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酒黄昏,暗香盈口

2022-02-08胡雪琪

读者欣赏 2022年1期
关键词:白梅杨万里暗香

胡雪琪

南宋文人林洪的《山家清供》是中国古代一本著名的食谱,作者用记述山野之家清淡饮食的方式,表达了对王孙贵胄宴席上肥甘厚味的不屑,以此寄托自己高洁的心志。梅花不畏严寒的生长习性与清新淡雅的香气,与林洪的气质可谓十分契合,因此《山家清供》中也记录了数道梅馔,有梅粥、梅花汤饼、素醒酒冰等。

梅粥的做法最为简单:将飘落的梅花清洗干净,用雪水煮一锅白粥,粥熟之后加入花瓣稍煮即成。普通的米粥在加入梅花后,有了一种特殊的清香,既简单易做,又不失雅趣。此外,梅粥也有一定的食疗功效,可疏肝解郁、和胃理气。诗人杨万里写过《落梅有叹》一诗,记录了梅粥的美味:“才看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

相比之下,梅花汤饼的做法则要复杂得多:先将白梅花和檀香粉浸泡在水中,再用此水和面擀皮,用模具将面皮压制成梅花状,煮熟后放入鸡汤内,即可食用。这道美食既有梅花的清雅之气,又有檀香的馥郁芬芳,还有鸡汤的鲜香甘美。面片在鸡汤中上下浮沉,“恍如孤山下,飞玉浮西湖”,充满意境之美,充分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清雅之趣。

而素醒酒冰与冰块并无联系,倒是与如今果冻之类的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用淘米水浸泡“琼芝菜”(即石花菜),置于太阳下暴晒,并勤加搅拌,直到其颜色变白,之后将琼芝菜洗净捣烂,入锅煮熟后取出,装入容器,再投入十几片梅花,等其凝固后切块,与姜、橙同食。白玉般的素醒酒冰,入口时,梅花与橙子的芬芳伴着姜的辛辣,又有果冻一样冰凉而有弹性的口感,这对宋代人来说想必是新奇的舌尖体验,或许真的可以让人神清气爽,一扫醉意。

剔红松竹梅草虫纹圆盒 清 故宫博物院藏

常言道“美食须美器”,以梅花为主料或配料的诸多菜肴,用什么样的餐具盛装才好?清代文人沈复的《浮生六记》为我们提供了灵感。沈复的妻子芸娘专门做过一个用来盛放菜肴的梅花盒。梅花盒中间是一个大瓷碗,周围配有五个小瓷碗,看起来很像一朵梅花,盒盖上还有一个花蒂形的把手。梅花盒放在几案上,如同梅花盛开,十分清雅;打开盖子,菜肴仿佛装在花瓣里,自然令人食指大动。

花茶因兼具茶的爽口浓醇与花的清新淡雅,受到文人们的青睐。明代徐渭曾自创花茶制法:取梅、兰、桂、菊、莲、茉莉、玫瑰、蔷薇等花,掺入茶叶中,装在锡瓶里隔水煮,使花与茶中的水分迅速流失,待完全干燥后储存起来,可随时取来冲泡。

明清時期另一种制作花茶的方法是窨制茶叶:利用茶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含苞待放的梅花、茉莉、桂花、玫瑰、蔷薇等与茶叶放在一起,待茶叶吸足花香后,再把花筛除。窨制而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

若论梅花茶的“始祖”,可能还要追溯到《山家清供》。书中有“汤绽梅”一条,所记的制法是:于农历十月之后,用竹刀采下半开的梅花,以蜂蜡封住花朵开口处,放进蜜罐中。到了夏天,取出几朵用热水冲泡,梅花就会在水中冉冉盛放,香气扑鼻,令人赏心悦目。

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记有一道“暗香汤”,做法与汤绽梅类似。在梅花含苞待放的时候,摘取半开的花苞,与炒盐交叉堆叠起来,放入瓷瓶,再用厚纸将瓷瓶密封好,置于阴凉处。待到第二年春夏之时,先在杯中放少许蜂蜜,然后取两三个花苞,用沸水冲泡,花朵即在杯中绽放。暗香汤和汤绽梅的区别在于,汤绽梅的梅花是直接以蜂蜜浸泡,而暗香汤的梅花是用盐来保存,饮用时再加入蜂蜜。

剔黑雕漆梅花盘 元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在《影梅庵忆语》中提及董小宛的精湛厨艺,说她常研制各类点心。她自制的鲜花糖露,是在百花盛开的时候采集花蕊,用盐梅浸渍,其色经年不变,鲜艳如初。“入口喷鼻,奇香异艳,非复恒有”。以梅花做成的糖露,据说滋味独冠群花。

想到《红楼梦》里,宝玉被贾政痛打后,袭人担心酸梅是收敛之物,不让宝玉喝酸梅汤,而是哄着他吃了一碗糖腌的玫瑰卤子。之后王夫人心疼宝玉,又给了他一瓶玫瑰清露、一瓶木樨清露,一碗水里只要加入一勺,就香得不得了。不知董小宛自制的鲜花糖露和贾府的诸种花露相比,哪种更为香甜呢?

