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广西桉树种植探析
——以《桉树在广西生长之状况》为中心

2022-01-18

广西地方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试验场桉树民国

杜 颢

(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32)

一、问题提出与相关资料

近年以来,广西各级政府鼓励农民种植桉树,桉树遍布广西全境。桉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产生诸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有关近代桉树在广西种植历史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我国柠檬桉引种历史、分布状况及其展望》[1]《中国桉树》[2]《广西桉树种植的历史、现状、生态问题及对策》[3]《广西桉树种植的历史、现状、生态问题及应对策略》[4]《广西桉树种植历史、现状、生态问题及对策分析》[5]《鼓励还是清理:广西桉树种植的环境人类学思考》[6]以及《广西桉树人工林引种发展历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7]。以上成果主要聚焦于广西各地大规模种植桉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利用多种科技手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但是对近代广西种植桉树历史的论述却十分简略。20世纪80、90年代编纂成书的广西农业史料汇编《广西方志物产资料选编》与《广西农业经济史稿》均未关注民国时期广西桉树种植的具体情形。其中,李炳东、弋德华编著的《广西农业经济史稿》仅仅提到“桉树引种我国南方后,广西各地都有种植……”。[8]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近代广西桉树种植的具体情况值得深入探究。

历史研究的推进有赖于史料的发掘。乔瑜《物种的跨洋传播与生态经验互动——桉树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890—1920)》[9]一文大量利用近代报纸、期刊、外文文献重新考订桉树引入中国的具体情况,从生态史角度重新考察桉树引入中国对于近代社会的影响。巴雪艳《民国时期云南桉树的推广与生态效应》[10]一文充分发掘地方档案史料,详细还原了民国时期云南省引种与推广桉树的具体过程以及民间社会对于桉树认识的转变情况,最后考察了桉树与云南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2021年1月,笔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区图)馆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广西地方文献目录中发现《桉树在广西生长之状况》[11]一书,随即调阅查看。《桉树在广西生长之状况》由植物学家林刚、谢汉光所著,1944年2月发表于《农报》第九卷1—6期,主要考察近代桉树引进中国的历史以及当时广西试种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图馆员对其进行摘录编目。《桉树在广西生长之状况》共17页,前半部分首先梳理桉树在我国的引种历史,其次阐述不同种类桉树的基本情况,介绍美国种植桉树的案例,以此传授种植经验,后半部分记述民国时期桉树在广西引种与推广的情况,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笔者以《桉树在广西生长之状况》为中心,结合其他历史文献,探析近代广西桉树的种植情况。

二、从景观树到试验林:近代广西桉树引种情况

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及其周围岛屿。1788年,英国占领澳大利亚以后,桉树逐渐向欧洲大陆及其殖民地传播。1854年,桉树传入法国,因其生长迅速,树干挺直,材质坚硬,故欧美南部及亚洲之印度、缅甸、马来半岛及安南等地均广为栽植[11]。桉树伴随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活动,走向世界各地。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我国沿海多个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中外之间交流日益增多,为将桉树引进国内提供了契机。1875年,根据中英《烟台条约》,北海(旧属广东,现属广西)开埠通商。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依据《中法新约》,广西边境城市龙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桉树随即被引进。《中国桉树》记载:“我国引种桉树栽培已有近百年历史,最初引种的地方多在南部、东南部及西南部交通方便的通商口岸。据调查,1890年即曾从意大利引进多种桉树到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同年还从法国引进细叶桉到广西的龙州。”[2]《广西通志·生物志》亦载:“柠檬桉,原产于澳大利亚,1917年引入北海种植。……细叶桉原产澳大利亚,广西最早于1890年从法国引种于龙州,其后于1922年—1925年从英国引种于梧州。”[12]由此可见,桉树引入广西为清末民国时期,品种为柠檬桉、细叶桉,通商口岸北海、龙州、梧州成为最早栽植桉树的地区。查《桉树在广西生长之状况》可知,民国十七年(1928)以前,桉树并未在广西地区大规模种植,仅仅作为观赏的景观植物,零星分散于几处通商口岸。

