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类培养专业分流的现状与分析

2021-12-31李艳艳

科学咨询 2021年5期
关键词:基础课通识分流

李艳艳

(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 重庆 400065)

大类招生培养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举措,本着强化专业公共基础、提升学生基本素质、淡化专业界限、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类分流培养等理念,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强化学生通识教育。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高校按专业招生、按专业培养的固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高考志愿填报盲目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1-3]。高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都是要巩固基础理论知识,不断加强自身在平时工作中的个人工作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出发点,在教育上进行改革。大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高校的生源质量提升具有很好的作用,尤其保护相对弱一些的专业招生生源,将弱势专业如何吸引优质生源的矛盾延缓到专业分流。学生按照大类专业录取后,通常在低年级阶段接受统一的通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在高年级阶段选择特定专业继续进行专业拓展学习和个性化选择学习,直至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业。

一、专业分流工作现状

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模式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改革。然而,大类招生政策在实际推广运行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专业分流过程,每个大类一般都具有几个专业,在分流时专业冷热程度呈现不同,好的专业被学生追捧,而弱势专业分类进入的生源较差,学生认可度越来越差,并一届一届往下传,导致专业难以长足发展,产生马太效应,形成恶性循环。这违背了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初衷,不利于高等教育质量全面的发展[2,3]。很多高校在实施过程中仅把现有专业简单地合并打包,取了好听的大类名字,就形成所谓的“专业大类”,但专业之间耦合度还是较差,感觉有些牵强附会。甚至还有些高校将大类招生作为招生噱头,只是把现有的专业披上了一层类似“实验班”“精英班”这样的漂亮外衣[2]。

大类招生过程中,将几个专业打包形成一个类,这个类的名称往往具有较好的吸引力,学生入校后总觉得自己将会分流到自己认可的专业学习[4]。专业分流一般是根据学生一年级的学习成绩,尤其是关键课程的学习成绩来决定[4-5]。学生为了能够分流到好的专业,进入学校后加倍努力学习,争取顺利进入自己心仪的专业。部分学生进校后,发现教学方式、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与中学都具有很大的不同,短期内还无法适应大学教育,成绩突然大幅下滑,可能导致他们无法进入自己理想的专业。因此,这部分学生非常沮丧,对学业茫然,从而失去信心。

另外,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对专业内涵认知不够,没有深入把握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导致专业分流时缺乏个人明确的定位,跟随大流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类,包含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等5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每个专业的发展前景都不错,各有优势,但部分学生盲目跟风,对物联网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追捧度比较高,对传统专业(如自动化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认知不充分,分流差异太大,导致专业冷热不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导致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的短期不足。

二、专业分流工作的建议

(一)深刻理解大类招生和分类培养的内涵,强化专业通识教育。大类招生通过专业分流选择后置来吸引优质生源,其目的是加强通识教育,强化专业基础。大类招生就需要进行大类培养,需要制定大类培养方案(如自动化与电气工程类培养方案)。这个方案既要考虑各个专业课程的“最大公约数”,又要考虑培养方案学时限制下的“最小公倍数”,要打破专业课程的框架限制,打通专业之间的壁垒,低年级阶段通过构建“最大公约数”开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通识课,从而夯实学科专业基础。

(二)充分考虑专业分流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任何一个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给学生带来了更好认知专业机会的同时,直接带来的是学生第二次选择专业的决策。一般来讲每个大类的几个专业都发展可能不平衡,有的专业社会认可度高,有的专业社会认可度低(但学科建设需要),在课程设置的时候需要考虑学生后期发展需要,适当增加弱势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培养方案的设置控制,让学生后继专业选择的定位更加清晰,既要发挥优势专业的特长,又要保护弱势专业的发展。学生逐渐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和专业认知教育,最大限度消除学生心理中存在的社会对专业认知的不恰当或有偏差的误导,使每个专业都得到协调发展。

(三)强化专业教育并做好学生分流引导。每个专业从本质上讲都有其特点或者其存在的价值,尤其是长线专业,它们不一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起起伏伏,一直是不温不火。这类专业的特点是生命力强,社会需求稳定。而有的专业是时代发展的及时产物,在一段时间内非常热门,它们往往是短线专业,短期内社会需求旺盛,但很快趋于平稳,甚至被时代抛弃。部分学生对专业认知仅仅停留在感知层面,没有深度分析专业的根基和前景,只看到眼前利益,导致专业分流时盲目跟风。这是专业负责人需要加强专业分流引导,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定位和个人特点冷静选择专业,引导学生充分分析自己的个人兴趣,不盲目跟风选择热门。同时专业负责人和辅导员也要对未能如愿以偿选择到理想专业的学生予以指导,通过专业优秀毕业生引导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坚定“行行出状元”的理念,鼓励他们通过努力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要杜绝学生因为没有选择到心仪的专业而放弃学业,甚至觉得没有希望,要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结束语

高等教育改革是一个持续的主题,高校大类招生对应大类培养,大类培养必然面临专业分流。当前很多高校面临专业大类分流导致专业发展不平衡,而且差距可能越来越大。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初衷,即提高生源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夯实学科专业基础,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大类培养带来的一些问题,又要理清思路,主动作为,加快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而持续努力。

猜你喜欢

基础课通识分流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
NSA架构分流模式
长江河口南北槽分流口工程及瑞丰沙地形变化对分流比的影响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探究基础课与专业课互动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施工期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区分流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