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县级城市文明创建和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2022-01-01中共定州市委党校李正国

区域治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文明城市市民文明

中共定州市委党校 李正国

文明城市是指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是反映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市工作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文明城市创建的重大意义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提高对创建文明城市重要性的认识。

(1)文明城市创建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伟大创举。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始于1995年。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决议》,第一次把文明城市与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并称为“三大”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成为全国各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新时代的文明城市创建,要将我们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有效落实并具体现到城市发展中,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不断创造新时代属于人民的美好生活。

(2)文明城市创建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内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的文明城市创建,要将精神文明建设由虚变实,在实践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强化城市依法管理、依规治理,更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和智慧化水平。

(3)文明城市创建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抓住文明城市创建这一龙头工程,以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带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新时代的文明城市创建,要在创建过程中突出道德要求,充实道德内容,使人们在改造城市环境面貌的同时,培养现代文明意识,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形成良好文明习惯,带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

二、深刻把握新时代文明城市创建的目标要求

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内容广泛,既有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民主法制等精神领域的建设,又有城市经济和城市发展、环境治理等物质方面的工作。文明城市的标准,包括城市规划合理,人口规模适度,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比较发达,劳动就业充分,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信快捷,社会安全有序,医疗保健完善,市容整洁优美,生活舒适便利,政府廉洁高效,社会保障健全,科技教育进步,文化体育繁荣,市民素质优良。

三、当前县级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县级城市”文明创建工作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从我做起、久久为功的长期战略。有的地方认为县城有一定的规模、人口有一定的数量、有一定的基础设施这些硬件,就想跨越阶段、一步登天,直奔“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而忽视了作为一个主要靠农村人口进城形成的人口聚集的县城,对照“五位一体”的要求,存在着巨大差距问题。二是缺乏创建意识。一部分单位和部门对开展创建文明县城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认识不足,采取应付式开展创建工作,没有把创建的标准和要求与本单位部门的工作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创建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三是少数单位部门没有很好的抓自身创建,对创建文明县城工作持消极态度,认为是多事、无利可图、增加额外工作负担。在抓创建工作中重在应付检查,遇到检查时突击一阵,过后又松懈下来,存在抓抓停停、时松时紧的现象。四是没有形成全体动员、全民参与、人人创建的氛围。

(2)统筹“面子”和“里子”方面存在问题。整洁的街路形象、完善的服务机构、科学的城市规划、靓丽的城市风景是城市的面子;高素质的城市人口、完善的城市治理体系、较高的城市治理能力、完备的地下管廊和繁茂兴盛的微观经济生活才是里子。

(3)县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从县级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看,大多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管理者长期缺乏知识更新和系统学习,即便有短期培训也往往流于形式、走了过场,以至于习惯于管理,不愿意服务,执行政策往往简单粗暴,搞“一刀切”。二是少数职能部门在城市管理中责权不统一,长效机制较差,偏重于突出性工作。三是在城市综合监管执法工作中,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和乡镇及社区之间的管理范围和权限划分不够科学,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够清晰,存在管理分散、不到位和“不作为”现象。四是在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中,社区居委会民主自治功能较弱,社区服务发育不够,功能不强,基础设施薄弱,市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够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城管工作与社区工作在衔接上缺乏规范化制度和长效稳定机制。五是有的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差,甚至存在囿权寻租、吃拿卡要、“小鬼难缠”等现象。

(4)县城人口的素质问题。一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久居农村的农民进入城市生活,他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整体素质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城市文明的要求,不文明行为比比皆是。比如不认识交通标识、闯红灯、随意逆行、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放养宠物、构筑物占盲道和公共空间、小区私搭乱建占用消防通道、公共场所私设地锁等等。二是思想方面的不足更是参差不齐,比如市民的公德意识、环境卫生意识还普遍淡薄,部分人还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三是常态化的市民素质教育机制有待完善。抓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合力不足。很多单位只注重教育职工做好“单位人”,而忽视了八小时之外的教育,形成了单位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社区教育覆盖面不够广泛,教育的渠道、内容、师资、教材资料远不能适应社区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农村人口进城的“新市民”还没有完全纳入教育的范围。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仍然是创建工作的“短项”,居民对社区缺乏归属感。

(5)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社区建设、文化建设、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还不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群众“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6)区域化文明创建体系尚未形成。有些行业仍然习惯于垂直管理,对当地的创建工作不够配合、不够支持,乡镇、街道和社区对这些单位缺乏制约的办法。个体、民营、股份制等新型经济组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相对滞后,在动员机制、组织机制、推进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四、对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第一,县级城市的领导既要有时不我待、从我做起的文明城市创建精神,不管是条件较好的县城还是条件较差的县城,必须下定文明城市创建的决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统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县城新老市民素质的重要抓手。

第二,科学规划创建工作,统筹好“面子”和“里子”两方面问题。从创建森林城市、卫生城市入手,科学规划城市建设,精心打造整洁的街路和靓丽的城市风景,修好“面子”,树立城市良好形象。

第三,加强县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完善县城治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能职责,既分工明确,又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在社区建设、文化建设、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切实解决群众“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等问题。建立区域化文明创建体系,各行业、各系统都应成为文明创建的主体,开展文明企业、文明校园创建、文明村镇创建、社会诚信创建等活动,使文明之花遍地开放。加强县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突出综合治理,实施城市治理精细化管理,建设“智慧城市大脑”平台,推动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全域覆盖”,强化“路长制”“门前三包”,推动集贸市场标准化建设管理,以更精细管理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对地摊经济、夜市经济,这些关乎民生充满城市“烟火气”的微观经济,坚决克服“懒政”思想,不搞“一刀切”,要配套完善设置引导、定期保洁、纠纷处置、安全防护等机制,从加强服务上下功夫;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坚决反对腐败,对囿权寻租、吃拿卡要、漠视群众、“小鬼难缠”等不良行为坚决说不。同时,还要切实维护那些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的合理合法权益,所有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部门和单位,都要提供必要的人工服务。

第四,突出思想引领,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市民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前提,也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实施“文明实践”工程,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引导、管理,深入开展不文明行为劝导行动,广泛开展文明出行、文明交通、“提倡文明养犬、共建和谐社区”、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绿色生活、垃圾分类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实施“铸魂立德”工程,把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把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使命任务,加大社区教育覆盖面,把农村人口进城的“新市民”纳入教育的范围,要以德润心,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良好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和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尚,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通过制定和完善市民公约、市民守则,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楼院、文明社区等多种创建活动和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等多种道德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加强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提升居民对社区归属感。

第五,坚持党管创建,层层压实责任,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实行领导包联机制、全民动员机制、常态长效机制、督查考核机制,构建起县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常态化创建新格局,确保创城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文明城市市民文明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对不文明说“不”
市民关心的就是策划关注的——以东楚晚报为例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