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以甘肃省陇南市为例

2022-01-25李建男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陇南农产品互联网+

李建男

(南开大学计算机控制与工程学院 天津 南开 300071)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工业4.0时代,“互联网+”促进了产业变革与升级,尤其是以人工智能、AI技术和5G技术为代表的智能经济,为城市工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但是在乡村领域,“互联网+”对产业振兴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依然较弱。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聚焦于如何促进“互联网+”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二、文献综述

随着互联网的触角向农村地区延伸,有关“互联网+”乡村产业振兴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理论研究和路径研究两大类。理论研究主要是从产业结构变迁的角度,分析农业产业结构变化与互联网向“三农”领域普及的契合点。一方面,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升级与趋于均衡的过程,在农业第一产业内部也逐渐细分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另一方面,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带来产业变革,正是因为其开放、共享的特点,不仅能够与城市制造业融合发展,而且能激发乡村农业产业的活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曾世宏等(2019)研究发现,在互联网普及水平不同的地区,互联网通过技术进步和城镇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具有显著的边际递减效应。改善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互联网普及率,能够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陶有祥(2018)认为,在“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高度耦合,推进“互联网+”特色农业模式能够促进农业结构升级,激发农村内部现代发展动力。

路径研究主要是从实践执行层面,剖析了互联网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从而为“互联网+”更好融入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路径选择。庞爱玲(2019)提出了三方面的可行路径:一是培育产业振兴主体,二是优化市场运营模式,三是完善物流体系,促进农村电商产业发展。蔡旭(2019)将“互联网+”在农业产业领域的作用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在搭建平台,纳入多元化利益主体,夯实生产制度基础;二是用互联网打通生产与流动环节,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三是发挥“互联网+”的辐射作用,为乡村产业振兴吸引外来人才、培育本土人才。总体来说,实现“互联网+”助力农业产业振兴的路径,主要集中在管理模式、人才队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通过梳理已有的文献,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如图 1所示。从产业结构变迁的角度来看,互联网促进了农业产业变革;从“互联网+”与产业振兴的内在关系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给乡村产业振兴带来以下的影响:一是变革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突出农民在产业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主体地位,也巩固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二是搭建互联网平台,将分散的农业资源集聚起来,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经济;三是促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互联网强大的号召力,吸引人才回归乡村、建设乡村;四是刺激了乡村内外部的消费需求,扩大了消费,促进乡村消费升级。

图 1 “互联网+”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

三、案例分析

(一)甘肃省陇南市的产业基本概况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地处秦巴山区,是甘肃省唯一全境属于长江流域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被誉为“陇上江南”。

从表1可以看到,陇南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而第一产业即农业占比最低。2020年末,陇南市常住人口为24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36.18%,乡村人口占63.82%。农业人口最多,但是对比产业结构发现,农业产值占比最低,这一组数据对比反映出陇南市农业生产效率较低。但是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陇南拥有丰富多样的农产品。花椒、核桃、苹果、油橄榄被称为四棵“摇钱树”,中药材、食用菌、苗木、茶叶是当地的四个“特别特”,牛、猪、鸡、蜂是四个“特色养”。

表1 2020年陇南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占比情况

(二)“互联网+”如何带动陇南产业发展

陇南紧紧抓住了向中西部小城市蔓延的互联网浪潮,借助“互联网+”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构建“互联网+”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格局。

1.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分化

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三五”期间,陇南先后完成了机场、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建成了一批国内创新的“互联网+”应用系统,搭建起了“互联网+”的网络。在此基础之上,陇南探索出一条“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致富路。“走出去”就是通过“互联网+”将陇南的产品向外输出。是从2013年起,陇南始终把“互联网+电子商务”作为发展的突破点,建立了一套组织推动新体系、培育了一批市场经营新主体、开辟了一条农产品销售新路径、探索了一种电商带贫新机制,让陇南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全国、走向世界。“引进来”就是将外界的资金流、人流和信息流通过“互联网+”这一渠道吸引进来。陇南积极打造“互联网+新媒体”的宣传窗口,通过“讲好陇南故事”,将“陇上江南”的旅游资源和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积极向外推介,吸引了大批游客来陇旅游,把独具特色的“乡土风景”变成了“产业”。2019年陇南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142.04万人,收入2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97%、24.69%。搭乘互联网的“顺风车”,陇南传统的农业产业衍生出农产品电商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等细分产业,从原来单一的以农业为主,转变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

2.变革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

陇南正是通过“互联网+”走出了一条“电商脱贫”的道路。在陇南传统的模式中,农产品的销售路径是“农民——中间商——消费者”,现在,“互联网+”改变了这种模式,形成了“农民——互联网——消费者”的新销售路径,农民通过互联网扩大了产品的销售渠道,直接和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消费者建立了联系(见图 2)。加强了农民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巩固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同时减少了中间的多个交易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图 2 “互联网+”改变了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

为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陇南市不断拓展“12316”农业信息服务,已建成市县级农业信息网站11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点320个。除此之外,陇南建立了电商平台,形成了专业的直播带货团队,部分农民通过加入直播团队,扩大了农产品销售范围。以素有“中国花椒之乡”的陇南市武都区为例,2018年,武都区花椒基地面积稳定在100万亩,连续保持了花椒主产县(区)中产量、产值、品质和产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四个全国第一”。武都区花椒电商有效运营网店有1450家,累计销售总额达15亿元。成立花椒专业合作社294家,发展花椒营销企业、协会660家,带动贫困人口2万多人。电商扶贫人均增收820元,实现了电子商务与产业扶贫的深度融合。

