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供应链金融热点及前沿动态研究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的分析

2022-01-25张晟义陈明月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聚类供应链融资

张晟义,陈明月

(新疆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乌鲁木齐 830001)

供应链金融是指利用融资和风险缓释的措施和技术,对供应链流程和交易中营运资本的管理和流动性投资资金的使用进行优化[1]。作为一种新兴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拓宽资金需求方的融资渠道,推动企业扩大交易规模,提升交易效益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提高资金供给方的经营效益,实现供需双赢[2]。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政策,如国务院《“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应收账款融资、动产融资、供应链融资等创新业务,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提出“稳步将供应链融资延伸到境外”,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更多供应链加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及“解决大企业拖欠中小微企业资金问题”。此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均强调围绕“中国制造2025”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引领作用,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贸易出现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复苏受阻,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当前,我国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资金流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正在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就需要利用金融措施促进供应链流程的完整和顺畅。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国内企业的复工复产和资金流问题叠加,进一步触发学术界对供应链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思考。在此,有必要对已有的供应链金融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1 研究综述

我国已有学者关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热点及演进问题,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鲁其辉等从供应链金融领域的运营决策、供应链协调机制和风险管理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指出了学者对核心企业信用和供应链融资网络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3]。王捷思等以CNKI文献为基础,利用SATI软件中的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供应链金融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共词分析,得出研究热点以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与融资风险为主的结论[4]。申云等在对金融减贫效应相关文献梳理和评价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应该结合实际发展情况,比较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农业主体、不同减贫模式,关注金融科技发展和信用建设体系[5]。宋远方等以2005~2017年间CNKI期刊228篇论文为样本进行分析,得出供应链金融研究主要关注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演进创新与应用、供应链金融的实现机理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评估与管控等结论[6]。朱浩选取2007~2019年间CNKI收录的核心期刊论文,运用SATI软件,绘制了供应链金融研究知识图谱和研究演化路径图,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金融研究主要集中于融资模式、风险管理与评估等五大领域,进而提出了继续进行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跨部门协作和问题导向等研究的三点建议[7]。周艳红在研究国内外学者文献的基础上,以定性分析的方法从供应链金融的内涵、融资模式和上下游企业风险管理等3个方面展开研究,并针对供应链金融研究提出新的看法与研究展望[2]。李健等在中英文文献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文献计量工具将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分为4个阶段进行分析,对理论基础、优化决策及风险管理等3个部分进行总结,最后提出形成健康网络生态系统、利用现代金融科技和承担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等3点建议[8]。

总体来看,有关供应链金融领域热点及演进的综述类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①现有的综述类研究大部分以定性分析为主。②利用CiteSpace等成熟的文献计量软件进行的研究还不多。为此,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收录的2004~2020年所有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分析,以较全面准确反映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研究状况。

2 数据来源及统计

2.1 研究方法与文献来源

本文使用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软件,通过一系列直观的知识图谱,展现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以及演进方向。本文选取CSSCI源刊文献,在CNKI中选择“高级检索”,设定检索条件为“期刊检索”,检索主题为“供应链金融”;根据研究文献最早出现的年份,确定时间跨度为2004~2020年,共检索出1 032篇文献。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剔除无作者的文献,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1 011篇有效文献。

2.2 论文年度分布统计

分析年度发文量是衡量研究热点演化趋势的重要标准。研究显示,从2004年到2020年,供应链金融领域论文发表数量整体上呈显著上升趋势。发文量最低的年份是2006年(2篇),发文量最高的年份是2020年(129篇,时段为1-10月)。可以看到,学者对供应链金融领域研究的热度只增未减,特别是在2020年,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 供应链金融领域空间分布图谱

