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的ESP改造
——基于“需求分析”

2022-02-03

体育科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需求分析体育院校研究生

林 伟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目前关于ESP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欧美英语语言国家已形成了比较科学完善的教学和研究体系。[1]而国内的ESP教学及其相关的研究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当时主要以ESP教学理念的介绍、推广为主,部分高校也以科技英语的教学作为突破口,开始了有针对性地探索。到了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国内外经济交往的频繁,商务活动增多,对商务英语的教学和研究在这一时期取代了科技英语研究成为主流。在这一时期,国内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界的一些专家学者们通过对国际人才市场需求和国内高等教育英语教学发展趋势的分析,着力促进国内的ESP教学研究工作,使这一教学模式开始呈现新的发展态势。[2]进入新千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交流扩大到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对既精通专业知识、又有较强外语能力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少学者、外语界教育专家开始反思我国的外语教学,纷纷提出我国高校开展ESP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润清教授早在上世纪末便曾预言:“未来英语学习的一个重大变化将是越来越密切地与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ESP教学或将成为21 世纪的英语教学的主流”。[3]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蔡基刚教授也认为,ESP教学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他说,“把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学英语定位在学生和社会所需要的学术英语上,是改革我国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的根本出路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前院长王守仁教授提议:“有条件的高校应把与学科专业相结合的ESP教学提上议事日程。”[4]

1 体育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之困惑

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各高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采用ESP教学模式的高校为数不多,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本科阶段基础英语的重复或适度深化,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生个体的学习、研究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严重脱节,这种现象在体育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尤为普遍。多年来,我国体育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没有融入体育专业的学科建设之中,课程建设与目标定位处于模糊不清状态,教学主管部门和授课教师均无法提出改革方案和发展策略,课程的开设常是盲从应对、乱象横生。

困惑一:大学英语在国内体育院校属于公共基础课,不属于学科建设范畴,因而不受重视。非英语专业及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无论是本科段还是研究生段,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均属于公共课程,无法被列入学科或专业建设行列,其地位和重要性均明显被忽略,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被边缘化。过去近二十年间,国内除了十余所专业体育高等学府相继设立了体育英语专业,把体育英语课程纳入专业学科建设之中外,绝大多数地方综合性大学的体育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几乎无一例外被作为公共基础课。对体育专业课程实施ESP教学进行研究的实证和理论有限,多属经验层面的总结与思考,也有盲目跟风、敷衍应对的因素存在。出现这种窘境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教学主管部门缺乏ESP教学改革的前瞻意识,另一方面是教学单位本身也不具备足够的合格师资和其他办学硬件,却面临教育部的“教学水平评估”的压力。对于参评的高校,可谓“评估压倒一切”, 为了在评估中达到“优秀”,一些不能“以质取胜”的高校往往采取“以量制胜”的策略,以此作为学校预评审中一个重要指标和学校进行扶持的依据。[5]由于存在种种缺陷,国内不少体育院校研究生的ESP教学在语言学、教育学、社会学和体育学方面,都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困惑二: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教育部曾多次明确提出我国研究生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流畅自如地进行沟通的能力,以及在学术交流、职业工作等领域的国际交流能力。[6]但处于改革风口浪尖上的ESP教学理念与模式因缺乏精准的指引和足够的支持而迷失了方向,导致体育院校研究生ESP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难以定位。ESP与传统的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基础英语或通用英语)该如何过度和兼容?EGP是否应该取消?ESP该侧重语言教学还是侧重于把英语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或是两者并重结合?对于这些问题,众说纷纭。

困惑三:教学模式和教材的选用缺乏需求分析。学习者的需求是设置任何课程的前提,没有需求分析,就没有ESP。虽然目前我国部分体育院校的研究生已开始尝试实施ESP教学,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形同虚设,缺乏合理科学的“需求分析”,更多的则是出于响应“高等教育改革”号召,或是迎接“教学评估”的考虑,更像是一个“形象工程”,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以教学形式为例,多数体育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仍无法摆脱传统EGP的语篇翻译法教学。由于教学实践缺乏基于模拟实际场景的语言技能运用与训练,“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自然难以达成。需求分析和科学定位的缺失还表现在教材建设方面。近几年,图书市场上出现的琳琅满目的体育英语教材基本由体育专业教师或英语教师编写,有些缺乏必要的语言技能教学训练,针对性不强,有些则缺乏体育知识的梳理,系统性不足。这直接影响了研究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也无法满足研究生对学习ESP课程的要求。

