很多高职院校将其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当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很多高职院校不仅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提升,而且也进一步加强了对课程思政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了科学设计,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劳动教育指导意见或者实施方案,强调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当中,并积极引导专业教师研究和实践,探索劳动教育的有效实现形式。卫生类职业院校重视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既加强“显性劳动教育”,也加强“隐性劳动教育”,同时还积极引导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劳动中感受收获、在收获中获得快乐,学生不仅热爱劳动,而且也能够在劳动中提升自我。

五、卫生类高职院校开展在线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的启示

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属于情感认知范畴,需要经历感受、体验、共情以及价值认同的过程。在线感受和体验具有跨越时空、易于获取、受益范围大、成本低廉等特点,将会成为职业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的一种新的重要方式,同时在线感受和体验易于融入日常的教学和实训,符合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潜移默化的规律。

第一,围绕重要社会经济科技主题,常态化开展在线专题教育活动。由于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点,各类卫生职业院校可以围绕重要的公共卫生主题和挑战,定期在线向学生推送形式多样的专题材料,常态化地在线邀请相关专家开设讲座,展示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而且在线形式更容易被整合进入课程教学。

第二,在线融合鲜活业界案例,将思政教育、劳动教育融入教学和实训。目前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大多数职业教育的课程通过讲授促进学生知识内化,通过实操训练学生专业技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既缺乏业界关联,也没有社会意义的彰显。卫生类职业院校在深入挖掘疫情防控生动、鲜活的育人元素方面,是有优势的。将这种优势整合到课程,能有效激发学生职业自豪感与使命感。

第三,促进课堂教学与工作场景融合,在教学中展示一线工作者的劳动素养,弘扬职业精神。疫情期间一个手机通过互联网即可实现医疗现场与在线课堂的“零距离”融合,真实情境不仅有利于知识迁移,而且可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和体会一线工作者的劳动素养、职业精神。随着5G和物联网的进一步应用,实时观察并分析工作现场将成为更加便捷的教学方式。

第四,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线开展专业服务,增强职业成就感和荣誉感。卫生类职业院校除了通过定期的实训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外,还可以通过在线形式不定期,甚至围绕特定主题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力所能及地开展面向社会的专业服务,提高职业能力,增强职业成就感和荣誉感。

猜你喜欢

医学生职业院校劳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热爱劳动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