3.1 作者分布可视化分析

3.1.1 作者共现图谱分析

笔者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了供应链金融领域作者合作的知识图谱(图1)。图中节点越大或作者名字字体越大,代表该作者发文的数量越多;连线表示作者之间合作关系的强弱,连线越粗代表作者间合作的次数越多;位于图中最上方的作者间连线颜色代表不同年份或年份分区,表示的是供应链金融领域研究的时间轴(它记载着我国供应链金融领域核心文献从2004年到2020年的年份跨度)。可以发现,宋华发文量排名第一,徐鹏、刘勤明、卢祥远、叶春明等发文量较多。图中共有299个节点,126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2 8,这说明供应链金融领域研究作者较多;从连线数量和连线密度来看,个别作者之间有合作关系,但是整体上看作者间联系并不密切,缺乏足够的合作。

3.1.2 核心作者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作者发文量的分布情况及特点,需要对核心作者进行研究。有学者在研究科学家生产率和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心作者这一概念,并给出了核心作者数量的计算公式:M=0.749(Nmax)1/2[9]。按照这一公式确定核心作者的方法是:首先,在样本中得出发文最多的作者,将其发文数量定义为N,代入公式计算得出M的值;然后,以M值为参照,发文量大于M的作者就被称为核心作者。研究显示,供应链金融领域核心期刊发文数量最多的是宋华(23篇),代入公式求得M=3.59;由此,发文量等于或多于4篇的作者可以被确定为核心作者。对发文量等于或多于4篇的核心作者进行整理可以发现,26位核心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5篇,占总样本数量的20.28 %。这一结果没有达到总样本数的50 %,说明该领域的研究者虽然数量较多,但是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见图1)。

图1 2004~2020年供应链金融研究领域作者共现图

3.2 研究机构分布可视化分析

研究机构可视化图谱可以用来衡量主要研究力量的分布情况。在对研究机构合作情况进行图谱分析时,为了清晰进行可视化分析,将时间切片设置为2。图2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供应链金融领域一个研究机构,节点和字体越大,表明该研究机构发文的数量越多,各节点之间的连线反映出各个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强度。研究发现,机构分布较为分散;只有少数机构之间有较细的连线,说明这些机构之间存在少量的合作。整体上来看,大部分研究机构都是独立的节点,说明当前该领域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比较少。为进一步分析各个机构发文量的情况,本文选取了发文量最多的前15家研究机构为样本。据统计,中国人民大学(41篇)为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上海理工大学、中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发文量比较靠前。15家研究机构共发文182篇,占总发文量的18 %。其中,中国人民大学中心频次为41次,占总样本的4.06 %,占排名前15的研究机构总样本数的22.53 %;排名第二的是上海理工大学,中心频次为21次,占总样本数的2.08 %,占排名前15的研究机构的11.54 %。这些数据显示这些机构近年来的成果不断增加,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后劲。

图2 2004~2020年供应链金融领域研究来源机构图

3.3 供应链金融研究热点主题

3.3.1 研究热点主题分析

人们常用共词分析方法对新兴学科和新兴主题进行研究,供应链金融领域作为新兴研究领域也适合运用此方法进行分析。关键词是一篇文章所提炼出的精华,越高频次的关键词越能呈现该领域所研究的主要方向。通过统计某一研究领域相关的词频并研究关键词之间共现的分布情况,可以进一步研究关键词所代表的热点主题与研究方向的变化与趋势[4]。供应链金融领域研究的共词分析结果见图3。图中每一个圆圈的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越大表明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每个节点之间连线的粗细程度反映两个关键词之间共同出现在同一篇文章的强度。图3显示,“供应链金融”“供应链”“中小企业”“区块链”“物流金融”等关键词的节点最大,表明这些词是当前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领域热点话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4个方面。

