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网企业智库建设提质增效发力方向

2022-01-01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罗予涵

区域治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智库我院课题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罗予涵

一、前言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生,需要各行业有效应对未知的机遇与挑战,电网企业也不例外。电网企业智库单位需要深入分析内外部发展形势与机遇,加强能源电力方面重大问题研究,贡献更加精准、独到、前瞻的智力成果,积极服务能源政策制定和行业发展,取得自身发展战略性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电网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当前电网企业智库建设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推进高端智库建设的工作意见》下发以来,我院按照“合作研究建机制、重大课题提能力、精品成果树品牌、服务决策扩影响”的工作思路,积极服务公司发展大局、服务能源电力发展,经过五年的积极探索,形成涵盖战略咨询、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研究格局,打造了一系列智库产品,相关研究成果被公司、政府部门采纳,有效发出了电网企业智库之声。但是当前公司面临交织叠加的复杂形势,矛盾集中凸显等多重挑战,有许多重大问题有待深入研究,目前我院实力尚不能完全契合公司高层次、战略性的发展需求,智库建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作为电网企业内部研究咨询机构,公司的课题需求、经费与政策支持力度对智库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内容仍然存在着视野不够开阔的情况,服务多元化水平较低,主要面向公司与政府相关部门,对于社会服务、舆论引导等方面的功能重视不够。例如,许多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仅作为专业报告向上呈送,而未能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分析向用能企业、社会公众进行解读,在提升公司品牌美誉度与战略穿透力方面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为电网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争取更加有力的外部支持[1]。二是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类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撑力度较低,研究成果资料库的共享程度也较低,难以准确、及时、高效的利用各专业已有的研究资源与成果,以研究成果资料库为基础的专业分析工具与分析技术有待总结凝练提升,我院研究咨询系统建设尚不能最大化的满足各专业在科研创新过程中的需求。三是研究队伍中领军型专家人才、专业带头人还很缺乏,具有专业能力、战略思维、跨界思想的综合性研究人才也需要加速培养,人才梯队建设有待完善,存在着后期力量不强,成果不足的现象[2],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面服务公司、政府、公众的能力。需要我们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研究制定相关培训计划、激励措施,着力培育人才的良田沃土。

三、提升电网企业智库建设质效的方案措施

(一)加强对研究资源的整合处理

智库建设提质、增效、发力方向之一是加强对各类研究资源的整合,一方面是研究方向、课题的整合,另一方面是内部研究力量的整合。我院在前期智库建设过程中,瞄准河南农业大省定位与农村能源发展不均衡的矛盾,广泛走访和实地调研,完成“千户百村”农村能源消费情况调查,逐步形成了农村能源特色研究领域,持续为河南农村能源发展短板补强积极建言献策。随着智库建设走向深入,我院需要进一步扩展特色研究领域,系统地梳理外部形势政策以及公司在改革发展中的主要诉求,针对性选取引领战略、塑造需求的研究课题,建立更加清楚明确的研究清单。在建立清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自研课题的前期遴选、中期评估、后期评价的全过程管控机制,科学安排相应的资金和人才支持,避免研究内容泛化,避免资源空转与浪费,力争出精品、树品牌、提效用。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内部研究力量的整合。当前,我院各项研究课题专业性较强,课题领域区分度较大,协同解决综合性复杂课题能力稍显不足。需要持续探索跨专业、跨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努力构建一体化“大研究”工作格局。例如,针对重大课题研究成立阶段性柔性团队,团队成员根据课题研究领域从各专业抽选,不调整人员原有岗位关系,在完成原岗位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开展所属柔性团队承担的课题研究,实现跨专业信息传递、互动交流,并柔性团队建立相应的资源、激励、解散等制度机制,集中优势兵力攻坚重点、难点课题,着力打造创新研究的新场景。

