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众旅游与选择性旅游概念辨析及运用探索

2022-01-01南京市玄武湖公园管理处秦佳

区域治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选择性旅游业定义

南京市玄武湖公园管理处 秦佳

大众旅游由于其价格的相对固定性、服务的标准性、销售的规模性,一直是我国居民出行旅游的首选方式;与此同时,选择性旅游由于其灵活性特点也能满足一部分人的旅游要求,在我国旅游市场中稳步发展。想要探索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对这两种主要的旅游方式概念和运用方式进行充分研究,对于旅游业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判断,以优化我国旅游市场结构。

一、大众旅游与选择性旅游的概念辨析

(一)大众旅游的概念

1.大众旅游的定义

关于大众旅游的定义有几种比较主流的观点,一是“价格相对稳定、服务变化较小、销售规模较大的包价旅游”。此种观点受到认同较多,是大众旅游较为普遍的定义,主要将“缺乏灵活性”作为大众旅游最明显的标签[1]。二是将大众旅游作为一种现象,主要指数量较多的旅游者在假期较为稳定的流动现象。这种定义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二十世纪后期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较好,有大量人民群众参与到旅游当中,造成了大规模的旅客流动现象。第三种定义将大众旅游定义为一种旅游形式,指尤其(尤其是指)在发展中国家十分常见的低价旅游形式,该定义认为大众旅游的主要特点是低价和集中程度较高。最后一种定义认为大众旅游代表着一种发展趋势,是指为了满足大众的特定旅游需求、交通、住宿和服务等方面所选择的发展方向,例如某地旅游人数逐年上升,当地住宿行业为了满足更多游客的居住需求扩大了自身需求,这种扩大规模的趋势就可以被称为大众旅游。可以看出,无论在哪一种定义中,“大规模”都是大众旅游的主要标签,其本质都是指大规模人群参与旅游的一种活动行为。

2.大众旅游的起源与分类

大众旅游这一概念的起源比较具有(存在一定)争议性。部分学者认为大众旅游概念起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因为包价旅游形式和旅行代理商都是在这一阶段出现;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大众旅游概念出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因为二战结束后不少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都进入了发展阶段,一方面交通运输行业和服务业水平都有一定进步,可以满足旅游的硬性要求;另一方面居民收入也有所提高,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可以大规模参与到旅游活动当中,旅游活动的门槛无形中降低。

在分类方面,大众旅游也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首先,有种分类方法将大众旅游分为有组织的大众旅游和相对规模较小的大众旅游两种,前者一般指全流程包价旅游,未知性较弱,也不会产生各种变化,游客在其中自由行动的机会不多;后者是指在整体采用包价旅游方式的基础上,为游客留有一定自由活动空间,游客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自行搭配旅行代理商提供的旅游项目。其次,还有一种观点将大众旅游按照时间分类,分为早期的大众旅游和现代大众旅游两种,认为前者只是后者的过渡阶段,二者的差别仅在程度上。也(还)有一种观点将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大众旅游单独作为一种旅游方式,认为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众旅游具有较大的差异,考虑到旅游业所带来的“南北”问题。

(二)选择性旅游的概念

1.选择性旅游的定义

选择性旅游别名替代性旅游,整体上与大众旅游相对立,但其同样没有统一的定义标准,且不同定义之间的差距相比大众旅游更加巨大。有的观点从住宿角度入手,认为选择性旅游是指住在当地居民家中的旅游形式,并且大部分旅游服务都要从居民家中获取。也有观点认为选择性旅游由于其形式较为自由,因此是一种可以为不同社区和群体之间提供互相了解和交流平台的旅游形式。该旅游方式主要是由第三世界同盟提出,比较强调选择性旅游的社会性功能,同时强调了活动中集体利益的重要性[2]。还有观点认为选择性旅游这一概念只是将“选择性”概念和“旅游”概念结合起来,其重点在于“选择性”,即在现代消费环境下重点强调的公平和选择自由概念,认为选择性旅游反映了当前社会相互理解和文化进步的需求。最后也有一种观点认为选择性旅游的定义应当由几点原则决定:建立在当地人生活基础上、建立在良好的环境原则上、相对公平、能够适应当地环境、具有美学意义和生态意义。虽然也存在认为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选择性旅游观点,当前普遍的观点认为选择性旅游这一概念应当更强调个人需求,其主要作用应当是“实现自我”。