图3 2004~2020年供应链金融研究关键词共现图

①供应链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的实质是供应链与金融两个领域交叉产生的创新,被学者广泛理解为运营管理的一部分[10]。关于供应链融资模式,柴正猛等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以具体业务为划分标准,分为应收账款模式、预付账款模式和存货质押模式等3类;第二类,以在供应链中主要的参与者为划分标准,分为核心企业主导模式、商业银行主导模式和物流企业主导模式等3类。但是不同时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我国疫情后期复产复工阶段,由于防疫成本、采购成本、物流成本和人工成本等价格上升,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更加严重,此时则应使用第一类[11]。周艺霖等按照企业经营时间将3种融资模式应用于3个不同阶段:在采购阶段主要应用预付款融资模式,核心企业承诺批量回购并从金融机构指定仓申请质押货款,由第三方物流对质押物进行监管,同时金融机构控制提货权,客户可以分期付款并分期提货。这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及核心企业的批量销售问题,同时,由第三方监管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从而实现共赢。在生产阶段使用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它集金融服务和物流服务于一体,从而使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结合,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并维护了供应链稳定,同时扩大了金融机构服务范围,也进一步优化了资源。在销售阶段使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它有助于卖方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同时,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反担保作用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12]。

②风险评估与管理。当供应链中的企业或组织活动运行的实际情况与预期不一致时就会发生风险,其中包括外部环境风险、网络风险和企业风险[13]。而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理则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度量与风险控制[11]。在风险识别上,供应链金融风险分为核心企业道德风险、物流企业渎职风险、中小企业物权担保风险和供应链金融的操作风险[14]。在风险度量与控制方面,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核心企业和银行。柴正猛等以某公司为实际案例,建立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评估银行及企业的信贷风险[15];张浩等通过建立马尔科夫模型,预估企业在生命周期内带来的净现值和利润总和,为投资方权衡利益和规避风险[16]。

③供应链金融协调发展。柴正猛等基于供应链金融系统的协同效应理论,以京东为案例,根据资源协同、技术协同和管理协同对绩效指标划分进行实证研究,并验证出前2个指标对京东物流供应链协同管理有影响[17]。李占雷等通过构建供应链资金周转模型分析了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对资金周转的影响程度,并给出了实施协同管理的策略[18]。刘天运提出了利用整合供应链资金流来缩短资金流周期的物流金融集成化协同服务的原理,及严格审查物流企业资质、提高质押贷款效率、纠正物流融资中的不良倾向和促进物流金融信息共享协同信息化建设等对策[19]。

④新技术与供应链金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供应链金融研究前沿也随之发生改变。陈晓玲以中企云链为例,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等特点,提出将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相结合的策略展望[20]。王少毅提出了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应用中的多种措施,例如开通信用流转、盘活资金流、实施智能化合约协议和强化管理等,认为这些措施的运用有助于防止数据篡改、规避风险、加大资金周转效率、减少融资成本、降低个人失误等[21]。为更准确地分析关键词的热度,本文选取中心频次排名前15的关键词为样本,经过整理得知“供应链金融”出现的频次最高(687次),其次为“供应链”和“中小企业”(均为73次),频次大于40次的关键词还有“区块链”“物流金融”“信用风险”和“供应链融资”。中介中心性与频次总体上通常呈正向关系,中介中心性大于0.1则为高中介中心性。统计可知,“供应链金融”的中介中心性最高,而高中介中心性连接了不同的研究领域,有可能碰撞产生新的研究热点,所以,所有中心性大于0.1的热点关键词,如“供应链金融”“供应链”“中小企业”“区块链”“物流金融”“供应链融资”“商业银行”和“风险管理”等都值得研究者密切关注。

3.3.2 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

研究相关领域关键词聚类的情况,可以直观地展现研究主题的聚合情况。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供应链金融领域研究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别标有标签,聚类序号越小表示聚类的关键词越多。根据LLR算法,聚类的标签为要研究的关键词,若样本数量大(如聚类的种类太多),标签就不能全部呈现出来。在软件中选择Clusters,勾选“Show the Largest K Clusters”并设置为6(关键词最大聚类中限前6个聚类),形成聚类图谱(图4)。关键词聚类的关键指标有两个,其中,Modularity Q值为0.5 418,高于临界值0.3,这表明划分出来的聚类块是显著的;而Mean Silhouette值(用来衡量网络同质性)为0.8 409,高于临界值0.5,这表明聚类结果是有效且令人信服的。以上两个指标都满足,这表明聚类是合理的。此外,按聚类大小降序排列,聚类最多的前6类分别是“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大数据”“物流金融”“中小企业融资”和“供应链”。

