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驱动因素及实现机制

2022-02-05

学术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碳供应链数字化

王 静

一、研究缘起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体现了数字经济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部署和发展方向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0-29)[2022-05-29].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10/29/c_1126674147.htm.。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经济加速改造着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在全球经贸整体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增长规模已达45.5万亿元。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融合不断涌现出共享经济、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等新模式,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平台经济、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型产业数字化在数字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数字产业化迈向高质量发展,传统产业在数字技术的带动下,不断从传统化单点应用转变为现代化协同创新。我国三次产业数字化整体推进,企业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数字技术高效生产制造、统筹采购配送、精准供需两端对接,推动加速整体产业数字化转型。2021年,我国产业数字化占GDP比重为32.5%,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其规模达到37.18万亿元。从产业能力来看,数字产业化实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我国互联网、软件、电子电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制造业等信息通信产业数字产业化占GDP比重为7.3%,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8.3%,其规模达到8.35万亿元①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EB/OL].(2022-07-08)[2022-08-16]. 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207/P020220729609949023295.pdf.。

面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叠加各种不确定因素,数字经济参与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化变革更加迫切,数字化供应链成为赋能传统产业的重要手段。国内外研究集中在数字化能力对供应链的直接作用,Acemoglu②ACEMOGLU D.Radical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the roles of firms,managers and innovators[R]. NBER working paper,2020.、Ariu和Mayneris③ARIU A, MAYNERIS F.One way to the top:how services boost the demand for good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20(123):103-108.、Balland④BALLAND P.Network dynamics in collaborative research in the EU, 2003-2017[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19(27):1811-1837.、刘振中⑤刘振中.我国供应链发展的现状与问题[J].宏观经济管理,2019(5):63-70.、苗圩⑥苗圩.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N].经济日报,2020-12-09(11).、黄群慧和倪红福⑦黄群慧,倪红福.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产业基础能力与产业链水平提升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20(5):11-21.、刘志彪⑧刘志彪.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N].经济参考报,2021-01-05(04).、张其仔⑨张其仔.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要精准施策[N].经济日报,2021-01-21(10).、王静⑩王静.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的逻辑转换[J].经济学家,2021(11):72-81.都认为数字化能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强调推动制造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高效管理的重要作用。这些理论成果具有非常重要价值和意义,为“双碳”目标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但有关“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驱动因素及实现机制问题还有很大研究空间。随着数字技术向一二三产业持续渗透,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将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未来产业向着更快、更准、更完善的智能化、生态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是现代企业科技型创新变革的主要体现⑪杨仁发.推进数字经济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国家治理,2021(18):17-20.。在此背景下思考探讨“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需要我们理清当前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了解当前“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驱动因素,进而明确刻画出其实现过程的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梳理出“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实现机制及建设路径。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及实现“双碳”目标的实践中,凭借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及其实现机制的理论逻辑,对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从而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本质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本质内涵

在当前发展环境的开放系统中,侧重考察“双碳”目标背景下的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将其概念界定为:围绕“双碳”目标—数字—产品—服务供应链,由供应链间相互关联的所有主体形成的生态系统。供应链生态系统的主体,包括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客户,及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和满足客户的“双碳”目标—数字—产品—服务供应链;客体则包括行业生态、企业生态和金融生态。“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是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数字化高效协同创新综合体。“双碳”目标下供应链生态未来的表现形式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框架体系

