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锁生命之源 开启生命之花
——生命教育的起源、内涵与反思

2021-12-31

科学咨询 2021年5期
关键词:种蛋小鸡鸡蛋

王 英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中心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123)

生命教育实质上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它基于对生命规律的认识,从生命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确认人的生命整体性和人发展的主体性;按照人的生命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及社会对人的需要来实施教育,为受教育者提高生命的质量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2]。

一、生命的起源

用手指掰开蛋壳,让蛋白蛋黄流入保鲜膜内。由于鸡蛋已经过两天孵化,内容物呈现膨胀状态,因此掰开蛋壳后蛋白蛋黄很容易破碎。这期节目就是教如何壳孵蛋,也是在宣布我国的首例无壳鸡——小茶缸的孵化过程。当时看到一个生命能在一个透明杯子里出现,我觉得很神奇、很激动,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之处。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孵小鸡的灵感,于是跟搭班老师一起商量构思了下面的一些活动结构。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

(一)认识鸡蛋

开始先和幼儿、家长一起研究种蛋,经过百度和家长的一些经验,我们了解到鸡蛋有两种:一种是可以孵出小鸡,一种是不可以孵出小鸡。中间的黑点确切地说是红色,那是受精卵的心脏卵黄和血管的初步形成。快要出壳的鸡蛋,长时间观察可以看到胎动……在认识鸡蛋的活动中,预设中是放在前面,后期是在孵化过程中去认识鸡蛋。看似平常的鸡蛋,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设情况,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和疑问完全带着我们进入了越来越深的探究中。

(二)孵化准备

家长会上和家长们一起讨论了,家长们开始在群里积极的讨论。首先:从安全角度上是否会有禽流感。其次,孵化箱的准备和种蛋的选择。最后,温控和孵化技术的经验积累。

经验准备:李霆语的爸爸在家里孵化过一批,积累了相关经验。家委会成员购买孵化器,杨贝园等帮我们找来种蛋并开始了环境及调查表等资料收集的准备工作……在这个听听前期孵化实验中,因为家园的配合,我们也密切观察着孵化结果;总结种蛋的选择,发现种蛋并不是只要受精就可以孵化成功,受温度、动荡等影响,且不可以用冰冻和超过一周的种蛋进行孵化。

活动中的反思:

老师: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失败的例子为班级实验增加经验。

幼儿:增加了对孵化实验的兴趣,知道有一定的挑战性。

家长:参与度极高,感兴趣的很多,有部分家长寻求外界帮助,帮我们寻找很靠谱的种蛋,如元宝鸡,并及时帮我们连线技术问题,家园配合得很好。

(三)孵化过程

根据家长实验的结果,发放调查表,查找相关资料,积累相关环境创设的经验,家长们也根据听听爸爸提供的建议,开始选择种蛋,并引导小朋友做观察记录。

定点加水,控制温度;孵化注意事项;教师的榜样性观察记录;孵化流程环境支撑等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使幼儿多一份责任心。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发展起来的。

(四)中后期环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中后期环境也跟上了,用比较实用的网络图更加直观地让幼儿了解孵鸡的过程。

(五)满6天挑蛋活动和观察工具的制作

孵化活动到了第6天的时候,依据经验我们需要挑出没有孵化成功的蛋,也就是死蛋,顺利发育的鸡蛋将继续进行孵化活动。同时观察工具的升级,观察小鸡是否成活,是需要一定的环境,光线很暗的时候,用手电筒照着种蛋才可以去观察和筛选成活的鸡蛋,后来跟孩子一起制作了一个暗箱,孩子的探索精神又翻倍了。

活动中的反思:

老师:学会跟着孩子的脚步去观察、谨慎对待科学探究活动,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去帮助,不再主载任务。

孩子:非常喜欢科学探索活动,懂得了观察记录的意义,记录的方法,团结、责任的意识开始加强,思考解决问题。

(六)接生、喂养

1.小鸡破壳、接生

在恒温箱里待满了21天的鸡宝宝,终于陆陆续续地要呱呱坠地啦,也是比较激动人心的时刻,孩子们都在期待鸡宝宝是怎么出来的,出来了会不会饿到,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孩子们都跟我们一起在激烈地讨论着,同时也得到了家长朋友们的技术指导。

