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1例药疹病例回顾性分析

2022-01-25祃丽娟袁小英

空军航空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轻中度口服过敏

祃丽娟,袁小英

药疹可以分为轻中度药疹,包括固定型药疹、荨麻疹型药疹、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湿疹型药疹、紫癜型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光敏性药疹等;重度药疹包括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重症多型红斑型药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本研究对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的131例药疹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易出现过敏的药物种类和药疹类型,为临床治疗和避免过敏提供帮助。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31例中,男57例,女74例,年龄10~85岁,平均(38.6±17.2)岁,其中10~14岁6例(4.6%),15~45岁85例(64.9%),46~65岁28例(21.4%),66~85岁12例(9.2%)。住院天数1~91 d,平均(11.4±10.8)d。用药原因:121例有明确病史,其中50例呼吸道疾病,13例皮肤疾病,11例消化系统疾病,9例妇科疾病,另有10例患者自行服药原因不详。131例中无基础疾病者88例,有基础疾病者43例。其中只有1种基础疾病者22例,2种及以上疾病者21例,主要基础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胃炎、银屑病、结缔组织病、淋巴瘤、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等。19例用药与基础疾病有关。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皮损及临床症状:①发病前有明确用药史:②药物有一定潜伏期;③停用致敏药物后皮损好转或消退;④排除有类似皮损的其它疾病:如猩红热、麻疹、大疱性类天疱疮等[1]。

1.2 既往过敏史 有明确过敏史者19例(14.5%),其中1种药物过敏者13例(9.9%),包括青霉素类5例(3.8%),头孢菌素类2例(1.5%),中药类2例(1.5%),阿奇霉素、链霉素、螃蟹、阳光各1例(0.8%);2种及以上过敏者6例(4.6%),其中3例(2.3%)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交叉过敏。

2 结果

2.1 致敏药物 131例患者中明确为单一药物过敏者54例(41.2%),其中抗生素类、中药类、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为常见致敏药物(表1)。2种药物过敏者32例(24.4%),3种及以上药物过敏者34例(26.0%),11例致敏药物不详(8.4%,患者只能提供用药种类或用药用途,无法提供药物名称)。

表1 131例药疹患者明确一种过敏药物

2.2 药疹类型 131例药疹中轻中度药疹106例(80.9%),主要表现为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73例(55.7%),多形红斑型药疹18例(13.7%),荨麻疹型药疹11例(8.4%),紫癜型药疹4例(3.1%);重症药疹25例(19.1%),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23例(17.6%),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2例(1.5%)。25例重症药疹中口服给药者14例,静脉给药者7例(占静脉给药总数的50%),口服+滴注2例,肌注1例,接触药物1例;其中应用2种及以上药物者有12例,头孢4例,阿莫西林、感康、左氧氟沙星、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卡马西平、甲氨蝶呤各1例,无法提供准确药物名称者2例。

2.3 治疗 所有药疹患者一经确诊立即停用所有可疑药物,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①糖皮质激素治疗:所有重症药疹25例(100%)及部分轻中度药疹80例(76.4%)使用激素治疗,其中口服激素20例,静滴激素85例。按泼尼松1.5~2.5 mg/(kg·d),早期足量,激素足量时应在2~3 d内控制病情,否则应在原始剂量基础上增加1/3~1/2,一般临床症状控制后3~5 d逐渐减量。按等量泼尼松计算,<30 mg/d者12例,30~60 mg/d者68例,≥60 mg/d 25例。②其中有3例重症药疹联合应用免疫球蛋白(IVIG)静脉注射治疗。③26例轻中度药疹只静滴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好转。④外用药物: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药膏、银离子敷料等。