困惑四:缺乏合格的ESP师资。据Dudley-Evans.T.和St.John,M.的观点,一个合格的ESP课程实施者应发挥的五个功能有:一是高水平地实施英语教学;二是善于根据“需求分析”设计课程并实施课堂教学;三是善于与专业教师和学生默契合作;四是随时关注本领域最新的研究与发展动态;五是善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7]而目前,在我国体育院校实施研究生ESP教学的教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毕业于外国语院校的英语教师;另一类是英语基础较好的体育专业教师。前者接受过正规的英语语言文学的系统修习,虽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但他们在授课对象所属专业领域的知识结构普遍单一,所储备的体育学科知识和技能与传授ESP课程所需体育专业知识要求之间有不小的差距,更不用说关注所授专业学科的最新发展。而英语基础较高的体育院校专业教师虽深谙专业知识,也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但对于本身也是外语学习者的他们而言,确实很难保证在教学中运用流利地道的目的语、准确的语音语调、正确的语法、规范的语言文化和转换自如的思维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翻译或象征性地运用英语发出简单的课堂指令并非真正意义上的ESP教学,自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 基于“需求分析”的ESP改造

2.1 相关的“需求分析”

任何ESP课程的设置都应以分析课程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需求分析有利于ESP教学目标的设定,有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强调,有利于学生ESP英语能力的培养,可以说,“需求分析”是决定ESP课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综观国内各路语言学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需求分析”的阐述,可以看出:虽然语言学家们对ESP教学的“需求分析”有不同的阐释,但是对于ESP课程的本质属性,专家们的观点是一致的。那就是:ESP是学习者根据专业、职业或科研的需要而进行的提高英语应用技能的教学模式,根据特定的学习需求来确定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当前,对体育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进行ESP改造,既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也有具体的实际需求。

“需求分析”一:从宏观角度看,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体育强国战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赋予体育对外交往工作各种职责。要求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增强国际体育事务话语权,积极拓展与国际体育组织的合作领域,建立稳定、畅通的与国际体育组织沟通渠道,有组织、有战略、有目标、有步骤地实施体育对外输出工程;要精心培育并向国际体育组织管理层推荐与输送优秀体育人才,将此作为一项战略工程;要注重培养国际体育组织任职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话语表达能力,扩大中国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要着力培养高外语水平、能积极应对各种舆论危机的国际媒体专业人才,调和中西文化差异和认识误解,赢得在国际传播中的主动权;要积极开展体育科教国际交流活动,培育一支在国际舞台上具有竞争力的专家团队,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倡议,说好中国体育故事。这些工作的开展与实施,预示着未来我国对既精通体育专门用途英语,又拥有丰富的体育科研和赛事工作等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深化改革已成为我国体育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ESP教学也因此承载着不可替代的时代使命。

“需求分析”二:从学生的个体需求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一门世界官方语言和通用工具,日益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与作用。体育院校研究生需要阅读大量英文专业文献,了解最前沿的专业、学科信息和最先进的学术、科研成果,也需要将自己的学术科研成果通过国际期刊发表,以促进学术交流,甚至申请出国访学。需要掌握学术英语口头交际的基本技巧,进行体育学科和体育领域的应用和研究交流,包括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用英语陈述自己的观点,向与会专家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成果,听懂英文学术报告并就相关议题进行学术讨论。不得不承认,当今体育科学领域的国际前沿理论绝大多数是以英文文献出现,不掌握英语就等于失去获得最前沿资源的机会。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国际体育交流日益频繁,我国承担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和体育学术会议日益增多,尤其是继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之后,我国又于2010年和2014年分别成功举办了第16届亚运会和第二届青年奥运会,2022年我们又将迎来第24届冬季奥运会。这预示着未来我国体育业界将需要大批既精通体育专门用途英语,又拥有丰富的体育赛事工作经验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全球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推动着体育传媒、体育营销和体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并衍生了大量跨学科、知识密集型的工作岗位,对体育院校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因此,在我国体育院校研究生层次实施ESP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之大势所趋。

“需求分析”三: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需求与必然趋势。自1992年11月国家教育部首次颁布《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硕士生英语教学的规范发展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近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更渴求具备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交流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此,国内高等教育界一些英语教学专家、学者纷纷提出我国研究生教育应注意学习者与社会对英语的实际要求,研究生英语教学应朝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学术英语)和ESP的方向发展,突出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和服务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则从战略的高度把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于培养部分教学科研专门人才和大量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8]教育部也把“我国研究生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流畅自如地进行沟通的能力和在学术文化领域、职业工作领域的国际交流能力”的精神体现在《2013年工作要点》摘录中。[6]

基于上述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需求与必然趋势,以教授学习技能为重点的ESP教学将成为我国体育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迫切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2.2 体育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的ESP改造

