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阶段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研究

2021-12-31王娟娟

科学咨询 2021年5期
关键词:弘扬信息化传统

王娟娟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心学校 山东东营 2570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它可以有效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且有很强的德育教学价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高文化底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及文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学习有利于充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一、小学阶段弘扬传统文化的教学现状

在小学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及教师的关注与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探索与解决。首先,不同于语数外学科的教学,传统文化课程在小学阶段占的课程时间较少。所以学生不能进行体系化的学习,导致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能力较弱;其次,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只是通过灌输式教学让学生理解,学生在被动学习过程中无法深入理解文化背后的含义,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不高;最后,由于传统文化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其内容,教师只是通过理论教学进行指导,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导致传统文化教学实效性不高。

二、小学阶段弘扬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传统文化意识

为了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学习地位,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深入理解与重视传统文化。而对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承,重点是通过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知识学习。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传承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1]。例如,学习“老吾老,幼吾幼”时,老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简单的预习,并通过分析与举例表达自己对这一传统文化的理解,比如,在公交车上为老年人及小孩子让座,让学生养成尊老爱幼的优秀品德。同时,可以充分体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教师要不断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为弘扬传统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教师在教学时教学内容及方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兴趣不足,这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渐融入了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元素,将其融入传统文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使晦涩难懂的内容形式变得更加具体形象[2]。例如,学习“远名利,重气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放映历史中“非淡泊无以名利”的有关视频,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历史人物远名利重气节的真实感情,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提高课堂参与积极性。另外,信息化教学手段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对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挑选与学习,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知识拓展,此举可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为弘扬传统文化提供重要保障。

(三)在课后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对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仅要在课堂中进行理论知识指导,还要在课后教学活动中进行具体实践。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探索的实效性[3]。例如,学习“饭疏食,乐其中”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活动,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演讲,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安贫乐道的道理,让学生在朴素的生活中也可以充满乐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另外,教师要在学生课后活动中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更具方向性地进行知识学习。而且,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批评指正,利用激励式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文化传承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及道德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弘扬,让学生学习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首先,教师可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学习背景,并且要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弘扬信息化传统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月“睹”教育信息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