起初,高大笔直的桉树主要是供人观赏。“我国输入桉树,仅有四五十年之历史,初由前驻意大利公使吴宗濂氏及外国牧师传入作为观赏树,吴氏因见桉树在罗马附近栽植,有祛疟效能,可为人类保平安,乃命名为桉树,并大加提倡种植。最初栽植地点仅限于濒海各地,嗣后渐及川滇闽粤桂诸省。栽植最早首推香港、澳门、湖州、梅县等地,潮、梅之教堂间有树龄达四五十年者。”[11]由此可见,桉树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药用价值,因而得名桉树,名称蕴含着美好寓意。桉树引种最早的广东地区,民国时期用于道路两旁的绿化,本质上还是景观树。《中国桉树》记载:“1916年粤汉铁路广州至衡阳段行道树栽植的是大叶桉。”[2]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的认识不断改变,意识到用途不再局限于观赏。“至近十年来,粤桂诸省渐以此树推广造林,因其生长迅速,极受人民欢迎,故前途颇有希望。桉树干庞大而挺直,材质坚韧,凡建筑桥梁、铁路枕木、家具等,无不适用。美国加利福尼亚省自输入此树以后,已成为主要用材之一。其利用价值,竟超该省原产之檞树及山核桃之上。……其中大叶桉等萌芽生长甚速,适于萌芽林之经营,以生产薪炭材。柠檬香桉之枝叶可制香油,蓝桉之叶可提取树油以供药用,其效用之广,诚不胜枚举也。”[11]桉树速生、坚硬的优势逐渐凸显,不仅能提供优质木材,支撑制造业、建筑业快速发展,还是质量极佳的薪柴,满足民众日常生活之用。此外,柠檬桉、蓝桉等品种经过提炼加工,制成桉油,用途十分广泛。桉树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因而渐渐受到世人的重视,不再局限于供人观赏。

民国十七年(1928),广西开始大规模引种桉树。《桉树在广西生长之状况》载:“桂省之有桉树,系自民国十七年起。是年固该省有实业院甫成立,由美国、广州购来大叶桉、灰桉及柠檬桉等种子,遂于五六月间播种育苗,成绩甚佳。最初则移在羊角山、柳州及沙塘栽培……查其种类,则有大叶桉及灰桉、细叶桉、柠檬桉及赤桉等。”[11]新桂系掌握广西政权后,大力推行植树造林运动,希望改善生态环境,振兴广西经济。桉树进入了当时广西农林研究人员的视野,从美国、广州等地大量购置不同品种的桉树种子进行试验。

广西农事试验场原为柳江农林试验场,后与广西实业院合并,历经多次易名,民国二十四年(1935)改称为广西农事试验场。民国《广西农林考察记》一书记载:“现政府以农林事业关系民生者至巨,将该场竭力整顿扩充,因事业之进展及其他需要关系,令迁场址于沙塘,扩大作业范围。”[13]《广西农事试验场概况》一书亦载:“附属林场,该场成立于民国十六年冬,系前柳庆垦荒局所设立,名为柳城林场……”[14]广西农事试验场规模宏大,下辖多个林场,为桉树种植提供了充足空间。桉树栽培工作由广西农事试验场下属的森林组负责。试验场内栽培桉树的情况,民国二十九年成书的《广西农事试验场概况》有详细记载。该书云:“该场近年植树以马尾松为主,油桐及大叶桉次之,其他杂树为数不多。”[14]该书将民国十八年(1929)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主要种植的林木数量进行了统计。笔者依据文本所载数据,制成表1。从表1可知,从1928年至1938年(1931年数据暂缺),广西农事试验场的大叶桉种植量逐年递增,共计895000株,种植规模十分庞大。此外,笔者推测细叶桉、柠檬桉、赤桉、蓝桉等不同的桉树品种应该包含于其他树种之中,引种桉树的总量远不止90万株。《广西一览》收录了广西农事试验场大叶桉的照片,并提到:“农场林木,以大叶桉及松树为多。大叶桉约有数万株,高二丈。灰桉、圆叶桉、柠檬桉及天竺桂各千数百株,均已蔚然成林矣。”[15]

表1 民国十七年—民国二十七年(1928—1938)广西农事试验场试验林统计表①(单位:万株)

除广西农事试验场引种桉树,从现存民国方志材料可知,广西不少县份也进行桉树引种。在方志记载里,桉树名称多样,没有统一的名称。一些方志根据桉树的音译,称为加利树、有加利,也有的称为安树。

