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播玉米田蜗牛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

2022-02-11杨恩华汤文静

河北农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虫量夏播玉米田

□文/杨恩华 汤文静

夏播玉米是郓城县主要的秋季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800平方千米,6月10日前后播种,全生育期100~105天,平均亩产500千克左右。根据县植保站历年田间调查资料统计,自2010年以来,蜗牛由瓜菜等特殊环境向夏播玉米等大田粮食作物迅速蔓延,发生危害已呈难控态势,已成为郓城县夏播玉米田主要害虫,啃食叶片和籽粒,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给广大种植户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为有效控制夏播玉米田蜗牛的发生危害,笔者在县站大田普查的基础上,重点对全县夏播玉米田蜗牛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结合夏播玉米田蜗牛的发生危害特点,制订了相应的综防技术措施。

一、夏播玉米田蜗牛的生活习性

全县夏播玉米田蜗牛以灰巴蜗牛和同型巴蜗牛混发为主,每年发生一代,多以成螺在土壤、秸秆及杂草以下越冬,来年4、5月份产卵,因蜗牛食性较杂,麦田内的幼螺可取食麦叶、杂草等,麦收后直接进入夏播玉米田活动危害。玉米苗期,蜗牛多以傍晚至清晨或阴雨天光照较弱的情况下活动取食,玉米成株后,可全天隐藏到叶片的背面取食危害,7月底至8月上中旬为发生危害盛期,8月下旬田间可发现斑驳叶片,9月上中旬危害较重的叶片出现干枯,10月下旬随着气温的下降,蜗牛逐渐进入越冬。

二、夏播玉米田蜗牛发生危害特点

(一)发生危害时间长。玉米从出苗到收获,全生育期均有蜗牛发生危害,发生危害时间长达100天以上,根据县植保病虫观测圃定点调查和大田普查显示,2021年夏播玉米田,6月6日前后播种,6月16日出现啃食玉米幼苗叶片,7月下旬玉米雌穗形成,吐丝授粉,蜗牛进入发生危害盛期,九月上中旬随着叶片、籽粒老化,植株虫量逐渐减轻,但直至玉米收获,均有蜗牛在植株上面活动危害。

(二)活动危害范围大。田间地表、秸秆、杂草及玉米植株各部位均有蜗牛活动危害。玉米苗期,蜗牛主要在地表及秸秆以下活动危害,地表蜗牛数量约占调查虫量的94.6%。随着玉米植株的生长,蜗牛向玉米植株上面转移危害,玉米大喇叭口期调查,地表蜗牛数量约占调查虫量的64.9%,植株虫量约占35.1%,此期主要危害基部叶片。待到玉米雌穗形成,开始吐丝授粉,蜗牛进入发生危害盛期,分布于玉米植株的各个部位,根据县植保站连续4年7月底至8月初田间调查数据统计,玉米授粉期,地表虫量约占调查虫量的12.7%,雌穗以下部位蜗牛数量约占调查虫量的48.7%,雌穗以上部位虫量约占19.2%,雌穗虫量约占19.4%,主要集中到雌穗顶部,啃食花丝、顶部幼嫩苞叶和籽粒。

(三)发生虫量多。据县植保站8月上旬多点次田间调查,平均单株玉米虫量45.7只,最高单株虫量164只。随机抽取玉米雌穗1500个,调查统计蜗牛数量,平均单个雌穗蜗牛数量10.2只,最高单个雌穗虫量36只。

(四)危害程度高。通过县植保站连续5年对全县不同情况的玉米地块随机抽查,植株发虫率100%,叶片平均受害率65.2%,最高地块叶片受害率94.6%,蜗牛啃食叶片后,啃食部位仅剩表皮,出现白色透明条斑,致使叶片光合功能丧失。根据田间危害程度调查,蜗牛对叶片的危害,一般地块,叶片条斑面积约占整株叶片面积的8%~10%,危害较重的地块,叶片条斑面积将占整株叶片面积的40%以上,有的地块雌穗以下叶片全部变为白色条斑。对于花丝和幼嫩籽粒的危害,一般地块,花丝平均受害率41.2%,最高地块达到86.7%,影响果穗的授粉质量;平均单穗被啃食籽粒8.9粒,最多单穗被啃食36粒。籽粒被啃食后,仅余外皮空壳,影响籽粒容重,造成产量减少,品质降低。

