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地区乡村医疗现状及问题探究
——以四川省磁峰镇为例

2022-01-0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黎芝栩魏漪蓉熊子钦

区域治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卫生所村医卫生室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黎芝栩,魏漪蓉,熊子钦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到2050年,实现农村强、农村美、农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大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量加重,疫情防控工作下沉到基层网底,村卫生所成为乡村疫情防控的重要工作单位,也对村卫生所的工作能力和功能发挥提出了挑战。能否发挥卫生所疾病防控和日常诊疗的功能,满足村民一般性的卫生需求,对于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助力基层疫情防控和未来乡村医疗发展意义重大。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下,部分偏远地区村卫生所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交通条件的不便、卫生所工作人员不足或工作人员老龄化严重等等,使村卫生所的进一步发展陷入困境,也难以满足村民日益提升的健康卫生需求。乡村医疗问题出现在哪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又该从哪里寻求突破与改善,成为值得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统筹兼顾乡村发展的各个方面。深入基层乡村对乡村医疗进行研究,有利于对于乡村医疗现状和问题的认识,从基层百姓出发,探究乡村医疗现状与问题的更深层次原因,丰富现有的学术理论,从百姓最真实的意见中,了解到百姓对乡村医疗最大的关注点和真实的需求,从多个地方的实践调研中,结合已有理论,总结出共性,丰富乡村医疗建设理论体系,能够更好推进乡村振兴。

2.现实意义

调研从现实入手,深入群众百姓,发现实际的问题和百姓真实的需求,通过联系多方,发现政策上的不足,提出创新性、合理性的政策建议,有利于促进解决乡村医疗发展中资源紧缺、不规范行医、不合理监管、村卫生所功能难以发挥等问题,让村卫生所在良性互动关系中正常发挥应有的功能,满足村民更多更高的医疗需求,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水平,促进乡村医疗建设事业的长足发展。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乡村医疗的不同主体,村医院、村卫生所、村委会、村医、村民等进行调查,探究乡村医疗在当地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整合各方因素,分析各方在实际联系中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综合多方建议,探讨解决策略,聚焦解决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村卫生所进一步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

结合访谈提纲,主要对村医、村民、村医院负责人、村委会成员等关键主体相关人群进行一对一的访谈并将访谈的内容记录整理,了解不同主体对乡村医疗现状的看法,对问题的认识,自身的感受和满意程度,自己的工作内容或者是日常需要,取得对当地乡村医疗现状的综合认识和部分问题的深层原因。

2.问卷调查法

制作《对莲水村村民基本医疗状况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涉及了村民对本村医疗机构的认识、对乡村医疗的需求量、与村医之间的关系与互动、对卫生所综合看法以及建议等等。主要通过上门拜访的方式完成问卷的分发填写和回收,再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统计,有助于了解当地村民对村卫生所、村医的看法和态度,评估本村对乡村医疗资源需求量的大小和需求的程度,最终形成村民对乡村医疗的整体性看法。

(三)实施调研经过

调查历时四天,调查的范围是磁峰镇,被访者是磁峰镇村民以及在磁峰镇工作的医务人员、村委会成员。

三、四川省磁峰镇村卫生所发展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一)旧卫生所不规范

据了解,磁峰镇旧卫生室已经脱离政府管理和三级卫生网络,旧卫生室所有文件及老村医执照均已在2017年过期,上级主管部门已建立了新的卫生所,要求老村医退休,不再对这里进行管理,不派发专业医护人员,不安排卫生任务,也不给予任何资金补贴,疫情期间旧卫生室也未进行任何的公共卫生服务,由于村医院不再是旧卫生所的药品供应机构,其药品都从其他卫生所或私人诊所购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旧卫生所一方面属于违规经营的私人诊所,另一方面又属于乡村医疗机构改革的遗留产物。它不规范的存在不仅有碍于乡村医疗的建设,还损害村医和老村医的切身利益。首先,旧卫生所已经失去政府的经营资格,本该按年龄退休的老村医不愿退休,但只有过期的资质证书,且房屋老旧,除了“老三件”没有相关的设备,药品由于是从其他诊所购买价格相对更高,旧卫生所的违规经营给乡村医疗的建设造成阻碍,不仅不利于政府的统一管理,还容易影响新卫生所职能的行使,最终给村民造成不便。其次,政府不再管理旧卫生所,所里收入全都来源于看病开药,村医没有其他生活收入和社会保障。村中人口不多,其中大多数的村民一般会选择去到街上诊所、村医院看病,旧卫生所每天问诊的人极少,所里收入低且不稳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政府没有落实村卫生室改革新建任务,旧卫生室的善后问题从剩余药品的处理到老村医的退休待遇等方面没有做到较妥善的管理,另一方面在于多方相关主体的责任懈怠,在当地人看来旧卫生所问题属于“老大难”问题,代管的村医院认为需要政府处理,村委会认为应该由村医院做善后处理,政府部门又因其他原因消极应对,造成了目前的“三不管”局面。