2.选择性旅游的主要特点

选择性旅游的特点主要通过与大众旅游之间的差距凸显。第一,相比大众旅游,选择性旅游规模较小,人流量较小,对于旅游地点的环境和各类设施所带来的压力也比较小。例如,大众旅游当中,大量游客往往需要较多的住宿地点,会为当地的住宿行业带来较大的压力;而选择性旅游规模较小,对住宿条件的要求不高,简单的民宿也可以满足其住宿要求,不会为住宿行业带来过高的压力。第二,选择性旅游更具灵活性。在选择性旅游当中,游客具有广泛的选择权,可以自行选择旅游形式和旅游项目,对旅游活动进行自主安排。第三,选择性旅游允许游客将旅游地点选择在规模较小的非旅游景点当中,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体会当地的文化特色,获得更多的旅游收获。第四,选择性旅游由于主要由游客自身负责旅游活动安排,因此更强调游客自身的责任意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需要更加注意环境保护等问题,对于维护旅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五,旅游者不受旅游行程和旅游代理商安排的限制,在旅游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与当地居民进行接触交流,可以带动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最后,选择性旅游还可以使旅游形式更加多样,如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等等,带动当地多项产业发展。

二、大众旅游与选择性旅游的运用探索

(一)大众旅游的运用探索

1.大众旅游的现存运用问题

虽然大众旅游较为适应我国的人口情况与经济发展形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仍然具有一定弊端,如果我国旅游行业一味发展大众旅游,则会导致旅游业逐渐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不适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3]。首先,大众旅游在我国旅游业当中的运用目前过于死板,不够灵活,旅游产品的设计缺乏个性和差异性。例如,目前国内大部分旅行社在安排一日游类型的旅游活动时,往往只在其中安排几个经典的简单参观,不在各个景点安排有特色活动,往往会导致旅游形式过于枯燥(单一),无法吸引到过多游客;其次,大众旅游在我国的运用过程中,存在其只将旅游业当做单纯的经济产业的情况,只强调资源利用和经济利益开发,而忽视了旅游业所具有的服务性质。不少旅行社在组织大众旅游时,认为数量与质量无法做到兼顾,只注重尽可能多地招揽旅客,而不重视旅客的旅行体验,没有为旅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另外大众旅游由于规模较大,很容易对旅游地的产业和环境造成较大的冲击,尤其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生态破坏现象。例如,某地的自然旅游景区在短时间内接待了大量游客,难免会出现景区遭到破坏的现象,影响到景区的生态环境发展。大众旅游方式在运用过程中的问题和弊端是客观存在的,必须要承认这些问题和弊端,才能保证大众旅游在我国旅游业当中进一步发展。

2.大众旅游的运用意义

虽然大众旅游在我国旅游业的运用过程当中存在各种问题,但也同样具有一定优势,可以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一定助力。首先,无论国内人口还是世界人口都呈现逐年快速上涨趋势,这就决定了大众旅游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占据旅游业当中的主体和主导地位,发展前景始终占优,无法被其他旅游方式完全取代;其次,在中国,大众旅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部分发达国家,大众旅游是奢侈的代名词,是少部分人的专属;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人人平等,社会上的各个群体都有参与旅游的能力和权利,因此大众旅游在我国更具有发展潜力,更能体现出我国社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更适应我国的社会体制和发展形势;最后,在我国,大众旅游已经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结合,其好坏评判的标准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在我国已经发展出了一定的全面性(探索出一整套模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形式过于单调、内容过于死板的问题,做出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和转型,具有了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反过来带动这五个方面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要充分认识到大众旅游在我国旅游业当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其运用手段。

(二)选择性旅游的运用探索

选择性旅游在我国的运用尚不成熟,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缺点,例如其无法满足规模较大的旅行要求,在人口数量较多的中国仍然具有一定运用局限性;盲目强调个人作用(个性化),随意组织探险活动容易造成安全问题等,但其本质上是大众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4],与大众旅游相比弊端不是特别明显,因此在运用过程中并没有产生过多问题,对于选择性旅游的运用探索应当主要关注其应用手段和应用意义。在应用意义方面,要充分认识到选择性旅游对于我国居民个性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选择性旅游的自主性较强,能够让居民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参与感,对旅游活动产生更大的热情,精神上得到更好的满足。在应用手段方面,要充分把握住选择性旅游的辅助性地位,保证其发展可以进一步促进大众旅游的发展,最终实现多种旅游方式共同发展,提高我国旅游业构成的合理性和均衡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众性旅游与选择性旅游之间存在较大的概念差异,在我国旅游业中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其运用方式和意义也有所不同。必须要在了解二者之间区别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最适合的发展手段,带动两种旅游形式共同发展,进而提高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带动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选择性旅游业定义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选择性听力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选择性××
成功的定义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选择性Bcl-2抑制剂ABT-199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放疗增敏作用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