图4 2004~2020年供应链金融研究关键词聚类图

3.3.3 关键词时区图分析

为观察不同聚类中关键词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分析特定聚类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演变。

研究结果如图5所示,横线下为同一聚类内所包含的关键词,连线表示关键词在不同时间节点上的共现情况。

图5 供应链金融关键词聚类时线图

①第一类聚类词“中小企业”。在这一大类中,聚类的关键词演变时线顺序为信用评级、信用风险评价信用、资金流、产业融合、B2B电商、结构性嵌入和平台生态。由于中小企业信用级别较低,资产数量不多,财务等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他们向银行贷款比较困难[22],故而客观评价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是银行实施供应链金融的前提,也是银行开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指南[23]。尤其是根据基于B2B平台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数量小、借款频繁的特点,政府、金融机构等需要达成共识以促进B2B电子商务等产业的健康发展[24]。有的学者提出推动金融产业健康发展以促进平台经济成长,为此,需要运用好互联网等技术,进一步促进产销体制创新,形成高效率服务型平台;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与时俱进,结合自身优势开拓生态圈,把握好平台经济带来的新机遇[25]。

②第二类聚类词“供应链金融”。在这一大类中,聚类的关键词演变时线顺序为供应链金融业务、业务模式、信贷风险管理和金融生态圈高质量发展。在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以及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了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新模式,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26]。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不应仅针对单一企业,可以对多个企业打包进行金融服务[27]。整个供应链中参与的主体类型较多,信贷模式复杂多样,由此产生了供应链信贷金融风险。主要的风险类型有核心企业的道德风险、物流企业的失职风险、中小型企业货物担保风险和供应链信贷金融实际操作风险。为有效降低或避免这些风险,参与供应链金融的各个部门在操作过程中要进行严格核查与管控,以促进供应链信贷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28];要大力提升核心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及运转效率,以促进金融生态圈高质量发展[29]。

③第三类聚类词“大数据”。在这一大类中,聚类的关键词演变时线顺序为小微企业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区块链、数据挖掘、金融创新、信息不对称、区块链技术和数字化转型。中小微企业在缓解就业、推进技术创新、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30]。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要充分考虑应收账款融资这一重要的供应链融资方式[31]。随着供应链金融的不断发展,相关研究逐渐更多关注线上供应链金融。线上供应链金融借助信息化协同合作,是服务于金融业和供应链管理的实体产业,更是一种创新型金融产品。区块链作为一个具有去中心化、可追溯性等特点的新兴技术,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32]。未来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研究,应该重视区块链技术和数字化转型在实践中的应用。

3.3.4 关键词演进分析

从供应链金融关键词时区图(图6)可以看到供应链金融前沿领域关键词的变化过程。

图6 2004~2020年供应链金融研究关键词时区图

①起步阶段。2004~2008年为我国供应链金融领域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以供应链导向和金融导向为主,“供应链”“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等关键词的关注度较高,热点词分布较为分散,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

②深化阶段。2009-2016年为深化发展阶段,研究的热点话题虽仍以中小微企业融资为主,但是出现了新的关键词,如“风险控制”“风险管理”“电商平台”“上下游企业”“融资模式”“信用风险”“物联网”“线上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和“电商平台”等。这一阶段的供应链金融研究进入细分阶段,一般划分为运营决策、供应链协调和风险管理等3个方面[3]。

