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在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管理中的应用

2022-01-01广州五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黄科程

区域治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广州五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黄科程

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大,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污染防治措施中,由于数据采集、存储、共享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污染防治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大数据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制定生态考察措施改进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把大数据应用于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环境的质量。

一、环境保护大数据应用

污染防治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在当前的环保数据资源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实现重要的信息资源的共享,各个部门的连通性大大增加,合作也更加顺利。环境保护数据实际包含了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原始信息,能真实地反馈具体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在当前的环境污染防治过程中,已经应用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化设备,从环保信息中选择有效的信息和资源,为环境决策提供关键的数据。大数据应用的优势就在于实现了高效的数据价值,将环境的真实情况体现出来。例如空气质量的预警工作需要多角度分析,如背景场、地面气象观测、控质观测、卫星观测等多个方面,通过具体的模式把它们结合起来,创造出远超资料本身的价值。

(一)治理生态环境污染中的作用

因为大数据应用于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管理的时间较短,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国际上对大数据还没有一个精确的概念定义。我国的大数据专家涂子沛认为,大数据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并不是简单的数据集合,而是改变传统的模式,运用大数据来指导相应的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处理的速率,促进产业的发展。利用大数据进行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增强其应用效果,提高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利用物联网、因特网新媒体等计算机技术,将信息有效地整合和共享,使数据更清晰、全面地呈现在决策者面前,有效地提高环境污染防治的工作效率。

(二)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

相对于传统的污染控制管理,大数据技术有效地提高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现状的认识。因此,在进行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大数据在环境治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才能使大数据在污染监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当检测水质、大气等环境污染时,可根据前期检测的数据资料进行整合,让人们通过数据详细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提升公民的自觉性,使他们自觉地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完善国内环境监测体系,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不断推进环境治理进度。在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管理中运用大数据,可以有效地转变人们对生态环境污染的认识和思维,通过数据变化感知生态环境恶化的程度,明确环保的重要性,促使人们产生积极的环保意识。利用大数据,可以扩大环保工作的范围,不断创新,提高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三)分享资料

在信息化背景下,检测设备不断更新,与之相适应的数据信息量也在逐步增加,对现有数据进行安全有效的保管和加速处理成为一大难题。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可以有效地存储和共享数据,采取分段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相应的数据信息平台建设,采用结构化管理方法,提高大数据平台的应用能力,有效地帮助人们掌握相应数据信息的查询和处理。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管理过程中,大量的数据资源不能有效地共享,导致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监管体系,各部门按照相应的制度进行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其监管职能,能够快速地进行数据收集与共享,有效地促进大数据发挥其作用。实施生态环境防治管理时,需要不断地与相关部门共同协作,在管理过程中,要实现快速共享信息,而大数据的处理方法可以使信息资源充分共享,提高信息共享的速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改变了传统管理工作的模式,提高了污染防治管理的效率。多种多样的数据信息,能够运用大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在数据之间寻找相关性,数据的深层价值可以为人们决策提供更多的帮助。

二、大类数据应用于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管理

(一)水污染控制

在水体污染控制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地监测不同区域的水质环境,通过调查收集相应的数据,实时监控水质,并能快速地将数据传送给相关管理部门。针对不同区域水质的不同要求,准确判断水质是否符合饮用水要求,天然状态或养殖灌溉类需要。准确对比监测的水质数据和国家规定的具体数据,准确判断不同区域的水质状况,以及是否发生了污染等现象,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采取合适的治理措施等。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其他方面的污水,通过对水中有害物质的准确监测、分类,应用大数据技术判断水质污染程度,并对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析,帮助人们快速发现污染源,提高水污染防治的效率。

(二)防止空气污染

当前城市化的发展中,城市污染变得日渐严重,不同地区的空气环境标准也存在差异。常规的监测模式是由气象环境监测部门对大气数据进行相应的监测和分析,采用这种管理方法效率低,而且各部门在数据共享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准确地监测空气质量,建立相应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对不同地区的数据信息的统一管理,快速实现数据平台内的共享,提高了数据平台的处理分析能力,降低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误差。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空气数据对比工作,准确地判断空气质量,有效地存储数据,准确分析历年来的空气变化情况,提高了大气污染防治管理的效率。

三、应用分析

(一)完善的监测网络

伴随着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范围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于环境保护大数据的应用,需要建立系统的数据监测平台。在当前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流动的监测队伍建设工作中实现重要的区域的控制,将区域内真实的环境特征体现出来,建立了一个全方位的监测网,一旦某些数据指标与传统数据相比有很大差异,超出了一定范围,就能立即发出预警,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某些监测指标,反馈出真实环境信息,从而对于整个生态环境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环境大数据的高效应用解决了传统工作流程的弊端,后续还可以提升信息处理速度。将推动生态环境污染防治进入一个新的层次,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建立数据共享平台

更好的建设数据共享平台,这些数据信息的来源是日常丰富的环境监测设备和高性能的装置,在当前的海量数据的储存过程中,要对于原本的数据库进行扩展,可以将数据的稳定性大大提升,提升其应用程度。还需要将一些重要数据进行备份。根据实践经验,巨大的数据量有可能造成数据加载和报表加载比较慢的情况,从而导致实际工作的效率下降。应该将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建立起有效的数据自适应系统,做好共享与分析,提供丰富的功能,将建设的有效性大大提升,将环境数据的有效性提升,灵活程度也提升。满足多种工作的需要。信息共享平台还应向社会开放,这样有利于引入社会大众的共同参与,形成更强的监管效果。

(三)互动传播

环境保护大数据的应用不应局限于生态环保部门的工作,而应借助网络进行广泛传播。要增加社会大众的参与度。突破传统的数据传播模式,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个性化的阅读内容,从而可以为用户定制一些生态环境数据指标,为实际生产实践活动提供环境数据保障。与此同时用户还可以对自己发现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投诉举报,增强用户的有效参与程度,将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做好分析,保证生态环境保护的高效落实。在环保大数据的应用基础上,为生态环境治理做出贡献,提供新的思路。

(四)做好模型推广工作

在生态环境处理中,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数据模型,以环保数据为出发点,根据已有的数据得出有关环境决策,更为精准的发现环境中的问题。更好地展示出其分布状况、演变规律,从而了解污染物的具体密度、来源和发展方向。根据以往的经验,将环境保护大数据和后续的环境监测进行预测,从而了解其实施效果。借助环保大数据,也可以建立起环境污染防治应急系统,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尽快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加以解决,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大数据的应用与储存,在全面的环境污染防治政策的实践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推动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环保大数据在生态环境保护和防治工作中的重要应用,当前的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不断提升大数据和计算机技术的高效应用,可以对于当前的工作状态进行分析,反馈出真实的生态环境的现状,便于进行环境决策和有效的环境污染控制工作。环境保护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也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使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得以有效实行。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为社会和生产实践做出贡献,完善当前的工作体系和整体管理过程,增加监测指标,进一步挖掘大数据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及其治理措施分析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陕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显现“叠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