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级而上,培养幼儿主动探究能力

2021-12-31

好家长 2021年10期
关键词:表演区阳阳建构

文 王 芳

陈鹤琴先生在《课程论》中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生活中常见的大小石头是幼儿探索和游戏的材料,幼儿在与石头的互动中手脑协同、自由探究、自主学习。本文通过跟踪和观察幼儿搜石头、识石头、玩石头、造石头等过程,了解幼儿内心思想,鼓励幼儿探究式学习。

一、石头大盘点

石头是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材料,公园里、马路上、小河边等随处可见。在一次晨间谈话时,晨晨“举报”阳阳口袋里有石头,教师便询问阳阳,阳阳捂着口袋不说话。教师故意说:“漂亮的石头,我也喜欢,我也经常搜集身边的小石头呢!”阳阳抬起头,从口袋里拿出石头说:“老师,你看!我的石头很漂亮,有很多种颜色,还有花纹呢!”这时,其他幼儿都喊道:“我也想要,我也想要。”教师说:“既然大家都很喜欢石头,幼儿班就来个石头大搜集,寻找自己喜欢的石头,看看谁搜集的石头种类多又很特别。”

二、“玩石”大比拼

起初,幼儿只是在美工区创作一些石头画,随着幼儿对于石头的探索兴趣愈加浓厚,石头在科学区、表演区、建构区也“生根发芽”。

美工区——源于石头的外形各异,幼儿能借形想象并运用身边的材料组合装饰成新的造型。例如,椭圆形的石头,被想象成小鸡、小鸟的身体;圆形的石头被想象成太阳、花心等。接着,从单一的石头的想象到多块石头组合的造型,幼儿积极投入玩石头、画石头、贴石头、拼石头等游戏中,操作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增强。

科学区——幼儿在收集石头过程中,发现石头有大有小、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材质有光滑的和粗糙的等。根据石头的特性,幼儿将带来的石头进行分类,有的按照石头的大小来分类,有的按照石头的色彩分类,有的按照石头的质地分类。幼儿在玩、试、想、做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多方面的经验。

表演区——幼儿在探索石头时,发现石头与物体摩擦能发出声音,两块石头放在一起敲打也会发出特别的声音。于是,幼儿在表演区尝试用石头进行的打击乐游戏。由于石头有大小之分,幼儿起初选择石头是随意的。幼儿后来发现,两块小的石头一起敲击发出的声音比较高亢,两块大的石头一起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幼儿注意运用石头与辅助物之间的敲击以及石头与石头之间的敲击,感知声音的不同,体验自制打击乐器的乐趣。

建构区——最初的石头建构基本都以平铺的方式,将石头组合成一个平面的图案和造型。不久,幼儿尝试用石头进行垒高,一般两块石头垒好后,第三块石头垒上去时容易掉落或倒塌。在慢慢积累经验后,幼儿发现垒高时可以选择扁扁的石头,这样更加稳定。不过,扁扁的石头垒到一定高度时还会倒塌。幼儿为此选择彩泥作为黏合剂,固定在石头中间,这样石头垒得更高了。幼儿还从一段砌墙砖的视频中受到启发,明白了“错缝搭接”的方法,垒的石头更高更稳。

幼儿在收集石头过程中能亲近大自然,感受地域资源中的自然之美,通过就地取材,把教师从以往制作繁多的教具中解放出来,节约时间,促使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观察幼儿、与幼儿互动。幼儿在“玩石”活动中,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一物多玩,充分发挥石头的可变性,激发了幼儿对自然材料的热爱与主动探索的潜能。

猜你喜欢

表演区阳阳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从表演区游戏中反思教育行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小导演诞生记
交换秘密
幼儿园表演区游戏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幼儿园表演区的创设与指导
聪明de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