“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是在特定产业链供应链市场中,对价值角色重新分工再次布局,通过新数字技术形成供应链企业之间互相信任、共生共融、共享共赢的生态系统。新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打破了传统供应链企业之间个体互不信任、利益博弈的冲突局面,在产业森林“物竞天择”的竞争规则中,体现了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竞争力。其核心价值在于为最终客户群体创造最大价值,为实现“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提供良好生态型产品。每个产业链产品针对特定或者不同的最终客户群体形成的供应链会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按照最终客户群体的类型进行改造相应的供应链,以实现产业链最优,而其前提基础是分工与协作。“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体现了不同的分工布局、价值取向和信用交易间的协作关系,在体系内从商品交易的生产、需求、采购、供应、销售、设计、研发、物流、金融、资源配置、低碳环保、配套服务等方面做好价值角色定位和分工布局,发挥生态系统内企业自身优势,形成密切与互补的协同合作,发挥最大的竞争力。该系统长期保障是大数据。“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在线交易产生的大数据,随着生态发展链间企业协作形成产业大数据,并不断推动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企业间经营行为与知识共享持续优化,促进“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不断地进化,持续保证供应链生态系统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基本特征

在数字时代,“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作为一个竞争主体,在客户及市场中体现出的竞争力,标志着工业时代的公司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开始跃迁演进到数字时代的“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为主要竞争主体。体现了在不同时代,市场竞争主体由于“交易费用”变化而产生新供应链内部和外部进化变革。“供应链企业间协调”在数字时代的经济世界中体现为“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并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

1.独特性。“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是数字时代出现的独特竞争主体,与体系外的个体企业、其他生态开展竞争。其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天然具备“自组织性、柔性、不可模仿性”①宋华.基于产业互联网的现代供应链及其创新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8(3):10-15.,具体表现在突破传统供应链企业个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框架,以产业链市场中的最终客户群体为起点,由传统的“供应链内部业务、活动、资源创造的价值体系”转变到现代的“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内部与外部的业务、活动、资源、能力禀赋共同创造的生态价值体系”参与市场竞争的框架。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核心竞争力来自生态新的价值创造模式,而不是简单的数字网络效应。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中的核心企业与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两者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核心企业需要构建有竞争力的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才能免于被淘汰,有竞争力的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也能够使得核心企业获得相应的财务收益和资本收益。

2.精整性。“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由“金字塔”形传统供应链结构转变为“蝴蝶结”形反向供应链结构,以销定产,需求决定供给,破解在产业链供应链市场中生产企业、销售商、物流终端大量碎片化的困境,防范并抑制市场因内耗而产生低效运行,通过新数字技术实现在线交易,打破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内企业之间的每笔交易线下的博弈状态,这样可以使交易费用达到最低,才能真正提高市场效率①张建军,赵启兰.现代供应链体系视域下的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机理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8):15-20.。同时,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内的企业才能进一步加强相互信任、团结合作,实现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使降维打击与跨界打击“供应链市场”成为常态,传统的供应链市场边界由“稳定”变得“混沌”,这使得针对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基本的市场变化规律由工业时代市场的“细碎性”转变为数字时代供应链市场的“精整性”成为必然。

3.多样性。“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打破了工业时代企业作为独立竞争个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格局,同时推动了传统市场中稳定的企业价值角色发生变化,体现在企业价值角色的种类开始多样化,企业价值角色的功能不断更迭。产业链供应链市场中的传统线下零售商、流通商、生产商等价值角色,在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出现后,也不断地发生更迭,零售商角色慢慢消失。面对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每家传统企业都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来拥抱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角色定位。

以上三个特征的变化,意味着经济世界从工业时代以企业个体为竞争主体的“混沌宇宙”开始跨越到数字时代生态为竞争主体的“星系宇宙”时代②赵今巍.灰狼群效应——产业数字化临界点[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2:92-95.。认知“星系宇宙”时代的规律,分析框架需要从传统的“市场、企业”两分法分析框架转为“市场、企业、生态系统”三分法分析框架,这是数字时代的“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特质。

