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

2022-01-25普梦娇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消费信贷蚂蚁消费

普梦娇 陈 天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互联网消费信贷是将传统消费信贷业务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型业务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拓宽了日常消费的资金来源渠道,但也存在诱导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过度消费的问题。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分析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推动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现状

(一)调查样本选择和调查方法

通过问卷星平台随机向云南师范大学本科生发放问卷,调查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的使用现状。考虑到蚂蚁花呗是目前在校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的首选产品,调查问卷主要围绕蚂蚁花呗的使用情况进行设计。

(二)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

在师范类院校问卷发放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2份。有效问卷对象包括115位男生和287位女生(女生占比较大)。从专业看,经管类专业学生179人,占比44.53%;非经管类专业学生223人,占比55.47%。问卷从花呗额度、花呗用途、还款方式、是否了解还款利率水平、是否清楚逾期后果等角度,收集云南师范大学本科生互联网消费信贷数据。

(三)调查结果

1.蚂蚁花呗额度

33.33%的学生花呗额度在1000~2000元之间,占比最多。额度在2000元以上的同学,占比29.60%,居第二位额度为500~1000元的学生占比25.12%,居第三位。额度在500元以下的学生占比最小,为11.94%。大一新生花呗额度主要在500~1000元及500元以下两个区间,随着年级的提高,花呗额度、消费频率相应增加,到了大四,花呗额度更多处于2000元以上及1000~2000元区间。

2.蚂蚁花呗用途

日常餐饮是师大学生使用花呗的主要用途。调查对象中女生占比较大,所以,购买彩妆护肤品也是被调查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还包括购买服饰、电子产品及学习用品,医疗支出占比最小(图1)。

图1 师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主要用途

3.蚂蚁花呗还款情况

从还款来源看,大部分学生使用生活费还款,或者靠兼职收入以及向亲友借钱偿还蚂蚁花呗欠款;4.23%的同学采用在其他平台“借新贷还旧贷”的形式还款;1%的同学选择平台“套现”还款。从还款方式看,绝大多数学生首选到期自动还款或分期还款。其次,选择提前还款或者向平台申请延期还款;有少部分学生选择一直不还款。

调查显示,大部分师大学生对于蚂蚁花呗消费信贷协议的具体条款不重视也不了解:66.92%的师大学生在使用蚂蚁花呗之前从来不看相关协议,仅有9.7%的学生会仔细阅读相关条款;54.48%的学生只是简单了解各种还款方式的手续费及利率水平,并不清楚具体计算方式和分期利息;34.84%的学生对于蚂蚁花呗分期还款的利率水平完全不了解。绝大部分师大学生不了解蚂蚁花呗逾期不还的后果,认为逾期影响不大。相比之下,高年级学生比大一、大二学生更了解和重视花呗逾期问题(图2)。

图 2 师大学生对蚂蚁花呗逾期后果的了解情况

4.其他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使用情况

师大学生也使用其他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京东金融的使用人数仅次于蚂蚁花呗。除了比较知名的京东金融、唯品花、分期乐等,少数同学会选择使用其他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图3)。

图3 师大学生对其他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使用情况

5.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的主要担心事项

很多学生会使用蚂蚁花呗以外的消费信贷平台,虽然大部分平台正规合法,但仍有一些小型信贷平台缺乏安全保障。此次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表示,在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时,最担心的就是遇到平台诈骗,造成经济损失。个人信息泄露、接到诈骗电话也是师大被调查学生担心的问题之一。支付是否安全排在第三位,对于分期还款利率较高的担心只排在第四位(图4)。

图 4 师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的主要担心事项

6.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变化

使用蚂蚁花呗后,46.52%的学生比未使用花呗时增加了很多消费,但尚在可承受范围内;36.32%的学生更容易冲动消费;仅有17.1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情况没有变化(图5)。六成以上的学生认为花呗等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改变了自己的消费习惯,有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超前消费的模式。57.21%的同学认为大学生不应该超前消费,42.79%支持大学生超前消费。

图5 蚂蚁花呗对师大学生消费情况的影响

7.大学生对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看法

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掌握基本的理财知识,并具备一定金融素养,36.32%的学生认为非金融专业学生没必要了解理财知识,4.23%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没必要了解(图6)。

图6 师大学生对是否应了解理财知识的看法

近八成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互联网消费信贷教育,17.91%的学生认为有消费信贷需求的学生才需要了解相关知识,4.23%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加强消费信贷教育。

二、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对消费信贷产品涉及的金融知识缺乏了解

调查显示,师大非经济管理类学生因为金融专业知识的匮乏,消费行为容易失控导致自己背负较重的消费信贷债务,而经管类学生虽然情况稍好,但也有一部分同学消费行为失控。师大学生总体上对于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不够了解,缺乏正确认知。缺乏金融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大学生在顺畅的购物体验中,很少计算相关消费信贷产品的具体利率,对合意的利率水平缺乏具体概念,也不了解相应逾期后果。

