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2021-12-30

科学咨询 2021年40期
关键词:家校微信信息技术

杨 萍

(临海市豪情汽车工业学校 浙江临海 317000)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校沟通群在各个互联网信息社交平台上成立了,家长与老师的互动,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成了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在这一必要的沟通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思考,并针对此提出一些可行的策略。

一、信息技术在家校沟通中的表现作用

学生的成长环境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前途,而这有赖于家庭与学校的沟通顺畅。信息技术时代下,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应用给家校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和保障。例如,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身体健康情况、考试成绩、学校寄宿以及德育表现情况都需要通过这一渠道进行有效地沟通。因此,互联网信息社交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是家校沟通互动不可或缺的手段。

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越来越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必要性也就愈加凸显。相关法规的管理介入,社交网络实名制与规范化给互联网信息社交平台下的家校沟通模式增设了保护伞。从方式看,除了微信群,公众号、微博、网络社区等形式与功能也是丰富多样,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可以方便使用。

有句很流行的话:“互联网时代,我们都是‘网中鱼’。”的确,在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知识无处不在的现代社会,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每个人也都是自媒体,是信息的中转站,对于共同关注的事物都有知情权与参与权。教育不再是教师一方牵头,而是需要每一位与教育有关系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参与。通过信息技术展开家校沟通,可以给各方创设一个虚拟的空间,很大程度上减少双方的心理隔阂,降低谈话压力,并通过更加便捷的方式实现教师与家长交换意见[1]。

二、信息技术在家校沟通所存在的问题

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家校沟通原本是有利于家校双方的,也能够获得家长和教师的认可,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思考解决。

(一)对信息技术及家校沟通认识不足

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环节,家校沟通仍然是以教师方面为主导,不管是从沟通平台的搭建还是沟通意识的主动性,教师都是发起者,否则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不称职的。相反,许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对信息技术平台关注不够,对家校沟通认识不足,多少会造成家校沟通的障碍。例如,在中职学校,学生家长一般只关心学生的安全情况,对于学生其他情况就很少在“线上交流”,能专门到学校谈问题的更不多。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未来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需要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一样需要在就学时期得到家校双方的重视。

(二)沟通方式单一化、沟通过程僵硬

一般情况下,只要学校方面就学生情况提出问题,作为家长都是能够配合家校沟通的。然而目前看来,家校沟通的方式仅限于微信群,沟通的内容也仅限于作业布置和通知家长会等,沟通过程程式化,略显僵硬。平台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沟通缺乏情感交流,因此,仅有的微信群也很难得到家长的重视,长此以往,即使是教师对家校沟通的关注热度也会下降[2]。

(三)家校沟通中摆正学生本身的定位

家校沟通的核心是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因此,学生本身的定位决定了家校沟通的效果。家校沟通是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学生的,因此要摆正学生的定位,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核心地位,以及家庭学校为自己做出的努力和付出。以微信群为例,除了大的班级家长群之外,教师还应该以家庭为单位建立一个教师—学生—家长组成的微群,使得三者关系更为亲密,沟通也更加及时。要实现家校之间有效沟通,首先双方应当遵循家校共育的理念,认识到学生的成长是双方应当共同承担的责任,并以此为教育目标,建立一个完整的培养学生的环境。

三、信息技术在家校沟通中的运用策略

(一)加大信息平台的宣传利用率

家校沟通虽然有其必要性,却因为双方都有主要工作而无法做到形成日常惯例。互联网信息平台就是针对此应运而生的,这里首先就需要加大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的宣传力度与利用率,让这一便利条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家校双方。

许多家长因工作原因或其他原因,对互联网信息平台利用不到位。作为校方就需要对信息平台的功能作更多的宣传,加深教师与家长对互联网信息平台的了解并可以熟练运用。这样才能够在实际的沟通过程提高平台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家校沟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要增加信息平台利用率就需要从家长角度出发,在此可以施行“例会制度”,可以每日只限固定时间在平台沟通。如每晚八点,兼顾大部分家长的业余时间。此外,要抓住家长们的心理需求,例如家长都希望学校信息公开透明,以及自己可以随时掌握子女的情况。以往常有学生私改成绩分数,谎报学校缴费通知数额的现象,而有了及时的信息沟通,家长在子女教育上就占据了更多的主动,也就避免了学生说谎等不良习惯。此外,对于及时上线并反馈信息的家长,也要予以鼓励,对于家长们的合理建议和意见,也要及时处理反馈[3]。

