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时代内涵和培育路径研究

2022-02-14张文超王小琴

文教资料 2022年19期
关键词:成才育人责任

张文超 王小琴

(中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社会责任主要是责任主体对自我、他人、国家、国际所承担的使命和义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1]马克思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2]这体现了大学生既是践行责任的主体,也是承担责任的客体。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和建设的“生力军”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进入新时代,厘清社会责任的时代内涵和路径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课题之一。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时代内涵

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时代内涵,包含自身成长成才的主体责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家国责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责任,从三个维度厘清大学生社会责任内涵,有助于高校开展社会责任教育,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使大学生担当作为。

(一)实现自身成长成才的主体责任

实现自身成长成才的主体责任是大学生社会责任的题中之义。青年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3]大学生成长成才就要从五个方面践履主体责任: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是成长成才的“基本点”,坚守规范、敢于创新是成长成才的“新引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成长成才的“指明灯”,锤炼道德品德是成长成才的“助推器”,掌握过硬的知识本领是成长成才的“硬功夫”。

1.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责任

大学生的主体责任体现在对自身生命的负责,在以热爱自身生命为起点的基础上延伸为珍惜、爱护他人生命。一方面,大学生对自身生命负责是践行主体责任的前提。大学生养成饮食规律的生活习惯、乐观开朗的心理状态、健康强壮的身体素质是对自身生命负责的表现。作为家庭和社会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要以乐观的态度、情感来面对生活、学习上的压力,然而高校大学生轻生的悲剧时有发生,这既反映出部分大学生消极、悲观的生命态度,也折射了高校生命责任教育滞后于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因此,大学生要形成对自身生命负责的情感态度。另一方面,大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责任体现为对他人的关心、关爱上。当大学生能够尊重、关怀、体悟他人生命价值时,也就能收获来自他人对自我生命的肯定、赞赏、理解。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对他人的生命责任表现为尊重个体生命平等性、理解个体生命多样性、尊重个体生命差异性。因此,大学生要树立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责任意识。

2. 坚守规范、敢于创新的责任

大学生践履主体责任就是要坚守规范、敢于创新。一方面,坚守规范是践行主体责任的前提。规范是指导方针或规则,既包括纪律法规、制度规章等硬性规范,也包括道德规范。做新时代的大学生,就应该讲规矩,守规矩,这是一种圭臬、一种准则,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敬畏。大学生是时代的引领者、奋斗者、建设者,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跟随党的步伐,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加强自身规矩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道德意识,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和积极的精神状态。大学生只有坚定不移地遵守规范,才能在青年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时代青年要承担起“敢于创新”的责任。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激励学生担当作为与敢于创新。[4]可见,大学生具备创新精神方能更好担当作为。大学生要敢于打破、敢于建立、敢于突破、敢于尝试,树立创新意识、养成勤思考、敢质疑的好习惯。青年大学生是时代的开拓者、潮流的引领者、科技的推动者,要勤于实践,大胆创新以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继而更好地承担责任、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3. 牢固树立理想信念的责任

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军”,要坚定理想信念,继而成长成才。大学生群体的精神力量是否强大,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理想信念的引导,在确立远大理想目标中奋发有为。[5]首先,树立理想信念要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大学生要用心体悟真理,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复杂问题,方能成长为志存高远、信念如磐、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从而积极投身于复兴伟业。其次,树立理想信念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规律。社会主义是经过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仅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展现出勃勃生机,而且展现出不同于西方发展模式的无可比拟的优势,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最后,树立理想信念要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大学生要把理想信念融入实际行动,与社会同向发力,用勇于担当的精神不懈奋斗,在追求理想、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坚定伟大复兴的决心。

4. 锤炼道德品德的责任

大学生修德方能成长成才。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7]于小事中悟德,如人际交往这件小事,大学生如果没有以诚待人的品行,就会失去他人信任;于大事中修德,投身道德实践,如加入志愿服务队,参与义务劳动。首先,高尚的道德品德是大学生干事创业的基本准则。大学生干事创业要想取得成功,就需要关注社会的需要、人民的期盼,在干事创业中体现良好道德品德。大学生积极地参与道德实践活动,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修炼高尚品德,有意识地抵制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负能量的侵袭,永远保持纯洁、真诚和负责的本心。其次,大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德有利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大学生作为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价值标准有利于转变社会不良风气,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最后,大学生具有良好道德品德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以德为先是高校人才培养之基,大学生具备良好道德品德如树之有根,就会茁壮成长、枝繁叶茂。作为大学生要树立道德认知、具备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认同、践履道德实践方能成长成才。