三、“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驱动因素

(一)政策导向的驱动因素:“双碳”目标与绿色创新

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双碳”目标对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推动绿色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之路③刘宏松.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强化路径[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78-86,99.。我国碳排放总量与供应链全链条各项活动密切相关,供应链企业连接生产和消费,在实现“双碳”目标推进能源结构转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表现形态的不同,一方面是受外部因素客观环境约束,另一方面来自内部因素核心企业的主动性改变④朱柯冰,曾珍香.驱动力、企业社会责任及供应链绩效的关系[J].技术经济,2019(4):57-65.。基于特定客户群体所形成的市场特征,导致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形态差异化,这是外部因素客观约束的体现。在有形商品的供应链市场中,存在的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大多体现为核心企业所形成的终端零售经销商与生产商紧密协作的典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驱动因素为供应链市场的最终客户群体创造了最大价值。在有形商品的供应链市场外,也同样存在着以核心企业反向对接不同品类的商品及其他服务供应商所形成的跨多个商品、跨多种服务品类供应链市场的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基于特定客户群体的强粘性服务场景角色、团结他们并对接供应商所形成的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将具有更大的扩张性和延展性。

“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表现形态的不同,还源自核心企业选择、赋能角色的方法的不同,这是内部因素主动性的体现。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呈现“精选”形态,是因为核心企业只挑选优秀的企业合作;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呈现“赛马”形态,是因为核心企业不精挑细选拟合作的企业,只要企业愿意加入生态系统合作就可以;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呈现“跨境”形态,是因为核心企业挑选的角色是跨境的合作;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呈现“跨链”形态,是因为核心企业挑选上下游两个供应链市场的角色合作。总体而言,这些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不同的表现形态是由核心企业选择角色的方式不同所致的。同样,核心企业赋能角色方式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表现形态。

“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运作环节的不同,从不同的维度划分了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运作环节的驱动因素。首先,通过数字化手段,驱动绿色产品设计信息共享、绿色产品需求信息共享、绿色运输信息共享、库存信息共享、环保政策法规信息共享、逆向物流信息共享,汇聚绿色创新统计信息共享,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运行,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其次,生态需要不断主动吸纳先进的科技型企业,进一步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的竞争力,加速了“产业基础高级化”①覃雪莲,刘志学.供应链物流服务质量研究述评与展望[J].管理学报,2018(11):1731-1738.。“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驱动因素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驱动因素模型逻辑图

(二)发展机遇的驱动因素:“双控”制度与标准体系

基于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概念的本质内涵,供应链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性、精整性、多样性等基本特征,以应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复杂商业环境。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内的各要素、框架体系及其外部环境、内部环境都是在发展中不断变化的,并螺旋式上升不断进化迭代,形成“优胜劣汰”。系统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强大主要表现在:“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围绕“双碳”目标—数字—产品—服务、供应链成员、生态系统,三方协同进化建立新业态、新产品、新商业模式、新体系结构。该系统有助于构建推动“双碳”的市场化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同时,积极推进能源消费“双控”制度的创新驱动,不断完善和健全“双碳”目标下的企业基本信息、生产经营、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低碳管理、社会信用等绿色标准体系的创新驱动,进一步促进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提供更多具有创新的和附加价值的“双碳”目标—数字—产品—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不断升级的生态系统。“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驱动因素实现路径如图3所示。

图3 “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驱动因素实现路径图

当前,能源和经济深度脱碳化变革将改变供应链企业的发展业态,带来新的机遇和竞争。全球低碳投资导向将使高碳排放供应链企业面临发展困难的境地,这将倒逼供应链企业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转型。完善生态系统、创新供应链生态系统模式,是影响企业竞争优势与产业发展质量的关键举措。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将成为推动“双碳”目标落地和供应链绿色创新的重要抓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随着ESG(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理念进一步传播,与碳排放有关的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活动,坚持“以碳聚链、以碳促链、创造价值”的数字化供应链定位,围绕“服务双碳、链接产融、双向发力、赋能发展”,提升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管理综合服务的影响力。“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推动供应链相关碳能力评估数据向应用实践转化,提出了创新解决方案,建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供应商绿色评价标准体系,进一步建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碳表现评估工具,并相应创设服务模式。该模式以专业的绿色认定评估服务,引导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支持绿色企业、助力绿色行为,缓解供应链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转型难题,为数字化供应链绿色发展的有效融合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1. 创新解决方案:建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供应商绿色评价标准体系。2021年5月26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当前要围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等”①全国“双碳”行动推进时间脉络[EB/OL].(2021-07-14)[2022-05-17]. http://www.tanpaifang.com/tanzhonghe/2021/0714/78672.html.。为引导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供应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同时为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企业制定低碳发展目标提供参考标准,围绕商务部“供应链创新与示范企业”建设要求,本文构建了“供应商绿色评价标准”,将“双碳”等相关评价指标纳入供应商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核心企业在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中“链长”的辐射带动作用。本文结合“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驱动因素,选取了“双碳”目标下的企业基本信息、生产经营、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低碳管理、社会信用6个一级评价指标,选取了36个二级评价指标,建立了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供应商绿色评价标准体系(见表1)。

