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工陶艺在室内空间中的意境表达研究

2022-01-13谢葵萍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室内空间陶艺壁画

■谢葵萍

(南京传媒学院,江苏南京 211172)

在当代室内空间装饰中,越来越多的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的工业陶瓷产品逐渐给人们带来审美疲劳和单调乏味之感。近年来诸多脱胎于青花、五彩、颜色釉等传统陶瓷的现代手工陶艺逐渐丰富起来,成为活态传承的创新之作,满足人们对个性化追求。

1 手工陶艺在室内空间的表现形式

手工陶艺是指采用陶瓷材料人工创作的陶瓷艺术。其包含了手捏、手绘、手雕、手压等工艺技法和创作步骤。在室内空间中表现为手工陶艺壁画、陶艺雕塑、陶艺器皿、陶艺家具等艺术形式。在室内空间装饰中,安装陶艺壁画和悬挂瓷板画是常用的手段。陶艺壁画能起到保护墙体、美化环境和营造气氛等作用,而手绘瓷板画不仅起到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陶艺雕塑与光影、水流等进行组合,成为公共空间的主题性文化景观。手工仿古陶艺的纹饰、釉色、造型都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在室内空间中,陈列仿古陶艺能营造传统文化的历史氛围和艺术格调。在家居空间中,手工餐具、茶具、花器、香器等陶艺器皿将美食、美器、美景三者相融,营造出茶道、花道、香道等生活美学意境。如朱乐耕创作的《绅士的晚宴》《蓝色的梦》和《夕阳、炊烟、人家》等生活陶艺就是生活美学的经典之作。海晨设计的手工陶艺家具,青花瓷与实木结合,成为别具一格的家居用品。

2 室内空间中手工陶艺的特性

2.1 人文性

当代手工陶艺从历史中走来,是传统工艺文化的传承因子。从青花、高温颜色釉等文化遗产中脱胎出来的手工陶艺是陶瓷文化活态传承的结果,因而具有历史的温度。如朱乐耕为北京地铁站创作的《万马奔腾》壁画,就是对明代红绿彩的现代性转化与创新之作。“陶瓷古老而又年轻”“陶瓷高雅而又朴素”“陶瓷是‘五行’之艺”[1]陶瓷的美丽釉色是粘土中的金属氧化物在窑火中经过多次物理与化学交织重组变化的结果。在室内空间中,手工陶艺不仅是重要的审美对象,也是工艺文化、工匠精神、生活美学的凝结物,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人们通过它去探索其承载的历史人文信息。

2.2 情感性

■图1 陶艺家具《斗笠椅》

■图2 陶艺雕塑《禅意》

■图3 陶艺装置《莲之镜像》

■图4 陶艺壁画《时间与空间的畅想》

有别于工业陶瓷,手工陶艺保留了人的创作情感痕迹,因而具有情感性。相比于机器印坯或3D打印的陶瓷雕塑,手工陶艺包含着艺术家的内心情感与文化涵养,留下了创作时的“手语”痕迹,隐匿着人情感表达的某些信息。与机压瓷砖相比,手工陶艺因艺术家创作时所留下来的微观肌理、手工痕迹和情感表达,增加了文化内涵、审美层次和工艺文化品质。对比画面相同的两幅瓷板画,采用贴花工艺的画面线条显得死板和僵硬,而手绘的线条是鲜活灵动且富有韵味的,留下了艺术家创作时的情绪表达。

2.3 高端性

手工陶艺因凝结了高度的手工劳动、精湛的技艺和难以烧成等因素,以及艺术家创作过程的不可复制的唯一性,因而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价值。工业制造的快速便捷与可复制性致使室内装饰的更新速度加快,有些甚至没几年就对室内进行翻新改造,也有跟风和炫耀性消费现象。而高品质的手工陶艺,人们不仅不会轻易丢弃,反而愈加珍惜,甚至成为艺术收藏与拍卖的对象。这不仅减少了不良循环所产生的装修垃圾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而且建立了一种珍爱资源的生态意识。因此,手工陶艺的高端品质不仅体现在室内空间中所营造的高雅气场,彰显着使用者的高品位,还引领着一种增进文化素养的高级生活方式。

3 手工陶艺在室内空间的意境表达

宗白华先生认为:“艺术境界主于美。”[2]艺术境界的感悟是一个“物我交融”的艺术鉴赏过程。不管是国潮风、诗意风还是哲理风,人们通过观赏、触摸、感受等综合艺术体验,既关注显性的视觉艺术效果,也追求陶艺作品背后所承载的隐性精神世界,这正是手工陶艺在室内空间中所要表达的多重意境。

3.1 历史氛围的人文之境

手工陶艺因承载了传统文化的基因,使人显性或隐性地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子,因而具有历史性还原与主题性重塑的特征,能激起人们对悠久历史文化的浪漫想象和满足国潮风粉丝的审美需求。如郭爱和的壁画《唐韵》,将唐代壁画仕女形象与三彩非遗技艺等唐文化因子相互融合,将人带入了唐代的历史氛围,迎合人们追求复古的审美品味。在景德镇进坑村《东郊学堂》的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参照宋代《文会图》,群体陈列的高仿青白釉盘、碟、注子、茶盏等器皿,高度还原了宋代文人分餐、点茶等文化场景和器用之道,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宋代历史氛围和人文之境。

