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到渠成
——谈小学语文课堂听讲学习习惯的养成

2021-12-31蒋彩光

科学咨询 2021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习惯小学生

蒋彩光

(广州市增城区宁西街镇泰学校 广东广州 511358)

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相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有相似的经历:虽然一个题目已经进行了多次讲解,但是学生在遇到这些题目时,依旧会出现同样的错误,找不到解题思路。一些教师认为之所以学生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不认真听讲,没有仔细阅读和分析题目。而事实并非如此,从内在原因上分析,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师而言,不仅要向学生传输书本上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增强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任何题目都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在终身学习发展背景下,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而促进自身更加全面的发展,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强化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益[1]。

教学以来,每学年接手新的班级时,我都会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上下大功夫。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举例说明,在教师正式讲解之前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与教师互动,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完成作业后要仔细检查,对于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记录复习等。为了更好地指引细化工作,我们区教育发展中心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行为引导实施细则》如同是师生的引航灯,它从课前预习,到课堂上课准备、书写、读书、笔记、发言、倾听、小组交流,再到课后的复习和作业都有具体的细化要求,更细心到指引不同年级段,要求相应降低或提高。有了这份细心而具体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行为引导实施细则》的工作指引,小学生语文课堂听讲学习习惯的养成自然就水到渠成。

一、学生课堂听讲学习习惯养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影响学生语文课堂听讲学习习惯养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独立、自主思考的习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这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习惯依赖教师和独立能力强的同学,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较差,学习方法欠佳,在课堂中不能自始至终、自觉参与学习活动。随着年级的升级,学习要求的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慢慢就落后于他人。

(二)部分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不足

许多学生能做到专心听教师讲课,但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往往做不到认真倾听,而是急切地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喊着“教师,我!教师,我!……”为吸引教师注意力甚至“手舞足蹈”,随之而来课堂纪律也会出现少时的混乱。

(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动机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缺乏求知欲,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学生没有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样就无法形成良好的专心听讲的习惯。只有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感兴趣,有充分的求知欲,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学习效果才能达到高效。

二、学生课堂听讲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输语文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听”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习惯,“讲”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能力。有位哲人说过,人之所以有一张嘴巴两只耳朵,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够学会倾听,在了解他人的观点后,思考后再进行表达。倾听能够加深人和人之间的了解,能够在倾听他人观点的情况下,不断更新自我思维。学会倾听非常重要。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倾听,倾听教师和同学的观点,再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学生课堂听讲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勇于钻研,大胆发言,最终生成高效的课堂[2]。

三、学生课堂听讲学习习惯养成的训练方法

“新课标”明确要求高年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讲学习习惯,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倾听能力的训练

在语文课堂上,要求学生倾听重要的关键知识点,对这些知识记性记录;举办主题辩论会,要求学生在辩论过程中通过倾听明白他人的观点与看法;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二)通过课堂提问方式训练学生的发言能力

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通过问答的形式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虽然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无法达到良好的表达效果。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声音要洪亮,使用完整的语句来回答。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出并帮助学生纠正[3]。如我们区教育发展中心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行为引导实施细则》,对课堂发言有如下细化要求:

1.发言或提问要举手,不大喊大叫,得到允许才发言;

2.发言时声音响亮,眼望同学;

3.回答问题时,说话要完整、连贯;

4.提问时说清楚提示语,如:“大家好!我的问题是—”“请问××教师(或××同学)”;

5.回答问题时,学习用“我读了这段话知道了(明白了)……”“我是这样想的……”“我体会到……”“我还认为……”“我有不同意见……”“我补充……”“我们小组的意见是……”等句式;

6.如果内容在书本上,告诉同学(大家好!请大家看书本第几自然段、第几行);

7.回答完毕(我的发言完毕,请大家补充),并得到教师的允许才坐下;

8.代表小组汇报,要以“大家好!我们小组认为”开始,以“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大家提出不同意见,谢谢大家!”结束。

9.小组成员逐一展示汇报时,发表意见后要询问同组其他组员:“请问大家有什么要补充吗?谢谢!”

在我们区教育发展中心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行为引导实施细则》的指引下,我们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发言行为习惯就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三)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光听不思考,学生对知识就不会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学习一篇新课文时,学生看了课文题目后,一定会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就应该积极主动地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声音洪亮地表达出来。长期训练下,学生的听讲能力迅速提高,学习能力也随之提升。

(四)要求学生把阅读和口语表达密切结合起来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引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四、结束语

众所周知,小学生听讲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掌握教师教学的知识内容,无法形成良好的听讲学习习惯,这会给小学生之后的发展会带来不利影响。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对学生语感及情感表达的教学,也需要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各个方面的学习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坚持下去,有意识地进行反复训练,以此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语文课堂听讲学习能力有极大的积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积极认真负责。有付出肯定有收获,我们相信,每一个教师只要有爱心和恒心,都可以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为祖国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习惯小学生
上课好习惯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我是小学生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