表1 “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供应商绿色评价标准体系

2. 创设服务模式:建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碳表现评估工具。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①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绿色金融如何发力[EB/OL].(2022-03-09)[2022-05-17]. https://author.baidu.com/home?from=bjh_article&app_id=1590550972087168.。因此,在供应商绿色评价标准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应用实践的转化,形成更普适的供应商碳能力评估工具,可更便捷地对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企业的碳能力表现实施体系化的评价。碳能力评估工具包含碳表现、碳履约、碳贡献和碳披露四个维度。

(1)推出低碳转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综合服务:激励低碳行为。依据供应商企业碳能力评估结果,结合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驱动因素模型,针对碳能力评估得分较高的企业,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为其提供更为优惠的供应链优惠服务,以数字化手段支持供应链企业的绿色低碳行为与降碳成果。加快供应链内部与外部机构的广泛合作,依托碳账户,推出合作伙伴计划,面向碳账户会员推出低碳绿色转型服务包,为愿意走向低碳发展的绿色供应商企业提供绿色融资、绿色投资及绿色保险等产品,积极应用数字化手段,通过为供应链“降本”推动供应链“降碳”,如在订单融资服务方面,探索依托供应商订单进程实现供应商数据的全程动态循环管理。在应收账款融资方面,结合碳能力评估结果的应用,积极探索绿色保理业务模式的创新。同时,针对供应商的减碳项目、绿色表现,在绿色信贷以外还积极创设更多品类的绿色低碳专属服务产品,相继推出碳一号、碳二号等现金投资管理产品,以及专属履约保证保险、投标保证保险产品。

(2)依据减碳行为给予积分:赋能低碳行动。我国“双碳”目标提出伊始,碳市场的相关机制、规则也正在逐步走向完善,具有大规模减排量并持有碳资产的企业数量暂时较少。区别于传统的资产型供应链业务,低碳转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服务在为企业提供数字化支持时,不仅对其传统的资产状况进行风险评估,而且对其现有减碳行为进行绿色投融资风险考察。通过观察评估供应商企业的既往和现行减碳行为,对其未来的减碳能力进行科学预判,赋予企业减碳行为以信用,从而为其提供相应的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综合服务。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充分依托产业链物理基础设施与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平台等成果,旨在以最小成本投入,率先构建支撑国家供应链绿色发展的基础信用设施,引导供应商企业积极开立“碳账户”,并鼓励供应商在其“碳账户”积累“碳积分”以申请产业链供应链优惠服务。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设置的“碳积分”主要可分为基础碳积分、行为碳积分、减排碳积分、传导碳积分四类。

(3)拉动企业数字化变革:奠基低碳发展。低碳转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将企业减碳行为作为评价参考要素,因此需要企业行为数据的支持。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对企业行为数据的需求拉动供应链企业进行数字化变革。低碳转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坚持“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赢”的理念,协同建立ECP、ERP、EIP、ELP和“E物资”等“5E一中心”供应链生态系统平台。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打造现代智慧供应链体系,将为供应链向绿色低碳发展打牢管理基础。