2.4 并发症与转归 131例药疹患者治疗后出现继发性糖尿病7例,低钾血症5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肠道菌群失调1例,带状疱疹1例。7例继发糖尿病病例均为使用激素后出现,其中2例为应用30 mg 1次/d泼尼松后出现,5例应用大剂量激素,血糖升高后给予口服降糖药物及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情况均良好。5例继发低钾血症,其中3例是使用激素后出现,2例未使用激素出现,考虑可能与药物疹引起电解质失衡有关,口服氯化钾后均恢复正常范围。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肠道菌群失调4例病例均为应用大剂量激素后出现,其中3例抗感染治疗后好转,1例因病情较重患者及家属要求出院。1例带状疱疹病例为应用泼尼松50 mg /d 1周后出现,抗病毒治疗、激素逐渐减量后好转。

3 讨论

本资料结果显示131例药疹患者中明确单一药物过敏者54例,其中抗生素25例(46.3%),抗生素为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这与Kim和Tang[2]报道一致,其中最常见的为β-内酰胺类,其次为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抗病毒药物。这可能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毒性小、抗菌效果好、口服给药方便有关。Pichichero和Casey[3]报道青霉素与第1、2代头孢菌素交叉过敏概率为10%,与第3代头孢菌素交叉过敏概率小于3%,这也是临床应用药物时需要注意的。

本研究54例单一药物过敏者有15例(27.8%)明确中药过敏。中药过敏可能与包含的活性成分、相关杂质种类繁多、相互作用有关。中药普遍含有蛋白、多糖、多肽等大分子物质,其本身具有免疫原性,可诱导免疫反应[4]。本研究出现1例减肥饼干过敏,考虑可能与其添加药物有关系。另出现1例酒精过敏患者,此类患者在应用某些酒精萃取的药物如丹参酮等药物或者外用添加酒精的药物时应注意。1例患者为流感疫苗过敏。疫苗抗原本身引起超敏反应者较少,疫苗接种后的超敏反应大部分由个别的疫苗成分引起,如鸡蛋白、明胶等,也可能由其它添加剂如佐剂、防腐剂引起。许多成分存在量极微,不足以引起对这些成分敏感的大多数患者的变态反应,但IgE水平特别高的患者理论上会对这些少量的抗原产生反应,甚至发生严重反应[5]。

本研究显示,26例(19.8%)轻中度药疹通过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及口服抗组胺药物后好转,12例(9.2%)轻中度病例需给予小剂量激素,68例轻中度药物(61.1%)需给予中剂量激素,25(19.1%)例重症病例患者给予大剂量激素方可控制。其中有2例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和1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在早期应用大量激素后病情仍控制不佳,遂加用丙种球蛋白(IVIG)静滴,皮损好转。Yang等[6]认为糖皮质激素和IVIG联合使用比单用糖皮质激素效果好,有降低TEN /SJS患者病死率的倾向并且能缩短病情进展时间,减少住院时间。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重症药疹的首选药物,但对于年龄较大者和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易出现一些不良作用,本资料提示对重症药疹尤其高龄患者或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宜早期联用IVIG,有利于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本资料显示即使治疗时已进行保钾、护胃、补钙的预防治疗,131例患者中仍出现7例糖尿病、5例低血钾、2例肺炎、1例带状疱疹、1例泌尿系感染,提示对这部分患者需密切监测,及时处置,同时加强支持疗法。

药疹为医源性疾病,本资料显示有过敏史而又使用同类药物引起药疹的患者有5例,医务人员问诊不详或患者自身未重视导致的可能性大。张倩雯等[7]发现此类现象并非个案,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药物及结构相似药物;同时嘱咐患者牢记自身过敏史,就诊时告知医师。

本资料显示131例病例中有77例(58.8%)因同时服用2种及以上药物产生药疹,无法判断具体过敏药物,建议临床工作中医师应权衡利弊,应用药物尽量简单,能口服者尽量不用静滴药物,中药制剂避免复合使用。积极向群众宣传、教育,提高其健康意识,预防药物过敏反应。

猜你喜欢

轻中度口服过敏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过敏星人SOS!
奥尔夫音乐联合体育游戏对轻中度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干预研究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叶酸治疗老年轻中度H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评价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液氮冷冻与阿维A口服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1565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
水杨酸联合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远离季节性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