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武陵山区土家族高中生超重和肥胖流行现况研究

2022-01-05张红振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10期
关键词:武陵山肥胖率土家族

蒋 清,张红振,马 蕊

(1. 湖南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2. 湖南省长沙市长雅中学,湖南 长沙 410008;3.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自1985年第一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的信息化和都市化进程,富含脂肪和糖的高能量食品摄入的持续增加以及身体活动量的锐减,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比例增速迅猛。2021年4月23日,央视《新闻1+1》栏目公布了由教育部委托第三方机构采集的全国5 760所大、中、小学学校115余万名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数据。数据显示,近5年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学段超重和肥胖比例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截至2020年,全国有接近1/4的学生属于超重、肥胖。高中阶段由于高考的升学压力大,学生的学业负担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难度也相应较高,在“重文轻体”教育理念的主导下,2020年高中生的超重检出率在4个学段中居于榜首高达15.8%,肥胖检出率由5年前的8.5%上升至11.2%(数据来源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复核数据)。超重、肥胖不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当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还是增加成年期患非传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肌肉骨骼类疾病等)的重大风险因素。在超重、肥胖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就当前高中生超重与肥胖问题进行监测与防控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研究课题。

湖南武陵山区涉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张家界、怀化、邵阳、娄底、常德、益阳7个市州的37个县市区,其中张家界、怀化、湘西州占据湖南省武陵山区的“半壁江山”,该区域内少数民族聚集多,其中土家族人口在常住人口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是我国有代表性的土家族聚居区,全面了解和掌握该区域内高中生超重、肥胖现状及特征不仅能为我国土家族高中生生长发育情况提供数据样本,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少数民族青少年超重肥胖干预措施和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也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湖南武陵山区土家族高中生超重和肥胖流行现况及干预策略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阅了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 数理统计法依据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手册,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首先确定学校,再以年级分层,以教学班为单位随机抽样构成样本。抽样范围为湘西州吉首市、张家界市慈利县、怀化市沅陵县,每片区随机抽取2所高中作为采样点,确定学校后再按同样的方法抽取高一、高二、高三每年级各2个班级,共计36个班,排除身体残缺、畸形学生后对每个班全体学生进行调查。此外,为避免样本中营养不良的学生产生干扰作用,剔除消瘦学生后将体重正常、超重、肥胖学生纳入研究范畴,最终利用的样本数共计1 306名学生,其中男生717名、女生589名。计算体质指数BMI,即体重(kg)÷身高(m)的平方后,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制定的符合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评定湖南武陵山区土家族高中生的超重与肥胖情况。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身高、体重、BMI)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数据组间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研究对象的超重与肥胖情况的比较采用x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学生基本特征

本次纳入研究范畴的湖南武陵山区土家族高中生共计1 306人,其中男生717人、女生589人;年龄在15周岁以下的高中生(包含15周岁)有396人,年龄为16周岁的高中生有435人,年龄大于17周岁(包括17周岁)的高中生为475人。从总体情况看,男生的身高和体重均显著高于女生,BM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8,2.72,3.33,P值均小于0.05),见表1。

表1 学生基本特征

2.2 不同年龄学生超重肥胖检出情况

湖南武陵山区土家族高中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的总体概况为总体超重人数为171人,总体超重率为13.17%;总体肥胖人数为90人,总体肥胖率为6.89%。从不同年龄阶段看,超重检出率在年龄小于15周岁的高中生中最高,肥胖检出率随着年龄递增呈下降趋势。从该区域土家族高中生超重和肥胖的年龄分布情况看,超重、肥胖检出率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且年龄在15周岁(包含15周岁)的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16周岁和17周岁及以上的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²值分别为19.52,15.85,P<0.01),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超重与肥胖检出率

2.3 不同性别学生超重肥胖检出情况

湖南武陵山区土家族高中生男生总体超重人数116人,总体超重率为16.18%;总体肥胖人数66人,总体肥胖率为9.21%。女生总体超重人数56人,总体超重率为9.51%;总体肥胖人数24人,总体肥胖率为4.07%。从性别看,该区域土家族高中生总体超重肥胖检出率及各年龄段超重肥胖检出率男生均高于女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超重²值分别为20.52,17.05,15.54,11.41,P值均<0.01;x肥胖²分别为22.05,20.04,18.61,19.58,P<0.01),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超重与肥胖检出率

3 讨 论

统计显示,湖南武陵山区土家族高中生超重检出率为13.17%,肥胖率检出率为6.89%,超重与肥胖问题较严峻。首先,该研究结果可能与该学习阶段的教育管理理念相关。由于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社会对高考升学的过度关注,注重成绩的政策没有得到有效改变,“重文轻体”现象在一些学校中不同程度存在,从而导致家长、学生、学校和社会对体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挤占体育课和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乡镇学校中体育场地、器材等配备不足,体育师资缺口大且专业性不强,诸上因素均导致体育课程大打折扣,校园体育活动开展不常态,学生的锻炼时间偏少。其次,学校对学生安全过度重视,唯恐学生发生任何意外伤害,“温柔化”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使得在校学生的体育锻炼质量和效益不高。最后,相关研究对高中生饮食、行为生活习惯进行分析发现,一些容易导致肥胖的因素有高频率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网络成瘾、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吸烟、饮酒等。湖南武陵山区土家族高中生超重与肥胖率偏高的原因还可能与个体自身的饮食习惯(西式快餐、油炸食品、饮料等)、生活习惯(睡眠、吸烟、饮酒等)、行为习惯(静态生活时间、屏前行为等)的构成比相关。基于此,今后调查中会增加相关论证支持,进一步深入分析影响湖南武陵山区土家族高中生超重与肥胖的因素序列。

