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路径研究

2022-01-01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曹丽霞

区域治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双高师德师师德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曹丽霞

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双高”建设背景下,高校要与时俱进,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学校的知名度,要着重加强师资队伍尤其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师德高尚、作风优良、教学卓越的教师队伍,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双高”建设背景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为加强学校建设,需着力提升教师的师德师风素养,国家、省、市各级相关部门均出台一系列政策,对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出技能卓越、品德高尚的人才。高校教师正是这一重大任务的践行者。因此,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双高”建设背景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的出台,开启了新时代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教师是关系到教育事业能否蓬勃发展的最重要资源,高职院校要在“双高”建设中实现学校发展有质的突破,必须对标对高,集中力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优秀教师队伍,使其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升师资队伍实力的关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为先,师德为魂。新时代及“双高”建设背景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标准,对教师队伍的师德及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在育人中还需要懂得如何将正确的三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和具体实践中,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热爱教育事业,还要有坚定的信念,唯有出于真挚的热爱,才能倾注心血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潜心育人。因此,在教师队伍培养过程中尤其要着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四、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落实党和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教师地位的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养也有了质的提升,这不仅体现在学历结构上,还体现在教师的综合能力上。但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新时代下,师德有亏的事件仍屡屡发生,如教师在校外兼职兼课导致校内课程敷衍了事、在外开设工作室而校内除了上课其余时间学生根本找不到人等现象。总体来说,师德师风建设中有育人意识不强、爱岗敬业精神淡化等方面的问题。

(一)育人意识不强

有些高校教师把对教育工作的重点偏向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提高上,忽略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培育方面做得不够,德育工作成效不明显。青年一代是国家的生力军,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授业,更要传道解惑,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二)爱岗敬业精神淡化

爱岗敬业是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的精神,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是仍有一些教师不能清晰地认识到教育的实质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爱岗敬业精神淡化甚至缺失,将教师工作仅当作一种谋生手段,缺乏对教育事业的信念和敬畏心,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

(三)职业道德淡漠

部分教师因为工作压力的原因造成了情感懈怠,因为职称评聘等利益的驱使,发生违背学术道德的事件。或因对教育事业丧失了敬畏感,对工作缺乏热情,工作敷衍了事,须知教育无小事,教师做的是育人的工作,高校教师的教育关乎青年一代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有的教师甚至丧失人格和做人底线,违反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严重损害教师的形象。而教育行业的师德师风失范现象都会在网络上迅速传开,从而造成恶劣的影响,影响教师的形象,间接地也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四)师德师风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诸多高职院校都有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但是制度制定中缺乏系统、全局的统筹和长效考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也在不断调整,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制度理应完善从而与之相匹配,而实际情况则是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未能根据新时代对教师队伍的新要求及时调整,来达到新时期特别是“双高”建设时期对师德师风的新要求。

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因此,高校应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特别是“双高计划”的高校,其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有了更新更高的标准,高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照“双高计划”建设标准,对标对表,努力打造一支师风优良师德崇高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跨越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总体说来,可以创新“三维一体”模式来加强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

所谓“三维一体”模式,即以思想意识维度、具体执行维度、监督评价维度为“三维”,致力于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长效发展体系为“一体”。思想意识维度是指通过培训、讲座、自学等形式让全体教职工从思想上引起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具体执行维度是指用完善的师德师风制度,提供政策支持;监督评价维度则是指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多维度多方面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评价,并将之与各类先进、优秀评比及职称评定和晋升等关联。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顶层设计

师德师风建设能否见成效,学校党委对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程度至关重要,学校应集中力量做好顶层设计,由党委牵头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可以由人力资源部门的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教师分层次学习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知识,通过邀请师德高尚的名师开展线下讲座,让教师近距离地感受名师的高尚师德风采;可通过优质的线上培训课程,让教师接受系统的师德培训从而丰富教师的师德理论知识储备。

(二)以政治引领筑牢教师思想根基

教师队伍中党员占绝大比重,学校要加强政治引领,引导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提高教师的政治站位,筑牢其思想根基。学校可着力提高思想引领力,从大方向上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三)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制度建设

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和优化师德师风建设制度,避免流于形式。科学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可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阶段进行细化,如对青年教师和对资深教师可有所侧重不同,对低职称教师和高职称教师有所侧重不同,对普通教师和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有所侧重不同等。健全、有效、科学的制度,必定能对师德师风建设长效发展起保障和促进作用,有助于树立风清气正的良好师风。

(四)进一步健全师德师风评价指标体系

健全、科学的师德师风评价指标体系,能充分发挥导向和监督功能,衡量制度建设是否合理、是否有成效。学校要与时俱进,紧跟国家、省、市各级教育部门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比如可以建立“大小”兼顾的评价机制(考核中的大事如课堂教学材料是否准备齐全、是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等,小事如具体课堂教学细节,教师是否在照本宣科,是否兼顾课堂中学生的动态等);建立多方评价的综合评价平台,如专门的督导部门、二级学院的教学督导的联合监督,教师的自评和教师间的互评,还可引入学生、家长乃至用人单位等多维度的评价,如此才能全面,学生能第一时间感知老师的课有没有用心教,是不是一堂好课,家长能第一时间感知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没有明显提升,用人单位能清楚地知道学生有没有学到了有用的本领。

六、结语

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一项伟大事业,学校层面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形成师德师风长效管理机制。教师要不断加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强化师德意识的培养,认识到身为教师的神圣使命和重大任务。

新时代下尤其是“双高”建设背景下,只要学校和教师始终秉持“教书、育人相统一”的理念,必定能建成素质高、作风优、专业强的卓越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相关链接

高等学校是本科院校、专门学院和专科院校的统称,简称高校。高等学校主要分为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

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系统拥有双一流、部省合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项目来推进高校建设。

高等学校是大学、学院、独立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的统称,简称高校。从学历和培养层次上讲,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其中大学一般指综合型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包括了医学院、工学院、商学院、师范学院、青年政治学院、管理学院、农学院、政法学院、警察学院、旅游学院、戏曲学院、音乐学院、交通学院、美术学院,高职高专包括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等。

猜你喜欢

双高师德师师德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