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琏针灸手法与沈氏芒针相结合治疗女性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2022-01-06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王子臣杨晓锋郭顺利左晓玲张丽玲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针尖进针手法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 王子臣 杨晓锋 陈 帅 冯 恬 李 青 张 冰 郭顺利 左晓玲 张丽玲

指 导 贾春生△△△ (石家庄 050011)

提要 目的:将朱琏针灸手法(抑制法二型)与沈氏芒针相结合深刺次髎为主穴,治疗女性急迫性尿失禁,探寻朱琏针灸手法(抑制法二型)与沈氏芒针相结合并分析其安全因素。方法:选择女性急迫性尿失禁病例30例,采用朱琏针灸手法(抑制法二型)与沈氏芒针相结合深刺次髎穴治疗;并选1例有效者,进针得气后不出针即时做CT螺旋扫描,观察研究针体周围的组织结构及可操作性。结果:治疗前与结束治疗、随访时症状积分差异都存在非常显著性(均 P<0.01)。治疗结束时有效率为93.3%(28/30),随访时为83.3(25/30),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组30例,均安全无不良反应(CT扫描显示针体穿过第二骶后孔,未伤及盆腔脏器)。结论:朱琏针灸手法(抑制法二型)与沈氏芒针相结合深刺次髎为主穴治疗女性急迫性尿失禁疗效可靠,芒针得气产生会阴放电感时安全,可操作性强。

急迫性尿失禁是指尿意强烈,尿液不受控而流出的一种疾病;女性的发生率更高[1]。笔者将朱琏针灸手法(抑制法二型)与沈氏芒针相结合深刺次髎为主穴治疗女性急迫性尿失禁30例,并采用CT扫描成像技术分析针体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就诊的急迫性尿失禁患者32例,失访2例,纳入研究30例,年龄 41~82 岁,平均(56.9±11.6)岁;病程1.9~20.9年,平均 (7.1±5.7)年。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1)符合《尿失禁诊断问卷评分标准》中急迫性尿失禁诊断;(2)存在相应的病史;(3)护垫试验呈阳性[1]。

1.3 排除标准 (1)压力性尿失禁;(2)患者同时伴随严重的心脑血管和肝肾功能障碍;(3)可通过药物缓解的患者;(4)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损伤造成者;(5)充盈性尿失禁;(6)存在一定的交流障碍。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方法 采用朱琏针灸手法(抑制法二型)与沈氏芒针相结合深刺次髎为主穴治疗。治疗前嘱患者先排尿,首次治疗当天要排大便后治疗,之后要保持大便通畅每日1次。患者俯卧位,依照《经络腧穴学》定位次髎穴(双)。术者常规消毒穴位附近皮肤。选华佗牌直径0.35 mm,75~125 mm无菌针灸针,在进针时选择双手夹持法,押手用消毒棉球夹住针尖,针尖向内下,相应的操作流程如下:找到次髎穴位后指虚速捻,每隔3 s停留一下,持续进行几次后,指实适当的加压,到达穴位后交替的进行指虚、指实捻转,平稳行针,快慢配合,使患者会阴或小腹有走窜感或放电感为得气[2]。得气后施逆时针捻转1 min即缓慢捻转出针不留针。然后取仰卧位,选配穴取中极、三阴交(双),均采用朱琏针灸手法(抑制法二型),选0.30 mm×50 mm针直刺1.0~2.0寸,留针2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周末暂停,总共治疗4周,结束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1有效病例,深刺次髎穴得气后CT扫描,准确记录得气时针尖深度及针尖位置信息,扫描结束后出针[3]。对每个治疗完成患者均1年后进行随访。

2.2 CT扫描设备、参数及方法 扫描应用SOMATOM Definition Edge128排螺旋CT,扫描范围L5~S5水平。剂量:120 KV,150 mA,Large视野,每层扫描时间0.7 s,层厚2.0 mm,间隔2.0 mm,螺距1.375∶1。后处理技术:采集图像以0.625 mm薄层重建,经MPR、VR及矢状位重建,以明确芒针的位置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最后测量针尖至皮肤的距离(进针深度)。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相关观察指标主要是基于《急迫性尿失禁症状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定问卷》确定,其中包含症状、生活2方面指数,分值范围为0~24分,分值和严重性存在正相关关系[1]。

3.2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对应的评价指标如下。改善率=治疗前后积分差或治疗前与随访时积分差值÷治疗前积分×100%。治愈:相关症状都消失,治疗后积分为零;显效:改善率在50%~100%范围内;无效:改善率小于50%。

4 治疗结果

4.1 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随访时评分情况比较 评分结果,治疗前(11.17±2.89)、治疗结束时(3.80±1.61)、随访时(4.40±1.25)。治疗结束时评分远低于治疗前评分(t=12.205,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治疗前与随访时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11.774,P<0.001);治疗结束时和随访时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616,P=0.112>0.05)。

4.2 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 治疗结束时有效率是93.3%,随访时有效率为83.3%,治疗结束时有效率虽高于随访时有效率,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详见表1。由此可判断治疗结束后,在一段时间内相应的疗效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没有发现复发问题。说明芒针治疗的疗效维持良好。

表1 治疗效果汇总情况 (例)