(二)新卫生所不运营

根据调查了解,磁峰镇还存在一个不投入运营的新卫生所。该卫生所环境较好,设备齐全,但常年大门紧闭,只有相关部门来检查时才会开放,实际是不承担任何只能的空村卫生所。这样的情况,首先是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组织修建新卫生所的负责人表示,政府拨款了十六万元用于卫生所的修建,但是出于对质量的要求,这十六万不仅没有结余,负责人还贴了一部分钱进去才建成新卫生所。也就是说,政府的拨款力度远远不够,前期的资金投入仅仅只能完成新卫生所的修建,后续完全没有资金来保障村卫生所的正常运营。其次,地理位置不便利。根据村民的访谈结果,他们选择村卫生所看病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就近原则,而新卫生所处于村里和街道的中间地带,对于街上的村民和田里的村民来说并不便利。除此之外,该片区域至今还未通电,难以投入运营。最后,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乏管理。新卫生所于2017年就修好了,直接管理卫生所的理应是村医院,政府部门负责政策监管和资金支持,因为责任主体之间分工不明确,导致长达四年之久村卫生所还未能投入正常运营。

(三)运营卫生所缺乏发展活力

调研发现,在磁峰镇,不光是新旧卫生所都面临着不同程度困境,正在运营的村卫生所也存在着发展难题,卫生所职能发挥流于形式,未来发展缺乏活力。除了旧卫生所给村卫生室职能发挥带来的影响以外,村卫生室发展存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村医缺乏竞争意识,以及村医身兼多职和村医后继无人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村卫生所的公益性,村医行医的收入来源相对较少,村内的服务群体较少,村医一般只是在岗坐班,不会花心思在技能学习、村卫生所改造、相关知识宣传等上面,面对镇上私人诊所有力的竞争,也显示出“佛系”的心态。另一方面,根据访谈,村卫生所里所有的村医都有其他工作,有的同时在村医院任职,有的在镇上开私人诊所,更有甚者身兼三职,这便导致村医在岗时间不固定,精力被分散等,不能很好地行使职能。除此之外,磁峰镇所有村医的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就算政府给出了优惠政策,也没有高校学生愿意来磁峰镇当乡村医生,村医退休后该由何人来接管成为大家共同担心的难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乡村医生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紧密相关,还与上级部门的监管方式和监管力度有关,形成了村医做好本职工作与谋生计之间的矛盾。

四、对策建议

想要实现磁峰镇村卫生所的持续活力发展,必须要缓解现在多方联系不紧密的分散局面,促进新旧卫生所、村医院、村委会、政府部门的有机联系。村卫生所大多受政府管控,受村医院直接管理,政府需要更关注村卫生所面临的困境,促进新卫生所发展的同时,关注旧卫生所、老村医的需求,给予老卫生所力所能及的帮助,如老村医意愿继续为村民服务,政府可以努力维护、延续老村医和村民们的信任关系,让老村医带小村医,让小村医在老村医的帮助下,与村民们建立新的信任关系。实现旧卫生所从不规范经验的尴尬境地向进入自由市场转换。而对于新卫生所无法运营的情况,经过调研不难发现,许多村卫生所的问题都是由于所投入的资金过少而造成的,政府资金有限,不仅可以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还可以在市场上进行融资,把村卫生所一部分带入市场,将有形手和无形手结合起来,充沛建设村卫生所的资金的同时实现村卫生所自给自足的活力发展。在新卫生所建设过程中,责任主体分工不明确,导致新卫生所运营停滞,上级牵头单位没有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绩效考核制度,坚持“四不两直”抽查村医院的管理工作以及村卫生所的实际情况,而村委会也要积极投入村卫生所的发展工作中,从监督到宣传,都尽自己的力量,不要袖手旁观,由此得到真实的信息,发现切实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去解决,以此推进新卫生所投入运营,良性协调发展。

五、结语

农村医疗问题是乡村振兴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调研对四川省磁峰镇乡村医疗现状、问题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何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相关建议。实现多方主体的良性互动,为解决磁峰镇乡村医疗问题,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卫生所村医卫生室
卫生院代村卫生室采购基本药物会计实务探讨
身残承载情无限——记延寿镇永安村会计、村医景玉珠同志
解决养老问题,应留住80多万村医
远离体系医院干休所卫生所医疗保健工作的做法
女村医黄春秀 只为心中那一份责任
安徽省“百医驻村”行动常态化
村医之福,更是农民之福
村卫生室
村卫生室管理办法出台
叶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成绩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