此外,本文研究还发现湖南武陵山区土家族高中生年龄在15周岁(包含15周岁)的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16周岁和17周岁及以上的高中生,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其可能原因,一方面是15周岁(包含15周岁)正处生长发育的顶峰,身高、体重增长迅速,身体成分变化显著,该年龄的肥胖受青春期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从年级来看,体现在高一学生的肥胖率高于高二和高三学生,高一学生刚由初中阶段过渡至高中阶段,随着环境的改变,学业负担、升学压力、心理压力等均较初中时期大,尤其是初高中衔接时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大。由此,对高一学生而言,肥胖的保护因素如体育活动参与度和睡眠质量等要低于初中阶段,而肥胖的危险因素如自卑、焦虑、失落感、孤立感、失重感等心理异常发生率又高于初中阶段。最后,湖南武陵山区土家族高中生男生的超重率为16.18%,肥胖率为9.21%;女生的超重率为9.51%,肥胖率为4.07%,不论是超重检出率还是肥胖检出率均显示出较大的性别差异,男生的超重肥胖率明显高于女生,与国内的大部分研究结果一致。出现这一研究结果的社会原因可能是在“男孩应高大,女孩应苗条”的传统社会观念意识影响下,从幼童开始,家长对男生的超重肥胖倾向于持更宽容的态度,对女生的体型较为重视,加之女生进入青春期出于爱美心理和对苗条身材的追求,通常对自我体重评价具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经笔者实地调查发现,样本学校的生源覆盖城乡地区,该区域内尤其是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现象普遍存在,在传统家庭中视男孩为珍宝,祖辈、父辈的溺爱和过度喂养也是武陵山区土家族男生超重与肥胖偏高的原因。

4 结论与建议

湖南武陵山区土家族高中生超重和肥胖问题较为严峻,需重视超重肥胖的性别差异,重点防控男生的超重肥胖问题。与此同时,不可忽视该地区土家族高中学生肥胖的年龄差异,重点关注高一学生尤其是初高中衔接时期的肥胖问题。基于伴随肥胖问题产生的诸多不良影响,对湖南武陵山区土家族高中生这一群体的超重与肥胖问题应积极做好防控工作。(1)改善诱发肥胖的环境,促进健康食物摄入。进一步推进国家营养干预计划,改善武陵山区土家族学生以酸辣为主、优质蛋白摄入较少的膳食结构。推行评价型食品包装正面标识体系、含糖饮料征税、限制针对学生的不健康食物和非酒精饮料营销等政策,减少不健康食物和含糖饮料的摄入。(2)聚焦宣传教育与引导,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学校和家庭需扮演好“领路人”角色,分性别和年龄差异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型认知和健康理念,提高学生对超重肥胖危害性的认知度和对自身健康状态的关注度;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学生科学认识超重与肥胖的影响因素,了解良好的饮食、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预防肥胖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个体的健康素养和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3)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转变“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理念,消除认识误区,将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教育发展规划并将其作为衡量教育发展水平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从组织领导、经费投入、制度保障、教学管理等方面为学校体育创造良好条件。在体育专项经费的投入比例上向乡镇学校倾斜,配足配齐体育师资,积极推进教学方式创新,优化教学组织模块,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破解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困境进而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以及主动参与、自主锻炼的习惯。(4)深化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活动时间。严格落实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确保高中每周两课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积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落实每天1h体育锻炼计划和30min的大课间活动,武陵山地区学校应因地制宜地探索凸显民族特色的阳光体育模式,将土家摆手舞、土家茅古斯舞、土家花灯等传统体育项目融入校园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打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运动项目相结合的立体化体育锻炼内容体系,满足不同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提高高中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加高中生体育锻炼时间,提高锻炼质量和效益。(5)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形成防控合力。强化家庭对超重和肥胖防控的支持、引导和监督作用,健全家校沟通机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家校协同防控与治理合力,与此同时,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或团体等第三方力量参与到高中生超重和肥胖筛查、防控、治理等工作,建立以防控超重和肥胖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超重肥胖干预机制,通过多元主体协同配合提高高中生超重肥胖的防控效率和质量。

猜你喜欢

武陵山肥胖率土家族
秦巴-武陵山区重庆段乡镇域多维贫困测度及类型划分
武陵山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
Dancing for theDead
土家族情歌
诗二首
过武陵山区
美军肥胖率上升,海军最肥
土家风情惹人醉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日本人最瘦,美国人最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