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源市农作物气象灾害特征分析**

2022-01-19林宏建

南方农机 2022年1期
关键词:河源市河源日照时数

林宏建

(广东省龙川县气象局,广东 河源 517300)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境内土地资源丰富,且土地肥沃,地带性的自然土壤为红壤,有利于发展立体生态农业,由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台风、暴雨、雷电、大风等气象灾害频发,对河源市农业生产影响重大[1-7]。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河源市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极端灾害性天气出现的概率也明显增加,如2019年“6·10”“6·12”特大洪涝地质灾害,造成全市受灾人口达38.76万人,因灾死亡2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7.41亿元;2005年“6·20”特大洪涝灾害,造成全市100个乡镇受灾,因灾死亡26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1.64亿元。气象灾害多导致当地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8-12]。因此,对河源市气象灾害特征、出现规律和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可有效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和数据来源

1.1 资料来源

气象资料来源于广东省气象局提供的河源地区5个区县的国家气象站1970—2019年的降水、气温等逐日数据,并且包括相应站点的经纬度、海拔高度等地理数据[13-14]。相关农业数据主要来源于当地的统计年鉴以及农业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过程中,因不同指标之间的量级有所不同,且相差较大,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见公式(1)。

式中,iA为第i项气象灾害指标的归一化频次(0≤iA≤1),xi为第i项气象灾害的频次;x max和xmin分别为所有站点频次年平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本文有关主要农作物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模型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见公式(2)。

式中,RI为主要农作物气象风险综合指标,n为评价因子个数,n=2;Wi为第i项气象灾害对应的权重系数

2 主要农作物气象灾害指标

本文研究的河源地区主要农作物包括茶叶、猕猴桃、水稻。其中,河源地区茶叶主要农业灾害包括早春霜冻、夏季高温热害;猕猴桃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包括高温热害、干旱;水稻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包括干旱、寒露风。农作物气象灾害指标如表1、表2及表3所示。

表1 河源市茶叶气象灾害指标

表2 河源市猕猴桃高温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划指标

表3 河源市晚稻寒露风灾害区划指标

3 河源市气候资源分析

3.1 日照特征分析

河源市山形地貌复杂,各地日照时长不一,平均年总日照时数为1 602.4 h~1 776.4 h。一般平原多于山区、夏半年多于冬半年。各月日照时数基本呈单峰型分布,7月份最多,3月份最少。年日照百分率的分布趋势与日照时数分布基本一致。年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总体呈逐渐减少的趋势。3月份日照时数明显偏少,不利于作物生长,5月份起,日照时数逐渐增多,7月份达到峰值,7到12月日照时数呈略微减少的趋势,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日照条件。河源市春季日照时数最少,阴雨天气多,较不利于作物生长;夏季光、水、温均较充足,雨热同季,利于作物生长;秋季日照时数仅次于夏季,干晴天气居多,利于秋收;冬季则日照时数第二少,降水明显偏少,温度明显偏低,阴冷天气居多,不利于作物生长。

3.2 降水特征分析

河源市年总降水量为1 678.1 mm~1 964.7 mm,呈西南向东北递减的趋势。年内分配不均匀,春夏多,秋冬少。秋冬降水少,容易形成秋冬连旱,有利于秋收,但不利于冬作物生长。4—9月的总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4%以上,前汛期以锋面低槽降水为主,平均降水量为722.1 mm~911.1 mm,分布趋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增;后汛期以热带天气系统降水为主,平均降水量为513.0 mm~624.8 mm,分布趋势由南向北递减。降水集中在汛期,与光、热同步,满足了农作物生长需求,利于农作物生长;但降水集中,易出现暴雨、短时强降水,容易形成局部洪涝,会给经济作物带来不利影响。

3.3 气温特征分析

河源市年平均气温在19.9 ℃~21.7 ℃之间,南部高于北部,平原高于山区。各地常年平均气温:河源市区21.7 ℃,龙川21.0 ℃,紫金20.9 ℃,连平20.2℃,和平19.9 ℃。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变化呈单峰型,7月为月平均气温最高月,1月为月平均气温最低月。气温年际变化幅度由北向南逐渐减小,呈明显的波动性和前冷后暖趋势,总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河源市年平均气温变化不大,且逐年略有上升的趋势,对农业生产是极其有利的。

4 气象灾害特征分析

4.1 低温阴雨

低温阴雨是春季影响河源的重要灾害性天气,是影响农业春季播种的主要灾害。春季,极地大陆冷气团开始变性减弱,而暖湿的南支槽开始活跃,冷暖气团常在南岭至广东省沿海之间交绥,形成南岭静止锋或南海静止锋,导致河源出现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河源市每年均会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影响程度属中等偏重。近年来,影响河源的重大低温阴雨灾害年份有2001、2005、2008、2010等。

4.2 暴雨

河源市是广东省四大暴雨中心之一,全年各个月份均有可能出现暴雨。主要集中在4—9月份,约占全年暴雨的84%,且时常出现连场暴雨。年平均暴雨天数为6.8天,最少为0天,最多为17天;连场暴雨多出现在5—7月。重大暴雨灾害年份有1959、1964、1966、1968、1975、1979、1983、1984、1986、1994、1998、2005、2006、2008、2010、2012、2016等。