对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生英语教学进行ESP改造,指的是在ESP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研究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和特定需要,科学设计研究生英语课程,选择最优配的教学内容和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研究生在特定情景下使用英语的能力,实现研究生英语教学质的突破。[9]对我国体育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进行ESP改造,可以解决当前“教学内容与现实需求相脱节”“教学费时低效”等问题,提高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满足未来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的需求。具体来说,这一改造主要涉及需求分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选编、课程评价和教师发展等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设计ESP课程的前提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体育院校研究生而言,需要明确ESP课程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了解专业英文词汇特征和专业学术文章结构,掌握体育学术英语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等。此外,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授课教师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需求,让学生全程全情参与,促使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习得两方面都能达到较高的期望值。

第二,课程设置。该环节涉及大纲编写、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评价方式的选用等因素。基于对体育院校研究生的需求分析,可以有选择地开设体育专业学术英语写作、体育英语口语、体育国际会议英语等系列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这些相关课程的开设以1~2学期为宜,每门课程都应严格按照课程目标,对课时安排和课程评价方式等进行周密的规划,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三,教学方法。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只有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语境下才能保证有效的意义建构。该理论重视课堂任务设置的情景化和真实化,提倡学生学习与实践相结合。[10]针对体育院校研究生开设的ESP课程,应体现教学任务的实践性、多样性和情景化,为学生提供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英语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的语用能力与水平。

第四,教材选编。教材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要素材和执行依据,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体育院校研究生ESP教材在课程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编时应该考虑的因素包括:教材内容是否与学生的专业和既定的目标情景密切相关;教材所配备的练习和设计的交际活动是否具有一定深度,是否能启迪学生思维,是否为学生提供使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机会;教材的编写是否在结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体现语言、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规律,是否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

第五,课程评价与考核。评价与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可以促进课程高质量开发与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也是检查教学效果、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发现并改进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渠道。对体育院校研究生ESP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应包括两个层次——课程评估和学生学习考核,既对ESP课程的可行性进行严密、科学的论证,又对主讲教师进行严格、规范的遴选和资格认定。另一方面在课程考核环节,应根据体育院校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力求做到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包括学期成绩和学习过程的进步幅度,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第六,师资发展。ESP教师的素质、能力与发展历来是语言教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据ESP教师发展理论,一个合格的ESP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又要善于用流利的英语表达和分析专业知识。具体地说,就是要胜任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提高个人英语知识和教学水平,做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充分了解和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采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扩展充实专业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的发展前沿,善于与专业老师充分交流和合作;善于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着力为学生创设运用英语进行科研实践、交流协作的机会;能够运用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对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1]鉴于当前国内体育学院研究生ESP师资的短板现状,笔者认为以下发展策略值得探讨:

策略一,对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实行“ESP教学转型”,并进行岗前培训。这主要包括:让相关英语教师在思想和心理上做好准备,明白尽管“大学英语”在绝大多数学校还将长时间存在,但是一部分教师的“转型”是不可避免的。

策略二,成立研究生ESP教研室,拨付研究生ESP教学专项基金,从校外聘请ESP新教师,建立ESP教学理念。当然,新入职的ESP新教师不宜安排过多的工作量,而应先进修或旁听一学期ESP相关课程,阅读和讨论相关ESP文献,组织学习ESP理论和教学案例,积累相关的ESP教学经验。

策略三,ESP教师和专业教师配合。可邀请专业教师为ESP教师分析在全英语教学环境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英语技能,并介绍一些专业入门知识、教材内容、教学重点等;专业教师可根据专业特点推荐和提供在内容和语言难度方面均适合体育院校研究生的ESP课程材料,建议学生应掌握的语言应用技能标准,并就在编写中出现的专业知识问题进行指导。

策略四,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从事体育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教师应以相关体育知识为依托,针对授课对象的专业,深入术科课堂,了解和学习体育知识及体育术语,将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深入融合。教学主管部门可抽调优秀专业师资为研究生ESP教师进行短期培训,或向大学英语教师开设ESP硕士课程,帮助ESP教师跨越缺乏专业知识的障碍,构建和丰富ESP课程知识体系,实现效益最大化,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3 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济大潮和教育全球化的推动下,应社会发展之需,正迅猛地融入这股洪潮。可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我国体育院校实施ESP教学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但至于通过创新改变其课程性质和地位,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本文所指“改造”实指改变我国体育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由传统的EGP教学向侧重于研究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ESP模式转变,以便多、快、好、省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体育高端人才。但毕竟体育院校研究生英语ESP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形式化和一蹴而就的做法都是徒劳无功的。因此,相关体育院校在研究生ESP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方法选择、教材选编、课程评价到教师发展等环节都应确实以“需求分析”为依据,研制出操作性强、实效高的实施方案,使体育院校研究生ESP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需求分析体育院校研究生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指挥信息系统模拟训练评估需求分析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试论高等体育院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特殊意义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