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2022-01-06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芜湖市中医医院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天枢癌痛阿片类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芜湖市中医医院

李 晟 武 翔 陈 祥 李仲然 朱巧玲 徐海霞 刘 梅 李文静 卢 勇(芜湖 241000)

提要 目的:研究针刺对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OIC)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大黄碳酸氢钠片口服,治疗组予以针刺治疗。治疗30 d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便秘严重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生活质量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CS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KP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CS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KPS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针刺可有效缓解癌痛患者OIC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优于西药,可作为缓解癌痛患者服用镇痛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治疗方案。

肿瘤伴发的疼痛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控制癌痛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最关键一环。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癌症疼痛诊疗规范》,推荐癌痛患者采用阶梯式镇痛药的策略,其中阿片类药物为治疗肿瘤中重度疼痛的主要药物[1]。研究显示,阿片类药物可有效改善晚期癌症重度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但其所伴发的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可能成为影响其治疗效用的重要因素,其中尤以便秘最为常见。据统计,约90%的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后会出现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OIC),并会随着剂量和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进而影响后续治疗[3]。因此,寻求治疗OIC的有效治疗方案成为业界研究焦点。

欧洲姑息治疗学会(EAPC)推荐服用泻药为防治OIC的首选方法[4]。该方法虽然可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OIC,但临床效果有限[5]。以针刺为代表的中医在治疗OIC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指出针刺具有预防和治疗便秘的双重作用,强烈推荐用于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芜湖市中医医院肿瘤科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经病理诊断并伴有中重度癌性疼痛,且伴发OIC。通过SPSS软件程序编号生成随机数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组的对象中,治疗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3~81岁,平均(56.43±4.54)岁;胃癌7例、肠癌3例、肺癌5例、卵巢癌8例、肝癌2例、食管癌2例、胰腺癌2例、胆囊癌1例、腹腔黏液腺瘤0例;服用盐酸曲马多片患者6例、羟考酮控释片16例、硫酸吗啡缓释片8例。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45~80岁,平均(55.46±5.82)岁;其中胃癌6例、肠癌4例、肺癌6例、卵巢癌8例、肝癌2例、食管癌1例、胰腺癌1例、胆囊癌1例、腹腔黏液腺瘤1例;服用盐酸曲马多片患者4例、羟考酮控释片14例、硫酸吗啡缓释片1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2006年5月《胃肠功能障碍与罗马Ⅲ诊治指南》中关于便秘的诊断标准[7]。(1)必须符合2项及以上者。①至少1/4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1/4的排便为干结便;③至少1/4的排便有不尽感;④至少1/4的排便有肛门堵塞感;⑤至少1/4的排便需手法辅助;⑥每周排便次数小于3次。(2)不使用泻药很少出现稀便。(3)非肠易激综合征。

1.2.2 中医辨证标准: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拟定燥热内结、气阴两虚证的标准。(1)主症:①排便延时;②粪便干结呈团;③排便艰涩。(2)次症:①神疲乏力;②纳差;③口干少津;④腹胀腹痛;⑤舌红、苔少,脉细数。凡具备全部主症,同时兼见次症2项以上者,即可明确辨证。

1.3 纳入标准 (1)明确诊断为癌性疼痛者且长期口服稳定剂量的阿片类药物;(2)符合西医便秘诊断,且符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3)既往无便秘史;(4)无严重脏器损伤;(5)所有患者均了解病情,并自愿参加及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其他非癌性疼痛;(2)口服阿片类药物期间同时口服非甾体消炎药或进行放化疗者;(3)有严重器官损伤者;(4)有神经精神疾患者;(5)拒绝或不耐受针刺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取天枢、支沟、大横、丰隆、合谷、气海、足三里予以针刺治疗。操作方法:患者平卧,所取穴位常规消毒后,选取0.35 mm×15 mm规格华佗牌针灸针,双侧取穴。天枢穴舒张进针,其余各穴指切法进针,毫针垂直于皮肤快速进针,标准深度留针。足三里行捻转补法,天枢、支沟行捻转泻法。留针30 min,每15 min行针1次,1次/d,治疗30 d。

