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现状分析

2022-01-05刘一材唐宁潇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10期
关键词:图谱核心学科

刘一材,唐宁潇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核心素养是当前国际社会的研究热点,即发展“21世纪技能”。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翻开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崭新篇章。然而各学科的课程设置及学科所涉及的教学领域中,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仍旧匮乏。《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关于“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等研究在我国引发了热议,体育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国内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及重点仍不明确。笔者认为,对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进行计量学分析,从结果中探求现状难点,为现阶段提供方向和指引十分重要。本文运用科学知识图谱技术,绘制出2016—2021年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文献的知识可视化图谱,旨在指明前沿热点的演进轨迹。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选择高级检索,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主题词,共搜集到2016—2021年发表的文章280篇,本研究数据采集的时间为2021年4月12日。

1.2 研究方法

可视化分析工具可实现作者合作关系的分析、文章关键词的合理体现,可以绘制出有关主题词或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作者与机构的共词聚类图谱、时区图和合作网络图谱,为科学计量分析研究提供更为直接便利的研究途径。笔者运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 Space V绘制了科学知识图谱,总结了2016年来国内关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并从中分析当前阶段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领域中潜在的热点、发展趋势、演进路径及知识结构的相关联系。

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 Space V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 Space V操作流程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2.1.1 发文量时间分布图2显示,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发文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自2016年提出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之后,2017—2018年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发文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然而2018—2019年出现了“平原效应”,2019年又恢复到快速增长的趋势,达到了104篇,同时2021年预计是呈正比的涨幅。这说明我国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热潮愈发高涨,研究成果大量出现,引来了快速发展期。

图2 2016—2021年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发文量

2.1.2 研究机构图谱分析通过对“institution(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2016—2021年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机构图谱(图3)。图中节点很多(节点越大,代表性越强),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12篇)、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13篇)、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12篇)等,说明此方向的研究成果主要由师范院校及体育院校产生。研究的主力团体是师范院校和体育院校,这是核心素养在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表现,符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图中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其中作为主要节点的华东师范大学与武汉体育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的联系比较紧密,并且二者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具有代表性。

图3 2016—2021年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机构图谱

2.1.3 研究作者分析图4中显示的是关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高产作者及其合作情况,节点越大以及作者的名字字体越大,说明该作者对整个研究领域的贡献越大、发文量越多。图4显示,2016—2021年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发文高产作者(本文设定发文量≥5篇)有赵富学(武汉体育学院,12篇)、程传银(南京师范大学,11篇)、尚力沛(南京师范大学,7篇)、姜勇(华东师范大学,7篇)、朱亚成(南京师范大学,6篇)、季浏(华东师范大学,5篇)。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间的合作与联系,可见朱亚成与季浏、张青联系密切,而且朱亚成与张青在其他研究领域也有合作;赵富学与程传银、尚力沛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可以看出,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大学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频繁,这有利于学术交流,但与其他研究机构分支的联系较少,不利于该研究的发展。综上所述,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学者要注重团队合作在学术中的高效价值,逐渐建立以核心作者为学术共同体中坚力量的共现网络,加强各机构、各领域及跨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交叉及综合,拓展研究广度与深度。

图4 2016—2021年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发文作者

2.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2.2.1 研究主题和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可以高度概括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思想。将节点选择“keyword”得到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5),并通过得出的结果按照高词频、高中心性整理出前14个关键词(表1),来分析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领域的热点。图中每个节点都相应地代表一个关键词,每个节点与节点旁的标注词与被引频次呈正向关系,该关键词越大说明在其研究领域中被引词频越高,受研究者的关注程度越高。节点之间有连线说明两者之间存在联系,通过连线的数量表现两者之间联系的紧密性。

图5 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表1 2016—2021年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心性关键词

表1、图6显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核心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育教学、学科核心素养等体育相关方面。体育核心素养即学生通过学校体育课程以及课外的自觉进行感兴趣的体育活动,逐步增强自身的体育意识,使体育活动成为生命过程中的一环。培养紧跟社会时代发展的体育评估,提高包括运动、健康、品德等方面的能力,反映了进行体育活动时理论、实操、行为态度的融合。核心素养在学科建设上的具现化主要在学科核心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还是在对核心素养内涵的解读上加以融合,以及在体育教学中融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思想,并在体育课程中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体育相关方面的学习,所能习得的长久锻炼中必不可少的、包括品格情感,运动锻炼,健康习惯的行为态度。其为核心素养在各学科间的融会贯通搭建桥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与教学,落实到教学的所有方面和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并在课程标准的实践中进一步强化该指标的评价标准,但还需厘清该学科对于核心素养的独特贡献。预测未来依然会对这几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大量的研究。

图6 2016—2021年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关键词和主题词共现时区图

从表1可以看出,高频关键词、高中心性突显词之间不是呈正向比例关系的。自2016年以来,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就发展形成了核心素养(0.97)、体育学科(0.71)、体育教学(0.28)、立德树人(0.27)、学科核心素养(0.25)、体育课程(0.24) 等关键节点。

