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责任视角下中小学家校冲突的审视与破解思路

2022-01-01刘雨寒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家校冲突责任

吴 彤 刘雨寒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 130103)

家校冲突主要指由于家庭与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式、教育目标以及价值取向的不同,在中小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家校教育观念对立。随着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国民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家长们的知识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他们逐渐开始重视教育对于学生所产生的影响。随着家长的民主参与意识逐渐加强,增加了家校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家校冲突是家长与教师联系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冲突既是家校矛盾的显现,也是解决家校矛盾的一种策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想要避免家校冲突带来的影响,就要首先明确家庭及学校的教育责任是存在范围及边界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限度。化解家校冲突就要从明确中小学阶段家校教育方面责任的划分入手,使双方能对于家庭及学校教育责任有明确的意识及分工。

本研究主要以家校冲突的责任视角为研究对象。责任视角则是站在各自责任分工的立场上,审视学校及家庭的责任履行情况,并进行理论分析。站在责任的视角下对于中小学教育阶段家校关系中存在的责任推诿、责任错位、责任缺位、责任越位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针对不同的现象提出与之相对应的破解思路。

1 责任背景下家校冲突的现状

中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家庭以及学校方面对于家校教育责任分工的不明确性,极易发生家校冲突。针对家校冲突的几种不同表现形式,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描述。

1.1 责任推诿,家校责任感缺失

责任推诿是指个体遭遇困难或挫折后,不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将责任推给他人,以减轻自身的不安以及焦虑等情绪。当下有不少家长以自身工作繁忙为由,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孩子的一切行为就得由教师负责。他们的典型心态可以归结为“孩子已经送到学校里,他出现什么问题都是学校的责任。”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学校缺乏对于教师的教育责任意识培养。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总会产生这种现象,即教师在一些家校沟通平台,要求家长协同学生进行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例如:“请各位家长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并进行批改签名。”学校或老师将本该由学校承担的一部分学生知识的传授责任转嫁到家长身上。他们往往会存在“你自己的孩子,看管教育的职责当然要你自己来承担”的责任外推思想,将本该由教师及学校承担的教育责任反推给家长。家庭及学校的双方责任推诿现象,使得家校冲突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

1.2 责任错位,家长无法正确行使责任

责任错位是指应该履行责任的一方并没有正确的去行使责任,即“该管的不会管”。责任错位现象主要表现在家长不能正确的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家庭教育即生活中的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是中小学生最为重要的教育组成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并没有承担起应有的教育内容。比如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感教育、人生价值观和生活能力培养等。家长还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日常行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不遵守社会公德、不尊敬家里长辈等一些日常行为,都会在无形之中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接受了错误的家庭教育。

1.3 责任缺位,家校未能履行应尽责任

责任缺位是指家庭或学校的并没有去履行应尽的责任,即“该管的不去管”。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寄身于繁忙的工作之中,由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对于留守儿童家长而言,距离的因素使得他们往往难以对中小学留守儿童产生及时、有效的家庭教育及反馈,他们对于儿童的家庭教育鞭长莫及。导致现行的家庭教育缺失,且并没有承担起传授基本生活技能、道德培养、礼仪教育的责任。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现在社会及家庭对于学校教育存在过高的期望,误将学校的教育责任夸大化、神圣化,将学校责任无限扩大以及过于强调学校的派生责任,学校承担着极大的压力,迫于家庭及社会期望,承担着越来越多责任之外的任务,从而间接影响其主要教育责任的落实。

1.4 责任越位,侵犯彼此的责任范围

责任越位是指家庭及学校超越了自身的责任范围,去侵犯了对方的责任范围,但由于没有专业技能的支持,往往难以实现。即“不该管的也去管”。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越来越多的家长过早的出现了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危机意识,为了使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普遍开始更为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那些坚信可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家庭。他们由于焦虑下一代的发展前景,以及担心孩子会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而更加迫切的想要插手孩子的教育。因此在现行的教育模式运行中,家长知识水平普遍得到极大的提高情况下,使得他们对于学校教育的期待极高,同时越来越多家长对于学校教育模式有独属于自己的不同见解。经常会对学校的教育模式指手画脚,以自认为更专业的教育手段影响学校教育的进程。对于学校教育来说,现行的政策法律法规,过多的将学生培养责任加于学校教育之上,使得学校承担一部分本属于家庭教育或社会教育的责任,造成学校教育系统“超载”运行,学校教育难以在运行模式之下维持教书育人的本心,产生学校教育核心价值取向模糊的趋势。

2 家校冲突的原因

通过调查研究责任视角下的家校冲突表现形式,深入分析其现象背后所包含的深层原因。

2.1 责任的分化

教育作为家庭学校的双边互动活动。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由于家校双方对于教育责任的分工存在认知缺陷,导致家校双方对于责任分工不明确。在家庭教育方面,一部分家长极少或者根本拒绝承担作为家长的家庭教育责任,认为所有的教育相关都应该由学校来承担,将所有的教育责任及期待寄托于学校及教师工作职责之上。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教师并没有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清晰认知,自我角色的认同感较差,不能在学校教育中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并且不能清晰地认知到自己作为教师所承担的传播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技能的责任。