以分期还款为例,各平台一般都会明示分期手续费总金额、每期应还金额、每期手续费、手续费率等数据。比如,1000元的账单办理3个月的分期,平台显示手续费总金额18元,账单日1个月后开始还款,每月应还金额339.33元(含手续费6元/期),3个月还清,1.8%的手续费率(总手续费/账单金额=18/1000=1.8%)。1.8%的手续费率表面上看起来很低,但折合年化利率后相当于11.48%的利率水平。

很多同学对利率没有具体概念。比如看到平台明示“年利率16.425%(1000元用1天只需0.45元)”,不知道16.425%是很高的利率,很容易就被“1000元用1天只需0.45元”误导,以为利率很低。

关于逾期,很多同学即便注意到产品按日利率万分之五支付逾期利息,直觉的反应是日利率很低。实际上,该利率年化后竟然高至18.25%(0.05%*365=18.25%,单利计算),逾期越久,利息费用越高。此外,很多同学不知道逾期会影响自己的信用评级,产生信用污点,更不了解最新的互联网消费信贷监管政策。例如,蚂蚁花呗被纳入央行征信系统,花呗逾期会对同学未来步入社会后的房贷、车贷等各种贷款行为产生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工作的申请,而不只是像以前那样,仅仅影响芝麻信用分,产生逾期费用。

(二)大学生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购买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商品

“受周围环境影响、追求高端奢侈消费”是刺激师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会为了所谓“面子”,购买超出自己实际经济能力的商品(图7)。比如,看到周围朋友买了新手机、新款口红或是最新限量版球鞋时,很多学生也会跟风购买。当日常生活费不足以满足对上述高奢用品的消费需求时,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很容易成为大学生满足消费欲望的首选。从蚂蚁花呗的用途看,师大学生比较注重物质享乐消费,花呗多用于日常餐饮、化妆用品、服饰及电子产品。这类消费中的很大一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超前消费,因为他们现在主要靠父母提供学费和生活费,没有能力也不应该高奢消费。然而每次市面上只要一出新款的电子产品、化妆品、球鞋等,很多学生还是会忍不住购买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商品。

图7 刺激师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因素

(三)购物节及媒体营销对大学生消费行为有较大影响

“双十一等购物节的出现”及“浏览商品时受到营销诱导”,也是刺激师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重要原因(图7)。每逢大型购物节,很多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会发放临时额度,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大牌分期免息”,“这月买,下月还,0费用”这一类广告充斥各大网络购物平台。以口红为例,兰蔻2020年新推出的196口红,广告语是“予你美运一整年,从此人生开挂”,196口红一夜爆火,兰蔻官网一度卖断货;前几年,“本宫不死,你终究是妃”的宣传语,也让迪奥999成了迪奥最火的口红色号之一。师大很多女生都有这么一两只因为广告宣传入手的口红,哪怕这个色号并不适合自己,但禁不住商家的营销诱惑。

尚未建立正确消费观的大学生很容易在资本、算法、数据的诱导下超前消费、过度借贷,导致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甚至超出自己的偿还能力。

三、推动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群体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营造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氛围,引导大学生群体理性消费。正确的消费观可以降低物质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帮助大学生避开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的陷阱,减少对消费信贷产品的过度需求。家长和学校不能只关注学习,还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高校应加强大学生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作为大学生的管理机构,高校应持续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各高校可通过举办金融知识讲座、金融知识竞赛、分析不良网贷案例等各种方式,普及消费信贷相关知识,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具备基本金融素养,能够理性消费、合理规划个人财务的新一代大学生,使大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后能做到量力而行、量入为出、财务平衡。

(三)网贷平台应规范管理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

2021年3月,银保监会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由于花呗、京东白条等产品的运营主体均为全国性互联网小贷公司,相关网贷平台应尽快退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

(四)银行应开发能满足大学生合理消费信贷需求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

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家庭财务状况不佳的大学生入学时购买笔记本、智能手机等学习用品的需求。到了毕业季,大学生又面临实习、笔试、面试等找工作的费用。很多大学远离城区,学校周边勤工俭学机会较少;少数贫困学生打工时间超过学习时间,大大影响了自身能力的提升。各银行应按《通知》要求,借鉴金融科技力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解决大学生消费信贷成本较高的难题,尽快开发出能满足大学生需求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填补花呗等产品退出后的市场空白。

猜你喜欢

消费信贷蚂蚁消费
城镇居民消费信贷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商业银行消费贷款风险研究
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