《广西方志物产资料选编》收录了民国时期横县、思乐两地种植桉树的相关史料。“有加利,近自美洲移植,可作梁及垫车轨之杭木用”[16]“桉树,常绿乔木,叶如小榕,树高二三丈,植之街道、门口及马路旁,作风景树,叶可染布,木材用以建筑及制器具”[16]。根据民国《罗城县志》记载:“县立苗圃于民国二十四年一月开辟,县长江碧秋书罗城县立苗圃……该圃林地在县城之北,距城六里,面积二千四百方丈,苗木种类有梧桐、竹、樟、臭椿、香椿、赤松、油桐、油茶、楝木、枫、杉、荔枝、大叶桉等。”[17]《凌云县志》载:“苗圃,本县于民国二十三年成立县苗圃,播种各种苗木。……三十年一月,计播大叶桉三觥。”[18]邕宁县的多个林场开展桉树试种与桉苗培育工作,试种桉树的规模较大。民国《邕宁县志》记载:“南宁茅江桥林场,造林面积为两千八百八十亩。民国二十二年调查,植有松、桉、桐共计五十一万五千六百株。南宁槎路林场,民国二十二年调查,有松、桉、桐及其他……县营林场,棉羊第一林场,造林计有桉树两万余株。”[19]民国二十四年(1935)编印的统计调查报告《邕宁一览》亦载:“象岭林场,本县于前清宣统年间,创办三树农林公司,先在坛洛开辟林场,后迁至西乡塘,向皆植桐,无甚成效。至民二十一年,移交建设局接管,乃改办象岭林场,数年来,积极扩充,育苗造林,成效显著,现有松树、桉树、苦楝、五眼、白榄、合欢、椿树、板栗等树苗二十余万株。第三林场,在亭子墟外凤冠、石子等岭,即新县府对面一带山坡,于民国二十三年春创办,面积六百余亩,开办以来,渐见成效,现计成活树木,有桉树一万余株,合欢五千余株,椿树、五眼、苦楝、松树共一万余株。现复开辟苗圃育苗,已成活桉树苗及松苗各一万余株。”[20]民国《宾阳县志》载:“桉,又名加利树,近年县立苗圃广播桉苗,散发各乡植之省道及乡道旁。十年以后,成材当不少。”[21]《平南县鉴》载:“育苗造林,自农场改设苗圃后,育苗造林工作即加紧进行。前农场遗存树苗桉、桐、相思等共十九万株。于二十八年春已转发各乡公所、各村农户,及由苗圃在附城各公路种植。”[22]《贵县志》载:“贵县农林试验场,民国二十二年以城西十里附近独山官地创设贵县农林试验场,面积约三百余亩,栽植地约一百九十余亩,其中播种区占地二十余亩,植有加利树(安树)、苦楝诸树。”[23]《榴江县志》载:“县府左侧旧有园地一幅。民国二十三年秋,经县府各员役将该园地开辟为苗圃,种植大叶桉等树。”[24]《迁江县志》载:“县有林旧在南门外,民国二十三年移回西门墟太平社后,面积二百余亩,种安(桉)树、桐树、苦楝树、椿树。”[25]

农林试验事业关系国计民生,晚清以来颇受政府重视。关于民国时期广西农林试验情况,《广西一览》云:“最近为谋‘自给政策’之实现,一切建设之中心,注重经济基础之树立。其对农林推进,设农事试验场,各区农林示范场及各县农场林场,厉倡植树造林。”[15]民国中后期,在政府主导下,许多县份陆续建设苗圃、林场进行农林试验,桉树备受青睐,引种活动具有官方色彩。从上述史料可知,民国中后期以后,广西引种桉树已经初具规模。

三、举步维艰:近代桉树在广西种植情况

从前面可知,晚清桉树引入广西,民国中叶成为广西重要试验林之一。民国中后期,桉树在广西是否大规模种植,需要结合其他文献材料做进一步论证。

据《桉树在广西生长之状况》载:“该省一般民众均喜植大叶桉,以作风景树。故广西农事试验场近数年来每年推广数量,桉苗达数十万株,桉子约在百万斤左右,实有供不应求之势。总之桉树现在桂省受民众热烈栽植之情形,实像美国白杨以往在江浙一带城市受欢迎者相仿佛,盖因其生长迅速而易栽植也。”[11]广西农事试验场不仅大规模试种桉树,也向社会大力推广,销售树苗与种子,受到民众热捧。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桉树在广西生长之状况》所描述的那样。《广西通志·生物志》未详细描述民国时期桉树在广西地区的具体种植情况,仅仅提及“柠檬桉,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广西大量引种。”[12]