5. 掌握知识本领的责任

钝刀安能伐大树,大船浅水难渡洲。掌握过硬的知识本领是大学生践履主体责任的首要前提。本领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客观要求和基本动能,过硬本领也是新时代攻坚克难、化解风险和矛盾的有力武器,还是青年一代建功立业的底气源泉。[8]作为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能力和本领。一方面,大学生掌握真本领是强国之需。广大大学生只有努力学习知识和本领,才能投身到科技、文化、经济、教育、社会建设之中,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离不开一代代大学生的接力奋斗,大学生只有努力修炼真本领,磨炼硬功夫,才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另一方面,大学生掌握真本领是社会之要。广大青年学生只有具备过硬专业素养才能更好服务社会,大学生要敏锐地捕捉社会需求,以超前的思维和卓越的洞察力确定学习目标和方向,把追求过硬知识和技能作为实现自身成长成才的主体责任。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不应满足于“及格”,应在专业领域中不断地深耕细耘,发现真知,追求真理。因此,大学生要发展流体智力,提升专业素养,练就过硬本领,承担起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责任。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家国责任

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中国传统文化指明更高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家国情怀是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源头活水,大学生要以勇于逆流而上、善于跋山涉水的姿态承担民族复兴之责。

1. 热爱祖国的责任

祖国是大学生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是广大人民群众物质保障的提供者,热爱祖国是大学生践履家国责任的重要前提。“家国情怀是流淌在中国人精神世界里的执念,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内源动力,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独有标识。”[9]首先,热爱祖国是承担家国责任之需。爱国思想在不少志士仁人身上都有体现,如岳飞、陆游、文天祥、华罗庚、黄大年等,大学生要向他们学习,树立爱国情怀,培养高尚情操,承担家国责任。其次,热爱祖国是大学生立身处世之本。爱国是责任,是义务,爱国的情感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血脉之中。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曾深入工农群众,号召和动员救国,为革命、建设、改革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大学生必须在立身处世中承担起家国责任,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10]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坚持热爱祖国,与人民同向而行,树立顽强的担当意志和坚定的责任坐标,在不屈不挠的责任实践中担当作为,让爱国主义旗帜在奋斗中闪耀出最美色彩。最后,热爱祖国是大学生实现复兴伟业之要。国家昌盛、民族振兴、民众幸福要靠一批批大学生接力奋斗,大学生只有热爱祖国,才能扎根中国大地,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因此,新时代大学生要形成爱国之魂,树立爱国之责。

2.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责任

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国共产党擘画了宏伟蓝图,大学生要自觉承担起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责。首先,从历史角度看,近代中国的屈辱经历,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经验教训,因此,大学生要树立强国有我的坚定信念,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其次,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大学生要肩负起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责。大学生要想成为出色的人才,就需要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出发点,大学生要勇担时代重任,紧跟中国共产党步伐,不负党和人民的期盼。最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深刻认识,大学生要为提高国家科学技术水平而奋力学习,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大学生要积极参与政治选举和政治活动,为国家政治建设建言献策;大学生要认真研究中国文化,为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大学生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建设增砖添瓦;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生态意识、理念、情感,为国家生态建设保驾护航。大学生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应以艰苦奋斗的心态、风雨无阻的状态勇毅前行,扛起强国责任。

3. 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责任

大学生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大学生要承担起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责任。首先,海外中国大学生要展现良好的国家形象,注意言行举止,展现出中国年轻人谈吐文明、诚实友善、乐于助人、温文儒雅的形象和气质。其次,展现中国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在人口脱贫、生态保护、经济建设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作为大学生要同各国青年一道,架起国际沟通的桥梁,分享中国智慧,提供友善帮助,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最后,展示中国形象,践行家国责任。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在与世界解读中国成功密码的过程中肩负着展现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故事、展示中国风格的重大责任。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责任

新时代赋予大学生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承人类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行动共同体或责任共同体,在形成价值共识的基础上,要付诸行动,共同建设和担责。”[11]作为大学生要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人类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1. 传承人类文明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文明的态度是兼容并包的,大学生和广大青年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重大责任。“通过交流互鉴形成的人类各文明间的‘共同体’是‘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12]。可见,大学生传承人类文明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首先,大学生要传承中国传统文明。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积淀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明是促进世界文明大繁荣、大发展的有效方式,传承中国传统文明是当代大学生和广大青年的共同使命。其次,大学生要借鉴和吸收其他优秀文明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包容、平等的态度去看待不同国家的文明。大学生要不受传统思维的束缚,从其他优秀文明中汲取营养和经验,以包容、理解、开放的态度对待其他国家优秀文明成果。最后,青年大学生要尊重、理解、包容文明之差异,以平等、尊重的心态进行文明的沟通与对话,促进人类文明共同繁荣与进步,延续人类文明之光,打造文明、和谐、友爱的人类家园。