四、“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实现机制

基于“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驱动因素,需要建设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实现机制,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建立大数据新思维,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效率,是实现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造强国”的重要实践路径选择。

(一)“价值链”价值增值机制

建立“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价值链”价值增值机制。基于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中核心企业的“利他”行为,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必须紧密团结数字化供应链市场中最优秀的企业开展各类活动,以实现最终客户群体的“价值增值”①葛琛,葛顺奇,陈江滢.疫情事件:从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效率转向国家供应链安全[J].国际经济评论,2020(4):67-83.。基于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价值增值机制选择“良币”驱逐“劣币”,无形中深化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价值链”增值的成长过程中,同样需要具有先进产业技术的企业加入。在投资过程中,很多先进的产业技术研发企业,即便技术已经成熟并且有了样板客户,但其科技成果在其所在的供应链市场中想要快速地推广和转化还是很难。首先,因为市场信息不对称,这些技术拥有方需要把先进技术的信息完整传递给市场内碎片化的潜在企业客户方,每家企业客户对这些先进技术需要有一个甄别并认知的过程。其次,因为每家企业客户内部沟通信息不对称,在一个先进产业技术的采用过程中,企业决策者也受到内部原有技术利益代表人无意或有意的信息干扰,很容易造成决策偏差。同时,由于企业客户对技术方缺乏信任,即使技术方的技术成熟,企业客户采用的时候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的验证,经历从小规模使用到逐步推广的过程①余南平.人工智能革命背景下的大国博弈——以全球价值链的结构变化为分析视角[J].国际关系研究,2020(1):3-25,154-155.。基于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价值增值机制由于竞争力的需要,以及核心企业在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中具有很强的信任度和话语权,先进的产业技术只要经过核心企业的信息共享和验证使用,就可以快速且批量化地落地,加速先进技术和产品在产业内的应用。同时,由于需求决定供给,核心企业有动力推动相关工业数字化技术在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企业群中应用推广,形成真正的工业互联网。

(二)“一核两翼”优化提效机制

建立“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一核两翼”优化提效机制。“一核”是指构建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现代流通体系优化提效机制;“两翼”是指构建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大宗商品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优化提效机制、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物流服务细分优化提效机制。“一核两翼”形成智慧运输、智慧仓储、智慧贸易服务、智慧金融服务,通过信息共享,在服务界面把贸易服务和金融服务整合起来,就可以为客户群体、同行为相关方、监管方提供一个线上服务②郭周明,裘莹.数字经济时代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典型事实、理论机制与中国策略[J].改革,2020(10):73-85.。第一,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现代流通体系优化提效机制。在数字化时代的流通体系背景下的服务企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打造现代流通体系“共享”平台,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运作环节,驱动各方的信息共享,包括生产企业销售方、终端消费者和企业采购方,三者之间存在着贸易服务方、银行和物流服务方三类贸易商,物流服务方基本由仓储、运输、货贷构成。同时还需要技术服务方和相关方、监管方,相关方是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监管方有政府部门以及行业或技术的监督部门。因此,必须驱动创新各方信息共享,疏解各方流通堵点,建立任务清单,精准调度,分类推进,快速解决问题,实现该系统的现代流通体系优化提效机制。第二,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大宗商品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优化提效机制。打造大宗商品物流和供应链服务“共建”平台,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运作环节,驱动平台过程包容、服务功能扩展,技术含量增强,解决并建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自主的关键核心技术服务团队。其中网络化、智慧化的仓储+运输+货贷是基础。网络化包括硬件布局,功能衔接、功能联合,形成一个需求网络;智慧化要用科技力量去优化完善仓储+运输+货贷的基础。运输方面的网络货运平台代表着行业升级的方向,将大大促进了行业发展。货贷的每个环节都用新数字技术去支撑,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让工作流程变得可视化,同时能够给客户提供更透明的、更及时的服务。因此,要以大宗商品物流和供应链服务平台为基础,坚持专班跟进、重点进攻、精准施策,建立健全该系统的大宗商品物流和供应链全周期优化提效机制。第三,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物流服务细分优化提效机制。打造物流服务细分领域“共给”平台,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运作环节,应用到各自细分领域:生活消费品领域物流体系,大宗商品领域物流体系和技术,以及特殊条件、特别要求、特殊资质的危险品、液体、保安、军需商品、冷链等领域物流体系。由于大宗商品的升级、关注点、技术需求和生活消费品都是不一样的,利用这些初级资源经过简单加工,具体分工业类和农业类,我国企业优势在于生产制造能力,但由于原料缺乏,需要依靠从国外采购。在大宗商品领域,物流方、供应链组织者、生产企业,都面临采购和供应链安全两个问题。大宗商品特点是可以长期保存,便于流通,还具有金融属性。因此,以物流服务细分领域“共享”平台为基础,坚持特色服务,加强全链条安全稳定,细分治理结构,优化提效服务,搭建平台、组织市场,通过数字化方式使其变得更智慧化,贸易商和金融服务方都会从中受益①杨璇,宋华.供应链金融、供应链能力与竞争绩效——基于多案例的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7(5):491-507.,实现该系统的物流服务细分优化提效机制。