从前文可知,民国广西大部分方志编修成书时间均在桉树大规模引种广西农事试验场之后。笔者认为地方志记载虽然具有一定滞后性,但是桉树作为外来物种,极易引起地方社会关注,一旦种植初具规模,方志必然会有记载。桉树在民国广西方志当中,大多数记载为苗圃试验林。例如民国《罗城县志》将大叶桉归入苗圃试验林,可知桉树在罗城县仅作为试验林木之一,并未大规模推广种植。民国《凌云县志》亦将桉树列入苗圃内容,实际上桉树并未得到有效推广,“各乡多私有林,以松、杉、茶油、茴香、桐等为大宗”[18]当地主要树种依旧是松、杉、茶油树、八角树等。邕宁、贵县、迁江、榴江等地情况与罗城、凌云类似。桉树在宾阳县仅作为行道树进行推广种植。民国《宾阳县志》提到:“桉,又名加利树,近年县立苗圃广播桉苗,散发各乡植之省道及乡道旁。十年以后,成材当不少。”[21]平南县、思乐县种植情况与宾阳县类似,桉树主要集中种植于公路两侧。关于全省森林情况,《广西一览》记载:“现时省内森林极少。人造林正在努力推进中,较大之天然林,则仅边境各县,如怀集、龙胜、三江、宜北、融县始有之。树种以松、杉、竹、桐、茶、桂、八角等为主。”[15]《广西经济地理》亦载:“境内之人工林,则以北部及东北部各县最为发达,东南部及东部次之,西南及西部各县最少……广西主要之材用林木当推杉木。”[26]民国时期,除少量天然森林以外,广西林业主要以杉、松、桐、茶油、八角等本地传统树种为主,桉树未取得一席之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当局组织农林技术人员对全省农林业进行多次调研考察,编纂成书的考察报告《广西经济地理》《广西农林考察记》等亦未提及广西桉树种植的具体情况。此外,《桉树在广西生长之状况》亦未详细记载桉树在民间的种植情况。就目前资料来看,民国时期桉树未在广西地区大规模种植。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三点:其一,时局因素。民国中后期新桂系掌握政权以后,广西政局逐渐稳定。但是好景不长,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广西未能幸免。1939年桂南会战、1944年豫湘桂战役对广西地方社会造成了巨大破坏。桉树作为外来树种,需要连续不断地推广工作让地方民众接纳。时局平稳时,农业技术人员得以大规模试种与推广桉树。相反,时局动荡使得试验、推广工作受到巨大影响。

其二,技术落后,主要体现于栽培技术与深加工两个方面。首先,在桉树栽培过程中,问题接二连三出现。《桉树在广西生长之状况》记载:“桉树之用途虽广,生长虽速,但此系因种类不同而有区别,并非每种桉树均系如此。例如柠檬桉虽可提炼香油,其生长实属甚缓。大叶桉生长虽速,但叶少具香氧,不能提油。……至于灰桉,生长较缓,且树干搓低而弯曲。”[22]从《桉树在广西生长之状况》内容又知,大叶桉不能提油、柠檬桉与灰桉长势不良的问题未能彻底解决。由此可见,桉树在广西种植还是暴露出不少问题,栽培技术落后使得问题难以解决,亦影响大规模种植。从前文可知,柠檬桉、蓝桉等品种可以制成化学用品,但当时广西工业落后,产业基础薄弱,难以对桉树进行深加工,延长其价值链。桉树由于生长速度快,对于种植环境的要求较高,例如桉树生长需要充足水源、温暖的气候以及肥沃的土壤。《桉树在广西生长之状况》载:“桉树性喜暖而畏寒,并忌干燥,气温骤降之时最易枯死,干燥之地生长不良。……凡湿润之土壤皆宜桉生长,惟该树忌碱性土,如土质坚硬或土层浅薄贫瘠之地,则发育不良。……足见桉树非适宜荒山造林之树种。[11]广西以喀斯特丘陵地貌为主,山地多平原少,土地相对贫瘠,西北部山区海拔较高,冬季气温偏低,全省可供种植桉树的空间有限。此外,《广西通志·林业志》记录了1950—1952年广西造林情况,其中桉树仅为773.33公顷,远远低于137800公顷的松树与12446.67公顷的杉树[27]。可见,桉树并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种植。桉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高,适应能力远远不及马尾松、杉木、茶油树等。栽培技术落后使得桉树种植空间有限,加上桉树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难以发挥,导致桉树在树种竞争中落败,难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

