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块构建综述*

2022-01-01成都中医药大学张文韬左芳魏瑞均

区域治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入学新生专业

成都中医药大学 张文韬,左芳,魏瑞均

新时代高等院校肩负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入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高校新生能够快速适应校园环境,通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让新生能够在现有的“三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属于高校新生自适的“大学观”。因此,本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各高校逐步开展入学教育论述。通过进一步分析相关文献可知高校入学教育板块设计多以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学科学风教育、心理建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搭建家校平台7项模块为基础,以培养肩负时代、不负韶华的新时代大学生为目标,运用新媒体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生动全面地为新晋大学生开启进入大学生活的第一课。

一、借助问卷预调查完善入学教育内容

入学教育的本质是服务于各高校新生,在制定入学教育课程前可以通过邮件或调查问卷的方式征集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安排各学院入学教育专题讲座内容。同时借助新媒体开展工作,如利用公众号平台等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入学信息。

二、入学教育模块构建

(一)思想政治教育

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一以贯之的核心内容,在高校入学教育中润物细无声地深入思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政治思想上的成熟,从而加强学生对入学思政教育的认同感、信任感、归属感。故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学校应当着重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将爱党、爱国的思想教育统一起来,使大学生人才培养更具有家国情怀,更容易培养出具有奉献精神的建设者。

1.爱国主义教育

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一文中强调,高校新生爱国主义思想正处于至关重要的“拔节孕穗期”,是高校新生思政教育核心——爱国教育的重要发展期,为此,延安大学在新生开学后,通过协调全体新生观礼升旗仪式,举办国旗下讲话宣誓以及在革命纪念馆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等,沉浸式地加深新生爱国思想、提高新生爱国素养。此外,该校辅导员通过“爱国”主题教育班会,激发新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或以红歌对唱比赛为主要形式对高校新生进行爱国教育,通过坚定新生为祖国奉献的理想信念教育,正确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母校荣誉教育

带领新生沉浸式感受校园文化,形成高校印象。充分利用首因效应,全面策划开学迎新活动,让高校新生在充满着浓厚校园文化的环境中体会校园精神、体会先辈思想。学校亦可通过多种新生校园“一日游”活动,使其了解学校历史、铭记校园建筑的名字及背后的故事,感受校园的内涵和先辈们辛勤耕耘后所获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作为具有专业特色的中医药类高校,通过参观校史馆或邀请“国医大师”、四川省名老中医开展提升中医文化素养特别讲座,用以增强新生对本校的荣誉感,进一步加强新生中医药文化自信,自然而然地变为中医文化的播种者。也可通过人文学院老师举办讲坛类的活动等塑造文化校园,完成母校认同感、荣誉感培养。

(二)安全教育

入学教育的必修课中,安全教育是不可缺失的一环,同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柳某通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进一步增强高校新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自我防范意识,树立“安全第一”核心观。通过给新生详细宣讲校院组织纪律,加深学生规范个人行为的意识,或通过社会讲座等形式,灌输“安全”知识。甚至可以通过举办安全知识有奖竞答,内化新生安全理念。

(三)学科学风教育

1.学科教育

刚刚经历过高考的高校新生,迫切希望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学院可组织新生有序参观教学平台、实验室、药植园等活动,展示学科专业特色特点,激发新生学习兴趣。也可通过学姐、学长的面对面介绍与交流,让新生更为直观地认识到所在专业的学习特点,奠定专业思想基础。或者通过专业导论课程清晰明了地解释专业学习要求、熟悉学习内容、明确培养目标、展望发展前景等,进一步加强高校新生专业认同感、自信心。

2.学风教育

学风教育可利用朋辈教育方式,选取品学兼优、思想政治素质高、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级优秀学长,运用自身的社交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帮助新生。召开跨年级面对面学习经验交流会,带给新生更为丰富的学习经验,使他们更为积极地规划大学目标。运用新媒体方式宣传学院近年来的优秀典型,如党建先锋、自律标兵、优秀学生干部、自强之星等,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说教,优秀的学姐、学长更能激发新生学习斗志,通过朋辈教育模式,利用朋辈的年龄、身份双重优势,增加高校新生入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

3.科研创新教育

邀请学科带头人、专业教研室知名教授组建各类专业讲师团,召开相关科研基础介绍会,帮助新生初步了解何为科研、怎么做科研、科研的前景及不同学科科研的基本方向。开设专业科研素质导论课程,鼓励新生积极参与学院教师科学研究。或通过“科研导师”计划等一对一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书申报,帮助新生尽快熟悉科研的流程,激发研究兴趣进而训练科研思维,在他们心里种下科研的种子。

(四)心理建设

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表明,以抑郁症为代表的心理问题困扰着较多的大学生人群,眼下即将步入大学殿堂的是“零零后”的学生,是更注重个性化发展的一代青年,面对即将到来的集体生活,难免会出现矛盾纠纷,若未能及时处理很有可能衍生为心理疾病等一系列问题。因而,在入学教育中应为新生描述大学并非高中毕业后的象牙塔,而是应当用汗水浇灌的新殿堂,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增强自主意识,以“治未病”的思想预防新生心理问题。高校心理工作室可通过入校心理测试摸排重点关注学生,建立重点关注对象心理发展台账,通过“一对一、面对面”谈话了解个别新生心理问题,给予有效疏导。

(五)就业指导

有疫情影响的就业大环境面临着挑战,对于每位新生而言,做好个人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至关重要。高校学生工作者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能够为国家、社会奉献个人青春、作出应有贡献的人,其职业规划以及就业方向的指导会使新生进一步明确在校学习目标,或通过各班负责老师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阐述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使学生对就读专业的未来就业情况具有一个初步认识,铺垫未来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应整合资源,利用科教基地、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等开展实践教育,增强学生直观感受,让理论教育贴近学生,突出实践教育的互动性和体验性。邀请近期毕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活动。通过邀请专业相关企业家开展宣讲,增强新生专业依从度、荣誉感。在新生了解职业的同时也需要引导了解按照行业发展需求规划在校学习的定位方式。

(六)开展系列主题讲座

根据入学前调查内容灵活开展系列主题讲座,邀请校院专家针对新生重点关注问题予以启发和解答。如,通过开展“学会谈话”主题活动培养新生交流沟通能力,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七)搭建家校联系平台

对于家长而言,新生入校并非意味着家长从此可放手不管,可全权托付学校管理。高校应搭建家校沟通平台,为家长树立陪伴学生大学教育理念,双方充分交换学生信息。在家长的协助下重新树立新生就读意识,改变以往生活、学习和交流方式,培养自理能力,形成紧密的家校联动机制,共同应对新生在进入高校后所面临的困难,顺利度过入学适应阶段。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大学教育理念不断发展,新生入学教育愈加成为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引路灯。新时代的大学生们的教育方向也不断改变,切实了解新生入学教育需求,制定合理对应教学内容已逐步成为高校入学教育的重要工作,而合理构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将引导新生更快地认识大学,热爱大学,适应大学,通过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坚定未来大学生活的理想信念。

猜你喜欢

入学新生专业
重获新生 庇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