(三)“两化”融合赋能机制

建立“双碳”目标下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两化”融合赋能机制是。“两化”就是构建“数字化+绿色化”的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优化提效机制。第一,在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优化提效机制中,“数字化”是最关键的任务。建立“数字化+科技”赋能机制,驱动场景全域优化、产业全域联动、服务全域配套,形成清晰的实现路径: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由物理+数字构成,数字化技术连接了物理域和数字域,不动产、人员、设备、车辆等资源经过数字化技术放在数字应用模型里,包括资源模型、功能模型、系统模型、算法模型等,用不同的组合去服务于不同的场景,比如电商物流、生产物流、跨境物流、应急物流、冷链物流等。在线化主要是用软件技术加上互联网技术,作业过程是在线化管理。而数字化是用软硬件一体化技术加上物联网技术,作业过程是数字化管控。数字场站,数字货运,链上签,智能物业,数字化看板都是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里一些比较核心的产品。通过数字化技术、信息共享提高了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运营效率②洪群联,李子文,刘振中,等.推动构建现代供应链的若干思考(笔谈)[J].宏观经济研究,2019(7):107-126.。第二,在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优化提效机制中,“绿色化”是肩负的使命。建立“绿色化+品牌”赋能机制,开发绿色低碳整理形象、区域绿色综合体推进、品牌特色交叉覆盖,形成清晰的实现路径: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群体分为三层:一是管理层,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生产资料丰富,人、车、货、厂齐全,因此要通过数字化做生产资料的智能化管理;二是运营层,是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的核心,有大量的物流作业,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三是经营层,实现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交易流程的自动化。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是碳排的一大场所,关键是绿色低碳,关于碳中和总体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三大模块。一是能源。要把传统的能源切换成绿色能源,要改变、优化产业结构,用科技的手段通过新能源设备去降低能源消耗,提升效率。二是能效优化。厂站的智能调度用算法调度车辆,能够更加高效,在园区停留时间更短,提货时间更短。还有自动化仓储,可以用5G去做,把机器人云化,这样它的算力算法可以上移到边缘侧,使机器人单体变薄,成本变低,续航变长,也就更加节能了。三是资源循环。用区块链的技术实现无纸化交接,节约纸张,提升效率实现资源循环等,全景展示碳排碳汇数据。因此,以感知、移动、计算和通信、边缘人工智能、迁移学习泛化为基础,坚持“数字化+科技”“绿色化+品牌”双向融合赋能,加快“数字化+绿色化”的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优化提效机制的建设,真正实现“两化”融合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双碳供应链数字化
“双碳”目标下碳交易与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基于异质性技术创新模式的机制检验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