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兽医制度的现状与改革

2022-02-11曹航

河北农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管理机构兽医站畜牧

□文/曹航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保障我国的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兽医工作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环节。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做出了兽医制度改革的重要决策,同时也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这一决策,有效的推动了我国兽医卫生防疫等相关工作的高效健康发展,是提高我国动物及动物卫生产品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将人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一、我国兽医制度的现状

公共卫生事业是保障我国国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事业,而兽医工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推进经济社会健康高效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兽医制度最早开始于1950年左右,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县级畜牧兽医站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区建立起来。县级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为区域内的大型动物进行诊疗。1960年前后,乡镇兽医站相继设立。1990年,随着兽医卫生监督检验站的成立,我国的兽医制度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主要从事兽药兽医、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验检疫、饲料生产许可等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资产被裁撤或者变卖,原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一部分加入了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剩下的工作人员被安排到其他岗位。2008年,政府恢复兽医管理部门的垂直管理,2009年,政府开始在我国范围内推广执业兽医培训考试制度。在对抗重大动物疫病时,基层的村级防疫员作为官方兽医的补充,出现在防控的第一线。2011年,官方兽医制度确立。2014年,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在行使职权时增加了对动物屠宰的监督和执法职能。兽医制度发展到这个时期,我国的兽医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逐渐清晰。

改革推进到如今,我国的兽医制度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逐渐与国际通用的官方兽医制度接轨。为提高对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防控和应急处理的能力,我国建立了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的落成和投入使用,意味着我国的兽医技术保障体系逐步完善。随着《动物防疫法》《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兽医行政管理法律体系也日益完备。国务院作出的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重要发展决策,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推动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兽医工作的效率和动物产品的安全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我国兽医制度存在的不足

国务院作出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重要的发展决策,对于推动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兽医工作的效率和动物产品的安全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的兽医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调整和改进。

(一)管理机构和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兽医工作还伴随有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的情况。比如动物在饲养时期兽药饲料的使用、疫病防控、定点屠宰和检疫检验是农业农村部门管理。动物及动物制品的进出口管理和部分动物产品的市场流通过程则是海关部门和市场管理部门负责。这为地方保护主义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当重大动物疫病爆发时,会影响和阻碍政府对疫病的控制和扑灭。

(二)基层防疫机制滞后

政府在基层设立的负责兽医管理事务的单位是畜牧兽医站,但基层防疫机构位于整个兽医制度管理体系的最底端,基层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兽医站的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工作在第一线的兽医工作人员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欠佳。

(三)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

我国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相对较少,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回报更多或者更有发展的岗位,加入兽医队伍的新鲜血液较少,行业内坚守的技术人员年龄层普遍偏大,逐渐造成了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中年龄结构趋于高龄化。同时他们的专业技术多数是学习了老一辈的传统和经验,再加上自己在实践中探索得来的,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也缺少外出进修的机会,想学习先进技术难度很大。造成了基层兽医从业人员技术能力薄弱,无法完成重要的防控防疫工作,重大疫情一旦爆发,应急处理能力跟不上,极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我国兽医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兽医工作管理体制

兽医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引入国际公认的官方兽医制度,成立统一的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生产流通进行全程监管,为动物疫病的检测、诊断和控制扑灭提供保障。在管理方面,由于动物疫病的地域性特点,为有效的防控动物疫病和做好畜产品的安全工作,应借鉴国际经验,实行国家和省级分级垂直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各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动物及动物产品发展的情况,按照兽医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地方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并按规定报批。高一级的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有指导低一级的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疫病的防控、检疫工作均负有监督指导的责任。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完善兽医工作管理体制,提高兽医工作的效率。

(二)重视建设基层动物防疫体系

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机构统一管理各乡镇或区域兽医站点,根据兽医站点周边的现实情况对人员、经费、业务等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分配。引导和鼓励兽医站的工作人员转岗,创办经营性的兽医服务体系。增加对基层兽医工作的财政拨款,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各级各类基层兽医站点的工作环境,购置医疗器械,建设兽医实验室并配套专业的兽医人员,提升基层的动物安全水平以及对动物疫情的诊断及监控能力。

(三)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兽医队伍建设

在培养兽医专业人才时,要以就业为根本,确保学生在校习得的专业技能符合市场需求。为兽医行业培养出知识储备丰富、适应能力强、吃苦耐劳的兽医从业人员。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提高现有基层兽医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请专家传授最新的技术,组织人员外出培训学习,去情况相似的地区调研,交流相互间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加强不同地区间兽医人才的技术交流,培养新型应用型的专业兽医队伍。

结束语: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政府一直在推进对兽医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对兽医队伍的建设,我国对于重大动物疫病的检测和控制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兽医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基层防疫体系和基层兽医管理制度也在逐步地完善。加快推进兽医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兽医管理制度和兽医工作运行机制,对于保障我国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的安全水平,顺利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管理机构兽医站畜牧
生猪防疫检疫与兽医站的监督管理策略
浅谈乡镇畜牧兽医站如何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乡镇兽医站防疫检疫存在问题及对策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来了
加拿大自然资源管理机构及职能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