3.2 诗情画意的雅致之境

手工陶艺历来是室内空间的雅致陈设。从宫廷御苑到百姓人家,陶瓷器皿都是不可或缺的陈设品。纵观历史,宋徽宗时期“窑变”、明永乐青花、清乾隆珐琅彩等陶瓷艺术珍品,既彰显了皇家富贵之气,又不失文儒雅趣之意。青瓷砚滴,钧窑笔洗,青花梅瓶等文房用具是古代文人墨客的珍爱之物。非遗手工陶艺的造型、釉色和纹饰本身已具有文人属性。而并称“居室三雅”的茶道、花道、香道也都离不开与室内环境及主人心境相宜匹配的陶瓷茶器、花具、香器等。在室内空间装饰中,“珠山八友”瓷板画、粉彩雕塑、青花家具、青瓷器皿等手工陶艺作为中国“雅”文化的代表,备受人们所推崇。手工陶艺成为室内装饰中雅致美学的代表。如张闻冰的“泥金飞彩”瓷板画,综合运用浮雕、彩绘和点金等工艺技法,明丽雅致的亚光釉彩、飘落的点金和勾画精致的花蝶营造出动静结合,空灵悠远的意境。海晨的陶艺家具《斗笠椅》在古代斗笠碗的放大造型之上运用青花釉里红的装饰技法,彩瓷与榆木相互映衬,作品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时尚气息,呈现出一种亲近自然、诗情画意的艺术气场(图1)。

■图5 陶艺壁画《岁月的记忆》

■图6 陶艺壁画《夜魅菡萏绿波间》

3.3 “天人合一”的哲理之境

手工陶艺介入室内空间,是将陶艺、人与建筑空间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共同体进行研究的。手工陶艺所体现的“人为一半,窑变一半”的特点在审美情趣上非常契合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人工和天工巧妙结合的手工陶艺所产生的神秘属性赋予室内空间的精神意识与情感记忆。手工陶艺的创作融入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如干道甫的青花壁画,手绘时留下来的情感笔触使得蓝与白达成一种微妙关系,一如传统诗歌委婉的表达方式,传递着水墨、诗情和青花的文化意境,让人感受到了艺术家的精神追求和哲学思考[3]。朱乐耕的《禅意》和《莲之镜像》等环境陶艺作品,从物理层面的装饰意味走向了哲理意义的社会空间。《禅意》的禅者们手持莲花,闭目而立。那些手工泥片成型的禅者,外表被施以温润的白釉,内部中空并施以金釉,参禅观心,身心本自空,充满禅宗哲理的艺术气场(图2)。《莲之镜像》将众多手工成型的莲花倒垂于空中,犹如莲从天上来。莲花群正下方放置圆镜,亚光白的花茎和金色的莲瓣与镜中的倒影交相辉映,作品所造之境是观照于镜像中的自我哲思(图3)[4]。

3.4 视觉与触觉相互交融的微观之境

手工陶艺具有与众不同的亲和力和人情味。它充分发挥其泥性本质,在窑变中留下了独一无二的手工痕迹和独特的肌理与釉色,将陶瓷的艺术语言充分展现。因此,手工陶艺不仅在于宏观上的视觉效果,还可通过放大镜观看其结晶、气泡等微观世界,以至于吸引人们去触摸,去感受其丰富的质感,就像石头、竹木等天然材质,充满了自然的气息。朱乐耕的陶艺壁画《时间与空间的畅想》和《岁月的记忆》就是这样的作品。《时间与空间的畅想》每个方块的色相相近,但微观肌理各不相同。随着音乐的响起,壁画宏观视觉上高低起伏的秩序感和每个方块的微观肌理和釉色之美,在音乐厅的内部共同展现了视觉、听觉、触觉相互交融的综合美感(图4)。《岁月的记忆》那斑驳的石块“流淌”在蓝色水波中,结晶、纹理以及流动的釉痕,每个石块的釉色和肌理都是独一无二的,都那么耐人寻味,似乎是在吟诵一首大自然的诗,引人慢慢触摸和玩味(图5)。手工陶艺独特的肌理及材质美感赋予了陶瓷诗性般的灵魂,呈现出一种视觉与触觉相互交融的微观之境。

4 艺术创作中的思考

手工陶艺是一门实验性艺术。其创作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发色不好,瑕疵或开裂等缺陷时有发生。将手工陶艺进行二次创作实验被看作是一种顺势而为,同时也是一种节约成本和对环境保护的考虑。笔者在创作《夜魅菡萏绿波间》陶艺壁画时,由于花蕾发色不匀,采用了釉上笔绘进行了二次创作。荷叶部分的颜色釉形成了丰富的层次,用放大镜能观察到美妙的结晶体(图6)。手工陶艺融入室内空间,必定要注重人的情感体验,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当朱乐耕的《时间与空间的畅想》陶艺壁画被称为看得见的“音”;当朱振洪的高温颜色釉作品《五色炫目》被人评价为可触摸的艺术;当我们用放大镜观看陶艺的微观肌理……手工陶艺逐渐从宏观的单纯的视觉审美扩展到视觉、触觉、微观等多层次的审美意趣和哲学思考。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室内空间中,多种形式的手工陶艺所展现出来的手工之美既是工艺、技法、艺术语言的结合,也是艺术家的个性、审美意识及哲学理念的情感表达。手工陶艺所具备的人文属性、情感属性和高端品质等特性,满足了信息化时代人们对高情感性的艺术审美需求。同时,它也提升着室内空间的文化品味和审美层次,引领着一种艺术化、高品质、健康生态的生活风尚。

猜你喜欢

室内空间陶艺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室内空间设计》
陶瓷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壁画上的数学
北朝、隋唐壁画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帮壁画“治病”
妙组——室内空间灯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