2.2.2 研究主题的变迁及前沿热点为了进一步地把握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主题,揭示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主题随各时区发展的动态变化情况,得到2016—2021年研究热点变化“Timezone”(时区)可视化图谱(图6),并生成突显关键词(图7),更加清晰地展现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热点的发展历程。

图7 2016—2021年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前17位突显关键词

图6显示,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2016年集中在“核心素养”“体育教育”“体育与健康学科”等;2017年集中在“学校体育”“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价值取向”等;2018年集中在“体育课程”“立德树人”“体育课程改革”等;2019年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健康行为”等;2020年则偏向了“改革”“培育”“开展策略”;近期则是学校武术方面的研究。近几年国内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逐渐增多,不断丰富着我国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提供改革模式和前进道路。

突显词( The Strongest Citation Bursts) 表示的是某一个主题在某一个时间跨度内的波动程度,突显值越大则越代表在这一时间内此主题活跃程度越高抑或研究的新兴趋势。节点、字体越大,意味着关键词关注度较高。

经过对前17位突显关键词结合共现时区图分布(图7)可以发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之后,掀起了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的崭新一页。我国的学者们试图通过衔接核心素养的理念构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发展范式。有学者提出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体育课上与课外的学习练习相结合的基础上,系统地一步步获得的有利于终身身心健康所必需的身体素质、精神品德、健康习惯的知识行为。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中突出点明了推进课程改革,对完成立德树人这一关键任务的重要性,而立德树人这项任务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核心,是我国未来建设者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品质使其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回归教育的根源本质。不以智为重,而轻德育;不以分为重,而轻体育。现今学生存在诸多如体质下降、意志力薄弱、合作意识淡薄、认同感和责任感缺失、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德育教学中,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的培养为实际培养重点,加强制度的完善及集体协作意识,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增加社会责任感,提高个人品质。体育学科助推德育建设、体育素养融汇思想政治,这方面的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2)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体育课程。课程承载着思想、文化、品德的教育,是教育实现的主要手段,能够充分反映国家及社会的需要,为学校的基本教育活动做出指引,从根本上决定了培养出的人才的质量。在体育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实质是促进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育课程学习联系的紧密性。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体育课堂的教学方式,加速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创新,体育核心素的增强必不可少。由融合到转变再到改革,整个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体系才能更切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教与学的灵活转变、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考核制度的定性与定量结合,对传统体育课堂的推陈出新、不断演化逐步形成了深度体育课堂。深度体育课堂的创设有利于学生深度探究、理解和运用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应对体育课程学习问题的体育课堂教学情境。

(3)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武术发展。近几年,学校武术逐渐受到教育部重视,传承武术文化、学生强身健体成了主要诉求。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颁布为新时代学校体育的发展揭示点明了新起点。武术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实现传承推广、强身健体等目标成为学界期望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发布后,近几年学校武术备受重视,因为武术教学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怀至关重要。我国学生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由多种素养构成,可划分为多个要素。武德素养的培养旨在提升学生对于武术运动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进行武术训练的同时从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在武术中培养我国传统美德。武术对于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品德、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个人修身养性有着良好的促进,以武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这符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但同时学校武术教育的理念更新与发展方向仍有研究必要。

(4)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健康行为促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体育活动中的几项运动技能,提高健康生活的意识,还需要促进学生在课程之余养成健康锻炼的好习惯,建立起在体育课学习过程中的自信、自立、自强3个方面的精神支撑,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但是学练技术、强化体能,最终获得技能不仅是体育教学的根本所在,更是促使学生获得积极身体体验、激发主体运动自觉性,发展学生相关方面核心素养的逻辑前提。从获得体育技能、锻炼身体素质的成就中能使学生一步步形成终身参加体育活动的意愿,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更好地融入社会。目前国内外对于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中的内容体现仍旧存在很大的不同,从社会、成长、健康不同层面去审视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为学科发展及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

3 结 论

3.1 从时空分布来看,近5年来国内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热度持续提升,相关文献数量逐步上升,2019年达到顶峰104篇,未来发文量预测值将会更多。总的核心文献占比20%左右,但缺少应用型的研究。

3.2 从合作图谱来看,研究机构分布较为分散,近5年国内的主要研究机构是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南部地区大学,机构和作者之间没有密切合作,规模小,频次少,缺乏深层次交流与资源共享,院校性质上以师范类和体育类高校为主,研究者多为高校体育院系老师。

3.3 从关键词主题分析来看,近几年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热点为学校体育、体育课程、立德树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体育品德等,主要面向群体为中学和小学,落实“立德树人”旗帜的根本要求,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养成,建构学生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体系,其中包含着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行为等多个维度。通过体育课内与外的不断学习,逐步形成学生发展终身健康运动所必需的体育情感、运动能力和健康行为。

猜你喜欢

图谱核心学科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植物界大熊猫”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
学科新书架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图表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