3.互联网平台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

随着工业进入4.0时代,农业也进入到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和手段的4.0时代。农业4.0时代,互联网的集聚效应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农业产业资源的配置优化作用凸显。具体来说,就是将互联网应用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物流等各环节。在生产环节,陇南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了农产品质量保证和溯源机制,逐步建立起精细化管理、安全责任可追溯的农产品溯源体系,同时通过农业综合检测系统,农产品实现了智慧生产;在加工环节,陇南积极利用互联网“走出去”,树立了以花椒、橄榄油等农产品为代表的天然绿色品牌;在营销环节,陇南利用互联网建立了多元主体并存的农产品电商营销体系;在物流环节,陇南调动了内外部资源,建立了农产品销售的物流体系。可见,互联网就像一条线,将农业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串联起来,将分散的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式农业。

4.促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持。陇南市的快速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去,成为职业农民。陇南市成县的一名“90后”小伙尚育康,辞去大城市的工作,返乡创业养贵妃鸡。通过互联网分享有趣的养鸡日常,获得几百万粉丝,打开了销路,被网友称为“鸡司令”。近年来,陇南“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给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在资金、技术和政策方面的支持。返乡的年轻人中有的注册成立了生产合作社,有的成立村级快递服务站,有的开了农产品电商公司,都是通过互联网把家乡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不仅实现了一家一户脱贫,而且带领村民一起致富。陇南也积极培育本土化农业人才,搭建农业农村人才创业平台,引领产业人才聚集发展。陇南市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截至现在,共培训合作社带头人、产业扶贫带头人、农村创新创业青年及种植养殖技术人才1346人,科技明白人11817人,致富带头人260人,高素质农民427人。而“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手机成为农民的“学习机”,通过互联网学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农业知识,提高了职业素养。

5.促进了乡村消费升级

产业振兴的末端环节是消费。只有促进消费升级,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升级。第一,当前我国居民的消费已经从享受型消费升级为服务型消费。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城镇居民越来越倾向绿色消费、品质消费。而欠发达地区拥有丰富的绿色无污染、纯天然的农产品和多样的生态旅游资源。如此就形成了城乡之间需求与供给相匹配的产业基础,这就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乡村振兴逻辑。其次,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相比较2012年的7917元增长了116%,乡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扩大消费的基础。“互联网+”新零售的模式改变了乡村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促进乡村消费升级。陇南市着力构建了“互联网+消费扶贫+产业+市场”的可持续脱贫模式。山东青岛是对陇南市实施东西协作扶贫的帮扶单位,近年来青岛“以买代帮”,携手陇南搭建东西协作平台,举办了多场“陇”货特色产品展销会,促进了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内对陇南农产品的消费。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互联网”在陇南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下,实现乡村振兴依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陇南在互联网与农业产业振兴的结合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互联网+电商”模式单一,农民获益较少。陇南的电商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网店+农户、企业+农户和农户创业。其中,一村一网点的规模较小,而创业在资金和能力方面有一定的门槛,所以普遍以第二种模式为主。农民成为企业原材料供货商,虽然农产品找到了更广的销路,但实质上互联网只是纯当了中间商的角色,农产品的依然附加值低,更多的收益由企业获得,因销售量扩大而增加的收益并没有同等分享给农民。

二是“互联网+物流配送”设施建设滞后,物流配送能力弱。体现在乡村快递网点设置少、缺乏物流专业人才、乡村物流成本高等方面。陇南农产品的特点是种类繁多,且供给分散,这给规模化运输才能降低成本的物流企业带来压力。同时订单量不稳定,利润低,大部分快递企业都不愿意布局快递点;在物流体系末端的快递员,大多是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的就近农民,存在不合理收费的现象。

三是“互联网+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横向来看,互联网+产业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商务、扶贫、财政、交通、电信等多个部门以及政府部门与经营主体之间协作推进。但目前陇南市县各相关部门之间、政府与经营主体之间尚未建立常态化的有效沟通机制,产业政策缺乏协作配合,没有形成系统的、促进互联网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常态化的工作机制。纵向来看,产业政策需要基层干部来执行,而陇南基层干部受教育水平低,互联网思维弱,对相关政策执行有偏差。

四、政策建议

(一)推进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

“互联网+”仅仅与销售环节融合发展,不足以带动地区经济整体增长。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就要在建立完整的乡村产业链上下足功夫,通过“互联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互联网+”与全产业链融合。在治理实践中,重点在于“继往开来”。“继往”就是要继续维持特色农产品的绿色、原生态等核心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保护当地珍贵的生态旅游资源,继续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开来”就是要挖掘“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学性,通过互联网扩大社会效应,吸引社会资本的加入,从而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搭建产业互联网。

(二)推进互联网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欠发达乡村的共性,就是一定程度上都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与发达的乡村相比,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布局和物流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短板。一方面,加强农村地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先覆盖薄弱地区,降低互联网使用成本,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另一方面,完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网络。在中西部地区加快布局数字化消费网络,降低物流综合成本;开展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

(三)推进“互联网+政务”,实现纵向和横向部门协同

“互联网+”乡村产业振兴对政府治理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就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建设区域范围内政府各部门之间统一的公共信息资源库和共建共享的大数据库,打破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强力推动各部门实现横向联通和纵向贯通,实现部门共治;其次,要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之上,建立常态化部门联动机制,如通过联席会议共同部署推动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措施;最后,要建立与市场主体的良好沟通机制,注重培育和服务农产品企业成长。

猜你喜欢

陇南农产品互联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陇南青年文学》 诗选
A Study on Improv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Oral Ability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