2.老六怎么了

在等待小鸡破壳期间,有一只小鸡是第六个出生的,但天生残疾,一出生就一只脚站立不起来,我们只能放在手里进行喂养,每天每一顿都精心呵护那只老六。

活动中反思:

孵化过程中孩子们第一次真正明白了生命的感动,也是第一次相互护着小鸡,都不去把玩,不争抢,生怕小鸡受到伤害,老六的残疾也让孩子们不知所措。

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感受生命的奇迹,活动中孩子们的讨论、观察很有秩序,活动的兴趣是关键。

孩子:非常喜欢小鸡,出壳的时间很长却很专注,老六的残疾让孩子们很无奈,孩子们学会了处理突发状况。

(七)陪伴、责任

1.一天天长大

孩子们的观察力十非常敏锐,我们在每只小鸡出生的时候都会跟孩子们说是哪只小鸡出生了,他们看到了小鸡们的特征,会牢牢记住,记住它们的名字。

2.我们带小朋友回家做客

为了培养幼儿更多的兴趣,也为了培养他们的责任心,等小鸡出生后,我们跟孩子一起商量可以带回家领养一天的这个活动,当时报名的孩子太多,于是我们就有今天这样的值日生排班表轮流制带回家照顾鸡宝宝,每天小朋友都带着期盼的眼神等待着带鸡宝宝回家。

3.和小鸡每天的快乐生活

小鸡成功孵出来以后,我们课间、餐后的活动更是丰富多彩,都能很快吃饭午饭,要去遛鸡,和小鸡一起享受午后阳光。

活动反思:每天给小鸡换报纸、喂小鸡、陪小鸡玩,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活动课题,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一份责任心。

4.生成案例——关爱生命,尊重生命

老六卡梅拉在最后破壳的时候一直无力,孩子们很着急,最后朱芮可将壳弄开一点老六才出生,但天生的残疾,不吃不喝,也注定了它死亡的命运。

活动中的反思:

老师:通过课题的这个环节,很有必要给家里幼童养一只小动物。这不光是在陪伴小朋友成长,更重要的是,能自然教会儿童两件事:可以让孩子自己观察承担“生命”和“责任”。光教孩子“欣欣向荣”“开开心心”,并不是真实人生的全部,让孩子看到“结束”“离别”,思考“死亡”这个词对于人的意义,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孩子:一直觉得小鸡是睡着了,但是我也正面回答孩子,它不会再醒来,我们可以怀念它,孩子们经常还是会聊天聊到这只小鸡,孩子们第一次学会接受“死亡”和“怀念”。小孩子的心中充满了对世界最初的敏感,能让“生命”“责任”“死亡”“怀念”这样的词汇在孩子心中发芽,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是非常好的。说白了,生命教育的重要一章就是“死亡教育”。死亡教育也是生命教育必须包含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要求在以正确的方式对待生命问题的前提下,还要更进一步对个体的价值以及生与死等问题进行分析,以科学、冷静的态度对待死亡,把死亡看作是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死亡教育要求正确认识死亡,树立理智正视“生”与“死”的意识,从生死教育中体会人生的价值。

(八)课题的生成

为小鸡庆生:鸡宝宝快满一个月的时候,我们先前讨论过要不要给鸡宝宝过个满月酒,于是两个老师和保育员阿姨一起商量好,给鸡宝宝过个生日,在家长的支持下,我们还戴上了小鸡的头像,满满的仪式感,小朋友还一起用黏土制作了蛋糕,给鸡宝宝庆生。

活动后反思:将孩子们的收获总结为四个词语“生命”“责任”“死亡”“怀念”,注重幼儿对生命教育的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生命、体验生命。体验式生命教育确实能够对幼儿成长起到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因为幼儿对教师的说教不能完全理解,而让幼儿实践正好能够弥补这一缺憾。生命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通过对生命的体验,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情绪情感,从培养他们对自己和周围细小事物的爱心开始,进而上升到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爱。通过自己与他人生命的对比,发现自己生命的更大价值,对自己的生命状况产生满足感和快乐的情感体验,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种蛋小鸡鸡蛋
6月白羽肉鸡种蛋价格跌幅已超40%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神奇的鸡蛋画
火星丁丁当·优质种蛋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小鸡不见啦
挑选入孵种蛋六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