③多元化发展阶段。2017~2020年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主要关键词有“智能合约”“大数据”“普惠金融”“区块链技术”“金融科技”“数字化转型”“云计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上下游企业”等,金融科技导向凸显。

3.3.5 关键词突变分析

由关键词的突变可以分析供应链金融领域研究不同时间段的热点,预判未来的研究方向。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得到20个突变词及起止时间,显示所有突变词从突变开始至今未曾停止。从持续时间看,2004年至今“担保费用”“供应链”“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和“数字孪生”这4个关键词的热度一直持续,显示它们仍然是今后的研究热点;从2009年至今“融资”“中小企业”“金融危机”和“中小企业融资”等突变词出现。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突变词向“线上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融资约束”和“大数据”等关键词转变。突变强度最大的是“物流金融”,强度数值为7.36,在20个突变词中排列第一,由此可以看出继续加强物流金融研究的重要性。

4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绘制了一系列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知识图谱,直观展现了我国学者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研究的总体趋势、发展脉络和前沿进展,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多,作者及机构较为分散。从2004年开始发文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2020年达到峰值。但作者和研究机构较分散,无论是核心作者还是研究机构彼此间的合作并不多,大多数都是独立发文。

第二,频次和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为“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区块链”“物流金融”“信用风险”和“供应链融资”等。根据聚类分析,提炼出“供应链金融”“大数据”和“中小企业”等主聚类块,这一分析结果符合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实际。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模式创新,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等问题得到显著改善,但是,供应链中的资金流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长期困扰着产业界,并持续引发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第三,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核心期刊文章以定性研究为主,主要内容涉及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信用风险、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线上供应链金融等,处于前沿的热点词有“担保费用”“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孪生数字”“存货质押融资”和“物流金融”等。

4.2 展望

回顾整个研究过程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对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研究不够深入,学者之间及研究机构之间缺乏深度合作。供应链金融实务涉及金融、供应链管理、财务、投资和保险等多领域的知识,学科交叉性很强,不同背景的学者之间、研究机构之间要深化交流和合作,以“思想碰撞”引致新的研究视野。

从技术创新视角看,今后的研究应结合区块链、5G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以促进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首先,加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研究。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签订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以降低所有供应链金融参与者的交易风险,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并提升交易过程的透明化(transparences)。其次,加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共享供应链资源、批量处理融资需求及有效监控融资数据流,以降低参与者风险,同时提高其商业信用。最后,加强智慧供应链金融的研究。重点研究如何将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与供应链管理相融合,以促进供应链融资业务内化到高度服务化和智能化的供应链体系中,并助力促成智慧采购、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到智慧消费的高度一体化。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化。

从研究路线看,目前的供应链金融研究成果呈现出两条轨迹:一条是发轫于银行业的“金融物流”(最早的母体是贸易金融),强调信贷资金的安全,致力于提出严格乃至苛刻的业务准入标准和风险管控对策;另一条则是肇始于“正统”供应链理论的“物流金融”,强调辅之以供应链融资手段来促成供应链“三流合一”和效率提升。两条路线所对应的研究,有不同的关注点,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现实中供应链的“主动”改造,导致存在“缺陷”的供应链淡出研究者的视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而现实中供应链金融发展仍达不到预期目标,中小企业仍然“贫血”的问题。随着供应链金融理念的发展,金融业已从搜寻“优质客户”发展到关注“优质供应链”,这是一个进步。但是,现实世界存在“缺陷”的供应链比比皆是,它们通常被视为“贫矿”,但从平台经济和大数据思维的视角看,则价值可期。由此,我们认为,未来的研究必须优化供应链网络的改造和流程(BPR),与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的开发(R&D)集成起来。事实上,目前一些渗入新零售业态的、冠之以“供应链管理公司”的企业(既进入商贸业,又重构服务供应链,以降低供应链融资风险和进入门槛)已采取了此种做法。但是理论界对这一实践动向显然关注不够。

猜你喜欢

聚类供应链融资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融资
融资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