2.2 理论的默化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最基本教育环境,由于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能力。他们不具备对学生进行良好家庭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对于家庭教育的良好实施缺乏正确的认知,致使家长们普遍长期对于家庭教育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之下。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容易忽视日常行为带给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难以承担理论教育的相关教育责任。学生在长期的处于家庭生活环境之中,不可避免的学习了一些家长的为人处世之道,使学生难以形成系统化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取向。

2.3 意识的固化

家庭教育方面,家长由于生活压力的影响,难以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使得他们没有时间承担对于家庭教育的所应该传授的生活技能、道德素养的责任,导致学生的家庭教育长期处于缺失的状态中,难以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体系。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学校教育作为被夸大作用的、神圣化的责任趋向产物,庞大繁杂的社会取向学校教育体系,使得学校教育难以集中注意力于理论学习、合作意识等学校教育的核心素养责任中,学校教育责任的缺位使得学生难以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所需的人才。

2.4 判断的异化

近些年随着家长文化水平素质的提升,他们开始越来越有意识的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生活之中,试图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提升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他们希望可以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开始普遍有意识的对学校教育提出挑战,认为自己的教育模式更适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校而言,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不到位甚至缺失。学校作为集体教育的场所,为了使大部分学生的教育素质及水平趋于一致性,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入部分家庭教育的内容。学生个体的经验及理解能力不同,相同的教育因素对于不同学生而言,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反馈,进一步激化了家校冲突。

3 责任视角下的家校冲突的破解思路

通过分析研究责任视角下家校冲突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一些思路用以解决家校冲突带来的教育阶段的困难,改变教育观念,提升教育质量。

3.1 遵守教育法规,清晰责任视角

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起点,家长作为中小学生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素质提升起到巨大的作用。在2021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家庭教育法草案中明确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因此应该加大相应的政策法规推行,使家长明确所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清晰划分责任范畴。建立家长家庭教育意识,即“我的孩子应该由我自己进行教育”。对于学校而言,国家法律已经对于教师的相关责任及权利进行了规定。其中包括2020年《关于做好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将家校合作纳入教师培训内容,推进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班级管理)》中提出:“设置家庭教育观念与方法、家校沟通的有效方式等研修主题,促进教师在家校沟通与合作方面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对家庭教育作用的认识和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有效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但教师专业自主权还不够全面完善。要提升学校的责任意识就要从重视法律法规中所提出的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提升入手,教师也需要有履行规范职业道德的责任意识,不能一味地将学生学习的任务归属给家长,要勇于承担起学校教育的责任,通过家校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减少家校冲突产生的可能性。

3.2 加强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模式

责任错位普遍表现在家长对于自己的家庭教育的认知不够清晰明确。鼓励社区与学校联合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家教水平、化解家校冲突。帮助家长明确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巨大的影响。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在2021年4月份提出的:“积极参与指导家庭教育,协助举办家长学校,帮助广大家长掌握正确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方法”相关政策。帮助家长正确建立家庭教育意识,提升理论水平,使之能够正确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发展。教育部与全国妇联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等文件中提道:“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内容,引导家长重视孩子心理健康,从小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和美好心灵。”心理教育作为学生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学生家庭教育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共建家校研学体,增加家长与教师的沟通途径,使双方能够就学生教育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合理沟通,为家长提供合适的学校教育反馈途径,双方能够切换所处视角,体会教育误区,设身处地的思考去解决一些学生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3 提高责任意识,落实教育举措

家庭教育作为学生的基础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举办家庭教育宣传讲座或开展以家长为主体的活动,通过不同的手段来增加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建立全方位完善的责任视角下的教育体系。同时,加快信息化建设,使家长与孩子的远程沟通更比高效便捷,促进家庭教育的施行。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要加强宣传教育,使社会及大众的期待值处于合理的水平,减轻过重的学校教育负担,使学校责任教育体系能呈现出健康积极的发展状态。

3.4 明确责任范围,履行应尽义务

现在的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观念的提升致使他们会在有意无意中侵犯学校教育的权益。学校教育作为运行多年的教育模式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它的可实施性不是几位家长不同观念可以撼动的。作为家长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权限,恪守边界,同时可以增加一些家长进校活动,使家长对于学校教育可以有全方位的认识,减少家校冲突发生的可能性。对于学校,应该摒弃过高的社会期待,坚守学校教育责任边界及底线,维持教书育人的初心,坚守学校教育岗位。

综上所述,家校冲突作为中小学教育阶段中难以忽视的问题,在责任视角下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破解的相关思路,以期解决一些家校冲突问题给教育带来的困难。但家校冲突的化解还是要依靠家校双方的合作,只有沟通合作才是化解家校冲突最合理有效的途径。

猜你喜欢

家校冲突责任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期望嘱托责任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