4.3 并发症情况 记录患者在芒针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有无下腹部痛,对芒针治疗中放电样针感能否耐受。30例患者均未出现下腹痛及并发症,均能耐受治疗过程中放电样针感。并常规追踪观察3 d,均未见出血、腹痛、发热、便血、尿血和肢体无力、麻木、疼痛、活动障碍等并发症。

5 典型病案

韩某,女,66岁,患急迫性尿失禁3年。夜间起床排尿常常未到便盆处尿液就排出;白天排尿约10次,常未及如厕就排于裤中,曾多次就医,查尿常规均正常,多次理疗无效。于2019年10月来我科就医,诊断为急迫性尿失禁,给予朱琏针灸手法(抑制法二型)与沈氏芒针相结合深刺次髎为主穴治疗 ,连续治疗4周后,白天排尿4~5次,无论昼夜均无尿失禁发生。1年后随访,平均每月偶有1次尿失禁。同时,用CT扫描收集治疗该患者的影像资料见图1。(图1A:清晰显示俯卧位针尖由外到内依次走行于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层、第二骶后孔,排便后直肠空虚,针尖位于直肠左旁脂肪间隙;图1B:显示针刺深度约74.92 mm;图1C:显示针体入第二骶后孔;图1D:显示针体由第二骶前孔入盆腔)

图1 针刺次髎穴的CT扫描影像图

6 讨论

朱琏先生和沈金山先生都是著名针灸学家,朱琏(1909-1978)创立了兴奋手法和抑制手法。芒针创始人沈金山(1895-1968),根据《黄帝内经》“……长针取深邪远痹者也……”的观点,于1928年制成了29-31号12.5 cm到100 cm的长针,取名为芒针。芒针是“九针”范畴,针感强、放射远,得气快。朱琏根据大量的经验总结出针灸治疗时要严格消毒,选择适宜的手法,提出了缓慢捻进手法,并对针灸操作各阶段都进行规范的要求。认为在进针时应该依据从浅入深缓慢进针的原则,这样可以给大脑皮层清晰的刺激信号,且可起到一定安慰、镇静效果,同时发挥镇痛的作用。朱琏还结合大脑皮层的状态变化进行分析,针对性的建立抑制手法和兴奋手法,根据实际的应用经验可知其中前一种手法的特征为:取穴较少,保持长时段强刺激,相应的针感强[4]。这与沈金山先生的芒针手法要点基本一致,沈先生强调芒针操作要双手夹持缓慢捻转进针,得气后施补泻手法后不留针,缓慢捻转出针。

急迫性尿失禁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表现,笔者将沈氏芒针夹持进针法与量化的朱琏针灸手法(抑制法二型)结合深刺次髎穴,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进针反应又能达到固本止溺的疗效。按照“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相关的原则和治疗理念,而选次髎穴为主穴。次髎穴可治疗不禁白沥,此穴位附近的组织有交感神经纤维穿过,而交感神经和排尿控制存在密切关系[5]。因而在刺激过程中,可适当刺激和调节排尿相关神经,以此来改善膀胱状态;腧穴体表位置离盆神经丛、马尾神经丛的距离较长,这样在针刺时一般的毫针不能触及[6]。本研究采用沈氏芒针深刺次髎穴75~100 mm,其深度直达深层的神经丛,特别是芒针产生的走窜感或放电感使气至病所,正如《针灸大成》“……有病远道者,必先使气直到病所……”,所以沈氏芒针深刺次髎穴治疗女性急迫性尿失禁的疗效好。配穴取膀胱之募的中极穴和足三阴经交汇穴三阴交,这样可取得良好的刺激效果。中极穴属于任脉,和膀胱距离近,因而在治疗遗尿方面被广泛的应用[7]。针刺此穴位可起到温肾壮阳的效果,提高膀胱的尿液约束功能[8]。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经气交汇之穴位,能调理肝、脾、肾三脏之气,有补肾益气滋阴的作用可提高膀胱的固摄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将朱琏针灸手法(抑制法二型)与沈氏芒针结合治疗女性急迫性尿失禁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时、随访时相关的症状评分都明显的下降(P<0.001),说明芒针治疗这种疾病的近期疗效显著,且对应的远期疗效也可有效的维持;对比分析可知随访时有效率低于治疗结束时,但差异无显著性,这2个时间点的症状评分没有明显差异,表明此疗法的远期疗效良好。该方法特征为方便操作,取穴少,不会对患者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因而其耐受性和依从性高,有利于保证疗效。但是,当今学者多有针长会造成脏器损伤有风险的顾虑,使推广应用芒针疗法受到限制。对贯穿骶和盆腔的芒针刺法,由于考虑到脏器损伤问题,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结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多排CT螺旋扫描针体与其周围组织相关的影像, CT扫描显示进针深度约75 mm,针尖未触及盆腔脏器。患者均能接受治疗且未出现不良反应。急迫性尿失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社会活动,带来很多不便,采用朱琏针灸手法(抑制法二型)与沈氏芒针相结合治疗该疾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笔者今后对两位针灸先辈的学术体系尚需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猜你喜欢

针尖进针手法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缝衣针
七步洗手法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针尖和笔尖
写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