2. 保护生态环境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有责任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每个年轻人都应积极地维护地球生态的稳定与和谐,使其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责任。[13]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大学生必须树立生态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消费理念,践履生态责任,提高自身文明水平,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一方面,建设美丽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是大学生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视生态如生命”已成为普遍共识,我国在植树造林和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取得的成绩相当显著,大学生要承担起建设人类美好家园的重任。另一方面,要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回望过去,以往以巨大资源环境为成本,造成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现象的原因归结为社会责任弱化及“先污染后治理”观念的盛行。大学生应具备责任意识,在平衡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培育路径

“知、情、意、行”是育人的逻辑主线,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需要形成高校、家庭、自我教育合力,构建实践育人体系,从而提高认知、增进情感、践履行动。

(一)发挥高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的认知基础

发挥高校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导向,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育大学生信仰之基,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近代史纲要”赓续大学生红色基因,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化大学生明理守德。“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14]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高校教育要把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放在突出位置,使新时代大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实践的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领青年在社会实践中成长成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青年的教育培养有着大量的论述,包含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中国大学生群体价值、发展现况、潜在能力、发展方向及历史角色的深刻认识。要结合大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特点,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建立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和社会繁荣进步。

发挥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合力作用。一是打破学科壁垒,凝聚育人合力。通过集体探讨、备课、培训等方式提升社会责任教育成效,在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双线融合中挖掘社会责任教育的公因子。从协同育人角度看,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在教学内容体系上相得益彰,都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教师角度来看,现代教师不仅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对专业课程思政要素进行深入探索,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有利于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专业课教师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知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找到课程思政有效切入点,引导大学生对社会责任产生强烈的认同。二是发挥教学引导实效性,丰富课程教学形式。高校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但丰富课程教学形式依旧是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突破口。社会责任教育内涵是丰富的,高校教师在融合专业课程的思政要素时要及时优化和完善教学组织,因势利导,注重学生主观学习体验。

(二)突出家庭教育补充作用,增进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情感共鸣

家庭教育不但能够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而且能够塑造孩子的优良品德。社会责任感是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品质的养成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情感形成的关键。父母通过日常点滴灌输、谈心交心、榜样示范等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社会责任的认知,继而将社会责任认知转化为社会责任情感,当孩子在面对同样的情境时,也会做出相应负责任的行为,逐渐成长为思想上高度自律且行为上勇于担当的合格公民。首先,拓宽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教育的内容很多时候是不全面的,很多父母一味地关注孩子成绩,只重视培养孩子智力,这不是全面的教育,家庭教育还应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诚实、爱国、感恩之心。其次,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乐观的性格。大学生是具有独特性的人,家长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最大化地减少孩子对于父母的抵触心理。最后,家长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感恩意识是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要树立良好形象,以身作则,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传承传统美德,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责任。家长要承担起责任,与学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激发大学生社会责任不是单一力量可以完成的,家庭教育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注重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践行社会责任的关键一环。自我教育作为内因,在大学生践履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起着根本推动作用。首先,大学生要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大学生要自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就需要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提高自身能力,以便更深刻地理解社会责任的内涵与价值,逐渐增长智慧、增强本领,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积极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其次,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自我生命观。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就要清晰地认识自我生命的价值,通过树立正确的自我生命观,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掌握生存必要技能,追求正确的生命目标,提升生命质量,以便更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最后,大学生要自我反思反省。大学生通过不断地反思自我,摒弃不良思想和行为,在关键时刻站在更高的角度优先考虑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与情感。反思反省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省可以发现自身短板和弱项。一些大学生看不到自身缺点,遭遇失败时往往把原因归结于客观环境。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接受自己的缺点,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剖析自身不足,才能不断地促进自我进步,以更勇敢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挑战,承担起个人、社会和家国责任。

(四)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助力大学生践履社会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曾寄语青年:“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15]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也是如此,最终的落脚点一定是行动和实践。一是要从全局出发,做好顶层设计。清晰构建层级,明确压实责任主体,合理规划实践育人体系,明确校、院、系(部)各层级以及不同部门在实践育人中的职责和任务,把实践育人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构建社会责任教育实践育人体系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一环,高校管理者要以负责的态度,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形成高校实践育人督导体系以及建立健全行政督导机构。二是观照实践育人的多样性。以“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全程育人、全域覆盖”为导向,通过社会活动、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平台、主题活动、演讲论坛、义务劳动等形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扛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展现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多彩青春与铁肩担当。三是健全社会责任机制,发挥实践育人最大实效。确保社会责任机制指标与社会责任教育目标相一致,能为社会责任教育评估对象所接受,能够易于操作和实现,不脱离实际。以大学生和教师为评价主体,对教师在社会责任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和评估,对学生社会实践过程进行指导、评定。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大学生可以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奋斗意识,让自己在实践中践行社会责任,收获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成才育人责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期望嘱托责任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