《红楼梦》中,与梅花相关的饮食为数不少。薛宝钗常备的药物冷香丸,其制法非常考究。先是各取白梅花、白牡丹、白芙蓉、白荷花的花蕊十二两,研磨成粉末,然后用当年雨水、白露、霜降、小雪四个节令中的雨、露、霜、雪进行调和,调和的过程中加入白糖、蜂蜜等物,最后搓成龙眼大小的药丸子。这还不算完,药丸子要放在瓷坛里,埋在花根底下储藏。发病时,拿出一颗药丸,用十二分黄檗煎汤送下。这一药方自然为曹雪芹所虚构,但将花蕊研末服食,直到现在还被认为是一种美容养颜的方法。

古人还有一种“激进”的吃法—生食梅花。《花史》记载:“铁脚道人常爱赤脚走雪中,兴发则朗诵《南华·秋水篇》,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寒香沁入肺腑。’”梅花带暗香,生于冰天雪地之中,和冰雪同嚼,寒香沁人心脾。近代诗僧八指头陀一生喜爱梅花,并好以冷梅自况,在朋友之间也有“白梅和尚”之雅称。他留下的咏梅诗中,屡次提到生嚼梅花之事,如“道人不饮屠苏酒,冷嚼梅花漱齿香”等,想来其受铁脚道人的故事影响颇深。

剔红梅花喜鹊图方盘明 故宫博物院藏

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 清 故宫博物院藏

据史料记载,南宋高宗的吴皇后生活简朴,日常饮食也很简单。她常让宫女们将飘落的梅花瓣洗净,与其他蔬菜拌在一起,就是一道菜。用梅花瓣拌蔬菜,吃法很像现代流行的轻食沙拉,却要风雅许多。

宋代诗人杨万里开发了若干种生食梅花的方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加以记述。如《夜饮以白糖嚼梅花》记录,在新摘的白梅上撒少许白糖,色泽如白玉般晶莹可爱,味道也十分可口,酸甜中带着一丝苦味而终有回甘。“一花自可咽一杯,嚼尽梅花几杯酒”,等到梅花吃完了,酒也就喝尽兴了。

蜜渍梅花,也是杨万里创制的梅花小菜之一。蜜渍梅花的做法就是剥少许白梅肉,浸泡在预先收集好的雪水中。这里的白梅指的是《本草纲目》中的霜梅,又叫盐梅,即用盐汁渍过的青梅,时间久了,其表面凝霜发白,故称白梅。待雪水吸收了白梅果肉的酸味之后,再放入新采摘的梅花,浸泡一整夜。第二天将梅花取出,用蜂蜜浸渍,即成。这道小菜可以下酒,与雪水煮茶的风味相比,一点儿也不逊色。

但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杨万里对梅花的癖好。淳熙元年(1174年),杨万里被任命为漳州知州,赴任之前,同僚们在西湖边为他饯行。当时正值梅花开放,杨万里见状大喜,倚在一株老梅树旁大快朵颐,引得同僚连连咋舌。

朋友邀请杨万里来家里喝酒,桌子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杨万里却说:“南烹北果聚君家,象箸冰盘物物佳。只有蔗霜分不得,老夫自要嚼梅花。”

梅文化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古以来,大量的咏梅诗词是文人骚客展露才华、颂扬梅之精神的体现。梅花入馔的历史也非常悠久,自殷商至清代、从宫廷到民间均有相关的饮食记录。以梅花为原料制作的菜肴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造型多清新素雅,富有审美情趣,同时含有风雅的人文内涵,是众多花馔中不可或缺的一类。

珊瑚红地白梅花纹盖碗 清 故宫博物院藏

銀錾花梅花式杯 清 故宫博物院藏

月影梅纹瓷盒 宋

耀州窑梅花碗 宋

冀州窑梅花纹茶碗 宋

德化窑白釉梅花杯 明

青玉雕梅花执壶 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玉髓浮雕梅花蟠螭纹笔洗 清

墨梅图 绢本水墨 19.3cm×112.9cm 宋 王严叟

猜你喜欢

白梅杨万里暗香
暗香袭人
浪漫一回
梅花
青莲
作品二
白梅凋零
白梅凋零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死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