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堂适宜运动负荷的实践研究

2021-12-31顾定红

科学咨询 2021年5期
关键词:运动量负荷素养

顾定红

(广东省珠海高新区唐家小学 广东珠海 519082)

在体育教学中,广大教师应始终秉承“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并在制定体育活动方案时,突出强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内容,为学生构建多样化活动,并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运动量是适宜的。只有做到各方面都协调统一,体育活动开展地才会更加顺利,学生的运动素养才会不断得以发展。

一、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运动负荷又称为生理负荷,它主要分为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在体育课上,需要使学生保持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获得更好的运动效果。过多的运动量容易使学生身心受到损害,过小的运动量又难以达到教育目标。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对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优化学生运动效果的重要指标[1]。

要想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教师首先要明确影响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研究发现,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因素有如下几项: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2.练习时间。练习时间指的是学生从运动开始到结束总共用的时长,如果一节课上,学生的练习时间比较充分,始终处于运动状态,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可能就会比较大。3.练习密度。练习密度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开展重复练习的频率,频率越大,练习密度越高,频率越低,练习密度越小。4.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师教学方法。体育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选取怎样的教学内容,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运动负荷都有重要影响。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时间过长,学生开展运动的时间就会变少,运动负荷相对来说会比较低。5.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个体差异指的是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上的差异,比如跑完400米,不同学生的心率可能会不同,这也就意味着学生运动负荷的承受度不同。

二、如何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一)提前做好备课,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为了使学生的运动负荷处于正常水平,教师要发挥好自身作用,提前做好备课,优化设计教学内容,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环节,使学生能在单位时间内进行适量运动,从而有效提升运动素养[2]。

由于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年龄不同、运动水平不同,每节课选取的体育器材、运动时间也会不同。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教师可以将运动负荷较大的活动和运动负荷较小的活动进行交叉。比如,在开展跑步、跳远等练习活动时,可以在期间穿插渗透灵活性较强、趣味性较强的韵律舞蹈活动,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得到缓冲,实现体育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二)注重因材施教,有效调节运动负荷

小学生的运动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为明显,在开展体育练习活动期间,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运动负荷处于适宜状态。

对于运动水平较低、运动素养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趣味性强的运动活动,使其自觉投入其中,并减少其体育活动密度,使其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下感受体育课程的乐趣。对于运动能力较强、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教师在设计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大体育活动难度,挖掘其运动潜能,使其获得挑战感,从而完成体育训练。

(三)调整教学方法,定期开展反思总结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把控学生运动负荷的重视度,并及时开展反思总结活动,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着眼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实际所取得的运动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调控好学生的运动量,使学生能够始终热情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实现体育素养的有效提升[3]。

对此,教师可以以一个月或者一个学期为周期,记录好学生在此阶段的运动初始水平、运动量、课堂参与积极性及运动素养提升状况,当教师发现学生的课堂运动负荷过大或过低时,要及时调整,帮助学生获得适当合理的运动量,从而实现运动能力的提高。

三、结束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发挥好自身引导作用,并积极制定多样化授课方法,使学生保持合理的运动量,从而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进而切实增强自身的运动综合能力。在此期间,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引导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提升与发展,进而使小学体育课堂焕发新的生机。

猜你喜欢

运动量负荷素养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大树的日常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运动量
Opening flexible resources by integrating energy systems: A review of flexibility for the modern power system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