(二)持续完善研究创新全过程制度机制

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管理,深化研究创新制度机制建设是智库运营提质增效的重中之重。当前,我院的制度机制基础来源于国家电网公司通用制度体系,由于通用制度普适性较强,部分管理要求在科研单位落地缺乏细节,虽然能够满足基础管理要求,但是针对研究创新这一独特“生产”环节,精益化管理程度有待加强,运行效率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除通用制度外,我院制定的自有制度较少,且多偏向于行政管理环节,因此,在研究创新管理方面,需要持续总结实践经验,探索有利创新、运转高效、激发活力的智库科研制度。麦肯锡公司的文化理念之一是“以最快捷的方式,以最少的时间和资源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我们制度机制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探索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研究课题管理制度、研究项目考核制度等智库研究创新制度,建立柔性团队组织制度、绩效考核奖励制度、人员交流培训制度等智库人事制度,以及研究成果管理与发布等智库辅助制度,将有限的时间、资源与人员集中到研究创新这条主线上来,以市场化的效率运作提供咨询服务与智库产品,提升企业创新竞争力。

(三)以数字化为方向强化研究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院在科技创新、管理咨询、论文专著、发明专利、各级标准制定等方面形成了诸多优秀成果,但各项成果以及研究背景资料主要掌握在专业中心乃至研究人员个人手中,未能在院内部实现成果数字化归集与共享,极大地制约了相关资料与成果的复用效率与影响力。以数字化为方向建设研究咨询系统,首先要形成院内的研究成果库,一方面有效收集并展示院内各专业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另一方面便于新进人员全面学习掌握专业领域工作重点,迅速进入科研攻关状态,同时也便于宣传部门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动态,传播智库声音。在研究成果库的基础上,持续拓展系统平台功能。开发研究课题管理模块,逐步实现研究课题从“立项”到“发布”的全过程动态跟踪管理,更加及时、精准开展研究课题评估。开发能源信息情报模块,持续“灌入”各专业人员在研究过程中收集的相关信息资料,多渠道、多角度掌握最新能源行业信息动态。开发基础数据接入模块,在院内已有实验室平台数据基础上,开发统一查询接口,加强能源电力基础数据资源共享,一方面打通在专业、层级之间存在的壁垒,提升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3],服务综合性复杂课题研究;另一方面,研发数据提取与分析技术,用活、用好自身积累的数据资源,形成更加全面、立体、前瞻的新型智库产品,显著提升智库硬实力。

(四)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库人才梯队

人才是智库最核心的资产,智库的力量本质上是人才的力量[4]。在当前大力强调人才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智库建设提质增效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培养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智库人才。我院作为成立不到10年的“年轻”单位,人才培养仍处于初级阶段,员工成长速度、人才梯队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矛盾逐步显现,能力素质不匹配、发展不均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着我院向高端智库迈进的步伐。因此,除了持续招聘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之外,要分级分类、多措并举开展人才梯队建设。一是注重引导人才培养方向,突出创新能力,鼓励探索专业技术最前沿,大力倡导原始创新,挑战能源电力领域蓝海;突出专业能力,培养锻炼能够抢占前沿的领军能力,成为能够“一锤定音”的权威专家;突出协作能力,积极倡导专业协同、互相补位、互相成就,着力构建“志同道合”的团队。二是开展人力资源现状调研评估,建立员工能力、素质、思想动态数据库,运用数据分析手段,有的放矢辅助员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绩效管理模式改革、教育培训精准实施。三是区分“新进员工、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培养方式,针对新进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配备职业、技术“双导师”,创造跨单位、跨专业培训机会;针对业务骨干,优先安排承担重大课题研究,推荐加入各类学术委员会,支持参加高端会议、外部交流;针对管理人员,鼓励到先进单位调研学习,提供多岗位锻炼机会,制定与管理岗位相适应的培训内容。四是强化绩效考核奖励指挥棒作用,对于研究成果、专利发明、论文论著、竞赛评比、外部奖励等指标,制定统一量化标准,科学核定日常工作任务量,强化绩效经理人考核权,真正使绩效管理成为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的催化剂[5]。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电力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中都能找到电网企业智库的身影,因此电网企业智库高质量发展显得愈发重要。通过自身岗位观察,深入分析当前电网企业智库存在的问题,开展智库建设提质增效工作研究,提出研究资源整合、制度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梯队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发力方向,并试图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期待企业迎接新机遇、战胜新挑战,更好的服务公司与电网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智库我院课题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的微课题研究
民居智库
民居智库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