其三,政策导向。新桂系执掌广西政权以后,鼓励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广西经济。从表1又知,马尾松、杉木的试种数量远远超过大叶桉,大叶桉数量仅及马尾松的百分之三,从侧面看出桉树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及马尾松与杉木。民国时期,随着各国工业迅猛发展、战备需要等因素,桐油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从桐油出口贸易中获利颇巨。《广西经济地理》载:“随造车、海运、航空、电气等工业之发达,军备之扩充,桐油之需要量日益增加。故近一二十年来我国桐油输出数量,大致保持一种向上增加之趋势,在全国出口货物中,渐凌驾丝茶而居首位。”[26]广西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桐油树生长,而且种植历史十分悠久。因此,新桂系政府发动民众种植桐树,鼓励出口,赚取外汇。民国十七年(1928)五月十五日,国民党广西执行委员会农民部编印的《植树运动与广西农民》一书就有《急宜提倡栽种桐油树》一文。民国二十二年(1933)一月,广西建设厅印发《造林须知》,再次鼓励民众种植桐油树。《广西通志·林业志》收录了民国二十四年(1935)《广西各县植桐推广办法》、民国二十五年(1936)一月《广西省各县厉行植桐办法》等鼓励种植桐油树的政策法规[27]。民国《宾阳县志》亦载:“旧无开山种桐者,民二十六年,县政府通令每村植桐一百觔,各村街均指定地点栽植。”[21]在政策引导下,植桐事业颇具成效。民国三十六年(1947)编印的《广西经济建设手册》记载:“本省厉行植桐已树相当基础,今后为扩大生产,增加输出,政府现已计划三十六年起每年增植桐一百万亩、六十万株……”[28]。此外,新桂系政府积极招抚无地农民,鼓励开垦荒山,大量种植桐油树。《广西经济地理》亦载:“垦荒植桐,多采包工制度。每开荒植桐一亩地,给费若干。”[26]相比之下,桉树未得到政策倾斜,人民群众不知道桉树的价值与种植方法,从而失去了大规模种植的条件。

四、结语

广西图书馆藏《桉树在广西生长之状况》史料价值极高,其中利用大量实验数据论证了桉树在广西生长的情况,有助于推进近代农林业科学技术史相关研究。近代桉树引入广西地区,在官方力量推动之下,从景观树逐渐演变为试验林。时局、技术、政策三个因素使得桉树未能在广西大规模种植。借古鉴今,笔者对于当下广西桉树产业的发展有以下思考:在《桉树在广西生长之状况》一文中未发现桉树种植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提到桉树生长需要充足的水源与湿润的土壤,因而必须科学制订种植计划,合理规划种植区域,这一点值得现今林业部门借鉴。笔者不赞同盲目否定桉树、将其作为生态环境恶化“凶手”的看法。民国时期,技术落后使得桉树诸多潜在经济价值未能进一步发挥,例如当时尚未认识到桉树能够作为造纸原料。现今桉树是造纸的主要原材料,林浆纸产业的重要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下,广西农林试验事业继续发展,桉树栽培技术进一步提升,为大规模推广种植奠定坚实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地方政府积极向民间推广种植桉树,桂南、桂中等地区种植效果显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广西是全国桉树种植大省,但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木材贸易,应该打造以桉树为核心的产业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强木材加工、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在国内的竞争优势。今后,笔者会继续努力收集近代广西桉树相关史料,进一步深化近代广西桉树的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试验场桉树民国
自动驾驶试验场及虚拟测试场景研究
森林里的纵火犯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无人系统试验场开放
桉树会引发白血病?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