(五)防治难度大。由于夏播玉米田蜗牛发生危害时间长,地表、麦茬基部、秸秆以下、田间杂草及玉米植株各部位,均有发生,活动范围大,发生危害部位分散不固定,作业环境条件差,常常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夏播玉米田蜗牛危害原因分析

一是大面积麦田为蜗牛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郓城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900平方千米,大多采用宽幅机播,每亩播种量20千克左右,垄面宽,群体大,肥水充足、长势旺,田间郁蔽、潮湿,适宜的环境,充足的食料,利于蜗牛年后在麦田大量生长繁殖,为夏播玉米田蜗牛的发生危害提供了充足的虫源。

二是大量的秸秆还田造成田间残存蜗牛数量急剧增加。实施秸秆还田,在培肥地力的同时,也使大量的蜗牛随植株秸秆留存田内,造成蜗牛虫量积累,虫源基数增加,为夏播玉米田蜗牛的发生危害提供了可能。

三是当前玉米种植品种多为活秆成熟,植株成活时间长,为蜗牛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食源。

四是种植结构的调整也为蜗牛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为增加土地收益,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田间出现瓜菜等多种经济作物同夏播玉米插花种植,多样的作物、不同的环境,为蜗牛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更加适宜的条件。

五是现行的耕作方式利于田间蜗牛的存活。耕翻土地,能够把蜗牛掩埋到地下,大量消灭田间越冬蜗牛,降低虫源基数,有效控制蜗牛的发生与危害,而目前的旋耕整地方式,则对蜗牛的伤害较小,利于田间蜗牛的存活。

六是群众思想麻痹,对蜗牛危害大田玉米作物的认识不足,没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适时开展防治,人为造成危害加重。

七是粗放的管理方式为蜗牛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有利场所。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在家劳动力严重缺乏,气温高,环境差,田间管理简单粗放,现行的化学除草普遍代替了原来的耘锄中耕,保护了蜗牛原有的生活环境,为蜗牛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有利场所。

八是不合理的过度单一施用氮肥,造成玉米贪青晚熟,同样也为蜗牛的生长发育提供了食源。

四、便于操作的综防措施

(一)农业防治

1.秸秆收储,带虫出田。将植物秸秆转化为饲料或工业原料进行收储利用,不但提高了植物秸秆的利用价值,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大量蜗牛可随秸秆被带出田外。

2.麦后灭茬,减少虫源。小麦收割后,利用机旋灭茬,减少带茬直播,能够有效降低田间虫体数量,控制蜗牛的发生与危害。

3.大力提倡平衡施肥,配方施肥,合理控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促苗壮发,防治贪青晚熟。生产上每亩可选用N-P2O5-K2O含量分别为25-7-8的控释肥30~40千克实行种肥同播,或每亩选用N-P2O5-K2O含量分别为28-5-7的复合肥料25~30千克,于玉米小喇叭口后期耧播追施。

(二)物理防治

人工捉虫,集中销毁。选早晚或阴雨天气,到田间实行人工捉虫,带出田外,集中消灭。采用人工捉虫,可掌握在玉米苗期和雌穗吐丝授粉期进行,此期蜗牛活动集中,便于操作。

(三)化学防治

选好“三个时期”,适时开展防治。适时开展大面积统防统治是提高防治效果,控制玉米田蜗牛危害的有效方法。一是麦田发生期,每亩用80%四聚乙醛50克,结合5月中旬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混合喷雾,兼治麦田蜗牛。二是玉米幼苗期,每亩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1千克,于傍晚均匀撒施在地表,或每亩用80%四聚乙醛50克对水30千克,顺垄均匀喷雾。三是玉米吐丝授粉期,利用以上药剂采取上喷下撒涂花丝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控制地表及植株上蜗牛的活动危害。

猜你喜欢

虫量夏播玉米田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曲周县夏播工作总结
夏播短季棉中棉所50在荆门的机播机收种植表现
甘肃省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消长动态
玉米田封闭除草剂撒施效果比较
玉米田除草剂的那些事
高温干旱下的夏播玉米田害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