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022-01-01黑龙江大学李佳婷

区域治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人事制度人事管理绩效考核

黑龙江大学 李佳婷

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内涵

(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内涵的基本阐述

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服务组织,主要从事科技、卫生、文化、教育等活动,最大的特点是服务性。事业单位在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1993年下发的《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与传统干部人事制度正式分离,与此同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正式建立。近些年来,人事部先后出台的关于聘用制度、公开招聘、岗位设置管理等政策,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历程

第一阶段:1978年到1992年摸索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正处于拨乱反正的重要时期,为了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发展,对各类人事单位的管理权进行一定的下放。1985年下发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对卫生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自此以后,科技、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事业单位人事改革也相继开展。

第二阶段:1992年到2002年初步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于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各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更加细分的政策。1993年,党中央印发了《党政机构改革方案》,提出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是行政分开,推进事业单位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第三阶段:2002年到2007年完善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也不断深入,根据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充分总结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改革经验的基础之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又引入了职位管理制度。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也开始实行聘用合同制度、岗位管理制度以及公开招聘制度,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阶段:2007年至今深化改革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立法进程,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贯彻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管理暂行规定》,加快出台事业单位人员的奖惩、考核、分配等方面的配套规定。进一步推动各项分类分业的实施,提高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规范化水平。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一)符合新时期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

事业单位改革的成败关乎国家科技、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而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所以人事制度的改革对于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至关重要。长期以来由于改革力度不强、改革观念落后等情况使得一些制度仍然不够健全。因此,加强人事制度改革符合我国当前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需要。重视人事制度的管理,加大人事自主权的下放,根据实际发展需求,设定合理的目标,使人事制度体系更加灵活协调,符合事业单位改革的需求,最终促进我国事业单位蓬勃发展。

(二)符合提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要求

新时代下,竞争不断加剧,人事制度的改革可以满足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效率的需要。通过人事制度的不断变革,降低自身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传统的人事制度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在人才的招聘、录用、培训、奖惩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束缚性,这就大大削弱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容易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的现象。不断调整人事制度,将在招聘、录用、考核、培训、奖惩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断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为人事制度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人事管理改革观念落后

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服务管理机构,长期以来受到国家的监督和管理,缺乏一定的自主性,自主意识较弱。事业单位人员的构成相对比较稳定,容易形成“吃大锅饭”的意识,致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观念比较落后,缺乏创新性和竞争力,无法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人事制度改革相对缓慢,而且由于事业单位人员构成相对稳定,导致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性较差,许多优秀的外部人员很难进入,阻碍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

(二)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健全

近些年来,绩效制被广泛应用于人事管理之中。但总的来看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存在形式主义和管理僵化的现象。存在着照搬全抄、只做表面功夫,并没有建立一个适合本单位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体系不够合理和完善。在薪酬、福利待遇、职位晋升等方面职工与职工之间存在着较大矛盾,人事制度长期处于混乱和无序状态,极大地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绩效考核机制在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中的作用发挥。

(三)人事制度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新时代,我国社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也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传统干部管理体制的烙印仍然存在,这种带有官僚主义的行政化倾向,导致人事管理惰性较强,缺乏竞争力,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用人机制的不合理也导致许多任务繁重的机构工作人员却较少,而工作任务没那么繁重的机构人员臃肿。同时缺乏专业的人事管理人才和配套完善的人事管理方案,难以发现和挖掘更多优秀的人才。

(四)改革动力不足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逐步推进,社会转型不断加快,在此情形下,一些新问题不断涌现。而且由于事业单位受到国家的管理和监管,管理经费有限,自主性有限,因此会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改革的推进,导致改革动力不足。同时由于一些员工观念落后,对于人事制度改革理解不充分、不全面,比如岗位的调整、聘用制度的调整,会出现一些员工不认可、不支持的现象,也会影响改革的进程。这些问题都将会导致事业单位内部人事的矛盾和混乱,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对策

(一)树立全新的人事管理观念

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在于人事制度变革是否成功,而人事制度的变革不仅需要优秀领导者的引导,更需要有先进的人事管理观念作为支撑。在新时代下,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与发展,不断地更新人事管理观念,结合本单位实际发展情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人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同时还要关注员工的自身价值,满足其自我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领导者也要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探索适合本单位的发展道路,也要不断派遣员工外出,进行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新的管理理念也需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可,以保证改革可以顺利进行。

(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机制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分配的公平性,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所以,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一个适合本单位的绩效评估体系,在充分考虑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之上,制定考核标准,并以此作为考核依据,员工的薪酬、晋升、福利待遇也应该以此作为标准。同时,绩效考核方式也应该呈现出多样化、针对性的特点,不应该只关注员工的工作能力,还应该关注员工的道德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并将这些因素也加入绩效考核的标准之中。绩效考核结果也应该及时公开,并把它和职工的薪酬福利相挂钩,保证激励制度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激励员工更加的努力工作。

(三)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机制

现阶段,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岗位管理机制、公开招聘机制以及聘用合同制。首先,在聘用人才时,要充分筛选人才,选择适合本单位的人才,不仅要关注其业务能力,更要关注其道德品格,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考量,并为其选择合适的岗位,根据不同岗位,对不同岗位权责进行规范,促进我国人事管理向岗位管理制度转换;其次,要落实公开招聘制度,招聘制度要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并且要落实公开制度,要公开招聘信息、招聘流程以及招聘结果,保证招聘的合规性和公平性。同时,要完善聘任、考核、奖惩等制度,促进我国人事制度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充分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使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四)深化制度改革,增强改革动力

首先,要加强事业单位改革宣传力度,使组织当中,从领导者到员工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把改革观念深入人心。在改革的过程中领导者对于改革要有积极的态度,如果领导者对改革态度漠然,那么基层员工也不会对改革抱有信心,也必然会导致改革的失败;其次,在进行改革宣传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选择合适的宣传方法,避免激进、强制的宣传方式,引起工作人员的心理抵制。新时代下,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需要根据不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具体情况,建立符合本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增强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动力和活力。

新时代下,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事业单位人事改革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因此事业单位必须不断调整自身体制机制、优化人员配置、更新管理观念,把握发展机遇,勇于面对挑战。

猜你喜欢

人事制度人事管理绩效考核
以人为本理念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的落实研究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国有企业人事管理改革的相关思考
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研究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人事档案数字化在人事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报纸差错问题的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