4.3 干旱

河源市虽然降水比较充沛,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季节差异大,加之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发和作物蒸腾量大,及以丘陵山区为主的地貌等因素,因此,干旱也极易发生。河源市干旱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春旱和秋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旱灾;夏旱持续时间较短,范围较小;冬旱虽发生的概率大,但冬季少雨是正常的气候现象,故造成的灾害一般较小。近年来,出现较严重干旱灾害的年份有2002、2004、2005、2009、2020、2021年。

4.4 寒露风

寒露风是秋季影响河源的重要灾害性天气。寒露风是指“寒露”节气前后因北方冷空气入侵引起急剧降温、大风的天气现象,对正处于抽穗开花期的晚稻危害很大。总体上,河源的寒露风影响程度属于偏轻。河源地处粤北山区,地形复杂,寒露风在空间上分布不均,总体呈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趋势。近年来,影响较严重的寒露风天气过程为2004年10月上中旬,持续时间达19天。

5 特色农作物区划结果分析

5.1 茶叶气象风险区划结果分析

河源大部分地区茶叶早春霜冻风险主要为轻度风险;其次为中度风险,该区域主要分布在连平县的陂头镇、元善镇、上坪镇、油溪镇、内莞镇,和平县的浰源镇、热水镇、青州镇、上陵镇、大坝镇、下车镇西南部,龙川县北部的细坳镇、麻布岗镇、上坪镇、贝岭镇,该区域大部分海拔介于600 m~1 100 m,早春气温较低;重度风险分布最少,主要分布在连平县的内莞镇、上坪镇、油溪镇等零星区域以及龙川县北部的细坳镇、麻布岗镇、上坪镇交界处的零星区域,该区域大部分海拔较高,是介于900 m~1 300 m的山区,早春易出现低温冻害。

河源地区茶叶夏季热害重度风险分布最多,除连平县外,其余区县均是重度风险分布最多;中度、轻度风险主要分布在连平县大部分地区、龙川县北部和南部、东源县西部和中部地区、紫金县南部地区。河源的茶叶产区桂山茶、仙湖茶、康禾贡茶、石坪顶茶、柳城茶,紫金县黄花茶、龙窝茶、南岭茶,和平县青州茶,龙川县桂林茶、托里茶,连平县岩仔茶、九连山茶、连溪茶等均分布在该区域。

5.2 猕猴桃气象风险区划结果分析

河源猕猴桃高温干旱风险大部分为中度风险,其次为重度风险。重度区域主要分布在和平县的彭寨镇、古寨镇、林寨镇、东水镇的小部分区域,龙川县的黎咀镇、四都镇、丰稔镇、老隆镇、佗城镇,东源县的柳城镇、蓝口镇、黄田镇、义合镇、仙塘镇、锡场镇、新回龙镇、新港镇,源城区大部分区域。轻度风险分布最少,主要分布在连平县的内莞镇、上坪镇、油溪镇、元善镇等,和平县的浰源镇、热水镇、青州镇、上陵镇、下车镇(河源地区猕猴桃最大的产区)、大坝镇、优胜镇,龙川县的细坳镇、麻布岗镇、上坪镇、贝岭镇、新田镇、回龙镇、紫市镇、佗城和义都交界等区域,东源县的曾田镇、黄村镇、康禾镇,紫金县的中坝镇、紫城镇、南岭镇等。

5.3 晚稻气象风险区划结果分析

河源晚稻寒露风风险大部分为轻度风险,中度和重度风险主要分布在河源北部地区,中南部零散分布。其中,重度风险主要分布在连平县的元善镇、上坪镇、内莞镇、陂头镇、溪山镇、油溪镇、忠信镇、高莞镇、大湖镇、三角镇、绣缎镇,和平县的浰源镇、热水镇、青州镇、上陵镇、下车镇、大坝镇、优胜镇,龙川县的细坳镇、麻布岗镇、上坪镇、贝岭镇、新田镇,东源县的涧头镇西北部、曾田镇西南部、黄村镇南部,紫金县的南岭镇东南部区域。重度风险的区域大部分海拔较高,介于900 m~1 300 m。

6 小结

一方面,河源市气候资源丰富,非常适宜发展农业,但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象灾害频发,也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建议根据河源市的气候特征合理规划农业。另一方面,河源市的茶叶、水稻、猕猴桃等特色农作物中度、轻度气象地域广,范围大,可充分挖掘河源地区主要农作物种植资源潜力,并结合本地自然环境特征选择优良品种,在低风险区域内适度扩大种植面积,打造河源的优势品牌。

猜你喜欢

河源市河源日照时数
福州市近70年日照变化趋势分析
地域民俗文化类展览的实践与思考——以“客风古韵——河源客家民俗展”为例
西昌近6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20年曲麻莱县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粤赣古驿道河源段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河源市2006-2019年风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近期原创作品
广东自然学院河源分院成立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1963—2016年久治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