(二)注重信息平台的沟通人性化

日前,网上流传着一个新闻视频,某家长不满微信群作业问题的“退群”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类似事件说到底不是教师教学问题,也不是互联网微信平台功能问题,而是家校沟方面通出了问题。众所周知,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沟通互动与面对面地交流还是有所区别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情绪传送不到位,很容易引起误会。打个比方,一个人当面与你沟通时,虽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对方只要眼神诚恳,语气和蔼,面带笑容,你多半就不会拒绝,更不会生气。因此,微信等互联网社交工具上的沟通需要更加注重人性化,以及需要更加注重个人情绪的控制。

在此建议增加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沟通人性化。首先,可以将信息进行分类,重要的、需要广而告之的信息可以以群公告的形式完成。次要的日常工作以文字编辑对话的形式完成,根据信息内容添加“标签”,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在使用微信等信息社交工具时因嫌打字麻烦,喜欢用语音对话,但这对其他人来讲就不够方便,而且也不利于今后查找聊天记录。而相对不重要的会话信息则要以柔软的语气沟通,并附带礼貌用语拉近距离,必要时要多加赞美、肯定和鼓励,还可以添加一些活泼的网络表情传递情绪。

其次,互联网信息社交虽然有其开放性与便捷性,但需要规范群纪律,制定群规或者“乐捐制度”。例如不得在群众发广告链接,发红包,不得刷屏,尤其是申明建议同一群中的家长之间不要互相添加联系方式,以免生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这些群规是为了服务更多的家长,保证他们的子女学业顺利。

最后,需要多举办一些软性活动,增强群内互动粘性,如对于困难的家庭,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来施以援手,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家长可以分享一些育儿经验。线上沟通要在合适的时机转入线下。中职类学校基本不会再出现使学生家长因为“作业”而头疼的情况,但家长对学生的学校生活和课程内容有了解的权利和必要。因此可以安排邀请部分家长分批到学校参观校园、旁听课程,近距离了解自己子女的学习生活,以建立家长对学校的信任。

(三)丰富信息平台形式的多样性

校讯通一度是家校沟通的功能平台,是将智能IC卡与手机短信相结合的技术产物,在当时是一大进步,但会产生相应的运营费用。而随着微信的普及,微信群的丰富功能又成了家校沟通交流的主要平台。然而家校沟通的平台仍然需要更丰富,更加多样化。

在此,可以添加微博、公众号、电子邮箱等多种形式来丰富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以微博为例,微博的互动性紧密,信息更新速度快,接收无压力,具备一定的“品牌性”。因此可以专门打造学校微博专栏请家长关注,定期发布一些专业的诸如心理辅导、亲子故事、学校专业课程、社会就业趋势等家长感兴趣的信息。如此不但使得家校沟通互动更为紧密,还可以打造学校的知名度与口碑。以电子邮箱为例,电子邮箱不但可以传送视频、PPT等大内存量的文件,最主要的是一对一私人沟通的方式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以往微信群中,家长会以“列队形”的形式恭维老师,表达谢意,这样既流于表面,又没有真正达到感情交流的目的,如果家长认可教师的工作,完全可以通过电子邮箱以写感谢信的形式私下交给教师,教师也可以以意见信的形式,私下发给家长,请求家长在具体问题上给予配合。这样借助互联网以书信形式交流,可谓是融合了互联网的便捷高效与传统书信来往的庄重感[4]。

(四)构建信息平台互动的长效性

构建互联网信息平台长效性,其实是基于以上工作内容全部落地的综合目标。沟通工具永远都在进步,只会是越来越便利,越来越智能。然而,真正能够保证家校沟通的信息平台长效的并不在于技术与形式,而是平等交流,真诚沟通。

我国一直以来推崇“尊师重道”,教师拥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教师也往往拥有更强的自尊感,教师的地位被神圣化,而家长若又表现得私心过于重,双方就很难实现真正平等的交流。然而随着独生子女增多,素质教育的推广,教师与家长的地位比重又出现了浮动,教师地位又普遍下降,开展工作也变得困难,这不免有矫枉过正之势。在实际的家校合作过程中,只有双方平等交流,才能够实现更高效的家校合作共育。

四、结束语

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的家校双方沟通仅仅是一种形式与媒介,其核心内容还是双方都本着支持学生成长,达成合作共赢的意愿。只要抱着这样的意愿,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透过良好的沟通方式解决的。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找到更方便,更有益于家校双方沟通的方式,以谋求家庭、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家校微信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微信
微信
微信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