1.5.2 对照组:予大黄碳酸氢钠片(四川金药师制药,国药准字H51021671,0.15 g/片)口服,1日3次,每次2片,治疗30 d。

1.6 观察指标

1.6.1 临床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8]判断针刺治疗OIC的临床疗效。(1)痊愈:排便正常,无其它伴随症状。(2)显效:便秘症状明显改善,排便间隔小于2 d,便质接近正常,伴随症状几乎消失。(3)有效:排便间隔较前有所缩短,或大便性质稍有变软,其他症状有所好转。(4)无效:便秘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2 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的评价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法[9],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佳,分值越低患者生命质量越差。

1.6.3 便秘严重程度评价:参照2005年美国胃肠学会制定的便秘评分量表[10],采用便秘严重度评分量表(CSS)评价患者便秘严重程度。分别对排便频率、排便费力感、排便未尽感、腹痛、大便时间、排便辅助情况、排便不成次数和便秘病程等8项内容进行评分,除排便辅助情况为0~2分,其余每项内容为0~4分,各项分值相加,总分为30分,总分越高表示便秘程度越重。

1.6.4 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医内科学》[11]中便秘症状结合本科室多年临床实践拟定便秘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包含便意、排便间隔、排便时间、便质、费力程度、排便不尽感6方面,按无、轻、重,分别为0分、1分、2分,计算中医证候积分。

1.6.5 安全性评价:2组患者在疗程中定期检测血、尿、便常规,生化套餐及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数据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数据资料,组间比较应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设定为0.05。

2 研究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针刺治疗OIC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服用大黄碳酸氢钠片的对照组患者(6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例)

2.2 2组OIC患者KPS评分情况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KP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KPS评分显著升高(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果详见表2。

表2 2组KPS评分情况比较 (分,

2.3 2组患者CSS评分情况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CS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CSS评分显著降低(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果详见表3。

表3 2组CSS评分情况比较 (分,

2.4 2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果详见表4。

表4 2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比较 (分,

3 讨论

阿片类药物是导致癌痛患者便秘的重要因素。因患者需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且难以停药,所引起的OIC常伴随治疗全过程,由此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阿片类药物发挥镇痛效果主要是通过阿片μ、κ、δ 3种受体亚型间接抑制脊髓下行通路实现[12]。证据表明,因阿片受体μ激动剂广泛分布在消化道黏膜,所以OIC主要由阿片受体μ激活[13]。其产生便秘的机制包括:降低胃肠动力、增加肠内水分重吸收、减少液体和电解质分泌、减少直肠收缩和舒张、减弱神经传导等[14]。目前西医治疗OIC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缓泻药物、促进胃肠动力、改善肠道菌群等,但治疗效果有限,且易形成依赖和反复发作。

从中医学角度看,OIC发病除气血阴阳本虚之外,还与阿片类药物的特性有关。阿片类药物本具“辛、燥”之性,可致肌体燥热内生、津液耗伤,肠失濡润,致使糟粕难下。可见,燥热内结、气阴两虚为OIC的基本病机特征,其治当以清热润燥、益气养阴为要。本研究采用针刺天枢、支沟、丰隆、大横、合谷、气海、足三里治疗OIC。主穴天枢穴为大肠募穴,可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则大肠传导功能正常,《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此之谓也。”可见,天枢是肌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支沟是治疗便秘的效穴,可宣通三焦气机,三焦之气通畅,则肠腑通调;辅以丰隆、大横可通腑行滞、补脾和胃,合谷善治热证便秘;气海为元气之海,具有调补下焦、补肾益气之效;足三里是胃经主穴,具有调补脾胃、扶正益气之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增强胃肠蠕动,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性[15]。诸穴合用,可行滞通腑、清热润燥、益气养阴。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30 d的针刺治疗,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CS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KPS评分显著升高,提示针刺治疗能够缓解OIC的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较西药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课题组将围绕针刺治疗OIC的具体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天枢癌痛阿片类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疼痛专职护士综合评定对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影响研究
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Meta分析
阿片类药物的围术期应用:当前的关注和争议
四川省40所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管理中应用
尊敬
尊 敬
长寿名穴保健康
蒋天枢:无偿完成老师的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